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四章 传薪有斯人——泰州学派(1)

  第十四章 传薪有斯人——泰州学派(1)

  第十四章 传薪有斯人——泰州学派(1)

  79 谈笑之间收王艮

  南昌的讲学盛况空前,巡抚衙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然而阳明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弟子冀元亨。

  在王门一期里,冀元亨追随阳明最久。还在他贬谪龙场时,冀元亨就跋山涉水不避艰险去龙冈书院投师。后又追随他到吉安、到南赣,始终形影不离,最后因奉阳明之命卧底宁府而被许泰、张忠抓住把柄,押往北京。

  抓冀是为了通过他诬陷王阳明勾结朱宸濠。然而让许张二人失望的是,冀元亨比江姐还江姐,在惨绝人寰的诏狱中饱受酷刑,竟能一言不发,拼死维护恩师。

  阳明则多方奔走,为其鸣冤,北京六部的王门弟子纷纷响应,上书要求释放冀元亨。奈何江彬势大,强力弹压,终正德一朝,冀元亨也未能出狱。

  直到嘉靖即位,冀元亨方得以重见天日,却因长时间的身心摧残,复染疟疾,不逾五日而亡。

  阳明悲愤不已,在答谢朝廷封赏的奏疏中特别提出:“冀元亨为臣劝说宸濠,反为奸党构陷,竟死狱中。以忠受祸,为贼报仇;抱冤赍恨,实由于臣。虽尽削臣职,移报元亨,亦无以赎此痛!”

  然而,中央的高层正为了新一轮的权力重组忙得不亦乐乎,谁又有暇去关注阳明奏疏中提出的为冀元亨平反并抚恤其家人的要求?

  无奈之下,阳明只有致书湖广布政使,请他优恤冀元亨一家。

  这桩冤案使阳明难以释怀,成为他永远的隐痛,亦使其深感唤醒每个人心中良知的迫切与必要。

  这段时间拜入阳明门下的可以统称为“王门四期”,主要是一些官场上的人物,比如号称“新建三魏”的魏良弼、魏良政、魏良器三兄弟,劝阻朱厚照南巡而被廷杖贬官的翰林院修撰舒芬,吏部员外郎夏良胜等人。

  致良知的提出使阳明心学圆满自洽,而他的讲学方式又是如此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一时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接踵而至,南昌城人满为患,争睹阳明。

  阳明的教学方法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他把良知比作主人,私意比作奴婢,主人沉疴在床,奴婢便作威作福;主人服药痊愈,奴婢则渐听指挥。正所谓“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又何苦骑驴找驴,向外去寻?

  又将良知比作掌纹,虽朝夕得见,但要将其纹理精微之处看个明白,还需用功。

  作为功夫的诚意,阳明将之比作猫之捕鼠。一眼看见,一耳听见,一念萌动,即斩钉截铁,将私意克去,不可姑息窝藏,放它出路。

  这天,阳明与弟子讲学至深夜,一个学生弄不明白良知究竟是什么。

  突然,房上瓦响,从梁上簌簌地落下一些灰尘。紧接着,门外一阵骚乱,卫兵大喊抓贼。

  须臾,房门敲开,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偷被卫兵押了进了,等候阳明发落。

  王阳明让他们散去,指着小偷对众人说,我把他的良知找出来,你们就明白了。

  说着,阳明向小偷道:“把衣服脱了。”

  众人大惑不解,小偷更是惊惧交加。

  奈何被抓了现行,身不由己,只得战战兢兢,依言而行。

  阳明不停地叫他脱,一直脱到只剩一个裤衩。

  这回,任凭阳明疾言厉色,小偷却是死活不肯再脱,并高声道:打我也好,杀我也罢,就是不能再脱。

  阳明问他为何,小偷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阳明指着他向众人道,这就是良知。在情感,是羞耻之心,升华到理性的选择就是是非之心——脱外衣可,一丝不挂,不可。这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小偷哭了,给阳明下跪道:“我为生计所迫干此行当,从来就没有人尊重过我,我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做贼这几年,被人逮住后只有被打被囚的份,从没有人说过我还有良知,只有您还把我当人看,我不能辜负您。今后如果再偷,我自己杀掉自己,宁可去死,也绝不能再偷!”

  阳明叹道:“愚不肖者,虽其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

  第二天继续讲课,阳明有感于昨晚之事,给学生做了个比喻。

  良知本来自明。所谓的贤愚之分不过是愚人心上的渣滓多些,障壁厚些,不易开明;贤人渣滓少些,障壁少些,略加致知之功,良知自然莹彻。但无论渣滓多少,都如“汤中之浮雪”,皆可去之。

  话音方落,门卫来报,说是一个江苏泰州来的自称王银的人求见。

  彼时阳明早已名扬天下,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来求学论道之人,别说泰州了,兰州都不奇怪。

  因此,阳明随口说了声“有请”,便又兀自讲课去了。

  可是这回,他错了。

  半晌,门卫回来了,不见王银。

  阳明问他何故,门卫苦笑不得,说这个王银是个脑残,衣着古怪,形同戏子,进到中门便站住了,说是未见主人,不进中堂。

  阳明心下诧异,同众弟子来到中门。

  只见一人戴着像高级厨师一样高的帽子,紧着像仙女一样长的衣带(简称峨冠博带),双手端着一片跟他帽子差不多高的笏板,神情古怪却又毕恭毕敬地站在原地,口中念念有词不知在嘀咕什么。

  阳明拱了拱手,道:“远客到此,迎接来迟,失敬失敬!”

  那人鞠了个90度的躬,自报家门:“泰州草民王银,久闻先生大名,特来相会。”

  注意,该草民说的“相会”,不是求学,也不是拜访。而且其相会的对象是一个省部级高官。

  阳明见他不卑不亢,眉宇间颇有一股英气,便将他请入正堂,准备看座。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