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6)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6)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6)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电脑任凭你使用,它只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天泉证道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后三句就是我上文所讲之总结,如果你读懂了,去做了,良知明觉了,就能达到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境界。

  心即理,理就是天理,心与天通。

  回忆《中庸》,天的本质是什么?

  是诚。因为诚,所以能造化万物;因为诚,所以有四季轮回。

  因此,无善无恶的境界就是诚的境界:真实无妄,明莹无滞。

  于是你要问了:王阳明说心=性=理,而性又包含了情,既有七情六欲之干扰,如何保证心之诚?

  很简单,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一过而化,不滞不留。

  正如风雨雷电在天空中运转不息。卖伞的希望下雨,因此认为雨是善的;卖露天烧烤的害怕下雨,因此认为雨是恶的。这些都是外界的评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雨不会一直下,也不会永远不下。心也应当如此,喜怒哀乐往来胸中,但不滞留于心,成为烦扰和障碍。阳明举的例子是: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尘沙。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如眼中放些金屑,眼亦开不得了。

  心如诚,则能不着意思,不累于心,不动于气(有害的情绪),动静合一。

  动静合一就是定,安定的定。心无动静之分,关机它是电脑,开机是它还是电脑,只是开机时给它取个名字叫“良知”罢了(其静也者以言其体也,其动也者以言其用也)。

  心的定是指内在的安宁与稳定,它的反义词是“动”。此动不是与“静”相对,应接事物的动,而是指动心的意思,即心不平和。

  动心便会心虚气馁,便会理亏,同时会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气场弱和紧张感,这是意不合于良知,知与行一分为二的后果。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致良知(诚意与格物),阻止私意反噬心体。

  致良知不仅能满足你提高自身修养的需求,同时,持续的自我肯定让你时刻感受到体内充满了推动行为的力量和勇气,这种内在的充实展现出来就是“积极向上,理直气壮”。从而,心也诚了,静(静坐)亦定,动(接物)亦定(比如严嵩考上进士后辞官回家读书八载,这是静;后来专政二十年,这是动。其能用行舍藏,稳如泰山,有赖动静皆定之心力),情顺万事而无情,无所亏蔽,无所牵扰,无所恐惧忧患,无所好乐愤懑,无所意必固我,无所歉馁愧怍。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

  于是你要问了:“有无之境呢,在哪?”

  还不明白吗?天泉证道四句教,第一句是无,后三句是有。“无”需要靠“有”来呈现,“有”需要靠“无”来指引。无是体,有是用。

  心体之无正如这茫茫太虚,宇宙万物和自然现象作为“有”无不蕴含发生在这太虚之中;与此同时,万物并不能反过来成为太虚之障碍。

  你说太虚仅仅是无吧,它又能生发出万物之有。因此,太虚本质上是无,但其发动作用时便是有。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你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其本身不是你人生的终极目标。通过对“无”的深刻体验,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生“有”的价值,达到“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圣人气象。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自致良知始。絮絮叨叨了这么多,我且代王阳明问你一句:你愿意信此良知忍耐去做,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从而毫无馁歉,纵横自在,轻重厚薄,随感随应,我只变动不居。

  你愿意吗?

  如果你愿意,这本书就有它的价值;你不愿意,那就当机立断,把你手捧的这堆废纸扔了吧。

  阳明心学,在此终结,中国哲学也在这走到了尽头,阳明之后,无出其右者。

  无需讳言,这个集儒释道之大成者归根结底还是脱胎于儒家,他毕竟恢复了自秦汉唐宋以来被无数人歪曲篡改的孔孟之道。但我要问的是,仅仅是如此而已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