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2)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2)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设(2)

  尊重传统使这套制度易于推行,从而,周公进一步抛出了一个概念——家天下。

  家天下就是把整个天下看作一个巨大的家族,族长叫“天子”。

  大家族下面有百十来个中家族叫“国”,其家长唤作“诸侯”。

  中家族下面有若干小家族叫“家”,其家长称作“大夫”。

  小家之下又有很多更小的家庭,其家长叫“士”。

  这帮人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很简单,宗法制加封建制。

  宗法制规定,一个家族中,父亲与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叫“嫡长子”,这是代表着家族血统的老大,叫“正统”,家族的爵位和财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父亲与正妻所生的其他儿子叫“次子”,父亲与小妾所生的儿子叫“庶子”,这帮人合起来叫“小宗”,“小宗”的地位远远低于嫡长子。

  所谓天子,就是上天的嫡长子;所谓诸侯,就是上天的次子或庶子;同时,诸侯又是国族的嫡长子,大夫是国族的次子或庶子;同时,大夫又是家族的嫡长子,士则是家族的次子或庶子。

  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国,各自指定一个国君去统治,这就叫封土建国。国君得国后成为诸侯,诸侯不能独吞天子的分封,必须继续细分,将土地和人民分给大夫,这叫立家。大夫得到的土地叫“采邑”,采邑还可以继续分给士作“食田”。

  有了一系列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还不够,有礼无乐无异于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长此以往,社会就会不和谐。

  乐(yue)者乐(le)也,听音乐是快乐的,因为乐音是和谐的。

  音阶有宫商角徵羽,爵位有公侯伯子男,还有五伦、五服,可见,乐是和礼对应的,乐是为礼服务的。

  当时的乐是对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总称,以传达感情来麻醉等级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从而即使壁垒森严也能各安其分、和平共处、同心同德,达到和谐的统一。

  周公的想法很好,一个中心(德)两个基本点(礼、乐)的政策可谓煞费苦心,也比殷商的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先进文明了许多,但这并不代表周朝可以永延帝祚,历史的车轮向来无情。

  中国的春秋战国与日本的战国最为相似的一点就是“以下克上”。

  三家分晋、田齐代姜齐都是活生生的大夫搞掉诸侯的例子。而各国诸侯先后僭越称“王”更是不拿周王当天子,楚庄王都直接打听起象征天子领导权的九鼎的重量,想要“问鼎中原”了,礼崩乐坏已成无可挽回之势。

  值此之时,士这一阶层的价值凸显了出来。士有钱有闲有文化,是野心勃勃的大夫,穷兵黩武的诸侯拉拢争取的对象,善养士者得天下,以孟尝君和信陵君为代表的战国四君子就是例子。

  而士的历史使命和精英意识促使他们在面对天下大乱、连年征战的乱世局面时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办?

  作为最低一等的贵族,士的领地“田”同大夫的采邑诸侯的国天子的天下有所不同,即士对田只有产权没有治权,只能收租不能管人。因此,士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却不属于统治阶级。

  也正因如此,士比较自由,流动性很大,可以怀揣N国护照,凭借一颗脑袋,游历天下,跨行跨业。

  于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士,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道家为代表的隐士,法家为代笔的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帮人秉持不同的主张,吵来吵去,就有了百家争鸣。

  68 解剖儒墨

  作为周公的头号粉丝,孔子一生都在为复兴周礼奔走呼号。

  他提出的解决乱相的方案就是让一切都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对一切违背周礼的行为比如“八佾舞于庭”大加鞭笞。

  体现周礼所制订的伦理法则的情感就叫“仁”,通俗些讲就是拿人当人,然后有差别、分等级地去爱你周围的人。

  感情是分亲疏的,父母、兄弟、朋友,对不同的人你不可能施与相同的爱,“仁”就是让你理清这一层一层的关系,有梯度地去爱他人。

  当然有人会问,凭什么?

  凭孝悌之道。

  敬爱父母叫“孝”,友爱兄弟叫“悌”,孔子认为这两种爱是人就有,无须解释,是“仁”的情感基础。同时,孝悌具有可延展性,敬爱父母做到了再进一步就能敬爱父母的父母,友爱兄弟做到了那亲兄弟以外的堂兄弟、表兄弟乃至同乡好友都可以当做亲兄弟一样来爱。人同此心,当每个人都这么去身体力行,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明确了。又因为封建社会的家国一体,周礼也就恢复了,天下也就安定了。

  “仁”的具体实施有一套方法,叫“忠恕之道”。

  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推想他人也有这种要求需要满足。

  这是忠。

  万一别人不愿“立”不愿“达”呢,比如道家那帮人,天天想着无为,你跟他谈治国平天下显然不现实。

  如果别人无此愿望,不同意,切不可强加于人。每个人都有说“NO”的权利,这是一种尊重。

  这是恕。

  忠和恕一正一反,一个积极作为,一个消极不作为,共同构成了推行仁爱的准则。

  孝悌是为仁之本,忠恕是为仁之道。除此之外,哲学家张岱年友情提示三点:

  第一,仁爱不是无原则的姑息养奸,对不仁之人一定要鄙视、远离;

  第二,仁不包含“智”,知识多寡智商高低不影响你推行仁爱。既仁且智者,可以谓之圣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