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中山谋略大全 > 用教育来促进军事
为了推进革命战争事业,找到适合中国的具体作战方式,孙中山非常重视国外军事学,特别是民族解放战争的经验。1901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时,就致力于军事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各个不同时期,孙中山总是把发展军事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看作取得革命成功的一项重要保障,并为此而身体力行,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革命伊始,孙中山就注意到军事骨干的作用。为了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他在檀香山召集宋教仁、夏百子等20余人组织兵操队,并聘请一丹麦人作为教官,进行军事训练。1896年,他又在檀香山组织了一个“军事教育会”,着手训练40余名华侨青年。1903年,孙中山又在日本为留学生创办了青山军事学校,招收14名学员,邀请日本军官教练,他强调学生要努力学习军事,掌握枪炮火药的制造方法,并经常亲率学员进行各项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
但是,尽管孙中山早期的军事教育思想有其可取的地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为一则他的思想不系统,没有上升到真正的理论的高度,二则他并没有作出充分的实践,力量过于悬殊,所以在历次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总是屡战屡败。直到1925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成立,才标志着他的军事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孙中山把创建黄埔军校,看成是实践他的军事教育思想,组建革命军的重要步骤。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孙中山建议:建设革命军,应先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的骨干力量。孙中山接受了这个建议。1923年他重返广州组织革命政府时,就付诸于实施,为组建革命军在干部问题上作必要的准备。
孙中山亲自组建了筹建军校的领导班子。他在黄埔军校开学演说中很明确地提出,创建军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革命的骨干力量,为组织革命军准备干部条件。为此,他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将军为军事顾问,要求参照苏联红军制度,并组成了以他自己为首的校本部,直接领导了军校的建设,比较全面地实施了他的军事教育主张。
其一,确定培养革命军骨干,建设革命军作为建校宗旨。孙中山指出,我们的宗旨,是要造成一种革命军,一定要富有这种志愿,来做革命的事业。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办的就是要使学生懂得革命主义,要在心理上革命,排除自私自利的观念,把以前的不好思想、习惯和性质都一概革除。在孙中山看来,革命是以有革命思想为前提,而这个革命思想,就是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为救国救民、实行三民主义而奋斗。因此,孙中山把解决这个问题,看作是培养军事骨干力量和军校建设的根本,这个根本实际上就是以政治思想建校。
其二,是在军校内倡导“团结、牺牲、奋斗”的精神。军校的师生来自四面八方,不但在生活习惯上不同,还有党派的不同,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世界观与政治信仰都存在着重大差别,如何团结起来,为共同纲领而奋斗,是建立黄埔军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孙中山对这点非常重视,他亲自制定了“精诚团结”的校训,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为了革命事业紧密团结起来。他多次教育军校学生“要同学同道生死共赴”,提倡这种同学之间亲爱精诚,国共两党共同合作建立军队的精神。与此同时,他非常重视为革命奋斗牺牲的宣传教育。经他批准,在军校大门上端高悬着“革命者来”的匾额,而两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的对联,勉励学生终身为救国救民的事业奋斗。在他的提倡下,军校运用多种形式,宣传为国为民奋斗牺牲的革命精神。在这种革命精神教育薰陶下,学生都以孙中山的教导互相勉励,形成了被誉之为“黄埔精神”的校风,使军校成为中国史无前例的革命军校。
其三是坚决贯彻军事政治并重的教育方针,过去在军事教育上,是学习欧美、日本的方法,以军事训练为主。黄埔军校成立后,作出了重大改革,确定并坚决贯彻军事政治并重的教育方针,政治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中,始终贯穿着新三民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教育。孙中山也曾亲自多次到军校演讲,并任命国民党高级领导人汪精卫、胡汉民、邵元冲等人担任政治教官,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在军事训练方面,孙中山从当时革命实际需要发出,也实施了重大的改革。在内容上,除《射击规范》、《步兵操典》、《战术学》、《兵器学》等一般军事课程外,他还要求学生须掌握以一当十、以寡敌众的过硬军事本领。在学制方面,则大大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按照一般军校,培养一个低级军官大概需要三年,黄埔军校则讲究实用和速成,半年即可毕业。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人员重编了教材、教学方法也相应地作了改进,采用官教兵的方法,各种军事科目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苏联顾问,给各级领导讲解和示范,然后再由各级领导教学生。这种方法,不但适应了当时学员少、任务紧、时间短的特殊情况,而且进一步发挥了各级领导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了各级领导的军事技术水平。
管理方面,要求各级领导以身作战,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提倡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完全按士兵的待遇,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总之,无论是在军事、政治管理教育中,黄埔军校都体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注重实用和学用结合。政治课在讲授党的主义和政策,使学生确立革命观点的同时,也重视组织学生到群众中作宣传组织、发动的工作,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战时更是如此,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的学生都参加了实际的战斗。这种做法,不但使学生学到了一般的军事政治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品格,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而且培养了学生英勇杀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其四是重视从组织上建军。为了维护革命队伍的纯洁性,防止投机分子混入革命军校,黄埔军校要求入校学生均须有献身革命的思想准备,要不怕牺牲,矢志革命。在学生毕业前夕,还对学生进行仔细的考察和甄别,及时地对不合格学生予以退学或留校察看等处分。这种作法,有效地纯洁了革命队伍,从组织上把握了学生的政治质量。在军校中建立党代表和政治机关制度是孙中山重视从组织上建军的又一重大措施,它为革命党人建军,提供了重要经验。
重视在军校中贯彻三大政策是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实施他的军事教育主张的第五个方面。在联俄方面,孙中山多次明确表示在军事教育中要特别强调贯彻联俄政策和以俄为师的建军方针。黄埔军校聘请的苏联顾问得到了军校的充分尊重,双方合作得十分愉快,联共政策在军校中也得到较好贯彻。
孙中山非常重视发挥共产党在革命精神方面具有的优势,使政治课大多由共产党人担任,并且取得了十分好的效果,在扶助农工方面,军校贯彻得也很好,军校认真贯彻扶助农工政策,不但使国民党一大提出的“为农夫、工人而奋斗”在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受到工农欢迎,密切了军民关系,而且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树立了“为农夫、工人而奋斗”的正确观点。
当然,孙中山关于军事教育的观点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建立黄埔军校和在军校中提倡开展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军事教育的重视和他对军事教育思想领域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无疑他的观点中也存在一些失之偏颇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他的观点将在军事教育史上永放光芒。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