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中山谋略大全 > 放脚的女子也要读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数千年封建社会强加在广大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严重地禁锢着妇女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封建女学所教育女子的最高准则“三从四德”给几千年中国妇女的身心健康以极大的毒害,使她们处于愚昧落后的境况和被奴役压迫的地位。中国近代的女子学校,最早是西方传教士为传播教义而创办的教会学校以及维新运动时康梁等改良派从强国保种出发而建立的培养贤妻良母的女子学堂。
孙中山比维新派更早注意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女子同国家强弱联系起来。早在1890年他上书郑藻如时,他就提出了他对女子教育现状的忧虑和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妇孺皆皆亦晓诗书”则“人才安得不罢,风俗安得不良,国家安得不良哉!”由此可见,他对女子教育是多么重视,他还提出具体设想,即“每户百家,设男女蒙馆一所”,表现了他希望尽快发展女子教育的愿望。作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的这种思想无疑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但他把妇女看作是国家强盛的人才,是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以后在他的革命活动中,他又十分重视学校对于女子教育的重要作用,把学校作为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力量的阵地,在他的倡导和支持下,成立了许多女子学堂,使大批没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各个年龄层次、各个社会层次的妇女走出闺阁,接触社会,为妇女参加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解放自己和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更加重视女子教育,他认为妇女只有掌握了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1912年5月他在广东女师二校所作的演讲,极为明确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他指出,中国人民要真正享受自由民主权利,必须先以教育开始,全国人民都应该接受教育,妇女也不例外,他特别指出,女子教育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他特别关注女子教育的发展。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积极从事教育活动,孙中山称赞他们“志虑高远。”又一次当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以上海务本女塾经费拮据请求帮助时,他又慷慨解囊表示支持。至于南京的女子蚕桑学校、复心女校则也都是在孙中山的支持和批准下开办的。
由于孙中山的重视和帮助,辛亥革命后几年之内女子教育就有了较大发展,一批女知识分子涌现,使中国妇女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五四”时期妇女运动准备了必需的人才。显然,这和孙中山对女子教育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仍把“贤妻良母”教育作为女子教育的方针,女子学校和男校教授的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五四”新文化运动强烈抨击了这种“贤妻良母”教育,到处都是争取男女教育平等的呼声,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大学开放女禁和允许中学男女同校等,孙中山对此表示热情赞扬和积极支持。1921年6月,孙中山倡议在广州创建了执信中学,他明确指示这所中学须招女生,实现了全省首创的男女同校,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反封建性质,为妇女争取自身的解放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和广阔前景,但妇女能否有自我解放的意识和能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还要有主观条件,即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大力发展女子教育,正是提高妇女素质的有效途径,孙中山主张女子教育的目的正是如此,他进一步提出,妇女要获得自身的解放,还需要懂得“怎么样爱国,怎么样可以管国事”,这样才能成为革命和建国的力量,而这必须通过女子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孙中山的反封建传统,十分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把发展女子教育提高到恢复人格的高度,并认为这是实现男女平等,获得妇女自身解放的重要原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