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中山谋略大全 > 教育敢有规矩方圆

教育敢有规矩方圆

  对具体的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孙中山论述较少,但就在有限的为数不多的论述中,我们亦不难发现其中的精辟之处。

  就教学原则来说,孙中山提出的最显著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观点便是因材施教,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最初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后来又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显然也受到这种影响,但可贵的是他并没受其拘泥,而是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和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孙中山也认为,各人的聪明才力确实存在着差异和区别。因此,他提出“随地随人而施”的观点,即根据学生的“聪明才力”,分别把他们培养成建设美好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孙中山还十分强调要了解、研究具体的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教育方法上因人而异,而且,他还强调提出所教内容要为受教育者“能解”和“能受”,这无疑是十分可贵的。更为难得的是孙中山还认识到,个体之间不仅“聪明才力”不同“性”有差异,而且志向也各各不同,因此,孙中山认为,对志向高远的,要给他们提供条件,使其达到目标,对志向不够远大的呢,必须以及时、切实和恰如其分的鼓励,去推动他们不断地努力和发奋。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孙中山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是要注重实践。孙中山认为,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和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对此,一方面他肯定学生入校读书,就是通过“读书”这个实践而去获得前人的知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学校可以而且也应该让学生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1924年9月,孙中山写信给当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在信中他指出,黄埔军校要训练出一支能够担任革命任务的军队,就必得让学生进入战争,参加当时即将发生的北伐战争不可,这样就可以从实际的战斗中去获得直接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孙中山又指出,学生还要通过实践,才能使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1919年,孙中山在谈到怎样解决发展中国实业所需专门人才时就提出,办法之一就是多派留学生到西方各国的专门学校去学习,学成归国后,再进入各种工厂实习几年,这样就能使所学的知识能发挥他的知识,那些仅仅从课堂和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有可能使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从书本上学得的知识,才可能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具有高深的造诣。孙中山最为强调指出的是,学生在获得某方面的知识之后一定要去参加实践,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获得单纯的知识,而在于在实践中运用,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否则将毫无用处。

  二是注重基础和自修。孙中山认为,世界的进化是由野蛮到文明,人的知识水平则是从无知到有知。正因为是从“无知”开始,所以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学应该“由浅而深,由简而繁。”也就是说,学习要从“浅”开始,从“简”开始,以最低处为基础和根本。基于这个认识,孙中山极为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他强调指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用处的。因此,孙中山在讲军人教育时,就十分强调要彻底掌握射击这一最基础的东西,要求革命军的官兵以能够命中敌人、弹无虚发作为射击的第一要件。

  孙中山一方面强调学生要好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学校中传授的一般都是极为寻常的普通学问,一个真正有志于革命事业,有志于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青年,则非得有高深学问为根本不可,切不能以学到基础知识为满足,怎样求得高深学问呢?孙中山认为,课堂上教师所教学问固然不可忽视,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课堂之外注重自修。

  注重自修的方面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自修革命的道理;二是广泛地参阅和研究各种有关的书籍和报纸杂志;三是努力实践,掌握关于现实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实践等活的知识。

  孙中山历来认为,学生是有知识的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负有自己的责任,在中国,学生的责任就是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助革命的成功。他认为,知识只有服务于革命和国家的改革,才算是有真用处,因此,他把学习和研究革命的道理作为学生自修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把学习知识和培养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修革命道理的同时,孙中山还要求学生在懂得革命道理之后,就要从自己做起。孙中山又进一步认识到,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他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切有助于实现自己学习目的的知识都应该广泛地查阅和研究,他指出,学生除开应该学好自己专攻的那一门课程外,还一定要把其余关系于那一门的学科。仔细参考,借用他们的道理和方法,来帮助自己所修的那门学科的发展,彻底考察,以求得一个成功的结果。但是,孙中山又特地指出,他并不赞成无目的地泛而学之,势必使所学知识广而不精,掌握活的知识,即关于现实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实情等方面的知识,是孙中山对自修的第三个要求,他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认识到,仅仅从课堂上和课外书籍中学到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还要把它运用到实实在在的革命和生活中去,使“死”的“变活”。比如,孙中山将其民生主义理论的提出和三民主义理论的得以完成,归功于自己对西欧各国的考察,由此可见,他对知识的活用,对了解现实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实情是何等重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