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思邈评传 > (二十三)小结

(二十三)小结

  通过以上推敲,两部《千金方》的价值,是肯定的。在中医文献中除了四大经典之外,可以屈指居首。"思邈以绝人之识,操慈仁恻隐之心,其叙千金方翼,及粗工害人之祸,至为愤切。后人稍闯其藩垣,亦足以其术呜"(见《医学正传①·医学或问》第一条),虞氏言简意赅的指出医术和医德两个要害之处。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予以否认者,如明·李汤卿就认为"如巢元方之作病源书,孙思貌之作千金方,盖辞益繁而理愈昧,方弥广而法失真"(见《心印绀珠经②·原道统道》)者,也只能代表其个人而已。

  如其用国外学者评价的话,国际科学史学院会员、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宫下三郎谓:"中国医传到日本,即形成了所谓汉方医学。

  其中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唐·孙思邈的著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在江户时代后半期的一个世纪期间(约1767-1867 年间),虽然也获得高度评价,但若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影响相比较,可以说是昌盛一时;就其影响的深远来讲,没有超过孙思邈的著作。"①当然,也可以因时代关系难免有一些白壁之瑕,但也是微乎其微的不足挂齿的。

  总之,两部《千金方》是孙氏毕生心血,同时也正是这两部《千金方》使孙氏得以千古不朽。

  两部《千金方》是由精湛的医学技术、高深的道教修养和纯洁的品德思想三者结合而成的。也可以说"技术是医学,思想是道教",再加上崇高品德。假如不是如此,那末为什么医界文献中有他崇高的地位。假如不是如此,那末为什么开编于六朝(386-589 年)、杀青于明·万历(1573-1620 年)搜集文献5485 五部、分装五百十函的《道藏》在医书中仅仅把《黄帝内经》与《千金要方》搜集入编呢?假如不是如此,为什么自古以来不少不是医林中人物的学者,来拜读它?

  再一个有力证实两部《千金方》的渊博和倾侧于道教,全书中引用前人名言也不少,如:孔子:见《要方·养性·道林养性》的"孔子曰,??"(还有不少的引用,限于篇幅,仅举一例,下同)。

  ① 《医学正传》8 卷,1515 年写成。作者虞博(1438-1517 年),明·浙江义乌人,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学宗朱丹溪。

  ② 《心印绀珠经》2 卷,为明人李汤卿撰,李氏生卒年月及事迹迄无可考。书成于1547 年。① 见1983 年《中华医史杂志》第13 卷、第1 期56 页,宫下三郎"孙思邈在 日本"。(以上儒家一人。)

  老子:见《翼方·养性·养性禁忌》的"老子曰,??"。庄子:见《要方·序例·大医习业》的"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

  列子:见《翼方·养性·养性禁忌》的"列子曰,??"。天老:见《翼方·养性·养性禁忌》的"天老曰,??"。淮南子:见《翼方·养性·养老大例》的"淮南子曰,??。"彭祖:见《要方·养性·房中补益》的"彭祖曰,??"。高阳负:见《要方·肾脏·补肾论》的"高阳负曰,??"。稽康:见《要方·养性·养性序》的"嵇康曰,??"。张湛:见《要方·序例·大医精诚》的"张湛曰,??"。张天师:见《翼方·禁经·掌诀》的"张天师曰,??"。仲长统:见《要方·养性·养性序》的"仲长统曰,??"。皇甫隆:见《要方·养性·养性序》的"隆上疏对曰,??"。

  张季伯:见《要方·伤寒下·溪毒证》的"张季伯书之,??"。

  王良:见《要方·伤寒下·溪毒证》的"王良??书之"。(以上道家14 人。)

  扁鹊:见《要方·诸风·诸风》的"扁鹊曰,??"。张仲景:见《要方·序例·治病略例》的"张仲景曰,??"。

  华佗:见《要方。伤寒上·伤寒例》的"华佗曰,??"。王叔和:见《要方·伤寒上,伤寒例》的"王叔和曰,??"。陈延之:见《要方·伤寒上·伤寒例》的"小品曰,??"。卫讯:见《要方·食治·序论》的"河东卫汛记曰,??"。徐嗣伯:见《要方·小肠腑·风眩》的"徐嗣伯曰,??"。徐之才:见《要方·妇人方上·养胎》的"徐之才逐月养胎方,??"。

  陈廪丘:见《要方·伤寒上·伤寒例》的"陈廪丘云,??"。

  甄权:见《要方·针灸下·取孔穴法》的"甄权曰,??"。

  张笛:见《要方·伤寒下,劳复》的"医者张笛说,??"。

  (以上医家11 人。)

  黄帝:见《要方·膀胱腑·膀光腑脉论》的"黄帝曰,??"。

  歧伯:见《要方·诸风·论杂风状》的"歧伯曰,??"。

  伯高:见《翼方·色脉·诊色法》的"伯高曰,??"。

  雷公:见《翼方·色脉·诊色法》的"雷公曰,??"。

  葛洪:见《要方·养性·养性序》的"抱朴子曰,??"。

  (以上亦医亦道者五人。)

  以上共引先哲们的言论者31 人,除去儒家与亦医亦道者6 人,计25 人。医家仅仅11 人,而道家则14 人,这不是说是道家的医书是什么?

  这型衷道参医的医学,可能还是在学术上、群众间是十分欢迎的、接受的,所以步其后尘的著作也不少(详见下节"三·《千金方》不是孤芳无伴")。而且直到宋代,连政府都鼓励医学要与道教合参。事见《玉海①·艺文艺术》:"诏以《内经》考其常,以《天元玉册》②极其变。"考《天元玉册》虽已失传,但都能知道,为启玄子王冰所撰,专论五运六气而接近于道家之书。① 《玉海》200 卷,宋·王应麟撰,内容为搜罗典故,囊括旧闻,分240 余类。② 《天元至册)30 卷,《医籍考》作《天元玉策》,启玄子撰。

  最后,还是借用元代虞山隐士、中阳老人、王珪在《泰定养生主论·自序》中的一言,是"泄二教(指医与道)之机奥,引九流(隐射百工杂技,意思是多学科)之绪余"来作两部《千金方》的总评语。

  大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