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思邈评传 > (二十一)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
(二十一)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
根据《隋书·经藉志》记载医藉书目,虽有百余部之多,但能保存到唐代,也已凤毛麟角了。除了孙氏把它转载下来而得以使我们看到读到之外,更予以整理的医方,在《要方》有4500 百余首,在《翼方》中有2000 余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富的医学宝库遗产,更搜集了黄帝、歧伯、扁鹊、张仲景、华忙、陈延之①、支法存②、崔氏③、刘涓子④、范王⑤、徐嗣伯⑥、以两部《千金方》篇幅浩繁,对普及颇为困难,但后人又不能割爱,于是宋·郭思①把它浓缩成为《千金宝要》六卷。在宋·宣和六年(1124 年)刻石树于华州②公署。明·正统八年(1443 年),华州知州刘苍,以旧碑经过370 年的风侵雨蚀而字迹模糊,又重刻了一次。景泰六年(1455 年),杨胜贤以石刻不便于拓印,再刻木版。隆庆六年(1572 年),秦王守中,又刻石碑,树立在太玄洞前。清·嘉庆十二年(1807 年),孙星衍(1753-1813年)又重刻一次。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商务印书馆把它搜集于用3111部古籍书组成的大丛书《丛书集成初稿》中,编号为1433 号。
历代包括以医界为主的各界人士的评价,当然是公正的,例如:林亿:"十全可验,四种兼包,原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见《新校备急千金要方·序》)
林亿又谓:"粹乎哉,孙真人之为书也。既备有汉志四种之事,又兼载唐令二家之学。其术精而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视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见《校订备急千金要·后序》)
晁公武:"后世或窥其一二,未有不为名医者。"(见《郡斋读书记》)
郭思:"关百圣而不惭,贯万精而不惑。"(见《千金宝要·序》)
张学懋:"真人神化济世,全在千金一书。"(见《千金宝要补·序》)
秦王守中:"信有功于人之实用,乃珍如拱壁。"(见《重刊千金宝要·序》)张路玉:"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景诸书,颉颃上下也。"又谓"伏读卅卷中,法良意美,圣漠洋洋。其辨证之条分缕析,制方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其孰能干斯乎。"(见《千金方衍义·自序》)
《古书经眼录》①:"医家之书,不为不多,独独真人千金方,决不可缺。"《郑堂读书记②》:"千金方辨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千金翼,??其用志精审,不苟如此。"① 陈延之,晋代名医,生世无考,所撰《小品方》12 卷,为医学界名著。② 支法存,晋代名僧,少以聪明入道,长以医术闻世。
③ 崔氏,指北魏崔景哲。
④ 刘涓子,东晋彭城人,系南朝到宋武帝裕的从父,曾任随军医官,精于外科。⑤ 范王,即范汪,晋·颖阳人,字元平,有著作,失传。
⑥ 徐嗣伯,南齐人,为徐叔乡子。《南齐书》作徐嗣。
① 郭思,宋人,官徽猷阁直学士,故人称郭学士。纂有《千金宝要》17 卷,附 论1 卷。② 华州,今陕西省华县。
① 《古书经眼录》12 卷,作者佚名。
② 《郑堂读书记》71 卷,补遗30 卷,清·周中孚(1768-1831 年)撰。《四部寓眼录》:"至其议论之佳者,则不可废也。"刘毓崧③:"专以拯人为急,而非以获利为心。"(见《千金方考》)
孙星衍④:"真世间秘传之书,??书备其术,尤为济人之仁术。"(见《嘉庆重刊千金宝要·序》)
诸家评议不少,但总不及徐大椿的客观中肯,他在《医学源流论·书论·千金外台论》中谓: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藏腑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处。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精微深妙,不可思议。药味不过五六品,而功用无不周。此乃天地之化机,圣人之妙用,与天地同不朽者也。千金方则不然,其所论病,未尝不依内经,而不无杂以后世臆度之说。
其所用方,亦皆采择古方,不无兼取后世偏杂之法。其所用药,未必全本于神农,兼取杂方单方及通治之品。故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其药品有多至数十味者。其中对症者固多,不对症者亦不少。故治病亦有效有不效,大抵所重,专在于药,而古圣制方之法不传矣。此医道一大变也。然其用药之奇,用意之巧,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灭之处。
以上徐大椿306 个字的评议,虽然不敢谓:"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除张仲景之外的确毋容异议了。他不论用褒的字眼或贬的口吻,都对两部《千金方》的优点,客观、明察、求是、公正的下了断语。
徐文分三段;第一段立出一个如何才能称得上好的医学标准,以作为评议的准绳。他的标准是要医者严守古训,而且不允许有些雷越。
第二段,入题开始对两部《千金方》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却骨子里比表扬的还要表扬。批评孙氏用内经学说,但杂以后世臆度,其实所谓"后世臆度",实质上是推陈出新。批评孙氏用古方而兼取后世偏杂之法,用药本乎本草而兼取杂方单方之品,实质上是承认孙氏在方药方面的发展和扩大,打破古人的局限性而适合于今天。所以徐氏指责批评的几点,正是孙氏优点所在。因为世界上事物总是在发展而不是静止的,一直停顿在《内经》阶段的思想是违背科学的。旁的不谈,主张守旧的徐大椿是否还在用鸡屎来治病?我无法得知,但徐氏所有著作中则干真万确没有见过他有鸡矢醛来治病的记录;那末为什么忘了《素问·腹中论》的"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其实徐大椿也并非真正的顽固守旧者,在这里固然以卫道之上的口气来议论孙思邈的推陈出新,但他自己在临床上也是推新人物。且看中医第一个取用舶来的医疗器械者就是他,他亲自这样说过"以洋刀点之,洋刀坚利非几"(见《洄溪医案①·发背》)。200 多年前的老中医,取用西医医械,也不可谓不"洋"了,而且还对这个舶来品赞赏不已。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在发展与进步。
中医学精髓所在,除"整体观念"之外,只有"辨证论治"。徐氏文中批判孙氏"有一病而立数方,亦有一方而治数病",这正是高级的"辨证论③ 刘毓崧(1818-1867),清·仪征人,字伯山。所著《千金方考》12 卷。④ 孙星衍(1753-1818 年),字伯渊,号季述,清·江苏阳和人,乾隆进士。曾主持诂经精舍、钟山书院讲席。藏书丰富。
① 《洄溪医案》 1 卷,徐大椿撰,这是他晚年的著作。
治"。一个医生的高明与否?关键就在对"辨证论治"的掌握得怎样。
致于批判孙氏之方"故治病亦有效有不效"。如其用这顶大帽子去套在《伤寒论》《金匾要略》方剂头上,恐怕也不大不小地十分恰当的。徐氏既然崇拜《内经》的,那么请看《灵枢·痈疽》,内中有19 个外科病,生者仅6 个,而死的却有13 个,治愈率之低是足以惊人,孙氏方的无效程度是否这样?第三段,属于赞美的。最后一句"不可磨灭",的确估计出两部《千金方》的真正价值。
徐大椿的评语,比较客观而公正的。更其是文章一开始即开门见山,一言道破地谓:"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这九个字字数不多份量极重。一个人而能改变大局的局面,就伟大。
评某一部著作的价值,凭样印再版的次数来衡量,用现代语来说是发行量,倒也是一个客观的尺度。且看两部《千金方》的版本罢。
从宋代至今讨论得很多,如《崇文总目》①《脉望馆书目②》、《医藏书目③》、《读书敏求记校证》、《万卷堂书目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⑤》、《百宋一廛书录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⑦》、《郑堂读书记》、《古书经眼录》、《百宋楼藏书志①》、《经藉访古补遗②》、《日本访书志③》、《艺风藏书续志④》、《善本书室藏书志⑤》、《四部总录医药篇⑥》??等等,都有记述或评议,这种情况,为历代中医著作所罕见的。以下将现存主要的古刻版本,再作一简介:《要方》:
1.宋·治平二年(1065 年)原版(现在日本、米泽的上杉文库)
2.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 年)小丘山房乔世定刻本。
3.明·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 年)刊本。
4.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 年)吴氏重刻本。
5.明·刘氏慎独斋刻本。
6.清·康熙二十八年已己(1689 年)刊本。
7.《四库全书》本(1799 年)。
8.日本·天明六年(1786 年)西宫园藏版皇都西村上勘兵卫等发行。
① 《宗文总目》66 卷,宋·王尧臣等撰。
② 《脉望馆书目》,脉望馆,是明末·常熟(今江苏苏州市常熟镇)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书斋名。将藏书编成的目录。
③ 《医藏书目》100 卷,明代著作,作者待考。
④ 《万卷堂书目》,为明代·广东省东芫陈琏藏书楼"万卷堂"的书目。
⑤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 卷,清·纪购等编。
⑥ 《百宋一廛书录》 1 卷,清·顾广析撰,黄丕烈注。因顾氏藏有宋刻本百卷而名其书斋。⑦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24 卷,清·瞿镛编。瞿为江苏、常熟大藏书家,且多珍本书。① 《百宋楼藏书志》120 卷,清·浙江省归安(今猢兴)·陆心源撰。陆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其书分藏于"百宋楼"、"十万卷楼"、"守先楼"三处。"百宋楼"中藏有200 百部宋版古书。② 《经藉访古补遗》106 卷,清·阮元主编。
③ 《日本访书志》16 卷,清·杨守敬撰。今人工重民续以《补遗》。
④ 《艺风藏书续志》待查。
⑤ 《善本书室藏书志》40 卷、附录1 卷,清·钱塘人丁丙撰。
⑥ 《四部总录医药编》不分卷,分八门(之瞩),近人丁福保、周云青编。9.日本·嘉永二年(1849 年)江户医学影北宋本。
《翼方》:
1.元·大德十一年丁末(1307 年),梅溪书院刻本。
2.明·万历三十二年乙已(1605 年),王肯堂刊本。
3.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 年),金匮华希闳刊本。
4.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 年),上海印日本文政版。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孙氏在中医学术上的地位,就借用北京中医学院的《中医各家学说·孙思邈》的"这两部书是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的重要参考文献","给后代传下了丰富的遗产","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二十二)国际影响两部《千金方》的国际影响,主要在日本。
日本在《大宝律令》(701 年)里,从中国引进的仅有《素问》、《甲乙》、《小品》、《集验》等书。纵然在682 年两部《千金方》都已脱槁,但总以手抄不易、时间太短、交通不如今日的方便而未能及时传入。在897年逝世的日本·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才见有《千金方》的记载。因缺乏可靠资料,只能推测起来,很可能那年66 岁的鉴真和尚在天宝十二年(753 年)12 月第六次东渡成功到达日本时带来的。
之后,成书于十世纪前半叶的深江辅仁《本草和名》中就有29 种药,取材于《千金方》。
成书于日本·永观二年(982 年),丹波康赖《医心方》中引用《千金方》的有481 条。所以丹波氏有这样一句话,"脱离了千金方,就谈不到医心方"。
写成于日本·永保元年(1081 年),丹波雅忠的《医略抄①》,也把《千金方》列为23 种日本医学重要文献之一。
丹波行长也用《千金方》作蓝本,在弘安十年(1287 年)写成《卫生秘要抄②》。
镰仓时代(指1192-1333 年之间),重要医书《顿医抄》③,就是释性全引用《千金方》中190 方在1304 年写成的。
到了室叮时代(指1338-1573 年,室叮幕府时代)有了字典,饭尾永祥的《撮壤集④》(1454 年)中,把两部《千金方》列在30 部重要医书中的首位。
直到现在,日本皇汉医家对这两部《千金方》在奉为圭皋而认真地在学习、探讨、研究。1975 年6 月23 日,东京中央社电,题为"日本发现中国古代医书《备急千金方》"(见(1975 年7 月7 日《参考消息》),文为:??世界最古老的一本中国的疾病药方,被发现在日本保存下来。这本古老的中国医药书籍,名为《备急千金要方》,是由孙思邈编撰的。这位传奇人物,据说是生于隋。初版极可能是手抄本,因为当时中国的印刷术尚未① 《医略抄》1 卷,分50 门,集方232 首。
② 《卫生秘要抄》8 卷,丹波行长撰。
③ 《顿医抄》8 卷,日本性全和尚将《千金方》的方药重编而成。
④ 《撮壤集》,日本饭尾永祥撰。属于字典、词典一型的著作。
发展完全。
第一版刻印本是林亿领导的一批学者和医药专家在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6 年)奉诏出版的。
这本书在唐、宋年间最为流行,一般人都广为采用书中的药方。
这部第一版的《千金要方》流传到日本,目前保存在米泽的上杉文库。
它一向被日本政府视为"国宝",咸信这是世界上仅存北宋版本。
本书和《素问经》、《灵枢经》等其他古代中国医书不同,后两本书是理论上的探讨,一般读者都难以了解。
然而,《千金要方》搜集了232 种疾病的5003 种药方。
这本书在序文中指出,该书首先讨论女性病患,其次是婴儿,随后是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其他一般疾病。
著名的日本学者多纪元坚在江户时代,曾重印这部中世纪的占代中国草本药方辑要。多纪是平安时代另一位著名日本医学专家丹波康赖的后裔。丹波是《医必要》一书作者,他自称是汉灵帝第五代后裔。
这部最古老的中药处方辑要,最近曾由中国在日本学者景嘉照相印刷重新编辑。
每日新闻开发公司印行的500 部35 册有限版本,使用的是土佑制造的宣纸。
这一套书售价是1200 美元。这500 部书实际上予售一空。
因之,可以知道两部《千金方》在日本的身价了。
在日本翻印的两部《千金方》,有:《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1659 年),万治敦贺屋久兵卫。《千金翼方》(1770 年),明和植村藤三郎。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1785 年),天明西宫园。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1799 年),宽政村喜兵卫。《千金翼方》(1829 年),文政江户医学。
《千金方》真本(1832 年),天保松本幸彦。
《少小婴孺方》(1833 年),文政罔氏偷闲书居。
《大医习业》(1844 年),天保喜复村学训堂。
《备急千金要方》(1848 年),嘉永江户医学。
《大医习业》(1860 年),万延喜多村氏活字。
还有不少把整个或部份的两部《千金方》译成日文者,因手头没有可靠资料,不敢鲁莽错引。事实上远远不止此数。
且看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55 年影印的《备急千金要方》、《干金翼方》,还是从日本反馈过来的"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哩。
此外在朝鲜的影响也不小,朝鲜两部医学巨著《医方类聚》与《东医宝鉴》,都是以两部《千金方》作准绳来编写的。
《医方类聚》为朝鲜金礼蒙等所编,计265 卷,成书于1445 年。它第一卷第一、二篇,就是把《要方》的"大医习业""大医精诚"全文转载,把孙思邈思想作为中心的精神。在第199 卷(注:原书为365 卷,后被日本丹波元坚加以整理,乃为266 卷。这里用的,为原有的365卷计算,下同)索性把《要方》二十七卷中的"养性"、"道林养性"、"居处法"、"调气法"与"房中补益"五篇原封不动地予以转录。除此之外,全书或大段照抄,或把方剂、小论,安插在全书中者有162 节,内《要方》148 节,《翼方》14 节。
《东医宝鉴》25 卷,为朝鲜许浚奉敕而撰写,成书于1611 年。一展卷除了把《千金方》列入"历代医方"之外,还把孙思邈思想完整地贯彻其中。卷一之首第一句就是"孙真人曰,??"。第一篇论文"身形"中的"形气之始"、"四大成形"、"形气定寿夭"、"四气调神"、"以道疗病"、"搬运眼食"、"按摩导引"、"还丹内炼法"及"养性禁忌"??等句,也不折不扣地是孙氏思想的反映。
甚至"养性延年药饵"中绝大多数的方与药,是两部《千金方》的。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