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莫扎特 > 第六章 只有我的人格无法取夺

  第六章 只有我的人格无法取夺

  1. 开心得把年月都写颠倒了

  莫扎特虽然回到了萨尔斯堡,但每当国外有贵族要莫扎特写作或是有了值得一写的题材时,莫扎特父子总是不愿放弃机会,欣然应命的。

  所以在此期间,他们父子是经常奔波于故乡通往外界的大道上。

  1771年,莫扎特在米兰创作了歌剧《路齐奥·西拉》(K.135),这出歌剧细节安排巧妙,乐曲配器丰富饱满,成为莫扎特歌剧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

  这年8月,奥皇后的儿子费尔丁南德大公看到莫扎特音乐有成,但职位却卑微,就提议想聘请莫扎特为宫廷作曲家。但他的母亲玛丽娅·特蕾莎却很耿直,她对四处宣传小神童的莫扎特的父亲的做法非常反感,她痛恨那种四处攀结贵族的商贾作风,那种把儿子当作商品推销给各王侯的做法,因此她坚决不同意这一提议,皇后在信中说:那种“像乞丐似地在世界各地到处游荡的人,是会败坏宫廷风气的无益的人。”这使莫扎特错过了一次直接为宫廷服务的好机会。

  然而,对莫扎特来说,他惟一追求的就是创作。这时,他在故乡完成了C大调弥撒曲“圣三位一体的祝日弥撒”。这使新主教非常满意。

  1773年,莫扎特受海顿音乐的影响,做了6首弦乐四重奏曲。这时,莫扎特已先后创作了二百多部乐曲,然而,这对他来说,仅仅还是一个开始。

  不久,莫扎特又在慕尼黑写出了歌剧《扮成园丁的姑娘》和《牧羊的国王》。

  1775年1月13日,《牧羊的国王》在慕尼黑首次公演,那次演出的盛况,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莫扎特写给他姐姐的信吧:

  感谢上帝,我的歌剧《牧羊的国王》于昨天上演了。一切都非常成功,简直没法向妈妈形容那轰动一时的景象。每一段咏叹调唱完之后都是欢声雷动,鼓掌高喊:

  “大师万岁!”……歌剧结束,爸爸和我后来去吻了选帝侯和他的夫人的手。也吻了其他显贵的手,他们都很幽雅有礼。……向所有的男女朋友问好。……再见!一千遍地吻小狗宾派尔。

  再见,我的小心肝。吻你,我的小肺,我的小胃,我永远是你微不足道的手足兄弟沃尔夫冈

  14年1月1775日(我开心得把年月日都颠倒啦!)于慕尼黑

  这场公演之后,慕尼黑的《德国年谱》上记下了这样一段话:“如果莫扎特不是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朵,他一定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2. 这个牧师只能舔我屁股

  在萨尔斯堡,莫扎特碰上了新主教赫罗尼姆斯,创作得再多的乐曲也都被认为是应该的。一个在罗马得过金制骑士敕令和赐过金质勋章及“贵族骑士”封号的受过优良训练的作曲家和杰出的钢琴演奏大师,现在却默默无闻地在山城的宫廷乐队里当一个卑微的小职。没有地位,更谈不上前途。利奥波德在考虑再三之后,决定还应该做一次外出活动,这次的主要任务不是演出,而是要为莫扎特在某个宫廷里谋个长久的职位。

  主意拿定之后,利奥波德就为自己和莫扎特去向赫罗尼姆斯大主教去请长假。利奥波德原来以为大主教最多在请假期间不发给他俩工资。

  可没想到,大主教根本就不同意他们离开萨尔斯堡。这可使利奥波德左右为难起来。

  没想到,这时的莫扎特已不是一个惟命是从的小男孩了,他不但有自己的主见,而且有自己的个性。莫扎特生平第一次采取了自己的行动。

  他没有向任何人谈过自己的想法,竟径直走进大主教的屋里,递交了自己的辞呈。这使大主教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个平时看上去无忧无虑甚至有些轻浮的小孩,现在居然敢公开和他对抗。但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只是默不作声地接受辞呈。

  莫扎特的举动也使父亲大为惊愕,儿子辞职以后,万一在别处也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儿子辞职了,大主教会怎样处理他的问题,如果没有了固定的收入,全家人怎么生活下去呢?利奥波德惴惴不安地等了好几个小时,他以为他的命运将是被解雇的。然而大主教却并未解雇他,而是用极其无礼的侮辱性的语言训斥了利奥波德,并命令他必须好好留下干活。

  这样的结果对莫扎特来说则是一个喜讯,他终于可以一个人单独出去旅行了。然而,利奥波德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儿子一个人出去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果他在路上遇到强盗小偷怎么办?如果他忘了去拜见该拜见的人怎么办?如果他在外面也像这次递辞呈一样使起性子来怎么办?如果他在外面交上了酒肉朋友学坏了,整天跳舞、喝酒怎么办?

  如果有姑娘来追求我们的莫扎特怎么办?还有,如果不是姑娘,而是个女人缠住莫扎特,最后没有经验的莫扎特竟然和那个女人干出了丑事,甚至得了某种疾病,那可真是……利奥波德越想越心寒,越想越觉得可怕。儿子一个人外出,那是万万使不得的。但自己又不能同往,这可怎么是好呢?

  惟一的办法当然是由母亲陪同。母亲虽然对孩子的谋职起不了什么作用,可她是孩子身边的一只眼睛,遇到事情她可以向父亲写信,然后父亲再实行远距离控制,写信指使儿子如何行动。

  莫扎特对父母的这一决定没有反应,他也许不太赞成,但也没有反对。他当时惟一的愿望是离开这个他曾感到温暖的萨尔斯堡。同时,母亲在身边至少有个可以商量、可以照料他的人。

  父亲又四处奔走了,足够的旅费、漂亮的马车、整齐的行李、华丽的衣裳,还有最高级的钢琴,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不,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你猜是什么东西呢?本来每次外出,都是父亲陪伴,然后由父亲去敲开每一家权贵的大门。这次是妈妈陪伴,她是只能做些家庭琐事的,那么怎样去敲开这些权贵的大门呢?利奥波德做事可想得真周到,他事先已经把要拜见的权贵人物共53人的姓名地址具体的职务开出了一张清单,附录里还有这些人可以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这些人物在巴黎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啊,其中有亲王、伯爵、公爵,还有某某要人的夫人等,直到这时,出门的准备工作才真正就绪了。1777年9月23日,“啪”

  的一声鞭响,马车的车轮在大路上咔咔地滚动起来了,爸爸和姐姐随着马车慢慢地尾随着,嘴里不停地向莫扎特说着什么。爸爸则还不放心地摆弄着行李,还不时地关照莫扎特哪一只皮箱里放的是重要的东西。妈妈这时已是潸然泪下,她从未担此重任过,这次她已不是跟随丈夫外出了,而是带着儿子去闯天下了。想着想着,她把头埋到了马车角落的垫子上,偷偷地抽泣着。莫扎特则打开了小车窗,茫然地看着家乡的山峦和教堂的塔尖慢慢地向后移去。

  “啪!”马鞭又响了起来,马车的速度显然加快了,随着那声响,爸爸的眼眶里终于也滚出了泪花,他真是“伤心至极,几乎晕倒”,而南内尔则是“哭得那么伤心,我只好想尽办法再安慰她几句”。终于,嗒嗒嗒嗒的马蹄声越走越远,那马蹄声渐渐轻了,但父亲的烦恼却渐渐地重了;伴着那马蹄声,妈妈身上的担子重了;伴着那马蹄声,莫扎特渐渐踏上了他自己的路程。

  在路过父亲的老家奥格斯堡的时候,利奥波德的哥哥约瑟夫·伊格奈兹大伯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还是显得非常高兴。大伯的女儿、莫扎特的堂妹想陪他到镇子附近去玩玩,但莫扎特的兴趣却在好酒好菜上。

  有一个有钱的年轻的鳏夫加斯纳看到莫扎特很喜欢,于是就相邀一起吃饭。被邀请的除了自己家人以外,加纳斯漂亮的小姨子、教堂的几个乐师也来了。还有格布尔神父居然也赏光出席了。

  在席间,莫扎特看到桌上有他很爱吃的家乡的“包肝脏的咸汤圆和浸过醋的高丽菜”,他就狼吞虎咽起来,似乎得到了一次大大的满足。

  在席间,莫扎特一面和坐在他左边的神父格布尔讨论着钢琴比风琴有哪些优点,一面却把右手顺着堂阿妹那胖胖的左臂,一点一点地滑进去……堂阿妹虽然感到很惬意,也就默不作声。而他们俩的家长这时又都在吃东西,他们绝不像利奥波德那样对孩子盯得很紧。这可使莫扎特有了趁机**的可能。

  酒足饭饱之后,加纳斯提议去附近安德烈亚斯·施泰因先生的教堂里娱乐一下,因为施泰因先生很喜欢乐器,他还正在研究改进钢琴的音质呢。而这一提议也是莫扎特所乐意的,大凡酒足饭饱之后,莫扎特的心情是最愉快的,他这时最好的休息就是娱乐和聊天。

  见面之后,莫扎特在施泰因最新改进过的钢琴前坐了下来。然后“视谱弹了当地一位名人贝歇所作的一首奏鸣曲。然后,我用G调弹了在一次小型农民客厅音乐会上弹过的我的第五奏鸣曲(K.283)。最后又弹了一首D调奏鸣曲(K.284),这在施泰国的钢琴上弹起来好听极了……我轻轻一碰它就响起来了,稍微松一下膝盖钢琴的回音就没了……”

  莫扎特知道,施泰因的研究不仅在钢琴上,他对管风琴也是十分喜爱的,而且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改进。于是,莫扎特就转身对施泰因先生说:“施泰因先生,我还想弹弹你的管风琴。”“什么,管风琴?像你这样一个伟大的钢琴家,居然愿意在没有强弱音和音色变化的乐器上演奏吗?”施泰因疑惑地问道。

  “哦,那算不了什么,在我看来、据我听来、凭我所知,管风琴依然是乐器之王呀!”

  “于是,我们开始一起弹奏,一听他的口气我就知道他想我的管风琴也许只能弹伴奏……没想到我开始弹前奏曲了,开始弹合奏部分了,他微笑了,接着弹赋格曲了。他惊愕了,‘现在我算是彻底信服了,’他说,‘你弹得那么美妙,那当然愿意弹管风琴了!’”这段话是莫扎特在例行的写信汇报情况中的描述。

  然而好戏却还刚刚开场呢,莫扎特的琴声却把一个“爱好音乐的”神父吸引过来了。他特意摆起了简短的酒会。

  这个名叫埃米利安的神父十分放肆。他老是想开莫扎特堂妹的玩笑。后来,他有点儿喝醉了,就要莫扎特和他一起唱,可莫扎特配上的完全是另一套词儿:“牧师埃米利安,哦,你这个笨蛋,你只能舔舔我的屁股。”就这样压低了声音唱给堂妹听。

  爸爸和南内尔知道这事后,笑得前仰后合。然而,笑过之后,爸爸却担心这年轻的孩子如果整天醉醺醺地去唱什么“舔我的屁股吧,你这个笨蛋!”或者跟堂阿妹做出些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来,那他还有什么心思去考虑自己的伟大的事业呢?必须写信好好教训他一顿。

  在莫扎特这边呢,开始时他毕竟还未完全能摆脱父母的管束,妈妈老在他身边虽然使他恼火,爸爸唠唠叨叨地告诫更使他生气。在爸爸的一再催促之下,他们离开了大伯的家,来到了曼海姆。

  曼海姆是莫扎特熟悉的地方,13年前,就是曼海姆那个出色的宫廷交响乐队让莫扎特大开了眼界。现在,莫扎特又与乐队里的第一长笛手文德林见面了,而且已经建立了亲密的友情。兴之所至,莫扎特写下了二首长笛协奏曲,一首是用G大调写的,一首是用D大调写的(K.313和K.314)。

  曼海姆的一批音乐家听说莫扎特又来了,而且不是当年的一个小娃娃了,于是都来请莫扎特去吃饭。其中有朗格、拉姆,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拉夫,特别是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卡纳比希。

  莫扎特非常喜欢到卡纳比希家去吃饭,这倒并非因为他家的饭菜特别好吃,而是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罗莎·卡纳比希。乐队指挥卡纳比希也很喜欢这个懂行的少年。莫扎特在卡纳比希家除了吃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排满了,他要和卡纳比希一起讨论德国教会的众赞歌如何作曲更为妥当。因为赞美诗原来是由唱诗班唱的,去做礼拜的会众是不唱歌的。但德国宗教改革以后,恢复了全体公众唱圣歌的习惯,所以音乐必须由繁琐的复调体一变而为纯朴的和声体。那么旋律就必须适应这种改革。莫扎特还要和卡纳比希讨论经文歌、素歌、受难曲等的演奏技巧。

  除了这些,莫扎特就要和罗莎胡诌甚至于些只有两人才知道的不虔诚的事。为了回报罗莎的热情,莫扎特还为罗莎写了几首奏鸣曲。少男少女之间如果有了这一类的事情掺和进去了,那么,再多的时间也不会嫌多的,也是不够用的,而且越到深夜越有滋味。这一段时间,对于其他朋友的邀请,莫扎特也很少赴约,他几乎每天每夜都在卡纳比希的家里。

  大凡年轻人陷入了这样的泥潭往往是不能自拔的。莫扎特又少不更事,父亲又远在故乡,鞭长莫及,母亲的劝说莫扎特根本是充耳不闻。

  这样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然而,有一天,莫扎特在回顾这次外出的任务和成绩时,他突然感到时光飞逝自己却一事无成。他越想越觉得惭愧,越想越觉得必须悬崖勒马,于是,他拿起了笔,在信纸上写道:

  我,莫扎特,对我前天犯过的错误表示深深的忏悔。那天我直到半夜12点后才回家,从10点起到上述时刻为止我都待在卡纳比希家里。在场并和我做伴的有:卡纳比希、他的妻子和女儿罗莎、沙兹梅斯特先生、拉姆和朗格,我不断地——不是严肃地、而是轻浮地——胡诌诗歌。而且写得很下流,讲的是粪便、排泄物和舔屁股(在想象和言谈中)——可不是在行动上。但是,如果不是罗莎·卡纳比希激我,如果不是她那么下流地挑逗我的话,我是决不会表现得那么不虔诚的。我必须承认,我当时是玩得非常高兴,但随即我又从心底里对所有这些罪孽和过错表示深深的忏悔;并且,为了有机会经常地悔罪,我决心不断改进我已经开了端的邪恶的生活方式。

  出人意料的是,父亲对这封信却满不在乎,反倒喋喋不休地责骂母子这件事做错了,那件事没处理好,这反而引起了儿子极大的不快。

  面对丈夫的责难,安娜·玛丽亚只会默默地发愁。

  那天,莫扎特有几首奏鸣曲要抄写,卡纳比希就把莫扎特领到一个名叫弗里多林·韦贝尔的抄写员那儿。这个倒霉的韦贝尔只在宫廷歌剧团里干些抄写、舞台提词和一些杂活,他所获得的钱真是少得可怜,然而,正是这个人,此后却和莫扎特的生活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韦贝尔的第二个女儿阿洛西娅已经是歌剧团里的一名演员,所以她的歌声一下子把莫扎特真正镇住了。莫扎特本能地感到,他应该为阿洛西娅写一部歌剧,适合于阿洛西娅演唱的真正的歌剧,于是,他又回到了真正的音乐创作的生活中去了。

  而这时的卡纳比希和曼海姆宫廷交响乐队的第一长笛手文德林却一直想为莫扎特谋个宫廷室内乐作曲家的职位。他们想通过宫廷官员萨维奥里伯爵在选帝侯情绪好的时候去拜见选帝侯。萨维奥里表面非常热情,他提议让莫扎特把所有惊人的才能以及得过的大奖都点滴不漏地写出来,然后他再去和选帝侯先打个招呼,说几句好听的话,然后嘛,再把莫扎特引见。然而,莫扎特却迟迟没能见到选帝侯。

  对于此事,父亲又一再地写信催促,而莫扎特则认为,在曼海姆、巴黎、意大利,人们对音乐都有一种偏爱,对一个已经有很大成就的年轻人来说,在乐队里谋个职位是不成问题的,于是,他于1777年11月8日给父亲写了一封极其简单但却很自信的信:

  我最敬爱的父亲:

  我既非诗人,亦非画家。我不能用诗句或色彩来表现我的感情和思想,但我能用声音来表现,因为我是音乐家。

  我所敬爱的父亲的乖儿子

  沃·莫扎特

  在一天的宫廷音乐会上,终于有了选帝侯的答复。那天,萨维奥里伯爵也在音乐会上,可他者躲着莫扎特。莫扎特就故意走到他的面前,萨维奥里伯爵看到莫扎特已站在眼前,抖了抖眉毛,耸了耸肩膀。

  “怎么,还没有答复吗?”莫扎特问。

  “实在抱歉,一切努力都白费了。”萨维奥里摊了摊手,这次他再也不说选帝侯出去打猎了、出去聚会了、出去游览了。

  “好吧,可是选帝侯完全可以早一点告诉我的。”莫扎特这时已经很释然了,“选帝侯仁慈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我,虽然不怎么及时,但我还是要请求您向他表示我的谢意。您可以请他相信,如果他雇用了我的话,他决不会因此而后悔的!”

  “喔,对于这一点,我可能比你更确信。”到这时,萨维奥里伯爵仍对莫扎特显得非常的相信。

  莫扎特一言不发地来到文德林的家里,文德林已猜出了事情的大半。莫扎特把拳头捏得紧紧的,脸涨得通红:“这个伯爵只能舔我的屁股!”

  文德林也从椅子上跳起来骂道:“这个猪猡!”

  3. 格林用计赶走莫扎特

  曼海姆的希望已经像个空中飘浮过一阵的肥皂泡似地破灭了。日用的支出显得更紧张了。莫扎特只得给母亲找了间能搭伙的便宜的小屋子先住下来。他自己则住在一个枢密官先生的家里,而饭则在文德林家里吃。

  然而爸爸又来信了,“你要和一个枢密官先生住在一起,而让妈妈一个人单住,这一点我决不会同意。只要妈妈还在那里,你就必须留在她身边。和她一起外出的时候,你不能、也不准自己跑开,把她单独留在陌生人中间。不管屋子多么小,也得放下你的一张床!”

  利奥波德的这一意见让枢密官泽拉利乌斯先生知道了,他主动提出,母子俩都可以住在他家的小屋里,并提供燃料、灯光和母亲的饮食。

  莫扎特则仍然可以到文德林家用餐。作为交换,莫扎特必须给枢密官的女儿上课。为了生活和筹集旅费,莫扎特还得给罗莎·卡纳比希和一位荷兰军官上课。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暂时还无法告诉父母的,那就是莫扎特已经爱上了韦贝尔的二女儿阿洛西娅,他想留在曼海姆,他不想去巴黎,但父亲却一再来信催促,“这就去巴黎,你应该到伟人中间去寻找你的位置!”为了这事,儿子开始和爸爸的意见有了分歧;为了这事,儿子开始和妈妈拌起嘴来,而且裂缝越来越大了。

  父母之命是无法违抗的,拖了一段时期后,1778年3月22日,经过了10天的密不透风的马车旅程,莫扎特母子终于到达了巴黎。

  巴黎当时正处于法国大革命的前夜,路易十六并没有他的父亲路易十五有决策能力,他的王妃也把王冠当作一种装饰而不意味着责任,她甚至用当时很珍贵的大理石制成饲料桶,去让人给牲口喂食。这些宫廷贵族还认为如果用自己的双脚走路,那是一种不应有的耻辱。莫扎特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在这样一些贵族面前,他的处境也是可想而知的。

  长期的演出生活,虽然也使莫扎特变得比较时髦,但是和那些巴黎的花花公子走在一起,人们就明显地感到莫扎特有些呆头呆脑、没有生气了。对于刚到巴黎的生活,莫扎特在信里这样告诉父亲:“感谢上帝,我过得还算凑合,可我经常感到我的生活没有节奏,也没有意义。我既不狂热,也不冷漠——对什么事都高兴不起来。只有想到您,我最亲爱的爸爸,还有我的姐姐,你们都健康,想到我是个正直的德国人,想到即令我有时不说话,我至少还可以按我自己的念头去想,我才感到有了依靠,有了激励。”

  为了在巴黎谋个好职位,父亲事先开列的那张写有巴黎最显赫的53个人姓名的名单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他可以一家一家地去缠住他们,请他们引见宫廷贵族,或是介绍可能出钱资助的高官显贵。然而,这张开列有巴黎最显赫的53个人姓名的名单又终于没能派上用场。因为他们对那个14年前穿着小巧玲珑的宫廷服装,在镀金的羽管键琴上弹奏优美的小步舞曲的6岁的小家伙的事情早已忘却,他们和世上所有的贵族一样,也许10年前的一条爱犬还能引起他们的热泪,眼前的一个音乐家算得了什么。莫扎特感到,14年后的法国人已经变得“态度近于粗鲁放肆,傲慢得令人厌恶”了。

  莫扎特又不愿意为了谋个好职位而摆出点头哈腰、笑容可掬的样子,他只是每天向上帝祈祷,“如果这是上帝神圣的意志,那它一定会实现;如果不是,我也死了心了。至少我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格林的推荐信终于起了作用了,德·夏博公爵夫人同意莫扎特于一星期之后去府上拜访。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举动或回音。

  在一间没生火的屋子里等了半小时。最后德·夏博公爵夫人总算进来了。她极其礼貌地向莫扎特致了问候,请莫扎特凑合着弹弹她的钢琴,说只有这一架还可以将就了。莫扎特说:“可是现在我弹不了,因为我的手都快冻僵了。”莫扎特请求让人领莫扎特到一间生了火的屋子里去。随后,她就和一大批先生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画起速写来了。这下害得莫扎特等了整整1个小时。门和窗户都大开着,这下不光是手,连莫扎特的全身和脚都冰凉了。头也开始痛起来。屋里静寂无声,莫扎特冻得浑身发抖,头又痛,心烦意乱,真不知如何是好。脑子里一直在打着转转:

  要不是看在格林先生的份上,我现在拔腿就走……

  这样的拜见名人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们对音乐到底有多少兴趣,他们会把兴趣放到莫扎特的钢琴上来吗?即使他们对钢琴对莫扎特都有兴趣,他们会为莫扎特安排或推荐称心的职业吗?莫扎特疑惑了。

  再说,这些人又都有几套房子,如果他们住在郊外,那就给莫扎特出了个大难题,走路吧,实在太远——要不就是路上污泥太多,巴黎的肮脏就别提了。至于坐马车——那就得每天花上四五个利弗尔,可这却往往是一无所获——你去拜访,人家表示谢意,仅此而已。他们请我在某月某日去演奏,我弹完了,他们说句:“噢,真是天才,真令人不敢相信,真是棒极了。”——于是“再见”!

  然后,莫扎特回到旅馆,向母亲打个招呼。扑到床上,把头埋在枕头里哭上半天,再翻过身来,在黑暗中躺了很久很久。

  那天,他想想这样的处境真有些恼火,但怎么办呢?最后他只能再在给父亲的信后写上几句,作为自己当时的一种感情宣泄:

  好吧,我既然到了这里,就得为了您的缘故再忍耐下去。我每天都祈求上帝给我力量,使我能在这里坚强地熬下去……但我请求您,亲爱的爸爸,在这同时也尽您的最大努力让我去一趟意大利,经过这一段的苦熬之后,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恢复生活的勇气……

  然而,利奥波德却有他的考虑,他感到还得由他自己出面,儿子的事情也许会有些眉目。于是,他又连夜写信给那个曾经很欣赏莫扎特的帕德尔·马蒂尼神父,要他为莫扎特谋个职位,如果没有可能的话,至少给莫扎特出些主意。然而,这封信却如石沉大海,根本连个回信都没有。

  这期间,莫扎特倒是在凡尔赛宫找到了一个管风琴师的职位,说好工资2000利弗尔,条件很简单,只要一年中保证有6个月时间待在凡尔赛宫就可以了。但莫扎特考虑以后,却推辞了。父亲知道这事以后,认为儿子真是疯了,他把担任这一职务的全部好处都用长长的单子罗列了出来,急急地寄给了莫扎特,但莫扎特却把格林也说莫扎特的做法是对的这一说法告诉了爸爸,并回信说:

  我向来不愿意去凡尔赛宫,我请教了格林男爵和其他几个最亲近的朋友,他们也都同意我的想法。工资太少,况且又只当个管风琴师!我是很想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但决不能低于乐队指挥,而且工资要优厚。

  由于一直没找到称心的职位,格林也渐渐显示出对莫扎特这个德国乡下佬的不耐烦情绪来,他甚至不愿当这个固执的孩子的教父了。格林的这一态度虽使莫扎特非常愤怒,但他却又无可奈何,6月19日下午,那天的天气又非常炎热,莫扎特从格林家出来,懒洋洋地回到旅馆。

  莫扎特知道,母亲最近一星期来身体一直不太好,他想,这也许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吧,但前几天母亲似乎已经能起床了。然而,今天当他回到旅馆时,又见母亲躺在了床上。

  “妈妈,你怎么了?”看到母亲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莫扎特忘了冒着炎热,刚从阳光下回来的劳累,匆匆地脱去外衣,就跪到了母亲的床前。

  母亲见到儿子回来,似乎想坐起来,但试了一下以后,她好像又改变了主意,又慢慢地躺下去,侧身向着儿子说:“不要紧的,也许是天太热了,我休息一会就会好的。”

  莫扎特跪在床前,顺手抚摸起母亲的手掌来。哟,母亲的手怎么这么烫呀,而且又干燥又无力:“妈妈,你还发着高热,你怎么啦?”

  看着儿子那种焦急的神情,母亲平日里对莫扎特不太融洽的怨恨似乎也消除了,她喃喃地说:“说真的,其实我这次病得很厉害!”

  “那么我去请个医生来吧!”

  “不,我不要那些给人吃毒药的法国人给我看病,不要请医生……

  我,会好的……”母亲说着,打了一个寒颤,其实,她自己知道,“会好的”三个字她是在寒颤中抖着说出来的,所以这三个字的本来含意就更明显了,这使莫扎特更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执意要去请医生,可母亲也执意不允许。

  第二天,母亲的神情比前一天更疲乏了,可当莫扎特说要去请医生时,母亲还是不肯,最后,经不起莫扎特的反复劝说,母亲才答应等她的好心的邻居、德国人海因那来了以后再说。海因那说是邻居,其实住得也不近,只是他也是德国人,经常来旅馆和安娜·玛丽亚聊聊天,海因那的妻子也经常陪着安娜·玛丽亚上街买些东西。莫扎特他们住在旅馆以后,海因那夫妇其实成了安娜·玛丽亚惟一可信的伴侣。

  然而,已经两天了,可海因那夫妇还没有出现,莫扎特看看母亲病得实在厉害,就要请人来帮忙为母亲看病。可母亲总说要等海因那夫妇来,她不愿让法国人看病。第三天,海因那夫妇终于出现了。一看母亲病重的样子,海因那也不由地着急起来,他吩咐莫扎特用冷毛巾敷在妈妈的额头上,然后他自己匆匆地去请德国医生了。海因那出门以后,母亲的神情似乎平静了些。为了让母亲更舒服一些,莫扎特还不时地用凉水为母亲润润嘴唇。还反复地念一些母亲想听的祈祷文。

  傍晚时分,海因那回来了,一进门,他就大声嚷嚷:“好了好了,医生请到了!”然后,他走到玛丽亚的床前,问玛丽亚感觉怎样?可是莫扎特只见母亲莫名其妙地看着海因那,然后向海因那摆了摆手,再拍拍自己的耳朵。

  “妈妈,你听见海因那先生对你说的话了吗?亲爱的妈妈,你听到了吗?”莫扎特从床边俯下身子对着母亲的耳边大声嚷嚷,可母亲仍然毫无反应。母亲确实失去听觉了。

  这时的莫扎特简直像失魂落魄一样,他只是在小小的屋子里不停地来回走着,对他来说,除了不停地走动,不停地祈祷之外,他简直什么办法也没有。现在堆一的办法就是等明天早晨德国医生的到来。

  夜深了,妈妈还在床上轻声地呻吟着;夜深了,莫扎特也还无法入睡,他心思重重地和衣靠在床边,手里拿着宫廷中赏赐给他的表,不时地看着时间,盼望早晨早点到来;夜深了,母亲来巴黎的情景一幕幕地在莫扎特眼前展现:为了执行发疯似的爸爸专横的旨意,妈妈像个狱卒似地监视着儿子;爸爸反对莫扎特与韦贝尔的女儿阿洛西娅来往,妈妈又不折不扣地把儿子领着远远地避开了阿洛西娅。这使莫扎特一直深深地恨着自己的父母;在来巴黎的马车上,由于烦躁,莫扎特打开车窗把头伸向窗外,但母亲马上厉声骂道:“关上窗子,你想让我得感冒死掉吗?”在小旅馆住下后,妈妈吃的是不新鲜的肉和硬得像石头一样的猪肝;有一次妈妈想要故乡寄点黑药粉和消化药来,因为她头疼、牙疼、耳朵疼已有三个多星期了;天热了,屋子小,妈妈又没有熟人,竟一直闷在小屋子里,多种原因,使妈妈病倒了……

  迷迷糊糊中,莫扎特似乎听到妈妈又在转动身子。他赶紧睁开眼睛,原来有几只苍蝇在妈妈身边飞舞,莫扎特顺手抓起床上的衣服,把苍蝇赶走了,接着又替妈妈翻动了一下枕头。这一动,倒使莫扎特出了一身的汗,他再看看屋里,其实妈妈和他的身边都蒸腾着一阵臭烘烘的雾气,狭小的房间里不时地散发着一种难闻的气味。莫扎特真想到街上去走走。正在这时,一个年过70的老人穿着白大褂走了进来,看着那德国大夫迟钝的动作,莫扎特的心这时都变凉了,就这个医生能把母亲的病治好吗?

  “噢,你妈的这病,我给她吃点药就会好的。”说着,那德国医生就从包里拿出一包大黄粉,要妈妈泡在葡萄酒里喝下去。

  “呀,这酒是热性的,我母亲已经这样发烧了五天了,再吃这酒能忍受得了吗?而那大黄粉吃了又要泻的,我母亲其实只想喝点干净的开水……”莫扎特虽对医道一窃不通,但这些简单的道理他却还是能推断出来的。

  “噢,酒其实并不增加热性,它能使人强壮,强壮了就有了抵御病魔的力量,而水才是烧人的呢!”老医生说着,戴上帽子,步履沉重地慢慢地移出了小屋的门。

  莫扎特又在母亲身边陪了48小时,这时,海因那请的一个护士来照料妈妈了,但她一看情形,就说病情很严重。老医生随即又来了,他给妈妈检查了一遍后说:“她的病情实在太严重了,所以我的药也无法使她强壮起来,也许她也过不了今天晚上。万一她痛疼起来,那就无法在床上躺着了。按我的看法,小伙子,你应该赶紧去请牧师了……”老医生一边说着这话,一边就走出了房门。

  老医生的这话,犹如五雷轰顶,莫扎特立刻就呆坐在那里,慢慢地他缓过神来,他立刻对护士说:“请您照顾一下我的母亲,我出去一会儿就回来。”然后,莫扎特就跑了出去,奔向昂坦礁街的尽头,跑过栅栏,去找海因那,莫扎特知道他正和一个伯爵在一起演奏音乐。他说他第二天就带一个牧师来。回来的路上莫扎特顺便去看了看格林和德·埃皮纳夫人,他们看见莫扎特满头大汗,身上全是脏土和汗渍,“他们很生气,怪我没有早点儿把情况告诉他们,否则他们会立刻派出他们自己的医生为母亲看病的……”但这一切似乎都已经太遥远了,莫扎特又气喘吁吁地赶回了小旅馆。妈妈的情况当然还是不会见好的,他装着擦汗的样子,其实是在考虑如何把医生说要请牧师的事告诉妈妈。

  嗨!有办法了。于是,莫扎特就坐到母亲床前,故意为妈妈理了理头发,摆弄一下枕头,然后把头俯下去,凑到母亲的耳朵边,大声地嚷道:“妈妈,我刚才到海因那先生那儿去了一次,他正和一个德国牧师在一起。那个牧师听我弹了一曲钢琴,对我很感兴趣,他已与我约好,明天要来看我,和我谈谈音乐的问题。”

  妈妈无力地笑了笑,不知道她是没有听清还是她早有准备,她对“牧师”两个字似乎没有什么反应。

  第二天,那牧师果然在海因那陪同下出现了,而妈妈当时已是奄奄一息,所以也没有必要再给她编些假话来蒙骗她了。牧师听了母亲简短的忏悔后,为母亲施了圣礼和临终涂油礼,当牧师刚睁开眼睛,放下双手时,母亲就双手挥舞着尖声喊叫起来。但过了一会儿,她就无力地昏睡在床上。几小时后,她又陷入了谵妄状态,嘴里不时地说些胡话。莫扎特这时再想和母亲说上几句话,但母亲却只顾自己喃喃地呓语。这反而使莫扎特不敢与母亲说话了,他想让母亲再休息休息,也许还会有些转机。

  这样又过了整整三天。在这三天里,莫扎特脑子里什么事情也不想。

  他只想着能让妈妈早点儿恢复过来;在这三天里,莫扎特只是斜倚在床头,静静地注视着母亲的脸颊;在这三天里,母亲有时会在床上不停地哭叫着翻来滚去,这时,莫扎特又不敢使劲地按住母亲不让她翻滚,而只能大声地对着母亲说:“亲爱的妈妈,你宽恕我吧,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你怒气冲冲粗暴无礼了,只要你重新好起来,你将看到你的儿子再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旅馆里,把你扔在一边不管,妈妈,你听见了没有……”说着,莫扎特用手掌抹去了脸颊上的泪水,然后拉起母亲的双手,轻轻地放在自己的嘴唇边吻着;在这三天里,莫扎特甚至也不觉得饿,他只是很随便地吃些面包,他自己也麻木了。他也只是很机械地反复对母亲说着心里话。但是,有一次,当莫扎特再紧握着妈妈的双手,对母亲讲话时,母亲却仍然安静地睡着,她听不见莫扎特的声音,难道连眼睛也不睁一下吗?莫扎特低下头去,在母亲的鼻孔前试了一下,在感觉到有几下呼气之后,却再也测不到气息了,莫扎特马上扑通一声跪在了床前,念了安魂的祷告词,然后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喃喃地说道:

  “我只向上帝祈求两件事:让妈妈在平静中升入天国;求上帝赐给我勇气和力量。”莫扎特深深地记下了这个日子:1778年7月3日22点21分。

  母亲的去世使莫扎特悲痛不已,因为母亲是为了让自己去巴黎谋职业而陪着来巴黎的,她是在吃住和医疗条件都极差的情况下死在远离故乡的一个小旅馆里,莫扎特又是束手无策地一步步看着母亲走上死亡之路的。这使莫扎特心里更加难受。

  母亲的去世,使莫扎特只身一人在巴黎谋生了,他的脑子里一下子要考虑的事情多了,他也一下子好像大了几岁,变得更懂事了。他更迫切地想找到一个称心的职位。

  但是,莫扎特的保护人格林却认为莫扎特要在巴黎找工作是没有什么可能了,在利奥波德反复多次的为儿子的天才写信给格林,要格林务必帮忙时,格林在一封回信中很直截了当地把他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利奥波德:

  他过于老实,不够活泼,太爱幻想,也太不懂成功之道了。在这里,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手腕、有魄力、有勇气。为他的前途着想,我真希望他即使只有他现在一半的天赋,也应有两倍于上面所说的那些品质。果真如此,我也就可以省心一些了。总之,在巴黎,他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教钢琴课,但不必太认真,得时时记得学生们往往认为老师都是半瓶醋……我真怀疑,如果在巴黎四处奔波,他的身体是否能吃得消……再说,这么奔波肯定会妨碍他作曲,而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放弃作曲的,他在作曲上能干得很漂亮,可惜大部分法国听众都对他一无所知。在这里,无名之辈是难以立足的。因此……你的儿子想干一番事业,困难重重啊……

  亲爱的先生,你应该了解,在一个卑鄙小人飞黄腾达的国度里,你的儿子根本吃不开。我把真情如实地告诉你,并不是想使你烦恼,而是为了便于你选择最好的方案。

  遗憾的是,由于巴伐利亚的选帝侯去世,你的儿子回不成曼海姆了。

  从信中可以看出,格林对莫扎特的谋职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那么,他再住在那个使他回忆母亲去世前一段经历的小屋子里就更不应该了,格林把莫扎特的处境也向德·埃皮纳夫人谈了。

  “那么,让他到这儿来住吧,反正这个年轻人在巴黎也不会待得很久了,是不是?”德·埃皮纳夫人对格林说。

  莫扎特于是就住进了昂坦礁路德·埃皮纳夫人的屋子里。

  不久,在事实面前绝望了的利奥波德对莫扎特在巴黎谋职也越来越感到渺茫了,所以去和萨尔斯堡的赫罗尼姆斯大主教打了交道。出人意外的是,大主教居然给了莫扎特一份工作,让他担任乐队副指挥,每年薪金500弗罗林。

  格林知道了利奥波德的决定,当然很高兴,他终于可以推卸掉这个包袱了。

  但莫扎特一想到萨尔斯堡就心烦意乱。对此,莫扎特只好写信给他的朋友布林加:

  我的朋友,你一定了解,我是多么怀恨萨尔斯堡——这不仅是因为我所敬爱的父亲要我必须忍受许多不合理的对待,而是因为萨尔斯堡不是能让我发挥才能的地方,第一,音乐工作者在此根本不受尊敬;第二,这个都市毫无诱人之处,没有歌剧院,没有剧团,即使想上演歌剧,又有谁能歌唱呢?

  同时,格林和莫扎特之间越来越不愉快。莫扎特住到德·埃皮纳夫人那儿才发觉,让他住的一个屋子连个窗户都没有,是个她家里安置病人的住所,屋子里光秃秃的,更别说有放衣服或手稿的柜橱了。在那里住了一段日子,莫扎特发现,德·埃皮纳夫人原来是格林的情妇。

  一天,正当莫扎特心事重重地坐在德·埃皮纳夫人的客厅里时,格林从外面办完事回来了。格林扶了扶佩剑,整了整背心,大步地走进了屋子,他的两眼却迅速地搜寻着他的情妇。德·埃皮纳夫人在把茶递给格林时,他们轻声地交谈了几句。然后,格林径直地向莫扎特身边走去。

  “您好,男爵先生。”不知什么原因,莫扎特现在看到格林总有些不太自在,所以他说话的声音也很低。

  “你好,”格林也轻声地说道,不过他马上把声音提高了,“今天,想必你一定又到外面去呼吸过新鲜空气了吧?”

  “噢,对的,我到德·吉内府上去过一次。”莫扎特还是轻轻地说道。

  “那你见到公爵了?”格林随口问道。

  “没有,公爵先生出去了,所以也没要到公爵先生欠我的钱。”

  “太遗憾了,我现在有些担心,公爵先生一定得在最近几天里找到,”突然,格林用另一种语调提高了嗓门说道,“他大概还不知道你离开巴黎的行期已经迫近了吧?”

  “什么,”莫扎特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我的行期?迫近?”

  “是的,你的父亲在萨尔斯堡已经为你安排了工作,他正天天盼着你回去,不是吗?”格林笑着说道。

  “我父亲确实希望我早些回去,可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还有一些债务得讨回来,所以我的行期还不能马上做出决定。”莫扎特说。

  “你决定,哎,这点小事就不用你费神了,为了让你父亲早日见到儿子,我已经吩咐提前为你办妥了启程的所有杂事。”格林一边说着这话,一边似乎很关心地看着莫扎特,同时他也关注着莫扎特的反应。

  莫扎特耸了耸肩说:“可我父亲并没有为我定下回去的日期呀!”

  “是的,这件事对你来说是够麻烦的,所以你父亲就不跟你提及回去的日期。但这件事对我来说真是太容易了,所以你父亲要我尽快地把这件事办好,这不,这对我来说真是犹如囊中取物,”说着,格林真的把手伸进了西服的胸前口袋里,然后拿出几张盖有官方大印的纸片,“你看,这不已经办妥了吗?这是可以让你坐快速驿车回萨尔斯堡的车票。而这封信则是……”格林还想说些什么。可莫扎特把他的话打断了。

  “票?快速驿车?回萨尔斯堡的?可我没有付过钱呀!”莫扎特有些莫名其妙。

  “钱,不用你付钱,这只是一件小事情,我都付清了,为了让你安心上路,为我的好朋友、你的父亲尽一点绵薄之力,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呀!”格林用手抖了抖驿车票,把它塞到了愣在那里的莫扎特的手里,“亲爱的莫扎特,要知道,这是去萨尔斯堡的最快的一趟车,五天之内你就不在这儿了,而是扑到你父亲的怀里了。”

  这时的莫扎特已经是无可奈何了,他接着问道:“男爵先生,驿车什么时候出发呢?”

  “啊,你这就问对了,这才是你所应该关心的问题呢。而且,这才是真正的最好的消息,下个星期天,想想吧,你父亲的痛苦隔不了多久就要结束了,这也是我为你莫扎特办得最成功、最满意的一件事。”格林这时认为事情已经谈完了,所以他在说话时已把脸转向了德·埃皮纳夫人,“好了,莫扎特,我的孩子,现在一切都好了,我们还是和亲爱的夫人一起来喝杯茶好不好?”

  几天以后,莫扎特确实上路了,但他却并不想马上回到萨尔斯堡,他想先去慕尼黑,去见见他心中的阿洛西娅。而父亲则在家里天天盼着孩子,怎么还不到家。

  莫扎特启程后的半个月里,一次在离父亲的老家斯特拉斯堡33里路的南锡,莫扎特终于悟出了格林的这次“提前办妥这件最成功最满意的一件事”的真正动机,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在巴黎没有通知您我离开的时间,可人家拼命催我,那种逼命的样子是我一辈子也料想不到的,也没法向您形容的……您能想到格林先生竟然会骗我,说我坐的是快速驿车,五天就能到萨尔斯堡吗?直到临走的那天我才知道根本不是这趟驿车,他定的是一趟慢悠悠的马车,路上从来不换马,得十天才能到!你可以想象我该有多窝火了!……上了车,我又得到了个“好”消息:我们在路上得爬12天。

  现在您该看清冯·格林男爵有多精明了吧!他让我坐这趟慢驿车完全是为了省钱,但他却不想想,住旅店的次数增加了那么多,实际上旅费是贵了好几倍!……当然他省的是他的钱,而我可没少花。车费是他出的,但他不管路上的吃和住。如果我能在巴黎再多待上个把礼拜,由我自己来安排行期,那就绝对会比现在强得多……

  等到莫扎特和那个商人到了斯特拉斯堡的时候,他身上的钱已经用光了,于是,莫扎特决定举行一次小型的音乐会,这样有了3个金路易。

  随后的六个星期,莫扎特却并不急着回故乡,而是慢悠悠地穿过德国。

  为了逃避父亲的催促,莫扎特故意不把旅行的路线告诉父亲,但是,当他在慕尼黑受到了他心中的阿洛西娅的冷遇之后,他发出了一种呼喊:

  我真想和母亲一起离去,她现在要比我幸福得多。

  然后,莫扎特才无可奈何地回到了萨尔斯堡。

  4. 主教把我当贴身男仆使用

  旅行求职失败了,回萨尔斯堡又是无可奈何的,但莫扎特很害怕回故乡的时候,人们看到这个一事无成的年轻人回来了,都会从窗口伸出头来,指指点点地议论他。所以莫扎特在路过斯特拉斯堡的时候,就让堂阿妹陪着他回家乡,并给父亲写了一封很简短的信,他告诉父亲:“如果我的堂阿妹同意的话,我们将搭乘20日的快速驿车到家。”

  利奥波德接到儿子的信,在约定的那天一早,他就早早地等在了山城的大路上,翘首盼望着儿子的归来。那是1779年1月的天气,北风在山镇上肆虐着,可父亲的心却是那样地热烈和急切。两年前,他曾在这里送走了妻子和儿子,两年后他的妻子却已在他乡到了冥国,而且转眼已是半年了。今天儿子将再也不能在母亲的陪伴下回来,而是一个人回来,噢,可能还有堂阿妹做陪,但父亲却对儿子的事情已显得无能为力了。现在是陪了夫人而儿子又徒劳而返,想着想着,利奥波德只觉得心里酸酸的。正在这时,利奥波德看到远处扬起了尘土,接着听到了马蹄的得得声,随后是马鞭的啪啪声,近了,近了,儿子的身影也已能看到了。最后,随着车夫的一声吆喝,马车终于在身边停了下来。眼看着儿子和侄女从车厢里出来,利奥波德疾步地走向前,他刚一拥抱到儿子的身躯,就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利奥波德想说些什么,但却一点也说不出来,他必须不停地吞咽口水,不停地擦抹泪水,他只能不断地亲吻儿子。

  姐姐南内尔则帮着堂阿妹整理着行李。

  回家了,莫扎特也无心去和家中的小动物逗乐,只是默默地坐在餐桌边,厨娘特蕾莎这次再也不像以往那样与莫扎特打闹,而只是把莫扎特喜欢吃的烤阉鸡等菜不断地端出来,莫扎特则是来者不拒,他虽然大口地吞嚼,却并不知道那味道的好坏,餐桌上除了杯盘碗碟的声响外,大家似乎都不知说什么是好,也许无声就是这天餐桌上的主旋律。

  第二天,莫扎特就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大主教的身边,他现在成为萨尔斯堡宫廷的正式雇员了,他将领取宫廷管风琴师的薪水。

  任职当天,大主教就对莫扎特宣布了两条规定:第一,没有主教的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萨尔斯堡;第二,没有主教允许,不得外出到任何地方演出。

  从报到那天起,莫扎特就成了赫罗尼姆斯主教的仆人,每天清晨,莫扎特必须与仆人一起恭候在主教门前的走廊里等待分配一天的工作。

  吃饭的时候,莫扎特得和一帮他平时极其鄙视的宫廷乐师同桌,还有那些厨师、仆人和杂役也同桌进餐。莫扎特鄙视他们,倒并非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其实,莫扎特在主教的眼中,他的社会地位也不过与他们相等。而是因为在这帮人中有不少是非常平庸、愚蠢、粗鲁的,其中比如有荒淫无度的小提琴手布鲁奈蒂,有令人作呕的男唱女声的演员赛卡莱利,其他则是几位嗜酒如命的懒汉。所以莫扎特与他们坐在一起别说谈话的内容不同,就是吃的口味也截然不同,所以每当进餐莫扎特吃的谈的都很不高兴,就如同把他置于针毡之上。要和这帮人分开,就得离开宫廷乐队,但是离开了就等于回到贫困、饥饿和死亡那儿去,在没有更好的去处之前,莫扎特只能忍耐。所以他拚命地干活,他写了大量的宗教音乐和许多交响曲,还写了一些钢琴作品,宫廷里规定要干的事情他都干了,而且有的还超额完成了。莫扎特似乎已经和萨尔斯堡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他也一样工作,他也一样参加消遣和玩乐,然而莫扎特只是在等待时机和消磨时间,他并不投入,也没热情。

  一天,有个旅行剧团到镇上来演出,莫扎特就和导演埃马芬埃尔·席卡纳德尔聊了起来,那导演虽然很粗鲁,但却很有生意人的头脑,他看到莫扎特对音乐很内行,两人就一起尝试着创作一部东方情调的神话歌剧,这事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席卡奈德尔却与莫扎特结识了,后来他为莫扎特写作歌剧《魔笛》出了一份应有的贡献。

  一天傍晚,利奥波德看到儿子非常高兴地闯进屋来,这使父亲感到很奇怪,因为儿子回到萨尔斯堡后很少有这样高兴的神情。莫扎特挥舞着一封来自慕尼黑的有选帝侯封印的信封对父亲说:“选帝侯要我为明年慕尼黑的华年狂欢节写一部新歌剧,题目是《克莱塔之王,伊多曼诺》(K.366),这是根据古希腊传说而改编的克莱塔王伊多曼诺自从特洛伊战争凯旋之后非常高兴,然而在归国的海上却遇到了暴风雨。为了平息海神的愤怒,伊多曼诺发誓,如果平安登陆,他将杀死他所遇见的第一个人而献给海神。誓言过后,海上果然平静下来了。但是,当伊罗曼诺上岸时,他遇到的第一个人却是前来迎接他的儿子。父亲当然不忍心亲手杀死儿子,他就设法蒙骗海神。海神发怒了,他让伊多曼诺成了疯子,最后伊多曼诺在疯狂中还是将儿子杀死了。莫扎特改编的新歌剧则按意大利歌剧的习惯,以幸福圆满来结局,他让海神宽恕了伊多曼诺,他的儿子也成了海神的祭司。

  1781年,为了去慕尼黑宫廷剧场首演《克莱塔之王,伊多曼诺》,莫扎特向赫罗尼姆斯请假。不知是选帝侯的作用还是主教发了善心,莫扎特居然没碰到什么困难就去了慕尼黑。那年的1月27日,歌剧在慕尼黑首演成功,第一次显示了莫扎特对歌剧艺术的精深造诣和对于戏剧技巧及风格上的自信。观众认为这部歌剧是“新颖而独特”的,其中特别是歌剧的总谱。按理说,新歌剧首演成功,莫扎特就可以回萨尔斯堡了,但他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和曼海姆乐队的指挥、他的密友卡纳比希在一起就有无比的欣喜,所以,莫扎特就留在了慕尼黑。

  5. 惟独我的人格无法取夺

  由于歌剧《克莱塔之王,伊多曼诺》的成功,莫扎特在慕尼黑留下了。3月的一天,他接到大主教的命令,要莫扎特离开慕尼黑,去维也纳与萨尔斯堡的出访人员碰面。原来是大主教要作一次维也纳的正式访问了。

  大主教在维也纳的德国会馆为自己及随从租了些房子,作为随从,莫扎特当然也住在了那里。

  我住了一套十分舒适的房间,和大主教在一栋楼里。布鲁奈蒂和卡莱利住在别处。……我们在将近中午时吃饭,可惜对我来说太早了一些。我们这一桌上坐了两个仆役,管账的策蒂先生,造果脯的师傅,两个厨师:赛卡莱利和布鲁奈蒂,还有鄙人——我自己!注意,两个贴身男仆坐了首位,可我至少还有幸坐在两个厨师的上手!哎,我真不如回萨尔斯堡去呢。饭桌上常常有人说些粗鲁的笑话,可没我的份,因为我几乎不开腔,必要时也只是极为严肃地说上几句。我把我的那份饭吃完后,开步就走。没有晚餐,不过每人给了3个金币,靠这3个金币得顶上好久呢!

  我的大主教老爷是最仁慈的,他靠自己的侍仆们发家显耀,逼他们替他干活,还什么都不给!

  其实,大主教又何尝不知道随从中有一个莫扎特呢,而他正是想用莫扎特为自己增光呢。这里面的道理大家也是明白的。因为维也纳有很多人是知道莫扎特的才能的,但这样一位有才能的人却在大主教手下任职,这位大主教的才能就可想而知了。大主教轻易还不让莫扎特露面,只有在大主教为社交酬谢而举行音乐演出时,莫扎特才得以露一下面。

  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莫扎特还是以仆人的身份在大主教的随从中生活着,但虽然还没有向大主教提出什么,但他已明显地感到,他和大主教之间的决裂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维也纳,不少有钱有势的贵族都喜欢和莫扎特打交道,因为其一,莫扎特从小就在宫廷和贵族中间周旋,他已应付自如,没有了通常音乐演奏者的拘谨和腼腆。其二,莫扎特的演奏和那帮粗野之徒的演奏有点截然不同的韵味。其三,莫扎特不仅会说意大利语,而且会法语、德语,而且都讲得那样流利那么有当地口味,所以大家感到与他在一起非常有意思。特别是一位图恩伯爵夫人,更是每天一定要请莫扎特去做她府上的贵族之一。

  图恩是承袭亡夫遗产的伯爵夫人,一位大名鼎鼎的奥地利——波希米亚图恩家族的首领。她是维也纳的少数几个与皇帝有着私人交情的女人之一。她见识过人,并以赞助音乐事业而闻名于世。

  由于莫扎特经常在这些贵族面前出现,人们也喜欢他,所以当一个经常举办音乐会来资助音乐家遗孀的团体邀请莫扎特参加演出时,莫扎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同时,莫扎特也认为大主教对这样的一种宗教性的好事,肯定是会支持的,而且这种演出是不付报酬的。

  然而,当莫扎特为此事向大主教请假时,大主教居然不允许莫扎特去演出。这事一传出去,维也纳所有的贵族人士都对赫罗尼姆斯群起而攻之。然而这个顽固的大主教仍然是我行我素。最后,俄国大使戈里津亲自过问并干预了此事,大主教才算给了个面子。但他心里对莫扎特就更恨了。

  音乐会那天,莫扎特在卡纳特尔剧院向观众献演一番。掌声却经久不息,于是莫扎特只好再上台演奏几首曲子。

  当莫扎特兴高采烈地回到住地时,大主教却开始了对他的刻薄对待。莫扎特“怎么也没想到大主教竟把我当成他的贴身男仆使唤。那是最后的导火线”。这段时间大约有六个星期左右,莫扎特与大主教争吵过好几次,莫扎特回忆说:

  有一次,他骂我是恶棍、卑鄙的流氓、懒汉,哎呀,我写都写不过来!我见了大主教三次,他每次(特别是最后一次)都一个劲地教训我。

  此后,这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又斥责了我好几次,这对我的健康起了极其“有益”的影响,使我在歌剧的第一幕刚演了一半就不得不退了出来,回家躺在了床上。我发了高烧,四肢发抖,上街走路时就像个醉汉。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我根本就没出门,上午只好躺在床上,喝罗望子果做的清凉水。

  三次求见大主教,莫扎特都递上了自己的辞呈,然而,每次都遭到了大主教轻蔑的拒绝。大主教根本不会去考虑一位地位低得如此可怜的人的什么要求。这使莫扎特更是怒火中烧,最后,莫扎特认为有必要去找一下大主教的宫廷内侍阿尔科伯爵,尽管他干了很多坏事。

  莫扎特天性文雅,与当时的传统和社会都很合拍,但也有灵魂的孤独,他原以为去向内侍索讨工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阿尔科伯爵却只给了莫扎特很少的一点报酬,还争吵了一场。大主教闻声过来以后,凶狠地对莫扎特说:“你是我见过的人中最没有责任感的又是最不忠于职守的人,如果你再要争吵的话,我就终止支付你所有的薪水。就领取薪水的身份而言,你是一个多么不知羞耻而又低能的人呵!”

  “那么,主君是不喜欢我啰?”莫扎特故意问了这样一句话。

  “什么,你想威胁我,门在那里,像你这样的狂人,我再也不想和你有什么关系了!”

  “我也同样不希望再与主君有什么关系!”莫扎特毫不示弱。

  “你给我滚出去!”主教大声咆哮起来。

  阿尔科伯爵见状,飞奔过来,一脚把莫扎特踢出了屋子,滚下了楼梯,莫扎特只觉得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这以后,莫扎特大病了一场。

  每当莫扎特想起这件事,心里就像火烧一样地难受,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再三提到了这事。父亲看了儿子的信简直到了暴跳如雷的程度,这不是比单纯离开大主教还糟糕千百倍吗?必须向大主教道歉,否则这个大祸是无法弥补的。

  然而,这一脚对莫扎特来说,却踢开了自由的生活,自由的创造,使他感到世界不一样了,他可以挺直腰杆了;这一脚,也踢开了维也纳的音乐之门,因为厄运虽然给人以无情的打击,但厄运也给人以抗衡无情打击的力量,莫扎特已经迈出了人生抗争的第一步,难道还要去向大主教谢罪吗?不,这绝不可能,莫扎特奋笔给父亲回信道:

  ……难道我必须自贬为畜牲,而视大主教为伟大的君主吗?我敬爱的父亲,为了使你高兴,我可以奉献自己的幸福、健康和生命,惟独我的人格永远无法为任何人牺牲。亲爱的父亲,你可以从我身上拿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只有人格无法取夺。

  每当想到大主教加诸于我身上的屈辱,我就会怒颤得全身发抖。

  莫扎特发誓,再也不回到萨尔斯堡宫廷中去了,除非让莫扎特踢回这一脚。

  莫扎特这一年已经25岁了,现在,在人们眼中,已经是一个站直了的年轻人了,如果再回到主教身边,那么也就没有了莫扎特一生中音乐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如果再回到主教身边,那么也就没有了我们的莫扎特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