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郦道元评传 > 三 鞭挞厚葬

三 鞭挞厚葬

  在古代,与鬼神信奉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是厚葬。人类历史上,在这方面登峰造极的当然是古代埃及的法老,金字塔和木乃伊,都是最生动的见证。在中国,第一位可以与法老相当的大概就是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有"遣徐市(《正义》引《括地志》作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的记载,这其实与他的大建陵墓是同一事物的两面。

  卷十九《渭水》经"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注云:渭水右迳新丰县故城北,东与鱼池水会,水出丽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汙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在秦皇陵东北五里,周围四里,池水西北流,迳始皇冢北。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扩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坟高五丈,周回五里余,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而周章百万之师,已至其下,乃使章邯领作者以御难,弗能禁。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

  在这段注文中,郦道元并不以第一人称对秦始皇作什么指责,但事实上却是对这个大暴君及其厚葬作了最无情的鞭挞。他首先指出了"秦始皇大兴厚葬"。然后描述了这座陵墓的巨大工程和规模,谴责了"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的残酷制度,揭露了"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的惊人耗费。最后以"周章百万之师,已至其下"一段,写尽了这座陵墓的下场,而这一段的最后几句:"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这是对厚葬制度怒斥以后的嘲笑。

  在同卷同条经文下,还有另一处罪恶滔天的汉成帝昌陵,注文说:汉成帝建始二年,造延陵为初陵,以为非吉,于霸曲亭南更营之。鸿嘉元年,于新丰戏乡为昌陵县,以奉初陵。永始元年,沼以昌陵卑下,客土疏恶,不可为万岁居,其罢陵作,令吏民返,故徙将作大解万年燉煌。《关中记》曰:昌陵在霸城东二十里,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积年无成。在这段注文中,郦道元引用了《关中记》的话来鞭挞这座没有造成的陵墓,即"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积年无成。"郦道元同样没有以第一人称说过一句什么话,但实际上他对这种罪恶的厚葬制度,不仅作了无情的鞭挞,而且进行了沉痛的控诉。

  卷二十二《洧水》经"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注中描述的一座坟墓,墓主无非是一个郡守,但墓的气派却非同小可,注云:(绥水)东南流,迳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门表二石阙,夹封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物谢时沦,调毁殆尽,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王孙、士安,斯为达矣。

  张伯雅从墓碑上仅知其名叫张德,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官也不过州郡,却造得起如此规模的大坟墓。郦道元把这座坟墓描述得如此详细,显然是有用意的,是为了更有力地揭露这个为官不仁而死求排场的匹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说尽了古往今来的无耻厚葬者的结局。而他所表扬的杨王孙和皇甫谧(士安),正是提倡薄葬的典范。

  《汉书·杨王孙传》:"及病且终,令其子曰:吾欲赢葬,以反吾真。??夫厚葬诚无益于死者,而俗人竟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晋书·皇甫谧传》:"今生不得保七尺躯,死何故隔一棺之土???故桓司马石椁不如速朽,季孙玙璠比之暴骸;文公厚葬,《春秋》以为华元不臣;杨王孙亲土,《汉书》以为贤于秦始皇。"这一次,郦道元以第一人称斥责了这个"富而非义"的厚葬者,并且通过对杨王孙和皇甫谧的表扬表达了他提倡薄葬的意见。

  在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大张旗鼓地厚葬,但也有些自以为更聪明的人,则是悄悄地厚葬。卷二十九《湍水》经"湍水出郦县北芬山,南流过其县东,又南过冠军县东"注中的张詹墓,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注云:水西有汉太尉长史邑人张敏哞,碑之西有魏征南军司张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钢铁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自后古坟旧冢,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见发。六年大水,蛮饥,始被发掘。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簾,隐以金钉。墓不甚高,而内极宽大。虚设白楸之言,空负黄金之实,虽意锢南山,宁同寿乎?

  这段注文的最后四句,也是郦道元自己说的话,是他对这个不老实的厚葬者的揭发和揶揄。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郦道元对这种厚葬制度从内心发出来的厌恶与愤怒。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