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乱世枭雄:戈林 > 第十九章 百足之虫

第十九章 百足之虫

  两线出击生恐惧,曲意逢迎驾战车;

  初战告捷斗政敌,余威在身登宝座。

  前面提到,在不列颠战役期间,希特勒已将目光转向了苏联,他在加紧制订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为了避免戈林推三阻四,希特勒派他坐阵法国,关于苏联的事情,没向他打任何招呼。戈林虽然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但既然元首不想同他商量,他也就不便主动找元首争辩对俄国开战的利弊,何况他知道希特勒只要决心已定,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对英作战受挫,使得戈林心中始终罩着一层阴影,也使得他对纳粹德国的下一步行动——“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越发感到不安。别看戈林在公开场合常常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大吹德国空军如何如何神勇无故,英国空军是多么不堪一击,其实他内心比谁都清楚,英国皇家空军不但没有瓦解,而且越战越强,越来越难对付。在这种形势下,再把他的空军抽到东方去作战,他就更加捉襟见时了。每每想起这些,戈林都是忧虑万分。除了军事上的原因之外,戈林反对进攻苏联,更重要的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他担心失去苏联这个石油和粮食基地,为了抵消“巴巴罗萨计划”的影响,有一段时间,戈林到处鼓吹他的战略设想,即德军先同意大利、西班牙军队胁同作战,攻占英国的军事要塞,控制苏伊十运河,封锁地中海,然后,占领已尔于和北非地区。戈林自认为他的战略设想最高明、最合理,可是,任凭他使出浑身的解数游说,就是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希特勒更是充耳不闻,毫不理会。

  1940 年11 月14 日,戈林暂时把空军的指挥权交给米尔希,离开柏林,住到了离苏联边境仅30 英里的东普鲁士的罗明顿,他的48 岁生日就是在这里庆祝的。讲究徘场的戈林即便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不愿放过任何一次摆阔的机会。那一天,戈林先是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检阅了他引以为自豪的赫尔曼·戈林师,接着又在一家餐馆举办了豪华的生日宴会,随后又同众人一起欣赏了普鲁士州歌剧院的演出。为戈林的生日庆典锦上添花的是墨索里尼委托意大利大使赠送的礼物——一只15 世纪的祭坛,它由几幅精美的画作和木刻作品组成。其他生日礼物也是琳琅满目,戈林比较喜欢的还有妻子埃米送给他的一个镶满宝石的香烟盒,可是,使他扫兴的是,这个香烟盒竟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摆放礼品的桌子上失踪了,过完生日.戈林便回到了柏林。这个生日庆典在德国纳粹紧锣密鼓地准备向苏联开刀的日子里,是唯一令戈林感到快慰的一段小插曲。

  话题还是回到让戈林头疼的“巴巴罗萨计划”上来,1940 年12 月18 日,希特勒正式发布题目为“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1 号指令,提出“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要求“准备工作……必须在1941 年5 月15 日以前完成”,进攻时间大约定在第二年的5 月中旬。这样一来,整个1941 年春天,戈林都是在烦乱不堪中度过的。

  只有回到卡琳庄园,面对漂亮可爱的小女儿和日益增多的艺术品,他才能暂时忘却内心的愁苦。

  戈林试图劝说希特勒放弃“巴巴罗萨计划”,并想寻找几个同盟者,可是,转念一想,恐怕没有人愿意和他一道去劝说元首改变主意。因为整个陆军部成员都是对苏开战的狂热支持者,而海军元帅雷德尔由于海军航空兵的建立和指挥问题,已同他闹得很僵,根本就不可能站在他一边。尽管戈林深知困难重重,可他还是下决心再试一次。2 月11 日,戈林让负责重签对苏贸易协定的德国外交部官员施努勒和他一起去见希特勒。他借商议协定的内容旁敲侧击,反复强调苏俄是纳粹德国粮食和石油的主要供应国,两国一旦开战,至少在一个时期内,会使德国经济陷于困境。戈林说了半天,希特勒却不置可否,这是戈林最后一次劝说希特勒放弃“巴巴罗萨计划”。第二天,戈林到东普鲁士狩猎去了。

  回到柏林,戈林彻底丢掉了劝说希特勒放弃“巴巴罗萨计划”的念头,希特勒也似乎忘记了戈林前几天的建议。戈林明白,同前面捷克、波兰乃至西欧事件一样,到了这种地步,希特勒是轻易不会回头的。他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看法,被元首讥为“老妇人”的耻辱就会重新落到他的头上,而且,这次元首很可能不仅仅是冷落他,而是完全可能抛弃他。想到这些,戈林不由得有几分后怕。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于是,他故伎重演,再一次见风使舵,摇身一变而成为“巴巴罗萨计划”的积极拥护者。在几天后的一个会议上,戈林在希特勒重申“巴巴罗萨计划”的重要性后,第一个站起来表示,空军将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尽一切力量。对戈林的转变,希特勒显得很高兴,虽然他知道戈林说的未必是真心话。

  2 月19 日,戈林和希侍勒共进午餐。下午和晚上,希特勒整整用了6 个小时,同戈林及耶顺内克将军商讨在对苏作战中德国空军如何行动的问题。

  在谈话中,希特勒突然对戈林说,他不再想听到有人谈“巴巴罗萨计划”对德国经济不利,如果再听到这种话,他就要堵上耳朵。希特勒也许觉得这话说得太伤戈林的自尊心了,也许是想解释什么,他又把口气放得和婉一些说,“如果俄国先进攻德国,那么经济因素就不存在了。”戈林只得做出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讨好地对希特勒说,前一天,他已经和他的石油顾问费希尔博士认真讨论了未来德国石油基地的问题,结论是罗马尼亚将取代苏联。

  2 月26 日,戈林在同最高统帅部的托玛斯将军谈论“巴巴罗萨计划”对德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时,彻底改变了腔调,大肆鼓吹占领苏联油田的好处。他说,仅仅占领乌克兰是不够的,“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得到巴库周围的油田。”他好像检讨自己似他说,“元首的观点是正确的,德军进入苏联后,布尔什维克政权就会如同雪崩一样溃败。以前我所担心的供应线和铁路遭大规模破坏的情况其实是不会出现的。”停了一会儿,他恶狠狠地告诉对方,“当我们的飞机到达莫斯科上空的时候,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就会发抖,但如果做到万无一失,首先要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统统干掉。”

  3 月5 日,戈林向正在维也纳访问的罗马尼亚独裁者安东内斯库将军问起他们的国家能否增加石油产量的问题,并很神秘地解释说:“我们有朝一日会失去另一个石油供应国。”他所说的“另一个石油供应国”显然是指苏联。他又好像不经意地问,“现在还有多少罗马尼亚人生活在俄国领土上?”

  安东内斯库回答了之后,戈林做了一个表示“挖掘”之意的手势,安东内斯库点了点头,意思是他已领会了戈林的意思。

  为了声东击西,引开人们的注意力,特别是迷惑英国和苏联,3 月8 日,希待勒又一次派戈林坐镇西欧,指挥对英空战,处理占领区的经济事务。戈林乐得清闲,又乘机忙起了他最感兴趣的艺术品收藏。他先是在海牙和阿姆斯特丹同一些不法艺术品商人作了几笔交易,然后在11 日和12 日两次来到巴黎,再一次洗劫了卢浮宫旁边那个宝窟般的网球场大厅。

  3 月19 日,戈休回到柏林。他没有马上下车,而是打电话让人将托玛斯将军叫到他的专列上,让他汇报“巴巴罗萨计划”的准备情况及燃料等战略物资的储备情况。戈林虽然明知希特勒这次派他出去实际同放逐差不多,目的就是阻止他插手同“巴巴罗萨计划”有关的一些具体的工作,可不甘寂寞爱出风头的本性还是驱使他始终把纳粹德国下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当做头等大事,他不肯置身于中心之外,听完托玛斯的汇报后,戈林心头的阴影又加深了一层。从这位将军汇报的情况看来,德国的战略储备仅仅能够维持3 个月左右,可是,德国能在3 个月内彻底击败俄国人吗?戈林心里实在没有底。

  第二天,米尔希元帅来到卡琳庄园,他在同戈林谈起“巴巴罗萨计划”

  时,坚持认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肯定要拖到冬天,这样,战争就很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这次轮到戈林安慰别人了,他信心十足他说:“一旦战争开始,俄国就会像一座纸房子那样倒塌。因为我们的元首是一位举世无双的领袖,这是上帝给德意志的恩赐。”即便是背后提起希特勒,戈林也忘不了如此肉麻地吹捧几句,可见,戈林是多么急切地想重新取得元首对他的信任和好感,这也说明他跟着元首走到底的决心己定。

  “巴巴罗萨计划”的要点之一,就是要利用巴尔干南翼国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等国,作为德**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后勤供应基地。然而,由于希腊的亲英派始终不肯向墨索里尼屈服,意大利军队自1940 年10 月23 日进攻希腊,半年过去了,不仅没有取得战果,反而节节败退。更为严重的是,英国人乘援助希腊之机,占领了克里特岛和莱莫斯,对德国在巴尔干岛的利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英国的飞机可以随时在上述两地的机场起飞,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直接妨碍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

  为了帮助政治盟友摆脱困境,同时电为了使德国的利益不受侵犯,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扫清道路,希待勒决心出兵干涉希腊事务。正在准备行动的时候,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3 月26 日,南斯拉夫发生了军事政变,亲德政权被推翻。虽然新上台的西莫维奇将军表示愿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得知,这位西莫维奇将军是一个亲英分子,因此,在未来的战争中,南斯拉夫新政权决不会听任德国摆布,或者说不会接受前政权作为德国人的傀儡的地位。

  3 月27 日中午,正在和再次来访的达勒鲁斯话别的戈林,突然接到通知他立刻到总理府参加紧急会议的电话。戈林急忙赶到希特勒那里,只见里宾特洛甫等纳粹领导人已整整齐齐地坐在那里。戈林入座后,希恃勒简单地介绍了南斯拉夫的局势,并说他决定立即“摧毁南斯拉夫”,同时入侵希腊,为此,现在需要组织一支空军和陆军特别部队,开赴巴尔干,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斗。希特勒宣讲完他的决定后,便让大家分头行动去了。

  吃过午饭,戈林马上把乌德特、瓦尔道、施密德和军需官冯·塞德尔将军召到他那里,就即将开始的南斯拉夫战役进行了详细的布署。当天晚上,戈林向希特勒作了汇报。他向希特勒表示,德国空军将遵照元首的旨意,迅速摧毁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战略目标。并以饱和轰炸的方式将贝尔格莱德夷为平地。希特勒对戈林这次能毫不含糊并如此迅速地落实他的指示深感满意,很亲热地夸奖了戈林几句。

  4 月4 日,戈林来到奥地利的塞默林,在此指挥空军作战,直到3 周后巴尔干战役结束才离去。4 月6 日清晨,德国空军出动300 架轰炸机袭击了贝尔格莱德,酿成17000 人死亡的惨剧。由于希特勒禁止轰炸雅典,所以在希腊战役中,戈林的空军除了骚扰一下英国的运输舰船之外,几乎无事可做。

  德国陆军则势如破竹,李斯待元帅率领的第12 军团,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希腊战事,而在此之前,墨索里尼的军队在6 个月里都没能使希腊人退后一步。英国人从利比亚调来的4 个师,也遭到德军的沉重打击。4 月23 日,希腊投降,英军大撤退,英国人在希腊的地盘只剩下克里特岛,戈林的空军如同在敦刻尔克一样,又一次未能阻止英军撤离。

  在苏联问题上,戈林虽悦在公众面前极力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其实他的内心始终忐忑不安,随着“巴巴罗萨计划”实施日期的迫近,戈林的恐惧感与日俱增。他害怕历史重演,一战中德国两线作战的窘境和最后战败的惨状时时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在4 月初达勒鲁斯再次来访时,戈林竟向这位“业余外交家”透露了绝密的“巴巴罗萨计划”

  的内容及其实施的日期,他不会不知道达勒鲁斯肯定要把这个重要情报传达给英国人。假如希特勒发现了戈林的行为,真不知会把他怎样,反正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塞默林属于山区,早春4 月的阴湿气候,使戈林的心脏一直不适。他很想回柏林,但一想到希特勒就在离此不远的地方,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每隔两三天,他必须驱车前往停在蒙尼克兴山区的两个隧道之间的希特勒的专列,汇报战况。在进攻南斯拉夫的同时,戈林下令轰炸英国,以分散英国人对巴尔干地区的注意力,于是,德国的轰炸机再次飞临考文垂、布里斯托尔、格拉斯哥和利物浦这些重要城市的上空。为了报复,4 月9 日,英国空军轰炸柏林。州立歌剧院等一些有名的建筑物被炸毁,英国报纸报道,3000 柏林居民在这次空袭中死亡(真实数字是11 人)。4 月16 日,戈林命令他的空军对伦敦进行大规模轰炸。

  空袭伦敦后的一天,德国空军技术代表团从莫斯科归来。代表团团长施文克上校专程来到塞默林,向希特勒和戈林汇报情况。他说,这次访苏的一个最重要的观感就是苏联军工部门已全面动员起来,那些工厂的规模之大是他们所没有料到的,仅古比雪夫一家飞机引擎制造厂的产量就已超过德国6 家最大的同类工厂的总和。施文克还提到,在8 日的欢迎晚宴上,苏联飞机设计专家米高扬借着酒意对在座的德国代表团成员说:“你们现在已看到了苏联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我们有把握粉碎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略!”

  施文克走后,戈林故作镇静地对希特勒说,施文克的报告纯粹是悲观主义论调,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希特勒却显得十分焦躁,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咬牙切齿他说,施文克的报告使他坚定了同苏联人作拼死一战的决心。

  1941 年5 月初,巴尔干战役结束。在回柏林之前,5 月之日。戈林带着他的艺术顾问霍弗去了巴黎。一到巴黎,他们马上驱车前往网球场大厅,收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艺术品。尔后,在巴黎占领军当局官员们的陪同下,戈林接见了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维也纳·莫勒斯和阿道夫·加兰。晚上,他在马克西姆大饭店纵情享乐了一番。5 月4 日下午4 点,戈林乘专列抵达柏林,几分钟后他便出现在总理府,同希特勒秘密商谈德军的下一步行动安排。

  希待勒指示,在正式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之前,还要继续对英国加强攻势,以达到进一步迷惑苏联人和英国人的目的。两个小时后,戈林和希特勒一起来到总理府的小会议厅,在希特勒作关于巴尔干战役的报告时,戈林和希特勒的党内副手鲁道夫·赫斯坐在一起,他没有注意到赫斯有什么异样。赫斯确如平常一样,表现得十分含蓄、沉静,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在几天后将要作出惊人的举动,难怪戈林事后回忆道:“我实在想不到他竟然会做出这种荒唐事。”

  第二天,戈林视察了当时任建筑总监的施佩尔最新设计的城市模型。他看上去心情不错,竟肉麻地吹捧那位深得希持勒赏识和器重的年轻建筑师说,“我曾经向元首表示过,除了他之外,您就是德国所曾有过的最伟大的人。”话一出口,戈林似乎又觉得不妥,于是,他又急忙加上了一个前提,“在我看来,您绝对是一个最伟大的建筑家。我愿意这样说,我高度尊重您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就如同我高度尊重元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在这个时候,戈林可能还不会想到他正恭维的这个人日后会成为他的强有力的政治对手,会对他的地位、权威形成威胁。

  5 月11 日下午,戈林在卡琳庄园接到希特勒的副官博登萨茨的电话,电话是从上萨尔斯堡打来的。博登萨茨语气慌乱地告诉戈林:“元首要见你!”

  没容得戈林间发生了什么事,那边电话就挂上了。戈林惊慌失措,匆忙坐上他的专列去了慕尼黑,然后又换乘汽车赶到希特勒的大本营。走进大厅后,戈林首先看到的是他最讨厌的一个人——总是一本正经的党棍马丁·鲍曼,他是赫斯的副手。只见他咧着大嘴踱来踱去,见到戈林后,只是机械地像征性地问候了一声。里宾特洛甫坐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他一反往日颐指气使的神情,面色灰暗,神志萎靡,看见戈林进来,只是勉强地打了一个招呼。

  戈林意识到了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他更加疑惑了。正在戈林发怔的时候,博登萨茨快步走到他面前说:“元首让你到他的书房去。”走进书房,希特勒一言不发,把几页纸塞到他的手里,然后缓缓他说:“帝国部长赫斯乘飞机到英国去了,他留下了这封信。”戈林飞快地将赫斯的信看了一遍。赫斯在信中宣称,为了第三帝国和德意志人民的利益,他愿冒生命危险去同英国人议和,以期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看完信,戈林大叫:“赫斯一定是疯了。”希特勒让戈林动用一切力量,迅速查清赫斯出走英国的细节。

  次日,戈林和乌德特将军同希特勒及里宾待洛甫等人,讨论了赫斯能否驾驶单人很难操作的梅塞施米特110 飞机飞越北海,在苏格兰平安降落的问题。戈林安慰希特勒说,从技术角度来看,像赫斯这样的飞行门外汉,极有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飞机坠毁。里宾特洛甫则忧心忡忡地提出,万一赫斯安全到达苏格兰,英国电台公布这一消息,就会使轴心国联盟四分五裂。

  整个下午大部分时间,戈林都在同里宾特洛甫争论。最后,还是希特勒发话让他们不要再争论了,因为首要任务是赶快拿出稳妥的应急对策。

  大约晚7 时左右,戈林回到他的专列上。他还没等坐稳,手下的人就报告说,英国电台正在广播赫斯已在苏格兰着陆的消息。戈林的脑袋里嗡的一声,顿时乱了方寸,他赶紧给希特勒打了一个电话。第二天,即5 月13 日,梅塞施米特航空公司总裁梅塞施米特教授和赫斯的几十个同僚一同被捕。戈林手下的人发现,赫斯制订了一份复杂的水平飞行计划,包括利用无线电射束导航。戈林在审问梅塞施米特教授时大发雷霆,“我看,尽管有规定,但谁都可以在你的机场上起飞。”

  梅塞施米特反驳说,“赫斯不是一般人,他是帝国的一位重要的部长。”

  “你难道不知道赫斯疯了吗?”戈林大叫。

  下午,纳粹的重要官员们纷纷从各地赶到贝格霍夫,希特勒将就赫斯事件作一次报告。在报告会开始前,希特勒先同戈林单独商议了近一个小时,议题是由谁来接替赫斯担任“党的部长”的问题。戈林本想重提恢复虚设的副元首头衔一事,可见希特勒对此根本不感兴趣,只得打住了话头。戈林坚决反对提拔马丁·鲍曼接任赫斯的旧职,他对希特勒说:“这个人野心极大,总有一天会对我们不利!”其实,戈林所说的“我们”,就是指他自己,因为鲍曼不止一次批评过戈林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方式。

  “提拔鲍曼,更多是从党的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的。”希特勒似乎在解释。

  戈林仍然坚持,“如果你认为鲍曼会就此满足,那就错了。”

  希特勒却说,“鲍曼是否有野心,现在无关紧要,我现在需要一个能干的人来主持党的日常工作。”戈林无话可说了,他终于没能说服希特勒。

  希特勒在作报告之前,先让鲍曼宣读了赫斯留下的信件。戈林表情沉郁,人们还以为他完全是因为赫斯的事情在发愁,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同鲍曼有什么关系。随后,希特勒简短地介绍了赫斯出走的背景和原因,说来说去只有一条,那就是赫斯发“疯”了。

  几天后,戈林通过晨报得知希特勒最终还是选择了鲍曼,任命他为“党的总理府主任”。戈林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不安。他历来看不起这位乡巴佬一样的党棍,而鲍曼在公开场合对他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私下里则曾多次抨击帝国元帅的沽名钓誉和穷奢极欲。戈林本来想找机会报复他一下,只是碍于希特勒和赫斯都认定他是难得的“人才”,一直无从下手。后来戈林在同别人谈起鲍曼时说:“我和鲍曼一直合不来。他是靠阿谀奉承和迎合元首的手段爬上来的,他假意酷爱工作,就这样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使他的工作日程和元首相一致,在元首需要时.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就像一条狗一样。

  没想到他今天却要骑到我的头上。”

  其实,希待勒起用鲍曼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鲍曼是一个铁杆的纳粹分子,在反宗教和反犹太人方面,比戈林等人更为激进;其次,他不像戈林及其他第三帝国的领导人那样,生活腐化,丑闻迭出,而是过着清教徒一样的生活,从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贿赂,容易引起公众的好感;另外,他工作勤奋,肯吃苦,也是为希特勒所看重的一个优点。他在担任新职后,曾将希特勒在吃午饭时随口对时局作的评论,整理成一份很有水平的元首书面公告,深得希特勒赏识,也更使希特勒觉得自己没有用错人。后来鲍曼和戈林长期明争暗斗,两人成为不共戴天的政治死敌,直到第三帝国灭亡前夕,鲍曼还在为把戈林置于死地绞尽脑汁。1945 年10 月,有人间已沦为阶下囚的戈林,“你认为鲍曼死了吗?”戈林激动地把双手往上一举,大声喊道,“如果我说了算,我希望他在地狱里受煎熬!”在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时还不忘诅咒对方,可见戈林对鲍曼的仇恨有多么深了。

  5 月上旬,希特勒下令夺取英国人占领的克里特岛,戈林亲自策划了这次行动。5 月20 日,德军的一个空降兵师作为进攻的主力,在空军和海军的援助下袭击了岛上的英国人。英国人似乎事先已得知德军进攻的消息,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德军最终占领了克里特岛,但毕竟付出了数千人死亡,150 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克里特岛争夺战结束后,有人指出这次战役之所以损失惨重,甚至得不偿失,原因之一就是德军的密码被英国人破译,对此,戈林矢口否认、拼命辩解,他一直将这次战役看成他个人的一项杰作。戈林极好面子,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从来不肯服输认错,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在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中暴露得很充分。

  伊拉克首相拉希德·阿里策划了一场反英暴动,戈林派费尔美将军率领两个飞行中队前去援助暴动军队。可是,由于德国援军的力量不够,加上出动得太晚,这次军事援助行动归于失败。事后,戈林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误,将责任一股脑推到了具体指挥这次行动的费尔美身上。他对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说,“费尔美等人对外出飞行简直一无所知。我个人认为这次行动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因为向阿拉伯地区空运燃料不切实际,而且代价太高。”这样,戈林就将自己考虑不周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不久,德国最新战列舰“俾斯麦号”被击沉,致使2300 名水兵丧生,戈林趁此机会在希特勒面前大肆攻击海军元帅雷德尔,与此同时,他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克里特岛大捷的报告,极力吹嘘自己的指挥才能。两相对比,希特勒少不了又夸奖了戈林一番。

  5 月初,戈林的研究所得到一份有关斯大林4 月初在克里姆林宫一次宴会上的讲话的秘密报告,斯大林宣称苏联进攻西欧只是时间问题。看到这份报告,戈林再次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他即便明白苏德交战势在必行,也还是想先同英国讲和,再向苏联宣战,因为他实在不愿看到德军在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窘境重现。然而,“巴巴罗萨计划”已不可能更改,戈林只有寄希望于希特勒所说的对苏战争速战速决会成为现实。进入6 月份之后,戈林按照希特勒的指示,频繁地往来于德国的周边国家,以各种形式游说、动员这些国家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尽一份力。瑞典被排除在外,希特勒不让戈林再同瑞典人多费口舌。理由是瑞典政府上层人士“基本都是亲英派”,对瑞典怀有特殊感情的戈林表示尊从希特勒的意见,希特勒则对他的屈从感到满意,曾说,“连帝国元帅对瑞典的迷恋心理都被纠正了过来。”

  6 月1 日,希特勒同戈林及耶顺内克三人再次长时间会谈,他们仔细推敲了“巴巴罗萨计划”中空军行动方案的细节。3 日,希特勒和戈林单独商谈了一个下午。紧接着,希特勒向墨索里尼,日本驻德大使及其他各盟国发出即将对苏发动进攻的暗示,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保加利亚接二连三给希特勒回电,郑重声明将参与德国的行动,同一天,达勒鲁斯在斯德哥尔摩收到一份密码电报。一个星期后,他向英国大使详述了这份密码电报的内容,并称这份电报是一位密友发来的,“具有绝对的可靠性——这是一份绝密的电报……德国可能在6 月15 日进攻俄国。”达勒鲁斯还将电报的主要内容通知了美国使馆,美国战后公布的档案材料对这件事有所记述,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达勒鲁斯……已从戈林那里得到德国准备立即进攻俄国的可靠资料。”

  6 月14 日上午11 时,德国海陆空三军及参谋机构的40 多名主要将领齐聚柏林总理府,听希特勒作关于即将开始施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报告。希特勒再次陈述了必须进攻俄国的理由,宣称“战胜俄国是德国最后赢得战争的唯一出路。德国已别无选择”。接着他在谈到英国问题时说:“德国的主要的敌人仍然是英国,英国之所以还要坚持打下去,是因为他们幻想美国和苏联的介入,他们的战斗也只有在上述条件下才有意义。……俄国人一旦被打垮,英国人就会意识到已经没有必要同德国对抗下去了。因此,我们希望同苏联的冲突早日到来,诚然,我们不想丧失目前的有利条件——苏联人还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美国人还没有参战。”最后,希特勒宣布将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时间定在6 月22 日。

  会后,戈林单独向希特勒汇报了空军的计划。他告诉希特勒,在同苏联开战的第一天,他就将派出2700 架飞机,这些飞机的主要任务是摧毁俄国布置在边境线上的4000 多架飞机和1000 多个无线电侦察情报站,然后全力支援地面部队的进攻。希特勒没有对戈林的布署提出异议。

  次日,戈林将各航空队、防空区及各军司令员召集到卡琳庄园开会。后来,米尔希回忆道,戈林在那一天“心情诅丧”,会议结束后,他独自一人默默地在花园里散步。即便在这种时候,戈林也没有忘记他的艺术品,他抓紧时间同霍弗等人谈了一个多小时。随后,戈林登上他的专列准备返回柏林。

  在开车前的一分钟,达勒鲁斯就像从天而降的幽灵一样,悄悄地出现在戈林的专用车厢。

  6 月19 日,流亡伦敦的波兰总理求见美国大使托尼·比德尔。会面后,比德尔向华盛顿发电:“据可靠消息,戈林已通知他的一位瑞典朋友,德国可能在6 月22 日,星期天,向苏联发起进攻。”

  1941 年6 月22 日,星期天,德军在自波罗的海至黑海的1000 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大举进攻。在最初的一个月里,苏军似乎已经完全崩溃,苏联人似乎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了。直到10 月3 日,希特勒回到柏林,还在公众集会上狂妄地宣布:“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无法站起来了……在我们部队的后边,已经有了相当于我在1933 年执政时德意志国家幅员两倍的土地。”10 月8 日,德军攻陷莫斯科南方重镇奥廖尔。希特勒的新闻发布官狄特里希向世界各国新闻界宣布:“从各种军事意义上看,苏俄已被打垮,英国人的两线作战的迷梦已经破灭。”纳粹党徒们手舞足蹈,个个都是一副大功即将告成,世界就要归他们主宰的神气活现的模样。

  戈林狂喜之余,暗自庆丰自己没向达勒鲁斯透露更多的东西。他现在完全振奋起来了,并同其他纳粹上层人士一样,坚信对苏战争在几个星期内就会结束,于是关心起来在新的政治格局的建立中自己能捞到什么好处。一场权力和地位的角逐已在纳粹上层展开,戈林当然不会居干人后。最完得到好处的可能要数戈林最憎恨又最瞧不起的鲍曼了,两个星期以前,希特勒已将帝国的党务部长这一要职交给了他,这使得戈林又怒又怕。

  6 月28 日,对苏战争刚刚打响一周,戈林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新的元首总部,再次提醒希特勒注意鲍曼的“野心”,并婉转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特勒则安慰说,戈林在第三帝国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他会让戈林满意的。第二天。即6 月29 日,希特勒果然签署了一份秘密命令,确认戈林为他死后的“唯一”的接班人,并且可以作为他的“一切事务的代表”。

  戈林心花怒放,尽管他知道这一许诺能否兑现依旧是个未知数。可他的身份——纳粹德国的二号人物,毕竟再一次得到强调。不过,戈林也明白,即便有此“尚方宝剑”,他也决不能掉以轻心,像鲍曼、里宾特洛甫、戈培尔、希姆莱等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仍然野心勃勃,不甘居于戈林之下,随时都有下毒手、使绊子的可能,他们难以将戈林打倒,戈林也难以将他们铲除。

  对苏战争开始之后,戈林在罗斯特肯建立了自己的东方总部,这里距希特勒新的大本营仅一个小时的路程,以便同希特勒保侍着最密切的联系。

  总的来说,在对苏战争的最初阶段,戈林的处境有所好转,由失意到得意的势头已现。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身体状况欠佳,尤其是心脏经常出问题,他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心脏病专家海因里希·策勒教授的治疗。有一个时期,他甚至不再关心战局,而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医生为他制订的健身计划上,坚持每天游泳、散步、骑马,锻炼身体;一有机会就乘飞机去观赏歌剧,或回卡琳庄园看望妻女,以便放松自己,减轻业已衰弱的心脏的负担。在那年夏天,他一反常态,没去前线视察过一次。有一天,驻挪威的第5 航空队司令官施通普夫专程到卡琳庄园汇报,没想到戈林刚听了一会儿,就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嚷道:“行了!现在咱们去看看卡琳庄园吧!”戈林借命的心情不难理解,他太怕死在希特勒的前面了。很简单,假如他先元首而去,元首指定他为接班人的秘密命令就真正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他戈林今生今世也就无法尝到站在权力的顶峰,以至君临天下的滋味了。

  正是:司马之心路人知,南柯一梦权臣喜。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