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乱世枭雄:戈林 > 第七章 屠龙之夜

第七章 屠龙之夜

  争权夺利结同党,血腥清洗除异己;

  穷奢极欲现怪癖,大肆铺张办婚礼。

  在30 年代初期的德国政坛上,戈林被右翼势力人士称为“雄狮”。可实际上,在同政治无关的日常生活中,戈林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曾经给他治过牙病的布拉施克医生后来回忆说,戈林对疼痛的惧怕程度在他所治疗过的病人中是少见的。“有一次,我发现在我将要给他治牙时,他竟然怕得发抖。”

  但是,在政坛上的拼杀中,戈林却是一个冷血的杀手,对政敌,他没有任何恻隐之心,必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绝不手软。1934 年纳粹党对罗姆及其同党的大规模清洗,使戈林的凶残本性得到了一次大暴露,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杀人魔王。

  希特勒在夺取了德国政权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消除罗姆的冲锋队与德国国防军之间的矛盾。冲锋队在纳粹党的早期历史中,曾经为纳粹党的存在和发展,以至后来的上台奋力拼杀,立下了汗马功劳。戈林也是靠冲锋队起家的,他是冲锋队最早的队长之一。尽管冲锋队一直控制在罗姆手中,但戈林却能让罗姆充分信任他,使他能借助冲锋队的势力在纳粹党中站稳脚跟。在戈林流亡的日子里,与党内其他一些人相比,罗姆还算是对得起戈林的。

  罗姆生性粗鲁,且为同性恋者。在德国的上流社会中提起罗姆,几乎没有人不嗤之以鼻。同时,他又是希特勒的得力干将,手中掌握着数以百万计的纳粹冲锋队员的指挥大权,似乎没有人敢公开对罗姆有任何微词。罗姆依仗其手下的冲锋队的势力——此时冲锋队员已达200 万人,几乎是陆军的20倍——在希特勒出任总理后,提出“第二次革命”的口号,他的所谓第二次革命的对象就是那些没有加入纳粹党的大企业家、金融家、容克地主及控制陆军的德**队的上层人物。罗姆的第二次革命的口号的拥护者在纳粹党中大有人在,戈培尔最初也是第二次革命的积极倡导者。罗姆认为,第二次革命的对象将对纳粹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威胁,不把他们彻底消灭,纳粹党就不能真正控制德国。

  然而,希特勒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纳粹党所提出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只不过是一个宣传口号和夺取政权的手段而已。在他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德国政权之后,他在纳粹党中制定的对所有社会上层人士进行彻底革命的纲领,已经失去了意义,他的政权必须得到这些人在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支持,至少在现在是这样。这些人的力量并没有因为纳粹党夺取了政权而被削弱,如果将这些人统统变成了革命的对象,失去这些人的有力支持,势必将威胁到纳粹政权的生存。在纳粹取得政权后不久的1933 年7 月,希特勒在对纳粹党和冲锋队的领袖们讲话时说:“对于任何破坏现有秩序的企图,我将同所谓第二次革命一样加以无情的镇压,因为这只能造成混乱。”7 月8 日,希特勒在纳粹各邦邦长的会议上又郑重地提出这一警告:

  革命并不是一件永久不断的事情,绝不能允许它成为这种事情。必须把革命的激流引导到逐步发展的安全的河道里去……因此我们绝不能排斥一个好企业家,即使他还不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党员,特别是如果接替他的位置的国家社会党的党员一点也不懂得他的业务……

  历史判断我们的功过时,并不是根据我们撤换和监禁了多少经济专家,而是根据我们能否造成就业……我们并不因为纲领中的一些主张就必须干出蠢事,把一切都弄得七颠八倒,而是必须明智、谨慎地实现我们的理想。从长远来说,我们的政权越是有经济上的支持,就越是稳固。因此各邦邦长必须作到,任何党组织都不得代替行使政府的职权,撤换或任命官员,这是全国政府的职权,至于企业方面,那是经济部的职责。

  希特勒的这番话极为露骨他说明了纳粹党的革命决不是一场经济革命,而是一次旨在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这场革命的前提就是不仅不触动德国大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利益,反而要保护这些人的利益。在希特勒的心目中,纳粹政权的真正的社会基础,就是这些人,而不是党纲中所说的工人群众。

  为了证明他言之有信,在7 月8 日的讲话后,希特勒撤换了一批企图夺取德国雇主协会控制权的纳粹分子,恢复了军火大王克虏伯和钢铁大王蒂森等人在这类协会中的领导地位;解散了专同大百货商店店主作对的中产阶级战斗者联盟;还任命了大资本家、原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联盟保险公司总经理卡尔·施密特接替去职的休根堡,就任经济部长。

  希特勒的所作所为,遭到以罗姆为首的冲锋队主要领导者的强烈反对。

  在对陆军的看法上,希特勒也与罗姆的看法大相径庭。罗姆认为,冲锋队不仅是纳粹运动的骨干力量,而且应该是未来德**队的核心。这支军队对希特勒的作用,如同法国革命时期法国义务军之于拿破仑的作用一样。在纳粹夺取政权之后,希特勒不能再让那支由“老傻瓜”们(罗姆将陆军中的将军们称为“老傻瓜”)指挥的德国陆军存在下去,而应建立一支由他和他的战友们指挥的军队。与之相对,希特勒在纳粹运动开始兴起时就认为,罗姆的冲锋队是一支政治力量,而不是一支军事力量,它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以必需的暴力和恐怖手段,为纳粹夺取政权扫清障碍。在取得政权后,冲锋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这个组织也就该寿终正寝了。大概没有人比希特勒更清楚,如果没有德国陆军的支持,至少说没有得到陆军的默许,纳粹党是不可能夺得政权的。而且,希特勒心中还有考虑,在86 岁的兴登堡死后,他绝对不能失去陆军对他的支持,否则可能会危及他的地位。同时,他还认为在未来实现《我的奋斗》一书中所提出的目标,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德国陆军的力量,而不是只知道在街头巷尾寻衅闹事的冲锋队。他需要的是能够指挥战争的军事将领,换言之,也就是德国陆军中的军官团,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使希特勒在短期内建立一支强大的德**队的梦想成为现实。有鉴于此,希特勒认为,现在已到了采取策略使罗姆的冲锋队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此外,希特勒还有更深一层的忧虑,那就是罗姆的冲锋队的力量不断增长,已到了无法驾驭的地步,对他的地位和权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有一天,罗姆真的悍然发动一场所谓的第二次革命,即便能够将其镇压下去,也会使纳粹党的元气大伤,从而给纳粹的政敌以可乘之机。

  在罗姆提出进行第二次革命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希特勒与戈林对罗姆采取了忍让的态度,试图说服罗姆放弃第二次革命的主张。在罗姆提出往戈林掌握的各机关派遣特工人员时,戈林满足了罗姆的要求。罗姆非但不以此为满足,反而步步紧逼,以至这两个纳粹运动的元老之间关系十分紧张,到了箭拔弩张的地步。1933 年11 月5 日,罗姆在冲锋队举行的一次大会上扬言:

  “现在有人说冲锋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么我告诉他们,事实并非如此!”与此同时,罗姆私下里已经开始为他的第二次革命作准备。他与其亲信多次就第二次革命的具体行动步骤和革命后的安排进行磋商,并商定在革命成功后,由施莱歇将军取代希特勒担任总理,特奥·克劳奈斯取代戈林担任空军部长,他本人担任国防部长,冲锋队则完全取代整个陆军的地位。

  希特勒与戈林对罗姆的阴谋都有所察觉,都显得很紧张,只是两人所要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希特勒仍然主张要以和平的方式挫败罗姆的阴谋,悄悄地消除这场危机。戈林则不然,他劝说希特勒一定要以最严厉的手段镇压罗姆及其冲锋队,严惩他们的叛乱行为。无论戈林怎样劝说,希特勒就是不肯放弃与罗姆和解的希望,反过来一再劝戈林暂时忍让。10月,冲锋队的篡权阴谋已露端倪,并开始付诸于行动。在戈林的总理府,经常出现罗姆亲自安排的由冲锋队员组成的警卫队。戈林对此深感不安,但由于没有得到希特勒的指示,只能徒然叹气。

  希特勒利用一切机会安抚罗姆和他的冲锋队。12 月1 日,希特勒把罗姆安排进内阁。在元旦来;临之际,他给罗姆写去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因此,在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一周年之际,我觉得必须向你,我亲爱的恩斯特·罗姆,对作为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和德国人民所做的不可磨灭的功绩,表示感谢,并向你保证,能够有你这样的人做我的朋友和战友,我对命运是多么的感激。

  你的怀着真诚友谊和感激之情的阿道夫·希特勒不过,在这封信中,希特勒又一次重申陆军的责任及其对德国的重要性。

  同时也申明冲锋队的任务是“确保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胜利和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纳粹党的主要报纸《人民观察家报》上。此举对于暂时平息冲锋队员的不满情绪,缓解希特勒、戈林等人同罗姆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罗姆并没有因为希待勒任命他为内阁成员及对他和他的冲锋队表现出的友好态度,而完全放弃他的第二次革命的企图。新年过后不久,罗姆又开始了新的活动。2 月,他在内阁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一个建议,即以冲锋队为基础,建立一支新的国防军,将军队、冲锋队、党卫队以及一切退伍军人团体都置于一个国防部之下,由国防部统一指挥,他本人担任国防部氏。他还不顾希特勒有关只有陆军才能从国外进口武器的禁令,指使手下的人继续从国外进口武器,罗姆的肆无忌惮的行为,激起了以戈林为首的反罗姆的纳粹上层人物的极大愤慨,陆军的主要将领冯·布隆贝格将军及其助手冯·赖歇瑙将军、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将军,这时都向戈林表示了自己的不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反罗姆的同盟形成了。不久,军官团的几个主要将军,联名上书兴登堡,要求兴登堡出面,制止罗姆的危险行为,以免冲锋队毁掉了德国陆军。希特勒见状,也出来安抚陆军,表示他不赞同罗姆的主张。希特勒还向为打破裁军僵局到柏林做工作的英国人安东尼·艾登表示,将把冲锋队的人数减少一半,对其余人员,也将不再进行军事训练,不进行武装。这一消息传出后,罗姆对希特勒的不满更加强烈。在内阁中,罗姆不断发难,经常与陆军在内阁中的代表、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将军大吵。勃洛姆堡将军向希特勒抗议说,罗姆冲锋队正在装备重武器,这不仅将要威胁到陆军的生存,也很可能使希特勒秘密恢复德国武装力量的计划落空。希特勒向勃洛姆堡将军表示,他将全力维护陆军的地位。

  希特勒还有一个打算,这就是在兴登堡去世后,由他继任总统的职务。

  这一愿望能否实现,还要看他能否得到军队的支持。4 月11 日,希特勒利用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参观军事演习的机会,在“德意志号”巡洋舰上向陪同他参观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将军、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将军、海军司令雷德尔将军正式提出,他要在兴登堡去世后担任总统,希望得到军方的支持。作为回报的条件,希特勒许诺坚决制止罗姆发动第二次革命的企图,大大削减冲锋队的人数,保证德**队成为德国唯一的拥有武器的合法军事组织。海军司令雷德尔立即表示同意希特勒的意见,陆军司令弗里奇则提出,他将把希特勒的条件交由军官团讨论,然后再给希特勒以明确的答复。希特勒在5 月16 日得到了陆军的答复,全体军官团成员将支持希特勒在未来的日子里接任总统职务。希特勒又一次得意地笑了。这一次,他不但有了得到总统位子的把握,也使陆军从此彻底归附,为他所用。而他付出的代价则是微不足道的——仅仅牺牲他早就要抛弃的冲锋队而已。这一次秘密交易所达成的协议后来被称为“德意志号协议”。

  接下来就该收拾罗姆了,希特勒必须履行他对军队的诺言。在希待勒与军方讨价还价之时,戈林也在加紧组织他的反罗姆同盟。由于戈林在前一年已经晋升为陆军上将,同时在一战期间他就是一名军官,因此自然而然就被陆军军官团视为自己的成员。这样一来,反罗姆的斗争,对戈林来说就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他作为纳粹党的要员和希特勒的亲信,必然要拼死维护希特勒的地位和利益。希特勒的命运同他的前途密切相关,希特勒如果被罗姆搞垮台,他戈林是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极有可能被罗姆清洗掉。另一方面,他作为陆军军官团的一名成员,陆军的境况又会直接对他产生影响,至少关系到他能不能将那身心爱的军装继续穿下去。戈林现在的一个首要的任务是找到一个同他一样心狠手毒的合伙人,以便联手对付罗姆。经过再三考虑,他把目光落到了海因里希·希姆莱的身上。

  希姆菜在加入纳粹党之前,是巴伐利亚郊区的一个养鸡场的场主。他于30 年代初期加入纳粹党,后来担任希特勒的卫队——党卫队的头目,隶属罗姆的冲锋队。希姆莱外表文雅,举止稳重,长着一副小学教师的模样。实际上,他是一个工于心计,阴险可怕,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到1934年初,希姆莱已经控制了除普鲁士警察之外的全部德国的警察力量。起初,戈林对希姆莱并没有多加注意。直到此时,他才仿佛突然发现,要清除罗姆的势力,希姆莱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得力的帮手。

  戈林虽然极想拉拢希姆莱打击罗姆,但在没有摸清希姆莱的底细之前,他并不敢轻举妄动,希姆菜毕竟是罗姆手下的人,一旦弄巧成拙,将对他很不利。与此同时,戈林对他的盖世太保也越来越不放心。他不断得到消息说,盖世太保的头子迪尔斯正背着他与罗姆打得火热。早在1933 年9 月,戈林就曾得到情报,将有一次直接针对他的暗杀发生。戈林令迪尔斯负责破案,迪尔斯却一无所获,倒是希姆莱的副手海德里希破获了此案。戈林在得到迪尔斯与罗姆勾结的证据后,马上将迪尔斯解职,调他到科隆担任无足轻重的治安官。此后不久,戈林便与希姆莱摊了牌。其实,希姆莱早有同戈林合作的愿望,希望控制戈林手中的警察力量。同时,希姆莱认定罗姆不会有太大的作为,追随他不会有什么好处,早晚要与他一起完蛋。当戈林向他提出合作的意愿时,两人一拍即合。戈林对希姆莱的承诺是将盖世太保交给他掌握,条件是在未来的反罗姆的斗争中,希姆莱必须坚决支持戈林。

  1934 年4 月20 日,在普鲁士总理府,戈林身穿他为未来空军设计的蓝灰色制服,腰挎军刀,主持了一个仪式,正式将盖世太保转交给希姆莱。不过戈林仍然留了一手,即保留了一支警察分队,作为他的卫队。这支小小的警察分队,后来居然发展成赫赫有名的“戈林师”和“戈林装甲军”。这次移交仪式,是戈林与希姆莱联手政坛的标志。

  6 月20 日,戈林借力卡琳迁葬之机,将希特勒接到了卡琳山庄。在卡琳下葬的当天,在山庄的大厅里,希特勒、戈林、希姆莱、克尔纳等人举行了一次关于解决冲锋队问题的会议。戈林力主及时对罗姆下手,否则将养虎成患。而希特勒认为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他还想最后与罗姆摊牌。戈林认为罗姆不可能听从希特勒的劝告,对罗姆下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第二天,戈林回到了柏林。当天,他就召开了州议会。在会上,戈林又一次声称:“国家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革命是由元首开始的。如果元首想要进行第二次革命,我们随时听从元首的召唤。如果元首并不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么,我们同样愿意为元首去同那些违背元首意愿的人作斗争。”会后,戈林立即布置他的研究所密切注意罗姆的行踪,并监听包括罗姆在内的冲锋队所有高级干部的电话。戈林还亲自制定了“清算之日”的行动计划和谋杀名单。他只等希特勒的命令一下,便开始同罗姆算帐。

  6 月下旬,希特勒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来自军队和总统两个方面的压力。

  由于副总理巴本发表了一篇讲话,指责纳粹党实行恐怖统治,在德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纳粹党徒很是气恼。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下令以各种办法防止巴本讲话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并不许报纸和电台发表这篇讲话。巴本得知这一切后,立即跑到希特勒那里,告诉希特勒,他不能容忍“一个下级部长所采取的这种措施”,并说他是“作为总统的委托者”讲这番话的。接着,他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并声称他要向总统汇报这件事,巴本走后,希特勒感到有些不安,因为他最近已听说总统对目前的局势颇为不满。希特勒知道总统最不满意的事情,就是罗姆的冲锋队的暴力活动的猖獗和第二次革命的叫嚣。他还听说总统正在考虑发布戒严令,将政权交给陆军。第二天,希特勒担忧的事情得到了证实。总统让希特勒到纽克台去见他,在总统别墅门前,一向在希特勒面前卑躬屈膝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一改过去的面孔,声色俱厉地向希特勒说,他奉总统的命令告诉他,除非德国目前的局面有所改变,否则总统将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交由陆军管理。当希特勒在勃洛姆堡的陪同下与总统会面时,老总统的态度同国防部长一样,严厉地重复了刚才的话。

  回到柏林后,希特勒知道此刻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关头,他要是再不果断解决罗姆的冲锋队的问题,他本人和纳粹党的命运就实在难测了。想到这里,他站起身在办公室内踱来踱去。就他的本意而言,他实在不愿意眼看着罗姆走上绝路,因为罗姆毕竟是追随他多年的部下和战友。他仍在犹豫不决,究竟应对岁姆及其冲锋队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不久,戈林和希姆莱帮助他作出了决定。据后来纳粹德国的内政部长弗立克在纽伦堡审讯中作证说,最后使希特勒相信罗姆要发动政变的是希姆莱。弗立克在证词中又供认,希特勒命令戈林负责柏林方面的阻止政变的工作,希姆莱则负责巴伐利亚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陆军也在敦促希特勒尽快采取行动。6 月25 日,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下令,陆军全体官兵处于全面戒备状态。6 月28 日,罗姆被开除出军官团,这无疑等于宣布了罗姆的末日的到来。6 月29 日,国防部长勃洛姆堡在《人民观察家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言明陆军将站在希特勒的身后,支持希特勒,希特勒“始终是我们中的一员”。在这一天,希特勒正在威斯特发里亚视察一个劳动服役营。下午,他一回到戈德斯堡,戈培尔就来了。

  他向希特勒报告说,罗姆手下的干将卡尔·恩斯特已经命令柏林的冲锋队作好政变的准备。戈培尔曾经是第二次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但在最后的紧急关头,他经过一番权衡,终于见风使舵,出卖了罗姆。不一会儿,希特勒又收到了戈林与希姆莱的电报。7 月13 日,希特勒在国会中就罗姆事件讲话说:

  “在夜里1 点钟,我接到柏林和慕尼黑的两份紧急电报。第一封电报中报告,在柏林,(冲锋队)已下令在下午4 时紧急集合,5 时开始采取行动,先是进行突袭,占领政府各部……第二份电报中报告,在慕尼黑方面,冲锋队已经发出了紧急动员令,在晚9 时集合……这是造反……,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作出一种决定,那就是无情的流血镇压,只有这样,或许还有可能防止反叛的扩大……。”

  在戈林等人的帮助下,希特勒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进行一次无情的清洗。

  他觉得,他对罗姆已经仁至义尽了。今天罗姆居然不顾一切地悍然下令谋反,那他就只能大开杀戒了。希特勒给戈林和希姆莱回电,约定接到“蜂鸟”的暗语后,立即采取行动。戈林和希姆莱收到希特勒的回电后,立即着手布置人马,并将最后执行任务的人员名单敲定。戈林亲自将一份名单交给一名盖世太保的高级官员,让他立即飞往布累斯劳,将这份名单交给希姆莱的主要助手——“东南党卫军司令”乌多·冯·沃伊施奇,命他随时准备出动。然后,他又向米尔希下令,让他组织手下正在训练的秘密空军人员立刻赶到柏林,保卫三个飞机场和空军部大楼。

  希特勒也开始了行动。他将党卫军中的“阿道夫·希特勒”卫队拉了出来,命令他们迅速赶到巴伐利亚,然后由陆军提供车辆将他们送到维希。希特勒在凌晨3 时到达慕尼黑,有人向希特勒报告说,罗姆的冲锋队队员正在市内寻衅闹事。早晨8 时,希特勒终于痛下动手的决心,向柏林的戈林发出了“蜂鸟”的暗号。

  戈林和希姆莱手下的人马正枕戈待命。他们接到“蜂鸟”这一行动暗号后,马上将各自的亲信召来,命令他们开始行动。在血腥清洗即将进行的最后一刻,戈林还是动了一点恻隐之心,决定放几个过去的朋友和对他没有构成任何威胁的政敌们一条生路,其中包括后来与罗姆搞在一起的内政部长弗立克和副总理巴本。戈林事先将消息通知了弗立克,弗立克大吃一惊,急忙躲了起来。而巴本则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一场杀身之祸,当戈林派去的人到了巴本的办公室后,巴本居然还端着副总理的架子,迟迟不肯动身。8 时45分左右,戈林亲自给他挂了一个电话,让他迅速赶到戈林的总理官邸。巴本在大厅里见到了戈林和希姆莱,戈林告诉巴本,慕尼黑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件,“一场革命已经爆发,元首让我全权负责柏林的事务”。巴本尚不知自己的性命已握于戈林之手,竟对戈林说:“戈林先生,我想知道事情的确切情况,我们又采取了什么对策。”戈林不耐烦地对他说:“我没时间细说,反正已经开火了。”巴本对他说:“那么将部队动员起来。”戈林告诉他说:

  “已经动员了。”巴本继续纠缠不休,并对戈林大声嚷嚷:“我是副总理,我有权知道事情的真相。”戈林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说:“你最好还是回去休息,我的头都要爆炸了。我们还得研究一下如何平定这场暴乱。”说完,戈林与希姆莱小声商量了一下,希姆莱随即起身离开了。这时,一个警察走了进来,戈林告诉巴本。为保证他的安全起见,必须由警察将他护送回家。巴本在走廊里听到希姆莱在隔壁的房间里对着电话喊“你可以进去了!”

  事后,巴本得知事情的真相,吓出了一头冷汗。他的办公室被党卫军搜查过,他的秘书包尔斯在办公室里被打死,他的合作者荣格则被逮捕,后在狱中被击毙。另一个合作者,天主教行动组织领袖克劳斯纳被杀。他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被抓了起来,投到了集中营里。在事发的当天,他一回到别墅就被软禁起来,一队党卫军士兵在门前把守,电话线被切断,他等于失去了与外界所有的联系。当时他觉得这简直是对他的莫大侮辱,在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反而对戈林饶了他一条性命感激不尽。

  话说戈林和希姆莱的人按着他们的命令进入了指定地点,清洗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展开。被列入戈林的黑名单的150 多名冲锋队的骨干分子,几乎无一漏网。他们被带到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在那里,戈林和希姆莱的行刑队将他们集体枪决。戈林则亲自带着队伍洗劫了柏林的冲锋队总部。大获全胜之后,他回到官邸,一整天都坐在大厅里的巨大的办公桌后,指挥各处的人马,并随时向兴登堡汇报情况。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及其助手赖歇瑙将军、国防部长勃洛姆堡、空军参谋长韦弗、希姆莱、克尔纳、米尔希等人先后都来找戈林,为戈林出谋划策。戈林向军方的人士保证,他将逮捕施莱歇和罗姆,以叛国罪审判他们。

  戈林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尽管他交给军方的是施莱歇的尸体。他派去的由5 名杀手组成的暗杀小组,在中午时分闯进了施莱歇的家,将这位一直企图夺取德国最高权力,并为此策划了无数个政治阴谋的将军,击毙在他妻子的身旁。希特勒最仇恨的前纳粹党的二号人物、施莱歇内阁的副总理施特拉塞也被杀掉。事毕,戈林授意宣传机关,将施莱歇的死说成是“固拒捕而被击毙”。罗姆却不是戈林派人抓到的,他此时正在巴伐利亚的维希休假,是希特勒亲自带人赶到他休假的维希汉斯尔包尔旅馆,将他及其卫队在睡梦中抓了起来。

  戈林的黑名单上的人物一个接一个被除掉,但这个黑名单却未见缩短,原因是戈林又把他心目中的那些仇人以各式各样的罪名列了上去,在这场屠杀中把他们一并解决了。比如,进入黑名单的有1933 年2 月被他解职的普鲁士警察局长克劳纳泽,曾经指责戈林违背誓言抛下同志逃往国外的记者格里希等人。到晚上10 时,戈林领导的清洗才告一段落。无独有偶,希特勒在慕尼黑也将他的一些仇人和他认为“知道的大多的人”顺便解决掉了。比如,曾经帮助希特勒撰写《我的奋斗》一书的神父施丹弗尔,因后来将希特勒的情人吉利·拉包尔自杀的内幕四处乱说,在这次屠杀中,也被杀死在慕尼黑附近的森林中。像在纳粹啤酒馆暴动时出卖了希特勒和戈林的前已伐利亚州长古斯塔夫·卡尔,在纳粹制造国会纵火案时与恩斯特一起参与其事的二名冲锋队员等,都在这次屠杀中丧生。这一夜有数百名罗姆的死党及希特勒与戈林的政敌被处死。

  戈林大功告成。轮到希姆莱出来收拾残局了。希姆莱面带微笑地命令他手下的人,将在这次清洗中抄获的材料统统销毁,然后他与戈林等人去机场迎接从慕尼黑返回的希特勒。

  在希特勒的专机到来之前,一架从不来梅飞来的容克52 型飞机着陆,罗姆的最主要的亲信、国会纵火案的制造者之一、柏林冲锋队队长恩斯特,被押下了飞机。戈林命令立即将其送到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执行枪决。此时的恩斯特正要去蜜月旅行,不料等待他的却是这样一个仪式。

  过了一会儿,希特勒的飞机着陆。希特勒面色阴沉、惨白,心事重重,甚至没同来迎接他的人说任何话,只是看到戈林的空军仪仗队后才对戈林说了一句:“你的空军仪仗。队都是精选的优等种族。”戈林与希姆莱等人陪同希特勒回到了总理府。在希特勒的办公室里,希特勒对戈林说,他已下令将罗姆所有的亲信处决,念在多年共事的情分上,他想放罗姆一马,戈林一听,差点没晕过去。他想对希特勒说,决不能放过罗姆,否则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希特勒推说事关重大,留待明天再议吧。

  第二天,戈林与希姆莱一道苦苦劝说希待勒将罗姆处死,因为这是这次清洗最合乎逻辑的结果,或者说是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希特勒仍然坚持要给罗姆的副官克劳瑟打电话,让他再与罗姆谈一下。可戈林告诉希待勒,在几个小时之前,克劳瑟已经在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被处死了。希特勒听后一愣,缓缓地对戈林说:“他曾经是我最好的同志。”然后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戈林还想与希特勒讨论下去,但觉得这个时候已无法说服希特勒了,便和希姆莱走了。傍晚,传来消息说,罗姆在监狱中自杀了。

  其实。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念及一丝旧情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让戈林和希姆莱知道,他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在演戏!对罗姆的结局,其实希特勒早就安排好了。希待勒带人在旅馆里将罗姆从床上拖起来之后,马上便把罗姆押回了慕尼黑,关在1923 年啤酒馆政变后罗姆曾经服过刑的施塔德尔海姆监狱。希特勒临走时,给罗姆留下了一支手枪,罗姆明白希特勒这是想让他自杀。希特勒走后,罗姆对看守他的党卫军警卫说:“如果要杀死我,那就让希特勒亲自动手吧。”据后来在慕尼黑战后审讯中一名参与过此事的纳粹警官的目击证词说,罗姆拒绝自杀后不久,两个党卫军军官走进罗姆的牢房,让罗姆脱去上衣站好,罗姆本想说什么,这两个行刑者粗暴地命他闭嘴,然后就开了枪。显然,不干掉罗姆,不要说戈林之流不放心,就是他希特勒自己也不放心,像他这样一个诡计多端的政坛老手,难道能不明白斩草除根的道理?罗姆手下有众多的党徒和亲信,日后一旦起事,并不是好收拾的。看来戈林对希特勒的老谋深算还是了解得不够充分。

  说起来,这次清洗轻易得手,并非因为希特勒如何高明,实在是因为罗姆之流尽管高叫“革命”,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动手的打算,没做任何“革命”的准备,否则,罗姆就不会去度假,恩斯特也不会去做蜜月旅行。所谓冲锋队要暴动的消息,是戈林与希姆莱一手制造的假情报,加之陆军方面对冲锋队早有不满,种种原因促成了今天的结局。虽然希特勒对清洗这件事并不十分情愿,但为了获得军方的支持,他只能牺牲罗姆和他的冲锋队了。

  据后来希特勒在国会讲话时说,在这次清洗**有77 名与暴动有关的“罪犯”被击毙和自杀。事实上,死亡人数远远不止于此,有人估计大约有400 多人。无论死了多少人,对于戈林来说都无关紧要,他只关心他的党内第二号人物的地位。罗姆的死,使他少了一个劲敌。戈林看着黑名单上的那些敌人一个个地被红笔划掉,也觉得应该罢手了。所以,他又去请求希特勒停止清洗,7 月1 日下午,清洗结束了。

  当晚,希特勒在他的总理府举行了一个茶会。兴登堡和一些军方要人都出席了这个茶会。在茶会上,兴登堡对希特勒“及时扑灭叛国案和拯救德国人民兔于大难的坚决行动和个人的豪侠行为”表示感谢,他还对戈林先生在清理“叛国案”中的“有力和成功的行动”表示祝贺,戈林的脸上堆满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这次行动只有他自己没付出任何代价就成了大赢家,其他的人都或多或少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希特勒和陆军方面付出的代价最大。希持勒在听到希姆莱所念的死亡者名单后,脸上的肌肉都扭曲了,痛苦得竞说不出一句话来。不知他是为这些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的惨死而难过,还是为陆军竞迫使他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才肯给予他支持的行为而恼火,总之,在清洗过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希特勒都显得异常暴躁,动辄大发雷霆。不久,他就下令给在清洗中所有死去的人的亲属以抚恤,给他认为是误杀的那些人的后代以赔偿。而在陆军方面,现在则到了他们履行“德意志号协议”的时候了。在后来的岁月里,德**队为希特勒所付出的惨重代价,则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

  无论希持勒和军方怎样为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而哀叹,都不能影响戈林的兴致。清洗结束后,戈林将其亲信和合作者邀至他的官邸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螃蟹宴。希姆莱、米尔希、克尔纳、勃洛姆堡等献筹交错,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鲜美的蟹肉。宴会中间还出现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戈林的副官给他送来一封信,戈林看后,哈哈大笑。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笑着说,巴本仍在别墅中被软禁着,可他已把这位副总理的事给忘在脑后了。说完,他站起身给巴本打一个电话。戈林对巴本说:“误会,我只是让星期六晚上给你派一个卫兵,直到没有危险为止。”巴平在这场清洗中得以活命,完全是因为戈林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巴本则对纳粹手下留情感激不尽。很炔他便接受了希特勒让他出任奥地利公使的安排,跑到维也纳享福去了。

  戈林在大宴同党的第二天,对手下的人说,“已经没有必要彻底弄清这件事情,因为他们的背叛行为如同光天化日一样清楚……无论怎么说,他们有刺杀元首的阴谋,最重要的是要迅速采取行动,威慑住他们。”

  情洗过后,兴登堡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8 月之日上午9 时,兴登堡去世,终年87 岁。现在终于到了希特勒所企盼的那一天,轮到陆军方面履行诺言了。中午12 时,内阁宣布,根据前一天内阁讨论的一致意见,从现在起德国的总理和总统的职位合二为一,希特勒接任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职务,希侍勒的头衔为国家元首和总理。至此,德国完全落人纳粹党的手中,沦为希特勒。戈林之流的掌中玩物。希特勒爬上了权力的顶峰。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希特勒让全体陆军官兵向他宣誓——不是向国家而是向希特勒个人宣誓。誓词是这样的:

  我在上帝面前作如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的服从于德国人民和人民的元首、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为实行此誓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就这样,德**队变成了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政治工具。8 月15 日,兴登堡的儿子奥斯卡声称他找到了兴登堡的遗嘱,兴登堡也提出让希待勒继任他的职位。后来奥斯卡还通过电台向整个德国公布遗嘱的内容。这份遗嘱肯定是伪造的,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被篡改过的。据巴本后来回忆,遗嘱是由他起草的,兴登堡临死前,打算将权利交还给王室。但在最后,兴登堡又告诉他,他不想使用他起草的遗嘱,而准备将关于王室复辟的建议,以个人的名义写信告诉希特勒,这封信希特勒从来就没有提起过。倒是奥斯下找到了使希特勒接替兴登堡的权力合法化的遗嘱。希特勒没有亏待小兴登堡,他在电台里宣读遗嘱不久,就被摆升为少将。

  8 月3 日,也就是老总统病逝的第二天,戈林召集他手下的百名军官,以向宪法宣誓的誓词,郑重宣誓要永远忠于兴登堡选定的继承人希特勒。其场面倒也很庄严。戈林的此番“精彩”表演自然得到希待勒的赞赏,再加上这一段时间里他的“出色”表演,希待勒越发对他有好感,也越发信任他了。

  1934 年12 月7 日,希、待勒签署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安排戈林在他不能视事时,可全权代表他处理一切事务,第二个是明确戈林作为他的接班人。

  戈林下一步就要尽快完成希特勒交给他的重新组建德国空军的任务了。

  1935 年1 月,戈林主持了新的空军大楼的奠基仪式。按照戈林的意见,新的空军大楼占地40 多万平方英尺,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建成后将有2800个房间,可容4000 名工作人员在内工作。为使这座建筑物更有气派,也为了满足自己好炫耀的心理,戈林还请来全德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和雕塑家,在空军大楼门前竖起了巨大的浮雕。

  这一时期也是纳粹德国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发展的时期。德国社会上上下下充满着一股躁动的法西斯情绪,许多工厂都在为德国的军事复兴争分夺秒地生产着。戈林在一次为地方官员作的演讲中夸口说,他将在2 年的时间里,使德国从一个毫无防御能力的国家变成一个军事大国,最后他又说,到1935 年底,德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编队”。戈林也并非一味胡说。在8 月末,戈林与希特勒和米尔希就德国的今后4 年的国防预算进行了商讨,最后将经费定在105 亿马克,其中很大一部分就用于空军的建设。然后,他们将预算方案交给纳粹的财政部长沙赫特,让他负责筹措这笔经费。

  在希特勒完全控制德国之前,纳粹德国空军的建设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国家机密。但这时,戈林开始不加掩饰地向外界,甚至向外国人承认这一事实了。一次,戈林向一位英国武官以及他带来的一位英国贵族说,德国组建厂一支“小小”的部队。几天后,他又告诉这位武官,他上次所说的“小小”

  的部队,实际上是一支拥有1500 架第一线轰炸机的空军部队。戈林的话差点没让英国武官从椅子上滑下来。戈林接着又好像宽慰他似他说:“会有人呼吁扩大皇家空军的,因为在下次战争中,我们将要并肩作战,不让**在欧洲实现。”当这位武官站起来告辞时,戈林彬彬有礼地同他握别,并对他说:“记住我的话,上校。”

  此时的戈林几乎每天都忙于各种各样的演讲、集会、舞会以及其他无法胜数的应酬,他乐此不疲,很有如鱼得水之感。由他主持举行的舞会是当时柏林上流社会最高规格的舞会,其奢侈豪华的程度,连一些纳粹党人都感到过分,人们称之为“宫廷舞会”。

  在这一段时间里,希特勒多次向戈林暗示,他与埃米·宗内曼的关系应该合法化了。戈林与埃米相逢后,两人便堕入情网,几年来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戈林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埃米,埃米已为戈林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说起结婚,戈林还有一层心理障碍,他怕再婚有对前妻不忠之嫌。希特勒不愿意他的副手在这个问题上被人说三道四,于是向他提出了同埃米正式结婚的建议。别人也一再劝说戈林再婚并不等于对前妻不讲情义,竭力打消他的疑虑。事已至此,戈林不能再犹豫了,他决定听从希特勒的建议,向埃米求婚。

  1935 年2 月的一天,戈林在送埃米去魏玛的汽车旁,往埃米手中塞了一个纸条,让她到达目的地以后再打开。到达魏玛后,听话的埃米打开了纸条,只见纸条上写道,“你愿意在复活节和我结婚吗?元首将作我们的证婚人。”

  3 月15 日,戈林在新建的宴会厅举行了一次私人宴会,参加宴会的多是纳粹要员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在宴会上,戈林向众人宣布,埃米不再是他的私人秘书,而是他的未婚妻了。他们订婚了。宴会后他又对参加宴会的菲利普斯伯爵说:“我只是遵照元首的命令娶了她,因为元首认为在纳粹上层光棍大多了。”戈林的好友米尔希后来透露,戈林由于在啤酒馆政变后腹股受伤,已经失去了性能力。如此看来,戈林对埃米的迷恋主要不在**方面,更多的是满足一种心理需要。喜好奢华的戈林大概把金发碧眼的美人埃米当作件珍贵的装饰品收藏了。

  1935 年4 月10 日,纳粹德国二号人物戈林和女演员埃米的盛大婚礼在柏林举行。这一天,柏林的各主要街道披红挂绿,商店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如同在庆祝一个重大的节日一样。上午10 时,由3 万军人组成的仪仗队在饰满鲜花的敞篷车经过的街道上,列队向新婚夫妇致敬,军乐队演奏着欢快的乐曲。柏林所有的党政要员、各个行业的巨头都参加了婚礼,许多国家的外交官也应邀出席。尽管希特勒劝戈林不要举行宗教仪式,但戈林还是坚持要德国基督教大主教穆勒在婚儿开始时布道。戈林在婚礼上显得非常严肃,装扮得则有些滑稽。他梳着背头,穿着由他自己设计的空军将军服,斜挎一条宽大的绶带,上面挂满大大小小的各式勋章,似乎将礼眼分割得支离破碎。

  新娘也许还不习惯于这样盛大的场面,显得有些拘谨。当这对新人从教堂中走出时,200 架新型战斗机从上空呼啸而过,向他们致意,碧蓝的天空上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痕迹。后来,英国驻德国大使回忆说:“到柏林的客人如果不知道底细的话,很可能以为碰上了皇家的婚礼了……对于他来说,除了帝位,他也许不能再有别的要求……绞刑除外。”美联社记者洛克在给其女儿的信中写道:“……好像是皇帝结婚……但对我来说,最令我惊讶的还不是婚礼本身,因为**还在后面。第二天我到议长的官邸去,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府第的高雅和豪华感到震惊。显然,这里不久前又重新进行了装修……

  一会儿,赫尔曼出现了,他对大家说,‘朋友们,我请大家到这里来,是为了向诸位展示我的人民对我的厚爱——让大家参观一下他们送给我的礼物,。”

  的确,此次婚礼又使戈林得到了一大批珍贵的贺礼,他的专门存放结婚礼品的房间,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有希特勒送给戈林的由著名画家伦巴赫绘制的俾斯麦像,保加利亚皇帝鲍里斯送给埃米的宝石手锅,汉堡市市长代表汉堡市送给他的银制酒具……,整个房间就像一个礼品博物馆。在这个房间里,人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些有形的礼物。除此之外,一些趋炎附势的企业家和金融家们竞相为戈林抛掷金钱,如帝国行会理事长为戈林重新装修了起居室,其奢侈豪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皇室。在戈林看来,帝国宝库的大门已经向他打开,只要他愿意,无论多么贵重的东西都会有人送上门来。

  也许是由于注射吗啡过多的关系,戈林在成为纳粹德国的第二号人物后,他的病态的虚荣心极度膨胀,已发展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对他的种种怪癖,他手下的工作人员都见惯不怪了。但在外人的眼中,戈林的一些举止是极其不正常的,很多人不理解希特勒为什么选定这样一个十足的怪物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沙赫特等一批对戈林不以为然的要员们,就常常在一起像讲笑话一样,说起戈林的种种令人发笑的行为和习惯。沙赫特常对他的朋友讲起戈林的装束——脚登长统皮靴,身穿牛皮紧身上衣,臂套波浪式的袖子,头戴罗宾汉式的帽子,手持长矛——整个一副劣等电影中的小丑的形象。注射吗啡使戈林的荷尔蒙失调,他的身体日益发胖,就像漫画中的人物一样。

  他好穿丝质内衣,在家里常穿一件华丽的长睡衣。他的部分制服是他自己设计的,受著名服装设计师卡普的影响,他一直喜欢一种紧身皮上衣。

  戈林不仅愿把自己装扮成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而且将其官邪改造成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宫殿。他将官邪中本已很大的四个房间改成了一个巨大的书房,并对别人说,这个书房与墨索里尼在罗马的别墅中的书房相比,后者就像一个小会议室。他之所以这样作,是因为他经常想起当年墨索里尼接见他时,在其巨大的书房中的宽大的办公桌后走出来与他握手的情景。仅通过下面一件小事,也足可以看出戈林是多么地挥霍无度。这件事就是为了使他新买的一块地毯能够放进他想要放地毯的房间,他竟令人不惜花费巨资改建了这个房间,而所用的那些钱又都是从普鲁士财政部拨出来的。在所有各邦的权力都划归中央政府后,只有普鲁士邦财政部的权力被戈林保留了下来。现在看来,戈林此举还是很有“远见”的,至少为他以普鲁士财政部的名义聚敛钱财,提供了方便。

  戈林对珠宝的偏爱在当时是很出名的。他不仅大量积攒珠宝珍品,而且对自己佩带的珠宝首饰也非常讲究,讲究其质量。样式,还讲究这些珠宝饰物同所穿服装,甚至同当时的心境的协调性。说起来好笑,每天早晨起床后,戈林常常为今天戴什么样的戒指而长时间思忖。在各类珠宝中,戈林尤其喜欢钻石,有一次,他对一位熟识的珠宝商说,“我想要一罐你最好的钻石。”

  这位珠宝商满足了他的要求。从此,外出时一位副官就要为他带着这个装满钻石的罐子,以备戈林把玩和炫耀。

  除了喜爱珠宝、服饰等奢侈品之外,戈林对勋章和短剑似乎还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偏好。他积攒了大量的勋章,还请求希特勒恢复荣誉勋章制,并甚为荒唐他说:“魏玛共和国的垮台,就是在于缺少荣誉和勋章。”希特勒同意了戈林的建议,这使戈林心花怒放,从此他可以尽情地为自己授勋了。前面也曾提到过,戈林独出心裁地为未来的德国空军设计了制服。不少人都觉得戈林所设计的空军制服如同他这个人一样,带有一种虚荣和浮夸的气息,怪里怪气,毫无美感。更加莫名其妙的是,他规定在空军军官的礼眼上应该配有短剑和军刀。人们实在看不出对于现代空军来说,这两件武器会有什么用处。戈林还送给每名将军一把由他亲自签名的精制的短剑。在戈林收藏的短剑中,他最为钟爱的是全体空军将军在他与埃米结婚时赠送给他的那把短剑,剑刃一面写着“帝国空军献给司令”,另一面则刻着“忠于元首的人民和帝国”。戈林几乎每次出席重要仪式和会议时,都将它佩在腰间。他的联襟埃里克·冯·罗森伯爵后来又送给他一把由象牙制作的剑柄,剑柄的圆头上镶有各种宝石,剑鞘上雕着狩猎图,它也深得戈林的喜爱。

  收藏艺术品是戈林的另一嗜好。不知是为了附庸风雅,还是出于对艺术的真心热爱,抑或仅为他那疯狂的占有欲所驱使,他对艺术珍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择手段地增加他的收藏。在后来的战争岁月里,戈林在帮助希特勒疯狂扩张的同时,也没忘记通过各种罪恶的途径,攫取艺术珍品。这是后话。

  这一时期令戈林心怀不满,并始终耿耿于怀的事情是希特勒不同意他担任帝国总理一职。戈林对稗斯麦的业绩一直钦佩不已,可他认为俾斯麦仍然不能算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因为他最终将德国拖入了一场战争。戈林立志要成为继俾斯麦以后德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一方面他在国内政界加紧活动,不放过任何争名夺利的机会,另一方面他周旋于驻柏林的各国外交使节之间,利用其手中的权力和显赫的地位,拉拢这些外交官。在外国使节中,戈林很有市场,同其他纳粹要人相比,他算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尽管党内有人对戈林傲慢的言行、浮夸的举止和奢华的生活有所非议,甚至在希特勒面前告他的状,但戈林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那些人放在眼里。比如,戈培尔曾对戈林婚礼的大肆铺张提出了批评,戈林却认为戈培尔是在妒嫉他,并对戈培尔的“埃米不同于真正的雅利安人”的说法公开表示抗议,要求戈培尔对埃米绝对尊重,称埃米为“我的夫人”。戈培尔在盛气凌人的戈林面前退缩了,面对言辞激烈的抗议,他只好否认自己曾经有过那种说法。不久,戈林又唆使帝国的司法部长起诉每一个敢于“诽谤这位高贵的夫人”的人,当时的司法部长弗兰茨·居内特为此专门向全国的审判系统发了一个通报,提请各地的审判官注意,“帝国的敌对分子正在有组织地散布不利于总理夫人的话,说她不是雅利安人的血统,并曾与一个非雅利安人结婚。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严惩不贷”。闹到这种地步,戈林的怒气方才稍稍平息。又过了一段时间,戈林在与居内特和内政部长弗里克谈话时,还不依不饶地指责对那些犯了“诽谤”总理夫人罪的人判得太轻,并提到前不久对这样一位犯人才判了5 个月的监禁,“依我看,判5 年更合适”,戈林愤愤地对弗里克和居内特说。

  到30 年代中期,戈林在纳粹党中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容动摇,尤其是党的中层人士,更将他看成是第三帝国不可缺少的领袖人物之一,是元首最得力的助手和最合格的接班人。

  正是:嗜血成性真面目,心狠手毒方显忠。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八章 出鞘之剑

  操纵经济成霸主,四年计划始施行;

  沽名钓誉建空军,牛刀初试扬恶名。

  话说戈林在为自己举行完隆重的婚礼后,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似乎整个德国都在围着他转,所有的德国权贵都在讨好他。不过,无论戈林多么得意,多么头脑发热,在处理同希特勒的关系方面,他一直很清醒。很明智,从不越雷池半步。他可以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中,唯有对元首的敬意始终不减,从来没有想过对希恃勒的权威地位发出任何挑战。在希特勒的亲信中,戈林对希特勒的忠诚是最为突出的。希特勒对此也从没有任何怀疑。也正是因为有了希特勒的信任和支持,戈林才敢有恃无恐地为所欲为。

  从1935 年起,戈林突然关心起了经济问题,并以他那种偏执的热情投入其中,关注着他所感兴趣的每一件事情,在沙赫特等人的眼中,戈林是一个对经济问题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戈林却不管别人怎样看,只是自以为是地指手划脚,一有机会便插上一手。实际上,戈林在纳粹夺取全国政权后,就意识到经济问题将是决定未来德国能否崛起和称霸的根本性问题。如果要成功地进行一场对东方的战争,德国就必须在今后的几年里,将经济搞上去。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包括私下和公开,提到在战争爆发后,石油、橡胶、铁矿石等进口物资很有可能受到敌国的封锁,而这些物资的充足供应又是打赢战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933 年12 月14 日,戈林同法本化学公司签订了为他的空军生产战时使用的合成石油的合同。可以说,希特勒对戈林的用心是最为了解,也最为欣赏的。尽管他身边不乏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但他还是在1935年春让戈林去主管汽油和合成橡胶的生产。

  戈林的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的权力欲继续膨胀,在这一点上希特勒起了很大的作用。说到底,希特勒愿意手下有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为他在一些事务上分忧,尽管这个人有时多管闲事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其他人由于知道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便投其所好,主动劝说希特勒让戈林在自己分管的部门中兼任一个象征性的职务。可是,戈林却不愿意只挂一个虚名,他往往喧宾夺主,无所顾忌地行使权力,使那些邀请他的人后悔不迭。最早邀请戈林担任挂名职务的是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他让戈林担任“帝国石油经济督察员”。不久,沙赫特又让戈林在其所管的部门中担任“外汇和原料专员”。

  他们的本意一方面是想利用戈林在党内的声望,为自己的机构装装门面,提高一下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是想以此讨取戈林和希特勒的欢心,送个人情给他们。不曾想戈林却很认真,把这些事情看得很重,他让希特勒给他下达了正式的任命书。勃洛姆堡和沙赫特很快就发现他们原先的想法是多么愚蠢,由于戈林的介入,他们最后竟由部门的主管变成了戈林手下的小伙计。

  尤其让沙赫特气恼的是,戈林嫌沙赫特的机构碍手碍脚,自己又另立一个“总理戈林将军原料和外汇管理处”,将沙赫特抛在了一边。同年8 月,希特勒又交给戈林一个重要的任务——调解农业部长达雷和经济部长沙赫特之间的矛盾,协调他们所掌管的两个部门的关系,这就等于让他凌驾于这两个人之上去解决工农业利益冲突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戈林的信任。

  戈林自从担任了一系列经济领域的职务后,便开始着手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这就是复兴德国经济的四年计划。在准备实施这一计划的同时,他将一直在纳粹党内被视为经济专家的沙赫特踢到了一边,成为纳粹德国经济部门的独裁者,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握在了手中。

  戈林的四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使德国四年后在工业、农业生产上实现自给自足,使德国在战争时期,也能在敌国实行全面封锁的情况下不致于出现经济室息的情况。具体的作法是将进口减少到最低限度,实行工资和物价的严格管制,将股份持有者的红利限制在6 %左右。同时,建立大批的生产合成汽油、橡胶、人造织品的工厂,利用德国出产的低品位的矿石冶炼钢铁。

  总之,使德国工业生产的机器最大限度地开动起来,为未来的战争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年计划开始施行后,德国企业的利润直线上升,们企业家们并没有显得有多么开心,使他们烦恼的是企业的生产要受纳粹的直接控制,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都要经戈林掌管的主管机构批准。当年纳粹上台时,德国的资产阶级曾为之欢欣鼓舞,因为纳粹政权使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基本绝迹。可是今天,他们却被纳粹所规定的无以数计的报表和申请文书压得喘不过气来。

  几乎所有产品的价格、种类、数量都要受到严格的控制,加之没完没了的捐献,使得许多企业家对纳粹政权日益不满,却又对它无可奈何,只好把怨气埋在了心里。

  为了进一步控制德国的经济,戈林又想出厂一个新的花招,解散了一切资本在4 万元以下的公司,禁止成立资本在20 万元以下的新公司;强制德国现有的各种公司和企业分门别类地并入卡特尔,并由纳粹经济部主持设立新的卡特尔(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新成立的公司和企业一律要加入其中,这样,德国的经济在纳粹国家政权的控制之下,很快就进入了战时的轨道。

  沙赫特对戈林侵入他的领地感到极大的不满。在戈林插手之前,沙赫特的经济理论在纳粹党中一直备受尊崇,然而,他现在发现,戈林根本就不理会他的理论。戈林仅凭其直觉来决定一切,并认为沙赫特的理论并不是那样神秘,他对希特勒说,“沙赫恃能够做到的,我戈林也能做到,甚至能比他做得更好。”在戈林担任了一系列经济部门的要职后,沙赫特大为光火,命令他手下的人不要听从那位“新出现的独裁者”的话。戈林根本就不在乎沙赫特是怎么想的,他在1936 年5 、6 月份接连召开的几次外汇管理会议上,对沙赫特的经济理论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和无情的嘲讽,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经济理论”,即扩大出口,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赚取外汇,利用外资和赚取的外汇兴办企业,利用本国的资源制造国家急需的一切原料。对戈林的说法,沙赫特尽管在表面上不屑一顾,但心里却不得不佩服戈林的想法确有一些独到之处,发觉此人实属歪才,无怪乎希特勒对他是那样地信任和赏识。

  戈林执掌德国经济大权之后不久,将德国企业界的一些头面人物请了来,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弗里克、蒂森和弗格勒。在与企业界人士会谈中,戈林再三强调一旦战争爆发,“我们很难从国外得到一滴石油”,他还列举了亚麻、黄麻、铜、锰等一系列战略物资,在战时将会很缺乏,因此,现在就要尽一切力量扩大生产和想法从国外买进。此外,他还指出,橡胶也同石油一样重要。戈林向企业界的各路大亨呼吁,一定要加强合成石油和橡胶的生产。在6 月30 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戈林再次提出德国现在面临着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要解决全国食品的供应问题,二是尽快武装全国,“因为,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德国要为自由而进行最后的战争。”

  到1936 年7 月,戈林的经济班于组成,他利用手中的大权,将他认为有用的人从各个政府机构,大公司等处调来,听候他的,调遣。班子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主要分为军工、食品、外汇、对外贸易等几个部门。戈林的作法颇有改革的意思,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他下令利用税收的手段刺激煤炭的生产,同时,让科研机构研制合成煤、合成黄油,提高化学肥料的产量,鼓励使用化肥。在对外贸易方面,戈林亲自出马,先是与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签订了期限为10 年的双边贸易协定,用德国的旧飞机换取它们的粮食;接着又同西班牙、芬兰、土耳其签订了相同的双边协定,以求得到这些国家的战略物资钨、镍、铬等等。

  戈林的经济班子组成后,他正式向希特勒提出要在全国推行他的四年计划。7 月底,当希特勒去拜罗伊特参加一年一度的瓦格纳音乐节时,戈林向希特勒报告了其四年计划的设想,希特勒对此大力赞赏,让戈林进一步完善这一计划。回到柏林后,戈林又将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有关人员召集到他的官邸,就如何完善四年计划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磋商,并要求他们提交如何扩大汽油、橡胶、钢铁等一系列战略物资的产量的书面报告。8 月份,各式报告陆续送至戈林处,在此基础上,戈林让其班子夜以继日地整理所有的资料,然后起草一个较为完整的文件,呈交给希待勒。8 月底,戈林来到贝格霍夫,与希特勒共同讨论了这一计划,最后,希特勒对这一计划进行了补充,形成了一个秘密备忘录,这一备忘录后来成为复兴德国经济的四年计划的蓝本。

  在这一备忘录中的第一个部分,戈林与希特勒将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又重新加以阐述,特别强调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和摆脱《凡尔赛和约》束缚的问题。文件宣称,“德国现在是并且一直是西方抵御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中坚。如果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了德国,不仅会出现对德国的新的《凡尔赛和约》,也将导致德国人民的毁灭……因此,从现在起,德国的经济必须围绕复兴德国的武装力量而有目的地发展。为了德国民族的生存,德国必须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才能解决德国所面临的食品短缺、原料不足的问题。”文件的第二个部分,具体说明了德国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及施行四年计划的具体步骤和最终目标。显然,这一部分所反映的主要是戈林的设想,其中所明确的一些作法也是戈林提出而沙赫特一直反对的作法,戈林设法使希恃勒接受了他的意见。作法是:在今后的若干年里,德国应该尽量扩大外汇收入和国内资源的开发,并在这个前提之下,加快战略物资的存储。在条件成熟时,向外扩张,扩大德国的生存空间。目标是:德**队必须在4 年之内作好开战的准备,德国经济心须在4 年内为战争做好准备。

  戈林使其经济主张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并最终成为由希特勒签署的文件。9 月4 日,戈林在柏林主持召开了内阁会议。在会上,戈林得意洋洋地宣读了文件的全文,并一面读一面斜眼看着如坐针毡的沙赫特。在争夺德国经济的独裁者地位的斗争中,戈林以其惯有的大刀阔斧和蛮横无礼的作风,不顾一切地去争夺他认为必须归他所有的位置,终于战胜了一直被认为是纳粹最杰出的经济学家的沙赫特,会议结束之前,戈林还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希持勒的口头指示,即今后将由他戈林自己以“四年计划专员”的名义全面负责德国的经济工作。

  10 月4 日,戈林下令组建“四年计划办公室”。

  与沙赫特相比,戈林有着他的对手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有着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永远也无法具备的各种条件。他拥有在德国境内除希特勒之外的最高的权力,并且得到了希特勒的绝对的信任。在12 月召开的一次著名实业家会议上,希特勒在讲话中对与会者说,请他们相信“由我亲自选出来主管德国经济的戈林先生”。戈林的研究所此时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大量的国内外经济情报及时送到,这使戈林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而不致于出现什么大的纸漏。沙赫特对戈林这种不顾任何商业和国际贸易准则的作法极为反感,并公开有所表示。有一次,当戈林在对德国的一些企业家和商人的讲话中,说到他希望他们走出国门,“用任何方法和手段赚取外汇”时,沙赫特当即站了起来,破口大骂,使戈林很下不来台。

  人们认为戈林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演员,并且是一个只想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的演员。尽管有时他的演技十分拙劣,但他在幕后力争当主角所下的功夫,则是当时德国政治舞台上除了希特勒之外,任何一位政治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表演欲的人,在前一个角色演完之前,他就开始为下一个角色的登场作准备。就连他的妻子埃米也对希待勒说:“唉,我的元首,。我的丈夫只是一个演员。”戈林从来没有为他这样厚颜无耻地争夺权力而感到羞愧,因为他认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他应该得到的。戈林不仅喜欢扮演主角,而且更愿意在他登台表演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所有的配角都毫无条件地服从他的调遣。

  从1936 年起,戈林成为德国经济领域的无冕之王。一时间,德国实业界大大小小的银行家、企业家又开始争先恐后地讨好戈林,戈林的卡琳庄园和总理官邪中的贵重礼品不断增多,各种名目的赠款、捐款滚滚而来。戈林经常在他的礼品室中费力地挪动着他那肥大的腰身,欣喜地望着琳琅满目的各色礼品。当然,那些以各种名目给戈林送礼的实业家们大都得到了戈林的照顾,拿到了由戈林签发的有利可图的定单。向戈林行贿最多的是德国的烟草大王菲利普·雷姆茨玛。从1932 年开始,他便每年向戈林提供大笔的现金捐助,而他得到的实惠则是每年以各种方式漏税、偷税,但从没有人对他采取过任何形式的惩罚,这显然是因为戈林从中起了作用,庇护了雷姆茨玛。在1933 年希特勒卜台后,戈林又与雷姆茨玛达成了一项秘密交易,即戈林为雷姆茨玛偷税漏税提供保护,雷氏则必须每年向“戈林艺术中心”捐款,即每季度向戈林的帐户转入25 万马克。这种捐款一直持续到1942 年7 月。戈林对雷姆茨玛的大笔捐款十分满意,他投桃报李,多次帮助雷氏摆脱困境。最为典型的事情是纳粹的冲锋队在1933 年成立了一个烟草公司,直接与雷姆茨玛唱对台戏。戈林出面使雷氏的公司在市场上占稳了脚跟,并最后击败了对手。事隔不久,雷氏又因作伪证被传讯,又是戈林亲自出面使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戈林还劝说希特勒不要从雷姆茨玛的公司中为“希特勒基金会收取捐款”,戈林对希特勒讲,从烟草工业中收取捐款会影响元首和政府的声誉,信奉清教的希特勒居然同意了。

  1942 年8 月戈林竟向占领乌克兰的德国地方官建议,将雷姆茨玛公司生产的几十亿支香烟倾销到乌克兰,换取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不久,他又向雷姆茨玛暗示,希特勒将在战后发动一场禁烟运动,让他尽快将资金投到航空业中。

  上面的例子仅仅是一个公司给戈林的捐款,德国航空界的捐款更多。戈林以维持“贫穷的飞行员”的生活的名义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在银行里开设了帐户,由德国飞机制造业提供基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40 年10 月至1941 年10 月的一年的时间里,戈林收到的捐款就达185 万马克之多,戈林将这些钱大部分都投到了卡琳庄园的扩建中,但戈林一直对外界声称,他自己没存一分钱,他的财产状况是有目共睹的。将来他可以把卡琳庄园以任何一种形式交给国家。戈林所说的这一切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相信。

  戈林的财富更多的还是来自他的“外汇管理处”。他自从担任了“四年计划专员”以后,控制了德国的全部的外汇储备。德国任何一个公司的任何一笔出口业务,都必须有戈林的签字方可。那些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大公司和企业,几乎每一个都向戈林行过贿。

  戈林在热衷于经济的同时,在内心中始终还把空军放在第一位,将空军视为自己的私有领地,而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尽管戈林关心备至,也可以说倾尽了全力,但空军的发展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直到1935 年底,德国空军的飞机数量虽说已达到1800 多架,可其中真正能够与法国、波兰的飞机相匹敌的战斗机寥寥无几,根本不能形成威慑力量。即便如此,戈林所创建的空军毕竟还是他与其他纳粹上层官员争权夺利的砝码,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说,他都不能不时刻把空军的发展放在心上。戈林毫不隐讳他期望自己能够晋升为空军元帅,并多次含蓄地向希特勒和其他军界上层人士表达过这一愿望,只是始终没能如愿,这大概是因为就其实力而言,德国空军此时还没达到可被视为在未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军事力量的程度。

  戈林虽然未能当上空军元帅,但希特勒为了安抚他,在1936 年的夏天晋升他为四星级上将。戈林深知自己如果要想晋升为元帅,就必须加速发展德国空军,提高空军的地位,正因为这样,他无论多么忙于其他事务,空军的建设始终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不过他实在太忙了,难免有顾不上的时候。因此,空军的日常事务人都由米尔希负责处理。在没有戈林胡乱指挥的情况下,米尔希将空军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德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夜以继日地生产,大批的战斗机源源不断地从德国各地的飞机制造厂运往飞机场,投入使用,通过以前的较量,米尔希对戈林已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每逢有剪彩。庆祝大会之类的活动,他都事先与戈林打好招呼。戈林也是每请必到,他经常身穿礼眼,腰挎短剑,发表一通慷慨激昂的讲话,然后在众多随从的簇拥下,登上豪华专车扬尘而去。戈林对此很得意,他需要这种能够显示其权势、满足其虚荣心的表演。在得意劲过去之后,戈林最终还是生出几分担忧,他发现有被米尔希架空的危险。当一次米尔希请他巡视雷希林机场,并请他观看将要投人生产的最新式的战斗机模型时,戈林发现这种机型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听米尔希讲过。戈林当时没向米尔希表示什么,暗中却己下决心要着手整顿空军。恰好,空军参谋长韦弗在一次空难中丧生,戈林不顾米尔希的反对,将对空军事务一窍不通但精明能干的凯塞林任命力空军参谋长。与此同时,他又将空军技术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交给了他在一战时期的战友乌德特。这是一位飞行技术十分高超,性格刚烈的军官,在后来的战争中,他成为令对手闻风丧胆的德国空军中最出色的空战指挥者。

  尽管空军力量的发展还有待时间,但希特勒和戈林都急干将空军派上用场。戈林利用他与许多国家外交官有私交的条件,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吹嘘德国空军是如何强大。这一点正合希特勒的心意,因为希特勒念念不忘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所提出的向东方扩张和兼并奥地利的目标,而为使英法对德国未来的行动不加干涉,进行这种武力威慑是此时可采用的唯一的办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德国的武力威慑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此之前几年的时间里,希特勒一直在督促军界和经济界为复兴德国的军事力量而努力。这一切开始都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德国在重新进行扩军备战的消息以各种方式在国外传开,引起了英法等战胜国的不安。为了消除他们的不安,希特勒不断向各国保证德国无意恢复军事力量。早在1934 年初,希特勒就命令陆军要在年底将兵力由原来的10 万人扩充至30 万人,海军也在悄悄建造大吨位的战舰。至于空军,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戈林的苦心经营之下,飞机的数量已经接近英法等国。

  1935 年3 月17 日这一天,对于当时的德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节日般的日子,这一天是德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希特勒在柏林举行的盛大的纪念集会上,第一次向德国国人宣布,德国从此再也不受《凡尔赛和约》的制约了,用希特勒的话说,就是德国人民从此挣脱了“加在德国人民身上的锁链”。

  从这一天开始,纳粹德国撕去了为扩军备战所作的一切伪装。虽然当时德国有许多人对《凡尔赛和约》极为不满,对希特勒此举曾大加赞赏,甚至为此欢欣鼓舞,但是在若干年后,德国人在进入了一个血与火的残酷年代后,才意识到,正是从那一天开始,德国几乎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戈林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他出于一种好人喜功的心理,以其一贯的武断作风,让米尔希下令停止生产造价极高的大型轰炸机,尽量扩大小型战斗机的产量。他直截了当地对米尔希说,“元首没有问我飞机有多大,只是问我飞机有多少。”他的用意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明白只有飞机达到一定的数量,他才有可能首升为元帅。

  对于德国的军事力量的复兴,当时英国以张伯伦为代表的那些缺乏远见的政治家们,采取了姑息养好的绥靖政策。希特勒在1935 年5 月21 日的德国国会上的和平演说中,以华丽的措辞对德国将公开重整军备的行动进行了辩解,并向第三国保证,德国绝对没有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德国要的只是“和平”。他宣称,德国承认法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主权,承认波兰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对于奥地利,德国既不想干涉其内政,更没有兼并它的念头,希特勒的虚伪的和平保证居然使伦敦的政治家们大喜过望,尤其是希特勒就提出的裁减军备的建议,简直使英国人觉得永久的和平已经到来。英国欣然同意德国的裁减军备的计划,即德国将对一切攻击性重型武器予以限制,海军力量只能达到英国的1/3 。英国政府欣然同意。英国的这种作法,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也标志着《凡尔赛和约》的寿终正寝。

  1935 年10 月,意大利突然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的行动又为纳粹德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面对意大利的武力侵略,国联吵着要对意大利买行制裁,但实际上却是无能为力的。希特勒看明白了这一点。次年2 月27 日,法国与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希特勒在国会中宣布,既然法苏签订了互助条约,这就意味着《洛迎诺公约》的瓦解,那么,德国就必须在非军事区建立起绝对的主权地位,说干就干,3 月了日,德国政府命令陆军对菜茵兰非军事区采取行动,这个命令是由陆军部长勃洛姆堡亲自下达的。接到命令后,德国陆军十分惶恐,他们害怕招致法国的反击,于是在3 月7 日凌晨,只象征性地派出了3 个营的兵力,在看到法国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才派出厂后续部队。前后加起来,占领整个莱茵兰非军事区只用了一个师的兵力。法国政府和军队的软弱与忍让,使本来手里捏着一把汗的希特勒和德国陆军的将军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莱茵兰非军事区事件发生的一年后,戈林手中的空中长剑终于在世人面前亮了出来。在同一年的7 月17 日,西班牙的法西斯分子掀起了一场武装叛乱。西班牙人民在由**。左翼共和党等政党组成的西班牙人民阵线的领导下,坚决地抵抗并还击了叛乱军队,使法西斯分子迅速取胜的梦想破灭。7 月22 日,西班牙叛乱分子的首领佛朗哥,派使者赶到拜罗伊特晋见正在参加瓦格纳音乐会的希特勒,请求德国提供军事援助。希特勒认为这是一个提高纳粹德国在国际上的声望的机会,同时,希特勒已经看到西方各国对西班牙事件的态度不一,尤其是意大利与英法在如何对待西班牙问题上存在着重要的分歧和尖锐的矛盾。如果使西班牙内战的时间延长,就可以使意大利与英法的矛盾加深,最后将意大利完全拉到德国一方来。由于这些原因,在佛朗哥的使者到达德国后,希特勒马上将戈林与勃洛姆堡召来,让他们立即制定支援佛朗哥的计划。戈林此时知道,这也是希特勒对他这几年的空军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戈林决定将空军中最精锐的号称“秃鹰军团”的飞行大队派到西班牙。

  12 月,戈林派出的第一个空军飞行中队飞往西班牙,米尔希代表戈林力出征的德国空军壮行。飞机出发的时候,戈林正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烦躁不安,因为他对自己的空军的战斗力实在没有什么把握,如果这次行动出现纸漏,他将在那些一直想看他笑话的党内人士的面前丢尽脸面,更为可怕的是会使一直信任他、欣赏他的希特勒改变对他的看法。在第一批空军出发后的几个月里,戈林又陆陆续续地将几个空军中队派往西班牙。

  1937 年4 月26 日,德国空军的9 架容克52 型轰炸机分三个小队,对巴斯克人居住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了狂轰滥炸,几乎将这个小镇夷为平地,镇中无辜居民被炸死达32 人,这一暴行自然是与戈林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戈林就是这场悲剧的直接制造者。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曾以这一悲惨事件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格尔尼卡”的油画,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全世界的左派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谴责德国法西斯的罪行。戈林作为罪魁祸首,更是受到了激烈的抨击。可戈林不仅不觉难堪,反而得意洋洋,因为他并不怕人心向背,他的内心也不会为此而不安,他只在乎他的元首是否会对他满意,只关心他能否尽快晋升为元帅。英法等国对此反应强烈。

  英国的反对党和**在国内掀起了一个反对戈林的**,称他是屠杀格尔尼卡居民的凶手,“他的皮靴沾满了血迹”,并且强烈反对邀请他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礼。英国大使菲利普斯对其政府警告说,戈林假如敢到英国来,就可能有被刺的危险。英国政府考虑再三,终未向戈林发出邀请。戈林对此事很长时间都不能释怀,他在一次与友人谈话时说,他认为英国如不愿与德国结盟,那么德国潜在的真正的敌人就是大不列颠。

  虽然戈林对英国人心怀不满,但是在理智上,戈林与希特勒都幻想建立一个德国与英国的联盟,因为德国的征服对象首先是在东方,而不是在英伦三岛。戈林在与英国航空大臣洛西恩勋爵谈话时,为这位在英国政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大肆描绘了一番英德结盟的美好前景,并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他与希待勒都希望能与英国结盟。他说,“德国并不愿意看到大英帝国有任何衰落的迹象,相反,如果需要的话,在英国受到严重的威胁的时候,德国完全可以伸出救援之手,”“这也符合德国的利益。”戈林不无抱怨他说,英国现在对德国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好,“别的国家都有殖民地,但德国却连一块都没有。事实上,每当德国想从鹅身上拔一根毛的时候,都被英国和美国的大皮靴将我们的手踢走”。最后,戈林又对洛西恩勋爵说,“德国的空军力量现在比英国的空军要强大,德国并不是一定需要同谁结盟,因为德国完全可以自己保卫自己。”言外之意,德国与英国结盟主要对英国有好处,相反,英国与德国为敌,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实事求是他说,戈林的这一番威逼利诱,对英国政界并不是没有一点影响的。随着德**事力量的加强,英国国内的绥靖主义思潮日益泛滥,许多政界人十主张不要与德国为敌,以避免又一次卷入战争。

  1937 年5 月,张伯伦接替鲍德温出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一向希望与德国和解,并在大选时向选民保证,在其任期内,将实现欧洲的永久和平。为便于同德国政府搞好关系,他派对纳粹德国抱有好感的亨德森出任新的驻德大使。亨德森一到德国,就同戈林打得火热。戈林对亨德森的印象也很好,一来二去,两人后来居然亲密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戈林经常向这位新大使埋怨英国对德国始终过于苛刻,“英国人连一朵花都不让我们摘”,表白德国以德报怨,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并且,他本人从来没有让其空军将英国作为假想敌进行演习。在另外一次谈话中,戈林对亨德森说,英国与法国结盟是对德国的一种威胁。针对戈林的担忧,亨德森曾含蓄地指责了柏林一罗马轴心的危害。戈林听到这些,不无遗憾他说,“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伦敦不与巴黎结成联盟,那么,我们也不会与狗娘养的意大利人搞什么轴心——我们一点都不信任他们!”戈林又对亨德森说,他一直敬仰英国的德雷克(16 世纪后半期著名的英国海盗,后被英国女工伊丽莎白授予骑士称号),比起海盗时代的英国,现在的英国明显地变得软弱了。亨德森对这种说法表示同意。亨德森好像被戈林迷住了一般,在给外交大臣艾登的信中他写道:

  “在纳粹的领导人中,除了希特勒外,最坦率最真诚的就是戈林。”对这样的看法,艾登却不能苟同,他一直认为希特勒和戈林之流的“坦诚”的实质与马基雅维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937 年7 月的一天,戈林在卡琳庄园又一次会见了亨德森。亨德森再次让戈林解释有关德国最终目标的问题。戈林向亨德森表示,德国已经放弃了一切向西发展的目标,也不会重占阿尔萨斯和洛林,他希望亨德森能把这一点向英国政府解释清楚。随后,戈林的话锋一转,很狂妄他说:“既然命运已经将德国放在了欧洲的中心,那么德国就必须在军事上强大起来,”亨德森对戈林说,他以个人的身份劝德国不要操之过急。他还吹捧说,“我注意到了德国现政府的成绩,也十分钦佩希特勒先生的‘高贵品质’,希特勒先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将德国的失业人数由600 万减少到60 万,这一点,在其他国家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说明了希特勒政府的许多社会计划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戈林主持实施的四年计划对德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甚大,可以说,它使德国的经济出现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前面谈到,四年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利用德国的低品位的铁矿石资源炼铁。早在1935 年戈林在萨尔布吕肯与当地制铁商赫尔曼·勒希林会面时,勒希林就告诉他,一旦爆发战争,德国肯定就要受到封锁,根本就不能指望从瑞典进口铁矿石。而德国的铁矿石资源足以满足德国在未来战争中的需要,尽管其品位较低,但每年出产1400 万吨生铁的原料需求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最初,戈林对此有些怀疑,鲁尔的那些钢铁企业主们对这种说法更是不屑一顾,认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了解德国的铁矿且不说品位低,就是含硫量太高这一点就是很大的难题,现有的脱硫技术很难将其处理得达到要求。戈林思忖再三,又找了一些专家对这一问题加以充分论证。当时,任何一家德国钢铁公司都不愿承担冶炼德国的铁矿石的任务。戈林最后决定,为了第三帝国的长远利益,必须建立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钢铁公司,这个公司不仅要冶炼德国的铁矿石,而且在将来要完全控制德国的钢铁生产。戈林不愿让沙赫特和钢铁业的人士事先知道这一决定,因为他已料到沙赫特和那些钢铁巨头们肯定要反对他的计划。

  1937 年7 月15 日,戈林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向外界透露了这一消息。

  一周后,戈林又召集了钢铁界的头面人物在柏林召开了一个会议,他在会上宣布将在萨尔茨吉特建立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工厂,他解释说:“因为我们的敌对国家在重新武装时都曾遇到缺乏钢材这一难于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将向人们证明,第三帝国能比那些有议会政府的国家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后不久,“赫尔曼·戈林帝国来矿与炼铁联合公司”,即“赫尔曼·戈林工厂”迅速成为欧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

  戈林对报界人士说,在必要的时候,他将出面没收那些他认为为他的工厂所需要的矿山。面对戈林的举动,那些曾经为纳粹党的崛起出了大力的鲁尔的实业界巨头们,都目瞪口呆了。9 个最具实力的钢铁巨头在克虏伯的带领下,以杜塞尔多夫钢铁联合会的名义,联名签署了一份给政府的抗议书。

  沙赫特本人也给戈林写了一封洋洋万言的信,呼吁戈林放弃这种集权式的经济政策,并1 乓5 告诫戈林说,这种经济政策只能导致私营企业最终的破产,而就德国现状而言,现在不但需要国有的大工业,同时也需要大的私营企业的力量,并且国家还需要来自私营企业的税收。戈林很不以为然。他在回信中告诉沙赫特说,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他只能这样做。他自己知道,既然他的四年计划已经得到希特勒的批准,他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况且,在此时的德国,他戈林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现在根本就没有必要把那些实业界的巨头们放在眼里。在给那几个钢铁巨头的回信中,戈林指责在这些人的眼中根本就没有国家的利益,有的只是无耻的利己主义,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一种破坏帝国利益的行为。他还暗示,如果这些人再对他的作法说三道四的话,他就将对这些人提出起诉。那些人也并非等闲之辈,当然不会善罢干休,在沙赫特的唆使下,他们又向希特勒呼吁制止戈林的举动。但希特勒对这些人说,他绝对相信戈林所作的一切,因为他完全是出于对国家未来利益的考虑才那样作的,希望他们能够理解。

  赫尔曼·戈林工厂不属于纳粹德国的任何一个经济部门,这个工厂的直接领导者就是戈林本人。为了便于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工厂,戈林任命其亲信皮利·皮尔纳为董事会主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的经济部门的负责人还在抱怨,没有一个人能够弄清戈林工厂的经营状况,也没有人知道戈林工厂的董事会的情况。戈林工厂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将所谓的“经营”的触角伸到德国各地,甚至悄悄地延伸到奥地利、东南欧、巴尔干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以各种形式控制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它购买了奥地利的施泰尔一戴姆勒一普希汽车公司的全部股票的78%;得到施泰尔钢铁工厂的全部控制权,包括其在瑞士的军人工厂;购买锡默林机器和汽车制造公司的51%的股票;购买多瑞河第一航运公司的控制性股票,从而获得了这一公司的全部的经营权及其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全部资产。在国内,戈林更是狮子大张口,将他认为有必要接管的工厂和矿山接二连三地纳入戈林工厂的领地。其中最著名的有原属于弗立克的矿山,原属于奥地利的帕拉蒂里亚铁矿,在这个铁矿的附近,戈林工厂还建立了一个新的钢厂,以便就近冶炼该矿山的铁矿石。为了保证其钢铁厂的煤炭和石灰石的供应,戈林工厂吞并了德意志煤炭公司。后来,戈林工厂在鲁尔地区又陆续吞并了10个较大的矿山。

  正如许多西方现代史学家所形容的那样,戈林好像是一只永远吃不饱的狮子。对于他的性格中的贪婪的一面,众多的史学家曾花费过大量的笔墨加以描述,并把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归于他长期注射吗啡。固然,药物的刺激是使其性格畸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他的元首希特勒长期对他的纵容。试想,如果希特勒对他稍加约束的话,他戈林即使是有天大的虚荣心,也会有所顾忌,而不敢如此胡作非为。希特勒在同戈林为夺取德国政权而并肩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清楚了他这位得力部下常犯的毛病。可是,希特勒并不想过多计较这些,在希特勒看来,只要戈林能绝对忠诚于他,能一心为他出力,其他都是不重要的。况且希特勒也明白,戈林并不是一个庸碌无能的蠢材,说他蠢和懒,只是就他个性中的一个小小的侧面而言的,他的蠢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超常的占有欲常常使他不择手段,作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来;是因为他的病态的虚荣心常常使他无法自制,作出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来。他的懒则是因为他太“忙”了,不知道他每天要参加多少会议和社交活动,每一个炫耀的机会,他都不肯放过,只要能够出头露面,他就有请必到。这样一来,一些“工事”他反倒无暇顾及。在他的同僚的眼中,他难免被看成一个不干正事,只慕虚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家伙。假如戈林真的一点本事也没有,那么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盗世好雄希特勒岂能选中他做自己的接班人,又岂能让他去掌管第三帝国的许多重要的部门。

  正是:不识独夫险恶处,只因未明其面目。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