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骁勇善战:崔可夫 > 第一章 少年磨难

第一章 少年磨难

  力士之子有志娃,生活窘迫早离家;卖工糊口彼得堡,参加革命展才华。

  1900 年2 月12 日,是一个阴冷的日子。在沙皇俄国图拉省的奥谢待尔河河谷的谢列布里亚内普鲁德村,一个被人们称做“鳄鱼嚎”的小木屋里,此刻却充满了温馨与快乐。伊万·伊万诺维奇·崔可夫,这位被村民们称为“大力士约内奇”的壮汉,今天喜得第四位公子。体健如牛的伊万盯着这个瘦猴似的婴儿,甭提有多高兴了。谁也本曾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婴儿竟成为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主宰东德命运的苏联元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

  瓦·伊·崔可夫家境贫寒,但他父亲伊万性格刚毅,母亲也勤劳贤惠。

  虽然,后来家中又添了几口,但由于一家人勤劳肯干,节衣缩食,生活勉强还能维持。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优良品质强烈地影响着崔可夫,并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培养出他吃苦耐劳而又勇敢坚强的性格。崔可夫12 岁那一年,在沙皇封建**统治下的俄罗斯,生产调敝,民不聊生,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告别天真烂漫的童年,独自背上行囊,离开了父母、故土,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彼得堡独自谋生。

  波得堡虽然号称俄国的都城,可是,年仅12 岁的崔可夫费尽周折,才在喀山大街的彼得·萨韦利耶夫工厂谋得一份工作,制造一种沙皇军官使用的刺马针,这项工作要求具备铁工厂的铸铁工艺,又要有手工工艺,而且工作条件也很艰苦。但是,这个农民的孩子对这项陌生的工作很感兴趣,他甚至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上马靴,带上刺马针驰骋疆场。

  1914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也步英、法后尘,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国家的大战。第二年,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工厂里的青壮年工人都被强征到前线给沙皇充当炮灰去了,留在工厂的多是未成年的孩子和年岁大的人,工作就更艰苦了。工厂老板对工人管得很严,领班秉承老板的旨意监督着每一个人,如果谁动作稍微慢了一点,马上就会招来一顿毒打,而且还要被扣发工资。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的崔可夫对领班的刁难十分不满,心里萌发出与领班作对的念头。于是,崔可夫会同十四五岁的工友们,与领班斗智斗勇,每当领班呵斥大家或逼迫快干时,工友们就放下手里的工具,操起手,圆瞪着双眼,逼视着领班,袖手不干了。久而久之,领班对工人们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大喊大叫、挥舞拳头大施淫威了。因为一旦惹火了这帮人,完不成定额,自己还会吃不了兜着走。当然,此时的崔可夫,内心深处所怀有的只是一种原始的反抗心理,自然还不懂得如何真正维护自己的权利。

  1917 年,是俄国的革命年,二月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在波得堡这个革命的中心,崔可夫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革命形势如春潮滚滚,迅猛发展。各种传单、**和政治小册子在工厂秘密流传。

  在伊万·济明的影响下,崔可夫开始卷入这场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之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式各样的革命传单、**和各种政治小册子,憧憬着摆脱工场主的剥削,过上美好的日子。但是不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1917 年7 月4 日,伊万·济明在参加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一次盛大的示威游行中,惨遭反动士官生杀害,此次事件后来被称为“七月流血”事件。崔可夫目睹自己的好友倒在血泊中,十分震惊。崔可夫回忆说:“我永远忘不了1917 年7 月4 日那个闷热的中午,当时我们站在喀山大教堂旁边,那里正在进行着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突然,枪声响了,济明的头很不自然地向后倾着,好像在霍列夫胸前睡熟了一样……他眼睛紧闭,双手攥成拳头。”“我们不信、不愿意相信他已经死了,不相信今后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要知道,他才17 岁呀!”伊万·济明是崔可夫的同岁好友,他性格爽朗,精力充沛,有灵敏的政治头脑;他信息广泛,能在错综复杂的政治事件中辨明方向。在共同的生活、工作中,伊万·济明像亲兄弟一样关心崔可夫,经常给他讲做人和革命的道理,对崔可夫影响很大,他的死怎能不使崔可夫感到震惊和痛心呢!

  1917 年9 月,彼得·萨韦利耶工厂倒闭,崔可夫也失了业。闲来无事的崔可夫便经常到3 位哥哥服役的波罗的海舰队去。波罗的海舰队是俄国革命的摇篮,有很多老革命家在这里从事革命工作,水兵们有较高的思想觉悟。

  在那里,崔可夫接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第一次了解到有关列宁的许多传奇故事,阅读了《**宣言》以及其他进步书刊。崔可夫从与水兵们的接触中和阅读各种革命书籍中开始真正懂得:劳苦大众要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就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由于崔可夫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便很快同他的几个哥哥一样,在喀琅施塔得当了一名水兵,被编入水雷教导队。从此,崔可夫结束了打工生活,开始步入新的生活。

  十月革命胜利后,喀琅施塔得的许多水兵被派往各地,执行苏维埃政府的各种任务。17 岁的崔可夫与兄长伊里亚一起被派往萨拉托夫,警戒莫斯科至萨拉托夫铁路上的列车,保证将粮食运往俄国中部。

  1918 年2 月,全国形势开始稳定下来,但在有些地方,反动势力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肆意报复革命家庭。崔可夫一家也惨遭富农、商人、官吏的报复,粮食被烧光,房屋遭焚毁,家中被折腾得一贫如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崔可夫的父亲写信给他们兄弟几个,要他们帮助家里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经过兄弟们数月的努力,家里的处境才有所改善。

  国忧重于家难。崔可夫的三哥伊里亚又返回设在莫斯科帕韦列茨车站的支队司令部复命去了,伊里亚在支队司令部得知,莫斯科有个军事训练班,专从可靠的工人、农民中招收愿意当红军指挥员的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写信告诉了崔可夫。崔可夫获悉讯息,十分振奋。为保险起见,他特意派他的同伴格奥尔吉·明金前往莫斯科探听虚实。格奥尔吉·明金到达莫斯科后,很快证实了伊里亚的消息。明金经过报名申请,被录取为红军军事教官训练班的第一期学员。一切就绪后,伊里亚将申请的有关情况写信告诉了崔可夫,崔可夫接信后,即打点行李,告别了父母和兄弟姐妹,与他的另外两个伙伴阿列克谢·古巴廖夫、瓦西里·雷金一起带着村苏维埃开的他们政治上可靠的证明信,赶到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的驻地列福尔托夫。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的政委接见了他们,看了村苏维埃的证明信后,政委问:“除了村苏维埃的证明信外,还有什么可以证明你们是来真心实意干革命的?”崔可夫敏捷地回答道:“以行动证明。如果您给帕韦列茨车站的契卡支队的首长去个电话,您就会了解到,他的支队里有个水兵叫伊里亚·崔可夫,他是我的亲兄弟。”第二天,他们被正式录取为训练班学员,阿列克谢·古巴廖夫被编入炮兵排,崔可夫和瓦西里·雷金被编入步兵第二班。这位瓦西里·雷金后来在1918 年毕业后与崔可夫一起被分到西韦尔斯旅。一次,在执行侦察任务时,突然与哥萨克骑兵遭遇,因寡不敌众,光荣牺牲。

  崔可夫进入军事教官训练班学习后,即写信给伊里亚。伊里亚获悉崔可夫已如愿以偿,即写信勉励崔可夫:“这就是彼得堡,革命的彼得堡,你应当锻炼好自己,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员。”崔可夫将兄长的话牢牢地记在自己心里,时时激励自己去进取,去奋斗。

  学员的生活很有规律,起床、集合、早操、洗漱、早点名、再集合、用餐、上课、去射击场、练兵场,一切都井然有序,严肃紧张。平日进行射击、操枪、白刃战、骑术等训练。虽然很艰苦,但是崔可夫知道,他们将面对的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白匪军,作为一名红军指挥员,必须经受注各种考验,掌握各种知识,才能有能力、有信心去与白匪军斗智斗勇,才能指挥部队取得胜利,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员。

  1918 年的苏俄大地动荡不安,白匪军的暴乱、外来武装的干涉每时每刻都在扯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为了让居民、朋友、敌人知道苏维埃政权有一支忠诚、可靠、有力的部队,每个星期天,训练班的学员们都要荷枪实弹,带上乐队,从列福尔托沃出发,浩浩荡荡地沿多沃耶环路、米亚斯尼茨基大街和待韦尔大街强行军,有时候还要参加平定各种暴乱的行动。

  1918 年7 月2 日清晨,正在野外训练的崔可夫和学员们被紧急召回营区,首长告诉学员们,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正蠢蠢欲动,企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此,上级决定将训练班的学员集中到莫斯科附近的兵营——谢列布里亚内的树林里,进行野外演习,随时准备镇压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暴乱。

  临行前,苏俄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革命导师伊里奇·列宁亲切接见了全体学员,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列宁语重心长他说:只要劳动人民的先锋队——红军牢牢记住:他们代表着并且捍卫着整个国际主义的利益的话,胜利一定是属于人民的。列宁的谆谆告诫,时时激励着崔可夫,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忘我地劳动,并决心为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一年的7 月6 日,天还没亮,尖利的战斗警报声在谢列布里亚树林响起,学员们纷纷从床上一跃而起,收拾好行装,挎上步枪,迅速奔向集结地,很快排好了队形。训练班政委马斯连尼科夫宣布,在莫斯科,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企图破坏苏俄与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发动了反革命暴乱,他们杀害了德国驻苏俄大使米尔巴赫,占领了电话局、电报局,拘禁了捷尔任斯基等苏维埃政府成员。列宁指示: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和拉脱维亚部队由瓦采蒂斯同志指挥,应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左派社会革命党设在三仙巷的司令部,平息这次暴乱。

  学员们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头行动。崔可夫随学员连1 排与其他部队一起,在莫斯科人波列塔耶夫的带领下,迅速向莫斯科进发。波列塔耶夫熟悉路径,带领1 排学员抄近道向三仙巷前进。当逼近三仙巷时,暴乱者的机枪开了火,一名学员饮弹身亡。1 排的火炮怒吼了。第一次参加真枪实弹的战斗,崔可夫心里未免有些紧张,身边的炮声震得他耳朵嗡嗡直响,好一阵子什么也听不见。炮击开始向暴乱者藏匿的深处延伸,崔可夫紧紧跟着战友们杀向敌人,很快占领了敌人的司令部大楼,平定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叛乱。

  但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8 月30 日,穷凶极恶的左派社会革命党的女党徒卡普兰,在列宁向米海尔松工厂的工人发表演说后,当群众把列宁簇拥到汽车前时,开枪打伤了革命导师列宁,列宁身受两处重伤,生命处于垂危之中,一时间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的学员们受命再次出动,消灭隐藏在秘密指挥所的谋杀革命领袖的反革命分子。崔可夫与其他学员组成一组,在两名“契卡”人员的指挥下,迅速包围了反革命分子设在一个别墅的秘密指挥所。“契卡”人员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放出去,也不能放进去。然后就带着两名学员翻过围墙,进入了别墅。崔可夫和其他几名学员守在外面。突然,围墙上隐约闪出了一个陌生的影子,鬼鬼祟祟向外张望,崔可夫断喝一声:“站注!否则就开枪了!”那个人影猛地听到一声怒吼,身体一哆嗦,慌忙跳下墙,扭头就跑。崔可夫见黑影慌慌张张的样子,也不回答口令,立即扣动了扳机,击毙了他。第二次参加战斗,崔可夫为自己能亲手击毙谋划杀害列宁的敌人而感到非常高兴、自豪。敌对分子的疯狂反扑被粉碎了,战斗的喜悦更坚定了崔可夫拿起枪保卫革命成果的信念。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崔可夫和他的战友们更加成熟了。

  1918 年冬末,协约国的帝国主义者及其走卒在取得一次大战胜利后,开始在苏维埃俄国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威胁这个新生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均十分严峻。在四面受敌的危难关头,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东部战线为重点,粉碎敌人的武装干涉。苏俄军队代表进步势力,又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东部战线连战连捷,一直将敌人从伏尔加河赶到了乌拉尔以东。但是,南部战线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哥萨克白匪军和邓尼金的志愿军得到了英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在顿河、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等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挫败敌人,收复失地,上级决定:“立即把学员派到南部战线,由波德沃伊斯基指挥,剿灭白匪克拉斯诺夫率领的部队。”接到上级指示后,崔可夫和学员们乘坐军用列车迅速赶到前沿,南部战线的波德沃伊斯基在铁路预备线的指挥车上接见了他们。波德沃伊斯基告诫年轻的学员们:“在旅里,有自己的选举制度。指挥员不是由上级司令部任命,而是由士兵自己选举。虽然你们已经是指挥员了,而且也具备作初级指挥员的素质,但是,我希望你们要尊重部队的特殊情况,并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接见完毕后,崔可夫和其余9 个人奉命前去补充西韦尔斯旅。

  几经周折,崔可夫一行终于来到西韦尔斯旅驻地罗德尼乔克车站,很快受到了旅长西韦尔斯的接见,西韦尔斯也告诉他们:“指挥员选举制度在部队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并非易事。”他建议大家先担任指挥员的助手或副手。随后,崔可夫被任命为该旅守卫新罗德尼乔克村连的副连长。

  崔可夫来到连队后,马上就感觉到:这些久经战阵的红军战士对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学生官很不信任,而且还不时地要挖苦讥讽他几句。崔可夫知道要使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信服自己,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

  第一次带领连队作战,崔可夫心里总觉得没底,尽管在训练班经过刻苦学习,懂得了不少军事知识,深知带兵打仗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己知波,方能百战不殆。但是,要把军事理论知识与实际带兵作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终究还是一块新天地。崔可夫决定,先从了解自己的战士、熟悉周围的地形入手。担任副连长的崔可夫细致考察了西韦尔斯旅的战线情况,对战线的现状做了客观的分析,深深地意识到由于西韦尔斯旅战线宽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防线,空隙大,白匪军可以渗透到红军的战线内,对红军进行偷袭。为了防止和挫败敌人的偷袭,必须更加详尽地了解周边的地形,并查明通向居民点的每一条隐蔽的道路。为此,崔可夫带领几名战士,巡查了所有的哨卡、卫兵室和潜伏哨,全面掌握了连的部署情况。

  严峻的考验很快就到来了。一天清晨,崔可夫带领几个战士去一个村庄巡查防线情况,突然发现大约有150 名白匪军正偷偷地沿着铁路路基行进,准备偷袭连部所在地,形势万分火急,如不采取果断措施,连部将被白匪军血洗。在这紧要关头,崔可夫急中生智,决定趁敌人尚未察觉己方,抄到敌人的后面,夹击敌人。想到这,崔可夫命令随行的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连部,报告白匪军的偷袭企图和夹击白匪军的计划,自己则弯着腰,赶到铁路旁的哨所,叫醒尚在酣睡的哨卡战士。然后,指挥驻守哨卡的22 名战士,利用小灌木丛的掩护,沿山谷向铁路猛插,在距铁路路基20 步远的一个小山丘上,占据了有利地形。

  白匪军军官挥舞着战刀,指挥部队肆无忌惮地向崔可夫连连部所在地发起猛攻。由于连部已接到崔可夫的预警,已有所准备,白匪军的进攻遭到反击,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在这势均力敌之际,只要有一点外加力量就能打破僵局。崔可夫见时机已到,急令所有23 条枪一齐开火。白匪军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屁股后面会突然冒出这么多的红军,慌忙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逃窜。

  此役,红军取得了辉煌战果,共缴获各种枪支100 枝、两辆双套马车、两挺“马克沁”式重机枪,俘敌38 人。但在激战中,连长负了重伤。鉴于崔可夫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团司令部和连里的战士们一致推举他为连长。

  经过红军的艰苦奋战,南部战线的形势逐渐缓解,崔可夫和其他学员一起应召回到莫斯科。训练班除继续讲授军事课外,还向学员们讲授了政治知识。许多著名的党的活动家,如斯维尔德洛夫、库多斯基等给学员们讲过课,不久,到过前线的学员们免试获得了“红军军官”证书,接着被分配到各地担任指挥员职务。崔可夫和训练班的另外6 位同志,被派往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在喀山参加了步兵第40 团的组建工作。临行前,列宁向学员们亲切致词,指出:苏维埃共和国尚在危急之中,协约国和白匪军串通一气,相互勾结,企图摧垮红色的苏维埃共和国,这是每一个正直的人所不能答应的,革命的红军更是不会答应的。“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有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建立了纪律,变得更加有战斗力了。”列宁的话有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崔可夫的前进道路,崔可夫对革命的信念更坚定了。

  从此,崔可夫正式成为苏俄红军的一名中级指挥员,正是:疾风知劲草,英雄出少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