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热血豪胆:巴顿 > 第二十六章 跨越莱茵
世界人民大反攻,跨越莱茵逞神勇;
捣毁敌巢擒魔王,胜利果实血染红。
阿登战役以后,盟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是,德国人在莱茵河西岸仍有85个师的兵力,根据以往的经验,希特勒是绝对不允许他们撤退的。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再发动一次大的战役,全线出击,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但在制订作战计划时,盟军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其分歧仍然是以前美英两军矛盾的继续,根本问题仍然是军事指挥权问题。
在1944年12月的危机时期,蒙哥马利获得了阿登以北所有部队的指挥权。现在,他不仅力图保住这个指挥权,而且还希望出任艾森豪威尔手下所有地面部队的总指挥,由英国人来主宰占领德国的任务。他在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的支持下,赤膊上阵,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蒙哥马利一再强调:盟军没有足够的力量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发动进攻,因此必须选定一个主攻战场,这就是他所在的北部战场。他进一步主张,只有主攻不需要的部队才能投入到其他行动中去。很明显,他的这一方案旨在一箭双雕:既可以争得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又可以有效地阻止巴顿的第3集团军实施重大军事行动。
布莱德雷和巴顿都认为,蒙哥马利的这一要求不仅荒唐,而同简直是无理取闹。尤其是在当时,美军在西线战场已经有50多个师在作战,而英军只有15个师。他们一再告诫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的要求不仅在他们那里通不过,而且在罗斯福总统,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以及在美国人民面前都通不过。为了给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他们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作为盟军总司令,他既要顾全大局,维护盟军内部的团结,又要坚持原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作战计划。思量再三,经过与马歇尔磋商,他又采取了妥协方案。他所草拟的“作战计划大纲”除了在作战指挥权方面没有满足蒙哥马利的要求之外,几乎全部采纳了他的主张。这个作战计划的基本点是:消灭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以西的敌军,以鲁尔北面为主攻点,强渡莱茵河。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莱茵河进军,第二阶段是打到莱茵以及更远的地区去。蒙哥马利的进军路线是从鲁尔以北的下莱茵省进入德国北部平原。布莱德雷则向美因兹一法兰克福地区做辅助性进攻,与苏军会师。德弗斯将军的第6集团军群从南面助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项掺杂了政治因素的作战方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存在着许多未定的因素,要想对未来的战争进程做出确切的预测是不可能的。临战之前,艾森豪威尔又对方案做了调整:命令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包括美国第9集团军)集中力量发动攻势,夺取从奈梅亨到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西岸地区。在这一阶段,第1集团军(已改归布莱德雷指挥)的任务是,占领鲁尔大坝,同时保护第9集团军的南翼。当第9集团军抵达莱茵河之后,第1集团军立即向科隆进攻,占领该城后向南推进,切断莱茵河西岸敌人的退路。由于助攻部队不可能同时支援几个集团军的攻势,按照这个作战方案,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又被迫处于停顿状态。
巴顿对于让自己担当的角色感到痛心而气馁。从狭隘的爱国主义角度讲,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势必是把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荣桂冠戴到英国人的头上,而最有资格得到这项荣誉的应该是美军,自为他们在人力和物资上对战争的贡献是英国的3倍,并承受了更大比例的牺牲。从军事的角度讲,北德平原并不是大规模坦克战的理想场所,相反,如果继续在中部和南部施加压力,以阻止德国人向北撤退,效果会更好。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巴顿认为,蒙哥马利既不具备指挥连续进攻并取得最后胜利的能力,也不具备这一资格。同时他认为,单靠布莱德雷一个人也不行,只有巴顿与布莱德雷联手合作,才可以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对于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决定,巴顿在私下里大肆抱怨,并暗下决心,要抗命不从。他对部下说:“让我们美军呆在这里袖手旁观,这是一种愚蠢而又不光彩的结束战争的办法。先生们,我们是决不会干愚蠢和不光彩的事情的。”幸好,他的顶头上司布莱德雷此时与巴顿处境相同,非常理解巴顿的心情,他允许巴顿在艾佛尔正面发动攻势,以阻止敌人向北撤退,去对付蒙哥马利。在此过程中,巴顿将可以突破摩泽尔河西岸锡格弗里德的防御,向基尔河推进。如果蒙哥马利觉察到这一行动并加以反对的话,就说这一作战是“进攻性防御行动”。
艾佛尔战役在2月6日打响了,进攻部队的进展十分顺利,第20军肃清了萨尔河与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敌人,第7军逐渐逼近基尔河。至2月12日,第8军清除了莱茵河西岸的残敌,战役胜利结束。
这时,巴顿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特里尔城挡住了他的去路。待里尔是德军在该地区的军事要地,守军力量雄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要想攻克特里尔,巴顿面临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兵力不足,二是未得到上级的批准。但巴顿决定要攻克特里尔,把它作为艾佛尔战役的一个额外收获。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他采取了他所称的“迂回战术”。
巴顿和他的参谋人员都认为,如果他能用一个装甲师与第94师配合,就能在萨尔河和摩泽尔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打开一个突破口。但巴顿暂时无法抽出一个装甲师,必须向友军借调一个。他认为第10装甲师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这个师原先就是他手下的部队。为了要回这个师,2月14日,巴顿破例前往巴黎,进行了一次气派十足的“度假旅行”,在旅行过程中积极进行游说工作。他对史密斯将军为他安排的打猎活动尤感兴趣,因为艾森豪威尔的作战部长布尔和怀特利两位将军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狩猎过程中,他与史密斯等人打得火热,并慷慨解囊,请大家开怀畅饮。在似醉非醉之际,巴顿大讲第10装甲师的长处和弱点,以及应该如何有效地使用这支部队。他的话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一致称赞,这正中巴顿下怀。巴顿一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就立即给最高司令部打电话,要求把第10装甲师交给他指挥。布尔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说:“可以把这个师交给你,但你只能用它进行一次战斗,即消除三角地带的敌军。”
为了得到上级对攻克特里尔一事首肯,巴顿采取了见机行事,顺水推舟的策略。
在2月21日的西线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形势,蒙哥马利的主攻部队无所事事,只有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浴血奋战:在第8军前线,第90师攻克了5座城镇和几十个村庄;在第7军前线,第80师歼灭了奥尔河与盖伊河之间“西墙”防线的敌军,攻克3座城镇;在第20军前线,第10师清除了5个地区的守敌,推进到萨尔河一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最后一个目标,而后向东北攻占萨尔堡,一直扫荡到萨尔河畔,攻占了几座城镇。
布莱德雷兴奋地注视着巴顿战车不可阻挡地前进。但就在这时,他接到最高司令部的一个新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蒙哥马利率部在德军力量最强大的北部发起主攻,由第3集团军向艾佛尔推进,穿过莱茵河在法尔茨地区发动攻击,与蒙哥马利进行配合。布莱德雷对于让第3集团军继续扮演配角而感到不快,但巴顿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机遇,他对布莱德雷说:“根据我的理解,我有权把第3集团军的进攻范围向东扩展,渡过基尔河,沿着萨尔河渡口以东的深谷向南推进。此外,如果装甲部队在摩托化步兵的支援下有可能快速突进到莱茵河的话,我就有权抓住这个时机推进。”布莱德雷对巴顿的这一理解来了个顺水推舟,说:“当然,对于任何这种机会,你决不可放过。”这实际上是对巴顿的要求给予了同意。巴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从22日开始,巴顿部队发动了空前猛烈的攻势。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他们肃清了萨尔河一摩泽尔河三角地带的敌军,攻克萨尔堡,在萨尔河对岸建立起一系列桥头阵地,特里尔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这时,攻打特里尔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根据最高司令部的指示,三角地带的敌人一旦肃清,第10装甲师必须归还。但巴顿此时还想利用这支部队攻打特里尔,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争夺时间和空间的赛跑。他中断了与上级的所有通讯联系,命令部队快速奔袭,在两天之内拿下特里尔。28日,第10装甲师以最快的速度向特里尔推进,它穿过危机四伏的雷区,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迅速前进。3月1日上午,部队攻入特里尔城郊,下午攻入城内。在当天夜里,全城的敌军就被肃清了。
第二天拂晓,巴顿接到上司打来的急电,其主要内容有两个:第一,绕过特里尔,“因为攻克它需要4个师的兵力”;第二,立即归还第10装甲师。
看罢电文,巴顿笑了。他对部下说:“我们遵命,让第10装甲师归队,我们绕开特里尔,继续前进。”
在艾佛尔战役接近尾声之时,第3集团军的另一次战役——法尔茨战役也在酝酿之中。这次战役的目标是攻克科布伦茨。为了使上司同意他打一次漂亮的运动战,而不是计划中所预定的辅助性战斗,也为了争取得到进攻所需要的足够兵力,巴顿不得不再次施展“计谋”。他充分利用了上司的心理和适当的时机,施展一些花招,必要时搞一点欺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月9日,巴顿奉命到设在列日的布莱德雷司令部参加一次受勋仪式。此时,战场上的形势对美军十分有利。巴顿的第8军已推进到莱茵河畔,第20军已逼近萨尔姆河,向北开到多尔多赫地区。在出发之前,巴顿已与参谋人员制订好了法尔茨战役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要想达到攻克科布伦茨的目的,必须再增加一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巴顿及其下属决定设法弄到这些兵力。
3月9日晚上,巴顿在列日接到参谋长盖伊将军的电报,称:埃迪的第12军一部已夺取了摩泽尔河上一座完好无损的桥梁,目前正在扩大战果,建立牢固的桥头阵地。巴顿立即把这一好消息转告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乘他们兴高采烈之际取得了他们对继续扩大战果的同意。接着,巴顿趁热打铁,提出要想扩大战果,他必须得到第80师(因为这个师原先属于第3集团军,后被划归最高司令部的预备队)。艾森豪威尔当即表示同意。巴顿马上打电话,命令盖伊发动法尔茨战役。第二天凌晨,巴顿又接到盖伊的电话,称:关于占领该桥的消息纯属误会,原因可能是电话出了毛病,他未能听清楚埃迪的话。但此事已经无关紧要了,第80师已经到手,法尔茨战役业已打响了。巴顿返回部队后立即命令:中断与上级的电讯联系,多架些桥梁,继续进攻。很快,埃迪就在摩泽尔河上架起了3座桥梁,为进攻法尔茨地区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另一个偶然的机会也给巴顿帮了大忙。3月16日,艾森豪威尔在史密斯将军的陪同下,前往布莱德雷的司令部,但因飞机无法在那里着陆,临时改在巴顿的机场降落。巴顿认为这也是一个机会。尽管通知来得很晚,但他还是做了周密安排。艾森豪威尔一下飞机,就受到仪仗队和军乐队的隆重欢迎,这在前沿部队中是极为少见的。随后,巴顿带艾森豪威尔一行视察了三角地带,并于当晚在特里尔聚会。巴顿为他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宴席,有香滨酒和平时很难见到的各式佳肴,另外还特地找来4位迷人的年轻女士坐陪,使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温馨惬意。晚宴进行到**,巴顿乘机提出:“根据第3集团军的进展情况,能否再给我一个装甲师?”艾森豪威尔满口答应,把第12装甲师划归巴顿使用。两天以后,巴顿就把这支部队投入了战斗。
在艾佛尔战役即将结束之时,德军9个师撤退至摩泽尔河以东,在洪斯吕克山一带建立起一道防线。得到第80师和第12装甲师的巴顿如虎添翼,向敌人的防线猛扑过去。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和埃迪将军的第12军的步兵部队在科布伦茨南面渡过摩泽尔河,楔入敌军后方阵地;沃克将军的第20军的装甲部队突破了“西墙”防线,攻向莱茵河。帕奇的第7集团军也攻破了“西墙”防线,向北推进。敌军立即乱作一团,企图边打边撤。这时,巴顿立即命令装甲部队迅速从3个方面向德军发起猛烈冲击,猛虎扑食般把德军往东赶往莱茵河。德军兵败如山倒,有组织的撤退立即变成了一场大逃亡,一窝蜂似地奔向莱茵河唯一尚存的渡口施佩耶尔。此时,巴顿命第19战术空军部队的轰炸机全部出动,对拥挤在狭路上的逃亡之敌进行狂轰滥炸,步兵部队也全面压上,穷追猛打。结果,这一地区的德军大部分被歼灭,并有8万多人被俘。3月18日,科布伦茨终于落入了美军之手,法尔茨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法尔兹战役结束后,巴顿部队未做任何休整,马不停蹄地踏上了新的征程。3月21日,全军高速向莱茵河挺进,一路上抢占要道和渡口,肃清德军守卫部队。到22日,第3集团军已经实现了对莱茵河以西德军的合围。这一天,巴顿部队共俘获德军1.1万人。这是一个创记录的数字,它表明,德军已经处在土崩瓦解的前夕。形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事先的估计,强渡莱茵河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在此时,快速推进的巴顿部队已经把后续部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他们没有空中掩护,没有地面炮火的支援,甚至没有得到上级授权他们继续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渡河作战能够成功吗?
巴顿意识到,良机是难得的,可遇而不可求。况且,蒙哥马利也正在做渡过莱茵河的准备,而且他已经准备向全世界宣布:英军首先渡过了这条伟大的河流。巴顿决心:立即渡河,决不迟疑。
22日晚上11时,第5师的两个营开始渡河。出乎意料,一直被蒙哥马利吹嘘为“中欧天堑”的莱茵河并没有给部队造成什么麻烦,渡河部队进展之快不仅使敌人措手不及,而且使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也大吃一惊。到23日拂晓前,该师已有6个营抵达河对岸,而损失只不过死8人,伤20人。很快,全师顺利渡过了河。
对于擅自渡河这件事,巴顿起初想不事声张,但他无法克制住自己的兴奋,还是告诉了布莱德雷。23日早晨,布莱德雷正在用早餐,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拿起话筒,立即听到了一个急切而熟悉的高嗓门:“布雷德(布莱德雷的爱称——作者),我们已经渡过莱茵河了,但暂时不要声张。夜里我已经偷偷让了个师渡过莱茵河了,那里的德国鬼子少得很,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先保守秘密,看看情况的发展再说。”
晚上,巴顿又打来了电话,他兴奋得大吼大嚷:“布雷德,愿上帝保佑,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过河了吧!德军想攻占我们的浮桥,让我们打死了33个。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第3集团军在蒙哥马利尚未渡河之前就渡过去了。”
有意思的是,蒙哥马利原定于3月24日渡过莱茵河,夺取头功。为此,丘吉尔先生精心写了一篇演讲稿,祝贺蒙哥马利元帅发动现代史上第一次抢渡莱茵河的战斗。英国广播公司播放了这个讲话。实际上,这时第3集团军已经先于英军24小时渡过莱茵河了。
3月24日早晨,一身戎装、神采奕奕的巴顿在埃迪、科德曼等人的陪同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跨过了莱茵河。当他的车开到渡桥中间时,他让车停下来,朝河里吐了一口唾沫,以这种方式表示他对德国守军的蔑视。然后,他大踏步走上对岸。上岸时,巴顿故意绊了一跤,摔在地上,就像当年大西庇阿和征服者威廉征服成功后拥抱非洲和英国的土地那样,他把德国的土壤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似乎预兆着:他将会永恒地与这块土地并存。
比蒙哥马利早24小时渡过莱茵河是巴顿军事生涯的顶点。他所指挥的大规模的激烈战役就此结束了。接下来是蔚为壮观的大踏步推进,与其说是追击溃不成军的敌人,倒不如说是享受胜利进军的喜悦和骄傲。
为了不给敌人留下喘息的时间,巴顿部队在渡过莱茵河后,迅速穿过美因兹一法兰克福一达姆施塔特三角地带,3月25日夺取了哈瑙和阿沙芬堡附近的美因河桥头阵地,并击败了德军的疯狂反扑。到28日,第4装甲师向北推进了30英里,与第1集团军会师。
最后打败纳粹德国的计划是在3月下旬的莱因贝格会议上提出的。参加会议的有丘吉尔、布鲁克、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这个被称为“布莱德雷计划”的作战方案主要是由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共同提出的,得到了巴顿和霍奇斯的一致支持。
在制订计划时,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首先是苏军的进展问题。1945年初,苏军在东线攻势凌厉,进展神速。他们的目标是一举拿下德国法西斯的心脏——柏林。为实现这一壮举,他们调集了10个集团军和两个空军集团,近80个师。到2月下旬,他们已经攻抵尼斯河,离柏林只有35英里。而盟军距柏林还有100多英里,且补给问题十分严峻,要想赶在苏军之前拿下柏林是不明智的。而且,盟国已经商定,战争结束后,德国将由美、英、法、苏共同占领,苏占区包括易北河以西90英里范围内的东部德国。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不愿意耗费巨大力量去夺取必须交给苏联人的土地,所以他们对越过易北河以后的战事和攻克柏林并不太关心。
其次是防止希特勒可能退至德国南部深山负隅顽抗的问题。根据情报部门的消息,纳粹政府将撤至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区,建立所谓“全国防御堡垒”,准备顽抗到底。
基于这些原因、“布莱德雷计划”主要考虑的是军事目的,其基本点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法西斯德国的武装力量,然后转入对日作战。该计划认为柏林是政治目标,把它放在了次要位置。根据这个计划,第3集团军的任务是迅速穿过德国中部,直抵易北河畔与苏军会师。
在随后的日子里,巴顿部队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疾驶猛进,不让德军有建立防御阵地的机会。装甲部队沿韦拉河两岸向爱森纳赫推进,越过富尔达河,粉碎了德军在埃德河、富尔达河和韦拉河一线进行防御抵抗的企图,并攻占了米尔豪森、戈塔和苏尔。4月10日,巴顿命令部队向穆尔德河前进,在5天内,装甲部队推进了80英里,攻至克姆尼茨近郊。
4月14日,在美因兹举行了莱茵桥的通车典礼仪式,巴顿应邀前去剪彩。当别人为他拿来一把剪彩的大剪刀时,他轻蔑地拒绝了,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他妈的,给我拿刺刀来!”
正当巴顿按照原定进军路线全速向前推进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交给第3集团军一个新任务,改变进攻方向,全力打击所谓“全国防御堡垒”。根据事后的调查,所谓“全国防御堡垒”完全是一个虚构的骗局,德军想方设法大肆宣传它,目的旨在打乱盟军的作战部署。希特勒的这一招达到了目的,“全国防御堡垒”成了盟军精神上的一个沉重负担,艾森豪威尔把它作为巴顿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巴顿虽然早就怀疑这个“堡垒”只不过是人们想象中的海市蜃楼,但他还是坚决执行了命令。他花费了几天时间,亲自去情报部门了解情况,派小股部队进行侦察,很快就拿出充分的证据向艾森豪威尔说明:这个被大肆渲染的阿尔卑斯堡垒只不过是一个虚幻的空中楼阁。
就在巴顿奉命改变进军路线期间,他偶然获悉,他被授予四星上将军衔,这使他颇感欣慰。但是,他对部下说:“如果早在第一批提拔我的话,我会更高兴。”
4月20日,巴顿在耽搁了几天之后,开始转向南方发动新的战役,他的目标是迅速穿越德国,抢在苏军之前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最高司令部同意他向这一地区挺进,但对是否可以进攻捷克未明确表态,两天后,第3集团军发动了全面进攻,3个军沿着阿尔特米尔河、多瑙河和伊萨尔河一线推进,很快就肃清了沿线的德军。
但是,苏联红军的进展快得惊人。5月2日,红军攻克柏林,并继续向西穿过梅克伦堡和勃兰登堡,与英军会师。另一支红军到达易北河畔维膝堡的东南方,与美军汇合。在同一天,巴顿的第80师到达萨因河,并攻占了德国的“圣城”——希特勒的诞生地:布劳瑙。5月4日,攻占林茨。就在这一天,布莱德雷来电话告诉巴顿:最高司令部已经同意巴顿的最后一次战役,向捷克斯洛伐克挺进。
巴顿十分兴奋。第二天,他向部队发布了新命令:进军捷克斯洛伐克。此时,由第1、第2和第97步兵师以及第9装甲师组成的第5军已经调给巴顿指挥,使他的总兵力达到了54万人,这是他指挥过的最庞大的部队。巴顿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进攻行动部署完毕。5月5日上午8时,战役打响了,捷克斯洛伐克处在第3集团军的强大攻势之下。第1师向卡尔斯巴德推进;第97师向比尔森推进;第12军做好了进攻布拉格的准备;里德的机械化大队攻克了克拉托维和普拉西里;第90师打通了雷根山口;第5师打通了另外3条公路,越过特普拉河;第4装甲师也正在向布拉格推进。
就在5月5日这一天,布拉格的守军基本上瓦解了,捷克的爱国者走出地下状态,自动解放了这座城市。
巴顿立即打电话给布莱德雷,告诉他夺取布拉格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并要求立即进入该城。但是,按照盟军事先的约定,布拉格处在美军占领区的界线以外,布莱德雷无权做出进入该城的决定。巴顿想故伎重演:他将在5月6日“失踪”,在不与外界接触的情况下进入布拉格。但是最高司令部下达了断然命令:第3集团军必须停止在预定的停上线上。
1945年5月6日,是巴顿第3集团军战斗的最后一天,他已得知,德军将于第二天无条件投降。对于巴顿来说,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此时,他突然感到一阵空前的孤独和疲劳。
5月10日,巴顿发出了停止战斗的第98号命令。
纵观整个西线的反法西斯战争,巴顿及其第3集团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讲,第3集团军取得的功绩和创下的记录是无与伦比的。在281天的战斗中,它保持了直线距离100多英里宽的进攻正面,向前推进了1000多英里,占领了81522平方英里土地,解放了13000座城镇和村庄,其中大中城市27座,它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是:伤386200人,亡144500人,俘虏956000人,共计1486700人。在解放欧洲的伟大战斗中,巴顿的军事领导艺术和指挥才能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的军事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正如他在后来所写道的:“在整个欧洲战争中,除了没有发布一项占领哈默尔堡的作战命令之外,我没有犯过别的错误。在其他方面,我对我的作战行动感到十分满意。在所有的情况下,几乎是在整个作战中,我都处在上级指挥部门的约束之下。然而我感到,如果允许我放手干的话,战争可能会更早地结束,更多的生命会得到拯救。”正是:疆场杀敌多艰险,万水千山只等闲。斗智斗勇建奇功,英雄威名天下传。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