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热血豪胆:巴顿 > 第二十五章 阿登战役

第二十五章 阿登战役

  北上阿登解燃眉,巴斯托涅炮声急;

  雄兵百万大会师,乌法利兹歼顽敌。

  由于第3集团军在洛林地区稳步推进,使盟军产生了一种盲目的乐观情绪,人们普遍认为,尽管德军的防御战打得十分顽强,并不断组织有效的反击,但他们大势已去,没有力量再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势了。但实际上,由于长期的战斗,盟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特别是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由于蒙哥马利占用了美军相当部分兵力和战线的不断拉长,使美军的兵力数量已达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一些地段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属阿登山区。

  阿登山区是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与巴顿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大约有80英里宽,但只有米德尔顿缺编的第8军把守,兵力十分单薄。但是,盟军最高司令部并未意识到这里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反而认为这里战事不多,把它开辟为新兵训练的场所。艾森豪威尔从来没有认识到德军会在这里发动大规模攻势,他在给马歇尔的信中指出:德军在阿登山区的兵力有限,而且时值冬季,进攻将会给德军的补给造成巨大困难,如果德军选择在这里进攻,那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对此,布莱德雷持赞同的看法,他甚至欢迎德国人从这里进攻,认为这将会为盟军提供歼灭德军的良机。

  此时只有巴顿的头脑很清醒,他预感到:垂死的德军很可能还要下一次大的赌注,冒险发动大规模攻势。他认为,德军若想在阿登山区进行冒险,势必要发动强大的装甲部队进攻。因此,他十分关注德军装甲部队的动向,命令负责情报搜集工作的奥斯卡·科克密切注视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各师的部署情况。11月20日以来,科克的调查情况显示: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及其他部队正在阿登山区附近秘密集结,似乎已有足够力量发起一次大的军事行动。科克对此十分焦虑,他在12月9日的例会上发出警告:事态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在第8军的正前方,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处于压倒的优势,而且还在不动声色地集结部队,而第8军却无险可守,防御体系十分脆弱。但布莱德雷对此似乎视而不见,仍然认为,德军进攻第8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虑,他可以从北面和南面调动部队围歼敌人。但是很快,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以及蒙哥马利都被敌人的举动震惊了。

  12月16日凌晨,夜黑风高,迷雾重重,大地一片沉寂。德军13个步兵团和10个装甲师秘密进入进攻出发地。5时30分,2000门大炮一齐向第8军阵地猛烈轰击,大地在颤抖,火光把夜空映照得通明。紧接着,德国地面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步兵跟随在装甲车后面,潮水般向美军阵地涌来。面对茫茫迷雾,从睡梦中惊醒的美军全然不知进攻敌人的情况,空军和炮兵也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援,美军立即阵脚大乱。德军的进攻达成了突然性。

  当天下午,布莱德雷得到了德军发动进攻的报告。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先把这件事搁置起来,暂不理会。因为他判定,德军对阿登山区发动的是有限的攻击,其目的是迫使巴顿推迟对“西墙”的进攻,回援阿登山区。到了晚上,前线吃紧,告急的电报纷至沓来,布莱德雷才如梦初醒:敌人发动了全面进攻!彼德尔·史密斯将军不无讥讽地对他说:“你不是希望德军反攻吗?你所希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次日,布莱德雷召集巴顿及其参谋人员到他的司令部,举行紧急军事会议。他向巴顿一行通报了战况,并展示了从空中拍摄的战场形势照片,照片显示:德军已在阿登山区突破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德第5装甲集团军正在蜂拥而入,形势万分危急。布莱德雷的战略意图是:第1集团军在北部坚守,巴顿的南路部队停止在萨尔地区的攻势,调3个师火速驰援阿登山区。布莱德雷介绍完情况后,犹豫地把目光转向巴顿,征询他的意见。布莱德雷知道,巴顿此时正在萨尔地区大踏步推进,即将取得重大战果。他担心,巴顿会因为撤销萨尔战役而大闹情绪。

  其实,巴顿虽然视军事荣誉如生命,但他是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军人,当他明白了形势的紧迫性和改变战略的必要性之后,立即表示无保留地支持布莱德雷的决策,并马上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为了说服手下的参谋人员,巴顿特地召集了一次第3集团军全体参谋人员的会议,做了重要指示。他首先强调了阿登战役的重要意义,并告诫大家“切莫惊慌”,以免“在部队中引起不必要的不安情绪”。而后,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大家:“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改变了!我们很快就要投入战斗,但那是在另一个战场上!我们必须高速行军!我们素来以行动神速而自豪,但这一次我们的行军速度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我毫不怀疑,我们一定会达到对我们的一切要求。我们要一如既往,继续消灭德军,不论这些狗娘养的在哪里冒出来。”

  最后,巴顿从容自若地阐述了自己的作战部署,看来他早已胸有成竹了:“假如我们能有第1集团军的第8军和我们自己的第3军,我要把他们当作3把斧子来使用。从左翼起,这些斧子的攻击顺序是;一把从迪克奇附近地区砍向正北方;一把从阿尔隆附近砍向巴斯托尼;另一把从纳夫夏托劈向德军突出部的左前方。”

  讲完话后,巴顿看了看表,正好9点钟。他命令参谋人员立即着手制订具体作战计划。10分钟后,他乘车离开指挥部,前去参加最高司令部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

  这次会议于12月19日在凡尔登布莱德雷的司令部里举行,由艾森豪威尔主持,与会者是各集团军和各兵种的主要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最出色的发挥。会议开始时,与会者的表情都非常严肃,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重和抑郁。为了缓和一下气氛,艾森豪威尔的开场白说得轻松自信:“我们应该把目前的形势看作我们的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灾难。我们坐在这里应该是高高兴兴的!”心直口快的巴顿立即接过话茬说:“讲得好,我们要鼓足勇气,让那些狗杂种一直打到巴黎,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把他们一口吃掉!”一番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分析完战局之后,艾森豪威尔明确指出:盟军必须尽可能早地实施反攻;必须进攻德军的南翼;巴顿是指挥这次进攻的最佳人选。这些主张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但在派遣多少部队参加进攻行动的问题上,发生了一点周折。回会前布莱德雷曾命令巴顿3个师向北进击,于是巴顿表示,他可以出动3个师的兵力,22日准时发起攻击。对此,艾森豪威尔表示不满。他认为,巴顿此举关系重大,仅仅3个师是远远不够的。布莱德雷立即做了补充,当场拍板把米德尔顿的第8军调给巴顿,这样一来,参加行动的兵力便可以达到6个师。艾森豪威尔表示赞同,但他不相信巴顿能在22日发起攻击,决定把时间推迟一至两天。

  会上,有人提出把摩泽尔河上游地段的防守任务移交他人,以便巴顿能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这一要求立即遭到巴顿的激烈反对,他表示决不放弃他所控制的这一地区。巴顿看得更远,他还要利用这一地区进一步向德国腹地大规模推进呢!最后,艾森豪威尔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指出:下一步行动的主旨是在北部堵住战线上出现的巨大缺口,从南部发动协调一致的进攻,其余问题交由巴顿全权解决。

  会议结束了,巴顿感到非常满意,显得轻松自如。他点燃一支香烟,指着墙上的地图对布莱德雷说:“老伙计,这次德国鬼子的头伸到绞肉机里来了,”他猛地一挥手,狠狠地说,“我现在已经掌握了绞肉机的把柄!”

  巴顿临走时,艾森豪威尔热情地把他送出大门。此时,艾森豪威尔刚刚被提升为五星上将,正处在春风得意之时,他开玩笑地对巴顿说:“真好笑,乔治,每当我的肩上增加一颗星,我就会碰上敌人的进攻。”巴顿向他做了个鬼脸,戏谑地回答:“每一次你遭到进攻时,我都要来为你保驾。”

  第二天,巴顿和布莱德雷同时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已正式决定让蒙哥马利负责指挥阿登山以北的地面部队,也就是说,第1和第9集团军的指挥权已经交给了英国人,布莱德雷手中只剩下巴顿一个集团军了。对于布莱德雷来说,这不啻是一个类似于降职的打击。他和巴顿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强烈抗议,但仍然接受了这一现实。

  此时,巴顿已经无暇为布莱德雷懊恼了,他必须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阿登战役上来。距发动进攻的日子只有4天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第3集团军的作战方向要作一个大转弯,巴顿要处理诸如兵种协调、通讯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况且,他所面临的是一个他还十分陌生的地区。形势是十分紧迫的。但巴顿从不会向困难屈服,他就像一只下山的猛虎,精神饱满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巴顿对各部队进行了一次旋风式的视察。他先驱车前往阿尔隆,会见了第8军军长米德尔顿、第4装甲师师长加菲和第3军军长米利金,了解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部队做了战斗动员和军事部署。接着,又访问了第9、第10装甲师。最后,视察了卢森堡东北的第4、第80步兵师。

  与此同时,根据巴顿的命令,第3集团军各部门、兵种和作战单位都进入临战状态,以最快的节奏投入工作。

  作战处立即做了新的军事部署,把由3个军组成的由北向南的战线改变为4个军的两条战线,一条安排在阿登山区,由东向西展开,另一条战线在萨尔地区,由北向南延伸。整个战线来了个90度大转弯。

  在马勒上校的领导下,后勤处夜以继日地工作,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补给系统,设立了几十个新兵站和仓库,想方设法抢运物资,并建立了大量的治疗点和后送医院。

  运输部队调动了13万辆机动车辆,把几十万作战人员和补给部队运送到新的岗位,总行程达200多万英里。

  通讯部队在哈蒙德上校的领导下重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联络网,其覆盖面积达到数万平方英里,排除了敌人的各种干扰,为部队提供了通讯联络保障。

  在科克上校的领导下,情报处昼夜加班,绘制出几万张新战场的作战地图和地形分析图,写出了详细的敌情分析报告和敌军动向预测报告,为指挥系统的决策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材料。

  就这样,在巴顿的指挥下,第3集团军这架庞大的战斗机器迅速有效地运转起来。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只用了3天时间,战线的转移工作就顺利完成,进攻部队陆续进入阵地,其余部队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巴顿乘坐米姆斯中士驾驶的汽车,跑遍了集团军的各个部门和师以上单位。看到巴顿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米姆斯竟然冒出了一个怪念头:军队的指挥机构完全可以大幅度地精简。他对巴顿说:“将军,政府花费那么多钱设立这么庞大的司令部,而这几天,第3集团军就在你我二人的指挥之下,工作干得多么出色!”

  这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巴顿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把一支几十万人马的大军,从萨尔地区快速调往阿登山区,实现了战线由南向北的全面转移,各部队、各兵种之间配合默契,整个行动有条不紊,充分体现了美军的训练有素·和日益成熟,同时也说明,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和战术家,巴顿具有极其旺盛的精力和无与伦比的指挥才能。布莱德雷从他设在卢森堡的办公室的窗户里密切注视着第3集团军的行动。他们在大雪中马不停蹄地奔跑着。士兵们的大衣上沾满了泥浆和雪花,凛冽的寒风迎面袭来,寒冷刺骨。指挥官站在坦克高高的炮塔上,用围巾遮住脸部御寒,调度和指挥各路大军分流行进。一天24小时,昼夜不停。看到这种情景,一向沉着稳健的布莱德雷几乎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的眼眶湿润了。

  一切安排就序之后,巴顿着手进行作战部署。12月21日,他在卢森堡召开了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协调会议,为第二天的进攻做准备。巴顿在会上指出:“我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要把德国鬼子从洞中拉出来,将他们全部歼灭!”根据这个原则,巴顿确定了一个挫败敌人进攻的方案,其作战重点集中在一个平凡的小城镇——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是一个不足4000人口的小镇,坐落在比利时东南部的一个狭小平原上,四周为稀疏的林地和丘陵所环绕。这里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是当地的交通枢纽,阿登南部公路网中的7条公路在这里汇合。盟军控制了它,就能破坏敌人进攻部队的补给系统,从而牵制住大量敌军,使其不敢绕道而过。美军的计划是:用精锐部队坚守该镇,牵制住德军,由第3军在正面发动进攻。

  12月22日晨6时,进攻开始了。负责指挥进攻部队的第3军军长米利金及其参谋人员都是战场上的新手,但作战极其勇敢顽强,第3军在他们的率领下,迎着暴风雪大踏步前进。其左翼的第4装甲师和右翼的第26师的进展也十分顺利,各前进了十几英里。第80师则攻占了梅尔齐希。巴顿在当天的日记里高兴地写道:“米利金比我预料的干得好。我让他到前线听一听炮弹的爆炸声和子弹的呼啸声。我相信他会干得更加出色!”

  为了拔掉巴斯托涅这个插入德军突击地区的障碍,德军派出猛将弗里兹·拜尔林将军率重兵前来围攻。拜尔林认为,攻克小小的巴斯托涅只是举手之劳,于是派出代表进入城中进行恫吓和劝降。面对狂妄的敌人,守军司令麦考利夫只说了两个字:“白痴!”然后,把因未听懂这个俚语而莫名其妙的德国人礼送出境。麦考利夫的行为很快传遍了全镇,极大地增强了守军的勇气和信心。当夜,他们发动了一系列突然袭击,打得敌人仓皇失措。德军恼羞成怒,立即对该镇进行全面围攻,并用重炮日夜不停地向城内猛轰。巴斯托涅岌岌可危。

  为了解巴斯托涅之围,23日,盟国空军倾巢出动。运输机全力向巴斯托涅运送各种物资,轰炸机则轮番对敌人重要目标实施轰炸,在德军战线背后造成了广泛的破坏。接着,巴顿又命令精锐的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涅的包围圈,运输部队和救护车跟在装甲部队后面迅速驶入该镇,加强了该镇的防御力量。

  在连续两天的快速推进之后,第3军的进攻遇到了重重障碍。他们所面对的是德国的精锐之师,能攻善守,十分顽固。白天,他们躲在工事后面以逸待劳,利用强大的火力阻滞美军的进攻。夜里,他们常常组织强有力的反攻。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双方你争我夺,消耗巨大。美军的进攻虽然放慢了速度,但各部队均顶住了敌人的攻势,巴斯托涅巍然屹立在德军突出部上,给敌人造成巨大威胁,使其不敢贸然向美军纵深发动大的攻势。这些都为美军下一步发动大规模进攻奠定了基础。

  1944年的冬天寒冷而潮湿,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寒风凛冽刺骨,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十几度。由于部队连日在这种极艰苦的环境中战斗,流感和“堑壕足”造成了大量减员。恶劣的气候还给空军、运输部队和装甲部队的行动造成巨大不便。但由于巴顿对战役做了周密的部署,部队的进展一直比较顺利,在战役开始4天之后,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了。12月26日,美军彻底击溃了围攻巴斯托涅的德军,这不仅大大鼓舞了盟军的士气,而且成为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巴顿开始筹划更大规模的攻势。

  12月27日,巴顿向最高司令部提出了一个“削掉德军大突出部”的进攻计划:用强大的装甲部队从巴斯托涅出发,直捣比特堡和普吕姆。虽然这个过于大胆的计划最终未被批准,但巴顿并未气馁,他命令部队穷追猛打,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乌法利兹。

  1945年元旦来临了。除夕之后,巴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命令炮兵部队在午夜12时用最猛烈的火力向敌人持续炮击25分钟。这炮声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欢庆礼炮,而且也是巴顿向敌人发出的示威和怒吼!

  与此同时,巴顿向第3集团军发布了一道拿破仑式的命令:

  士兵们:

  从阿弗朗什血的走廊,到布雷斯特,穿越法国到萨尔,越过萨尔进入德国,现在又走过巴斯托涅,你们的记录是连续不断的胜利。你们不仅绝对地打败了凶残、狡诈的敌人,而且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了各种地理、气候的困难。无论炎热、灰尘还是洪水、冰雪,都不能阻挡你们前进的步伐。你们在速度、战绩上创造了军事史上不会被打破的记录。

  最近,我在获得“优异服务勋章”之后,又接受了“橡叶勋章”。这枚勋章是授予我的,并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贡献,而是因为你们取得的成就。我从内心感谢你们。

  我对你们的新的企盼和坚定的信念是:在全能的上帝的保佑下,在我们总统和最高司令部的卓越领导下,继续沿着胜利的道路前进,以打倒暴政,铲除邪恶,为死难烈士报仇,恢复世界和平。

  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词作为我的结束语,最好还是引用一名不朽的名言献给你们:“勇敢的军人,老兵们,你们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钢铁巨人。”

  美国陆军中将

  小乔治·巴顿

  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都为巴顿真挚的感情和高度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和振奋,他们由衷地认为,自己是在为人类正义和伟大的事业而战。尽管战争十分残酷,环境极其恶劣,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怀着杀敌复仇的火热激情,迎着猛烈的炮火,顶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冰雪和泥泞,大踏步地向前推进,再推进。

  随着美军的胜利前进,战场形势迅速好转。到1月中旬,战局已经明朗化,德军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围歼敌军的时刻已经到了。巴顿立即命令部队从南北两路全速向乌法利兹推进。1月16日,巴顿部队南北夹击,拦腰斩断了德军的突出部,在乌法利兹胜利会师。23日,美军攻占圣维特。27日,第3集团军的前锋已抵达乌尔河。阿登战役胜利结束了。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最大的一次阵地战,也是希特勒的垂死挣扎。虽然德军的行动打乱了盟军进攻的时间表,但这种孤注一掷的举动并没有捞到多少油水,反而使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坦克800余辆,飞机1000余架,伤亡和被俘人员10万余人。在这次战役中,第3集团军再次做了出色的表演,它的运动距离之远,推进速度之快,在短时间内投入的兵力之多,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但是,阿登战役也是第3集团军遇到的最残酷的一次血战,战死卫万余人,受伤7万余人。对此,一向以勇敢无畏著称的巴顿也产生了与他性格迥然不同的某种悲哀情绪。每当看到运送伤员的长长的救护车队从前线返回时,他常常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黯然泪下。1月16日,第3集团军经过血战后在乌法利兹胜利会师,当时,全军都在为胜利而欢呼雀跃,而巴顿却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悄悄地写下一首凄婉忧伤的小诗,表达了他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

  噢!乌法利兹,小小的城镇,

  我看见他们依旧躺在那里;

  起伏破碎的街道,

  只有飞机在上空翱翔。

  夜色如墨的街道,

  见不到一丝可怜的灯光。

  永恒的希望和恐惧被带入地狱,

  就在昨天晚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