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聂荣臻回忆录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

  §远涉重洋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下旬,我们这批办好签证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从重庆乘船出发了。

  临离重庆,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有喜有忧。一方面,出国勤工俭学,这是去寻求“科学救国”的大计,因此,对到法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从这点上说,我的心情是喜悦兴奋的。而另一方面,这次出走,直接的原因是不甘忍受军阀当局的迫害,所以我仍十分牵挂那些同我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在抵制日货斗争中冲锋陷阵的同学们。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运动积极分子未能出走,还留在江津。我知道,反动当局和那些利欲熏心的商人,是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这是我离开家乡时最忧虑的事情。同时,这一次是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对父母和亲人,也难免有留恋和惜别的感情。同伴们大多也是这样。

  青年人的心境毕竟是容易改变的。轮船离开重庆,顺流而下。长江两岸层层叠叠,矗立着雄伟的山峰。近岸的山峦上,布满红叶,成熟的橙桔掩映在苍松翠竹中间。大好河山的壮观景色,顿时使我们心情轻松了许多。特别是船过万县、驶过著名的三峡,我们都聚集在甲板上,扶着船舷,抬头仰望云雾中的白帝城,并排耸立的巫山十二峰。脚下是咆哮的激流,发出震耳的轰鸣,联想到这座座山峰的美好传说,不少人吟起了古诗人赞美三峡的诗句。我与同伴们互相鼓励着,出国之后,一定要发奋学习,学一些本领回来,好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之与这大好河山一样壮美。

  穿过三峡,江面渐趋宽阔,轮船在平静的江面上缓缓行驶。出峡后的第一个城市是宜昌,轮船在这里停靠。对我来说,初出四川,一切都感到新鲜,就上岸去游览宜昌市容,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英国租界,被红头阿三喝住盘问。结果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回到船上,气恼之余,感慨万千。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活动,居然要受到外国人管辖,真是岂有此理。这件事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心。船到汉口,又靠码头暂息。我们知道汉口是京汉铁路的终点站,几个人相约,要去看看火车是个什么样子。

  在四川,修铁路吵嚷了许多年,可我们始终没见到铁路,更不用说火车了。我们匆匆忙忙赶到火车站,不巧得很,站上没停一列火车。听说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我赶紧把耳朵贴在冰凉的铁轨上,只听到一阵又一阵“嗡嗡”声,那大概就是火车行驶的声音吧!这个说,他听见了;那个说,他也听见了。大家离开火车站,都显得很兴奋,议论着从法国回来,我们要在四川修铁路,让自己的火车,在祖国的土地上到处奔驰。由于非常高兴,竟迷了路,待我们赶到码头,轮船快要开了,险些误了上船。

  我们到了上海之后,停留了一段时间。在这个当时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地方,我所看到的事情,对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社会的感受,比起在偏僻四川的所见所闻来,要触目惊心得多。那时的上海,被叫做“冒险家的乐园”,外滩附近,有数不尽的赌场、舞厅、夜总会和鸦片烟馆,外国佬和有钱人在这里寻欢作乐,花天酒地,为所欲为。与此相对照的是,无数贫苦人和乞丐流落街头,在死亡线上挣扎。看着这番情景,我们每个人都为国家被糟蹋成这个样子,感到痛心,更觉得我们选择出国求学的道路是走对了。在上海,我们停留了约七八天的时间。十二月七日那天,我们到静安寺路五十一号,参加了中国寰球学生会为赴法学生举行的欢送会,到会的有准备出国的湖南和四川等省的学生一百余人。寰球学生会是中国学生出国求学的促进组织,对每期赴法学生,他们都组织欢送。这次欢送会由寰球学生会总干事朱少屏担任主席,他致了欢送词。曾经到国外留过学的周缉庵学士作了演说,湖南学生江泽楷致了答词,会后还会影留念。这次欢送,对我们大家是一个鼓舞。

  我们买到了去法国的船票。一张由上海到马赛港的船票要一百银元。我带的三百银元,一下子就花去了三分之一。我们乘的是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又叫“凤凰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九日上午从上海杨树浦码头启程,当时的《时报》曾以《留法俭学生出发记》为题,发了消息。

  《民国日报》还发了《本届赴法学生调查表》,列了七十三个人的名字,我列第十三名。这届(第八届)留法俭学生一共一百五十三人,除个别江西籍和北京籍的学生外,绝大多数是四川、湖南两省人。还有四名湖南的女学生。因为女学生出国勤工俭学的人极少,很引人注目。

  我们买的是四等舱船票,四等舱其实就是无等统舱,在半明半暗堆着各种货物的货舱里,设置了一些重叠的多层铺。舱内空气污浊,很不是味。赴法勤工俭学的几批学生,大都是乘坐的这种无等统舱,从出国一开始,就很有点勤俭的劲头。我们上船后,除了困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船舱里睡睡觉外,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甲板上。

  轮船从上海启程不久,有些学生就开始晕船了,吐得很凶,吃不下东西,后来在海上又遇到风浪,船颠簸得厉害,晕船的人也就更多了。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到达香港,在九龙码头停泊了一天,几个晕船实在厉害的学生,就想在这里下船不走了。十二月十五日,船泊在越南海防港,以后到西贡,又有几个不能坚持的学生想取陆路回国。说也奇怪,我始终没有晕船。我们虽是四等舱,但吃饭都到三等舱的餐厅,因为晕船的人多,餐厅里几乎没有多少人。每到吃饭时间,我按时到餐厅吃饭,毫不在乎。十二月十七日抵达西贡港时,我还特意登岸看了看。在汉口没见到中国的火车,在这里却看见了另一种小火车,窄轨,小车厢,构造也简单,是法国人在西贡修建的。船离西贡,朝新加坡驶去,我们在水天相连的大海里,远远看到了鲸鱼喷出的水柱,时喷时停。这种壮观的海上奇景,使我们忘记了旅途的疲劳。船到达新加坡,停靠的时间比较长,许多人上岸休息观光,我也上岸去看了看。

  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人统治,港口上有警察检验护照和作疫病检查。对新加坡最突出的印象是华侨多,因为新年临近,有的门上已经开始贴对联了,记得有副对联这样写着:“皇恩春浩荡,文字日光华。”这时早已是民国了,还写什么“皇恩浩荡”,除了表明这些同胞思想守旧的一面,更主要的是倾吐了他们思乡爱国之情,在异国看到这番景象,我是很欣慰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可它在爱国同胞的心目中,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这里风平浪静,天气炎热异常,邮船还在科伦坡停了一天,然后经四五天的航行,从险要的吉布提海峡进入红海,这时已经是一九二〇年一月三日了。八日,穿过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停留的时候,又有个别人动摇,想中途回国。

  旅途中最惊险的场面,是过地中海。在那里,邮轮遇上了大风暴,两天两夜,“司芬克司号”一直在巨浪中荡来荡去,一会儿被抛上浪尖,一会儿又跌进浪谷,海水呼啸着从甲板上掠过,我们只能蹲在船舱里,每个人都背上了救生圈。这时,又听水手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地中海布的水雷,还未彻底清除,人们精神上的压力更大了。还好,风暴终于过去了,也没有遇上水雷。一九二〇年一月十四日,“司芬克司号”抵达马赛港,从头年十二月九日由上海启程,整整在海上行驶了三十五天。

  这三十五天,历经南中国海、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的众多著名港口,使我开了眼界,但我心头总象压着铅块似的沉重。尽管这些著名港口风景绮丽,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港口上许许多多衣衫褴楼的苦力和乞丐,有些还是很小的孩子,在那里做工或讨饭。这些城市的情况,同在上海见到的情形很相似,大多是英、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真是哪里有帝国主义统治,哪里就逃脱不了贫穷落后的命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