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锻炼出了罗荣桓虑事周详,办事沉稳的性格,每次向中央军委提建议,不提则已,提则必是深思熟虑,切实可行。周恩来对罗荣桓也十分尊重,对于罗荣桓的意见,一向从谏如流。
一九四九年一月初,罗荣桓到达西柏坡。见到分别多年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非常高兴。一月六日,他出席了讨论和部署向全国进军问题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了毛泽东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并于七日做了发言。
在发言中,罗荣桓分析了战争形势,认为结束平津和淮海战役后,再在西安、平汉路战役取得胜利,就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因为武汉、西安之敌可能南撤,退至两广和云贵川,需要渡江以后再打,还要做好美军干涉的准备。
他汇报了华北野战军的主要思想倾向,感到要取得全国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破除在干部中存在的偏安思想和轻敌情绪。在大军南下的时候,要继续反对无政府、无纪律倾向,做到高度的集中统一。
为了南下作战,他建议设立铁道部,迅速修复津浦、平汉、陇海几条铁路干线,同时要修好公路网,搞好粮食运输和加工。为了便于识别,各个野战军服装颜色应该统一。他建议:在南下以后,新解放区的地方军区干部由主力抽调;地方干部则可由较近的解放区抽调,区干部不宜离家太远。
听着罗荣桓的发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觉得其虑细致周详,不住颔首,表示赞同。很快,罗荣桓的这些意见部得到中央的采纳。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类院校陆续兴办后,有一些政工干部给总政治部写信,希望能有一个提高政工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场所。各大军区也纷纷要求成立政治干部学校,轮训和培养政工干部。
罗荣桓考虑,要在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做好政治工作,就必须有大批能适合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政治工作干部。培养这样的干部,像战争年代那样,仅仅依靠实际锻炼已经不够了。必须要有继承“红大”和“抗大”传统的,以培养各级政治干部为宗旨的院校。
为此,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三日,罗荣桓和傅钟、萧华向毛泽东报告说:此次整编部队,可以节余大量政治工作干部,部队中亦深感连、营政工干部质量低。为保存和提高政工干部,各大军区均要求成立一个能收五百至一千学员的政治干部学校,专门培养营、连级政工干部,并要求军委开办一轮训师、团级政工干部的高级政治干部学校。我们感到此事极为需要,待呈请审核批准。
第二天,毛泽东即签署同意。周恩来作为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对罗荣桓这一富有远见、对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建议深表赞同,大力支持,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于是,在罗荣桓领导下,筹办政治学院的工作很快开始。建立了由罗荣桓任主任、萧华和政治干部部副部长王宗槐等七人参加的筹备委员会。校址定在北京西郊永定路的一片砂石地区,经过规划设计,一九五三年六月四日破土动工,并于一九五五年开学。
二、罗荣桓坦言建议,周恩来从谏如流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