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近东问题与英法之态度〔1〕(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六日)

  【正文】

  本年三月初协约国因土、希问题,曾于伦敦开会,接洽两国代表,磋商处置近东问题之办法。结果协约国以将有所利用于土耳其,乃与以若干利便,俾得运用自如,于希列国以其迎回旧王孔士坦丁之故,外交上之援助,反不如昔日隆厚,在当时法国尚希改变赛物尔条约,调解土难,禁止希军前进,以惩治希人欢迎旧王复国以益政治不安之过。兹议虽未成,然希人不得协约国欢,固彰彰明矣。

  英国态度亦甚忌希势扩张于小亚,故对土要求,只以释回英国俘虏为要件。至于希腊于赛物尔条约中应得之斯米尔拉及其势力范围之地,协约国固仍责成土耳其遵守定约,让希以上地。然让渡与否,其权则操之土人,且协约国亦无最后办法强土人以必履旧盟。是协约国虽与希腊为联盟,其援助之实力实甚薄弱,盖当时所共见。嗣会议完毕,土、希问题反因协约国之调解益增纷纠。土耳其国民党藉机大倡其革命之论,于国内谋政治上之革新,于国外拒强邻之侵略,于是土、希之战乃不可免。夫斯米尔拉之占领,在希人以为得自战胜条约之规定,土耳其理应拱手以让诸希腊。而自土人视之,则欧洲土耳其,已为巴尔干诸邦分割殆尽,仅剩一君士坦丁故都以保其残迹,亚洲国土存者亦属无多,非洲埃及,又已脱于附庸之虚名,而别有所属,疆土四削,泱泱乎昔日之大国,今已沦为朝不保夕之境矣,乃希人复进占斯米尔拉,据其堂奥,逼近其新都安哥洼,是可忍孰不可忍?此土人所以不量力而终愿背城借一以图抗拒也。三月间战事甚盛,但土终以战败之国,军力不充,土地为希军占领者甚多。上两月中两方都无大变化,希军亦仅于占领区内,力谋种种施设。局外人观之,方以为战事从此可止,希人既已达其目的欲得之地,不致再有所求,土人屈服,又宁肯再为戎首。近东问题,或竟暂止于此,使风波不再起矣。乃入月来,现象竟又大变,土耳其国民党竟有联俄之消息矣。希腊增兵于小亚,希王且亲征矣。英国遣军舰至君士坦丁,英国政府且有助希攻土之意矣。是政变也,果以何故而至斯,是不可不一究之。

  三月伦敦会议于土、希所争执之斯米尔拉省虽仍主归希腊,但规定程序,却非完全属希者。斯省宗主权仍属之土耳其,但许希腊驻兵置警于其地。斯议为协约国所提出,曾征求土、希两方同意。逮会议散,土、希代表各归本国,双方均认为不洽己意,战事遂起。希腊方面以派兵进占,完全握其土地权为优势,土耳其方面则以国民党派反对此议为最甚。土耳其旧政府之势力,仅存于君士坦丁,国民党则遍及小亚全部,故指挥号召,仇希之土人乃至众,其势亦甚盛。初战大败,希腊军队几欲直捣其新都,嗣两方相持者久之,情状渐变为小安,今则国民党派势力又骤增,反攻希军,大得优势,希军竟不克保其月前所占领之疆土。一方新俄劳农政府又极力与其联络,据英、法报纸所传,则土之国民党派固已实行联俄矣。斯言或不免过当,然土国民党派意在拒外势革内政,环境所迫,自难逃于此举。土为新败;且又弱小,希腊及西欧诸邦自无所惧。若俄也,则各国方视之如洪水猛兽,东拒西挡,惟恐其有一孔可出,使果与土联,东出南下均有余地矣。是列强之所大惧,亦土耳其新派所恃以威吓诸邦。首当其冲者,厥维希、英。希腊以得地关系,知非重惩土人不足以安然获斯米尔拉之利,其第一着乃在调兵东去,以厚军势。一方又运其半年来沉寂冷淡之外交,鼓动英人参加战事。前者为其己身力所能办之事,故意决实行。后者须视英之外交政略为转移,及今犹未能决定,然因此已引起英政府绝大之注意,则又确然无疑者也。

  希王复国,本为其民众所欢迎,欢迎要点,乃在希望其能去昔日希腊外交追随协约国唯命是从之弱点,而能独立表现其国性。是希人所厚望于故君,而亦希王所持以自励者,遣军征土,虽为希王之好大喜功,实亦投民众所好。故三月间增军额,加军款,饱载东去,民无怨言。今则希王又于增军之际,渡海亲征,以示其决心。希王以月之十一日晚离雅典,同行者有王子三及总理、陆相诸人,登战舰时,民众送于海岸,群呼“王父其载胜以归”及“往君士坦丁去”诸语。希王临行前,又布一公文于国民,其文大意为彼将往战地以解决多年未决之大希腊主义,彼将载战胜之荣冠以加诸希腊民族头上,彼将保证彼等所谓高尚理想——自由、平等、正义——实现。彼等民族之历史将指导其军威,而其文明之光荣记录,尤足以遂其所愿,如彼等所曾觉悟者。其言夸大,真不愧威廉第二之姻娅也。十二日下午舟抵斯米尔拉,军队排列往迎,希腊少女盛装而出,群唱国歌,以迎此二十世纪之穷兵黩武者。希王抵斯次日,又传檄军中,称扬兵士之武功,激励其意气,其文最后一句有云:“全能之上帝将佑吾等正道之战争”云云。〔2〕

  近来英国对土之态度,方伦敦会议开时,劳特乔治本不主重惩土人,其意在留土苟延残喘于小亚,北可以拒俄势之南侵,以作阿剌伯、米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之屏蔽;西牵希腊之雄心,防其独霸小亚,此犹当时情势观察而定者。不意近两月来,土国之内情大变,国民党派一方既有联俄之嫌,一方于英、土放还俘虏之交涉,亦迟迟未能履行。且有英籍印度人某,已为土军目其为敌人侦探,处以死刑。英国货物及英国商船多受土人抵制,而国民党派人又因英国有加入希腊之议,乃大倡埃及暨中亚印度诸民族脱离英国羁绊之论。联俄本招英忌,彼等又进一步求瓦解俄〔3〕人在亚洲之势力,是英人所最难容忍者矣。近两星期,英驻地中海舰队遂有遣往君士坦丁之议。希人乘机鼓动英国加入战争,英政府意亦为所动,惟以国民反对甚力,尚不敢公然作正式决定。入月来英国会补缺选举,均为反对政府党制胜,其最投民众之好者,即为反对政府之浪费,而尤以认政府将助希腊攻土耳其为无事生风之尤也。然英政府亦究非毫无原因者,其视俄国势力之南侵,为中亚最大之恐惧,土耳其之反英举动,尚非足动英人之心者。印度暴动之记录,虽不能如爱尔兰之盛,然使英人有东顾之虑,留未来之隐忧,则敢断言。埃及人仇希念虽甚于仇英,然反政府派之所为,亦非与英人以高枕无忧者。中亚情形,最为混杂,英人在以利诱制其将来之死命,俄国则在以世界革命之思想,鼓动其民族之真正独立。中亚问题,在昔日为英、俄之争点,在今日仍为英、俄视线之所注视。使土果联俄、则中亚小亚及东俄打成一片,影响于埃及、印度、波斯诸处者岂能浅鲜,英果将以何种策略制此危机耶?据今之所闻,则英政府一方有攻土之议,一方英殖民部书记蔡西尔于近两日在国会中报告,将于本年内减少米索不达米亚之驻防军队,其政策之内容为在十月前将减三十三联队为十二联队,明年预算亦拟因之减少,此盖与征土之议正相反也。惟英政府意在扶助阿剌伯王正位于伊兰克,暨缓和中亚之人心。其所谓减少军备,咸亦有恃而无恐之言,欲取之故与之,英政治家之常态也。但究竟如何,现时尚不能有所论断,须俟今后之变态,以续报国人也。

  近东问题关系欧洲政局,自十九世纪后半纪而已然,今兹影响虽以希、土、俄、英为中心,然关系于法国者亦有足称之处。法于战后,亦尝分得小亚一片土,其忌希强大正与英同。初希土战起,英守中立,法极力赞助。今英有助希之议,法政府颇不以为然,连日法邦报馆指摘英人备至,甚有以英攻法于上西里西亚之行为返报诸英人者。针锋相对,两国外交可谓无独有偶矣。近半年来英法外交日日言协商,而事事都相左,对德偿款问题也、对俄问题也、上西里西亚问题也、最近之近东问题也,英所是者法无不以为非,法所是者英亦无不以为非,两方相持,被裁判宰割者,或可从中得意外之利,或得增其发展之机,是甚幸事。然一方祸乱之源,却因其愈理而愈增其纠纷,伏将来无穷大患,是欧战后大不幸事,是两国协商之真价值。〔4〕

  【注释】

  〔1〕本文原载一九二一年8月6、7日天津《益世报》,署名“恩来”。

  〔2〕以上原载一九二一年8月6日天津《益世报》。

  〔3〕此“俄”字疑为“英”字之误。

  〔4〕以上原载一九二一年8月7日天津《益世报》。

  2007/09/10

  近东问题与英法之态度〔1〕(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六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