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袁崇焕

一一

  继任经略是兵部尚书、阉党分子高第。高第是一个没有骨气,没有胆量的小人,一贯反对守关外的政策。他一到任就言道:“关外必不可守。”下令把刚刚建立起来的锦州、右屯诸城的防御设备全部撤离,守城将士全部撤到关内,只把关外作为巡哨侦察之用。

  袁崇焕向他据理力争:“兵法有进无退,锦州、右屯、大凌河是前锋要冲,三城既已恢复,决不可随便放弃。

  如果锦州、右屯稍有动摇,那么宁远、前屯必然震动,山海关也失去了保障。现如今只有选择良将,加强守备,派左辅守大凌河,樊应龙等守右屯,更令一将守锦州。三城屹立,一面防守,一面待机前进。这样,不但能够坚守宁锦,而且还能恢复全辽。”但是,高第不听,并且要把宁远、前屯卫的守备也一齐撤掉。

  袁崇焕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宁前道,既然做这里的官,就应该死在这里。我坚决不走!”高第没有办法,只得把宁、前二地保留下来。但是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诸城的守备全部撤掉了。撤退的时候,“委弃米粟十余万,死人载道,哭声震野”,弄得“民怨而军益不振”。袁崇焕先已看到边事无法支撑,想和孙承宗同去,现在又眼见自己花了数年心血建立起来的宁锦防线无端破坏了,非常愤慨。特别是魏忠贤为了安插私人,控制边防力量,曾经派了许多监司到辽东来,使他不能很好地行使职权,以至“将吏之更置不得知,兵马之虚实不得问”,更使他苦恼万分。

  恰巧不久前,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在接到家信以后,就呈准上级回家守制,并且办好了移交手续。可是从他做邵武知县起到现在担任宁前道,始终保持着廉洁的操守,没有半点积蓄,这时他离职回家,竟穷得连行李盘川都没有。幸而有许多同僚赠送盘资,他酌收了一部分,才勉强成行。不料行到丰润,接到圣旨,不准他归家守制,命他回去照供旧职。当时,他极不情愿,就连续三次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葬。由于阉党暂时还要利用他守卫边疆,三次都没有批准他的要求。他不得不遵旨回任。

  袁崇焕在回任时上疏说明自己坚持离职的原因说:“臣不能与不应手之人而任”;“闭关而守,无名示弱,臣不能任也”;“日日恢复,日日延挨,臣不能任也”。又说:臣任之,非但谨守宁前而已也,必将整练兵马,广开屯种,“以天下复辽东,以辽东还天下”。这些话明白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和不应手的阉党共事,也严正地指出高第撤关外、守关内的主张是“无名示弱”,是“日日恢复,日日延挨”,并且提出和高第完全相反的意见。他当时还是一个参政兼兵备副使衔的监军道,竟敢同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相对抗,这充分说明了他对边防事业的勇于负责以及不计较个人得失、无所畏惧的精神。不但如此,对魏忠贤随意安插私人党羽,滥派监司,使他无法行使职权一事,他也愤怒地提出抗议和警告。他说:“此中锋镝之场,勿以为功名之地!

  辽阳、广宁皆以官多不和而败前覆可鉴!”这分明是对炙手可热的魏忠贤及其同党加以指责,说他们不应以边疆为猎取功名、培植党羽之地。在当时,能讲出这样的话来,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可是清初修撰的《明史》却记述袁崇焕曾在宁前为魏忠贤建过生祠。以袁崇焕与东林党人的政见相符,又一再受到东林党的器重和提拔,与东林党的关系极为密切等情况看来,《明史》的记载显然有误。袁崇焕的奏疏送上去以后不久,阉党为了敷衍他,就在这一年十二月升他为按察使,让他照旧负责宁前的守卫工作。

  后金努尔哈赤看到孙承宗被排挤,新任经略高第仓惶退去、懦弱无能,认为明军不能坚守关外。他们又看到袁崇焕在宁前孤立无援,兵力单薄,认为若此时发动进攻,一定可以攻下宁远城,而且可以乘胜直取山海关,打开进攻北京的通道。于是利用锦州、右屯守军撤退,局势混乱,人心不稳的时机,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以倾国之师十三万人大举渡过辽河,向宁远进攻。那时候,袁崇焕部下只有一万多人,仅及金军的十分之一,关外人心惶惶。

  明王朝政府接到警报以后,召集群臣,商议战守事宜,大家却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众人皆认为宁远城绝对是守不住了。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骐都带着兵将守在山海关上,不敢发兵救应。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带兵越过宁远城5里,在通往山海关的大路上扎营,截断明军的退路,将宁远围得水泄不通。努尔哈赤派人向袁崇焕劝降说:“我带了三十万大军,来攻宁远,把城拿下来是绝不成问题的。你们如果来降,就给你们做大官。”袁崇焕早已下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毫不动摇地回答说:“你们无故向我们进攻,是什么道理!宁远城是我们的地方,既经我们修复之后,当然应该死守,岂有不战而降之理!”接着又说:“你们所谓三十万大军,实际不过十二三万,我们也不会比你们少!”这表现出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

  为了激励士气,袁崇焕同总兵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刚,通判金启倧等召集将士,誓死守城。并派满桂守东面,左辅守西面,祖大寿守南面,朱梅守北面,分区划守,相互支援,满桂还负责提督全城。他又亲自刺血写书,对将士下拜,还拿起一把草,放在嘴里咀嚼,并且吞咽下去,对众人说:“如能同心死守,我愿意来生变作牛羊,报答大家。”众将士一向爱戴这位同士卒共甘苦的监军,读了满纸忠愤的血书,眼见袁崇焕吃草的行动,都感动得流下泪来,纷纷向袁崇焕表示:愿意与君以死报国。于是袁崇焕留下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以示自己准备牺牲和抵抗到底的决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