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苏轼

三四

  既然一切都确定了,他决心建一栋房子。那年下半年他写了一封长信给王巩:“某到此八月,独与幼子三庖者来。凡百不失所,某既绝此弃绝世故,身心俱安。小儿亦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呵呵。子由不住得书,极自适,余无足道者。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明年筑室作惠州人也。”

  第二年三月,苏轼开始在河东一座四丈高的小丘顶建筑房屋,离归善城墙很近。经过长期的战争和灾荒,这栋房子至今仍在,称“朝云堂”,苏轼作品中叫“白鹤居”,能看见河流北面转向东北的美丽风光。

  苏轼的“思无邪斋”立在白鹤峰上,另一个厅堂名叫“德有邻堂”,名字取自孔子的话,“德不孤,必有邻。”

  绍圣二年(1095年)七月五日,苏轼的新居正要完成时,朝云却不幸患瘟疫去世。苏轼的儿子苏过外出搬运木材,她直到八月三日才下葬。她是虔诚的佛教徒,临死还念着《金刚经》的一道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根据她的遗嘱,苏轼将她安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山脚下,靠近一座亭台和几间佛寺。墓后有山溪瀑布流入湖中,坟墓设在幽静的地点,山坡级级下降,有如衣上的皱纹。正后方是一片大松林,站在墓边可以看见小塔顶立在西面山脊彼端,左右两边都是佛寺,傍晚的钟声和松林的轻唱隐隐约约。附近各庙的和尚筹钱在墓顶建了一座亭阁来纪念她,叫六如亭。

  苏轼爱朝云,为她作了情深意切的墓志铭,她死后他还写了一诗一词来悼念她。《悼朝云》中遗憾她的孩子夭折,时光无情,往事不再,他只能以小乘禅经来送她。她来世间也许是补偿前债,一眨眼她就去了,说不定来生比现在好得多。

  以前苏轼曾写过三首诗描写松风亭附近的两棵梅树,充分表现了他的才华。那年十月梅花又开了,他再度咏梅,以月光下的白梅来象征墓里的朝云。

  西江月

  玉骨哪堪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丰湖是苏轼最喜欢的聚宴场所,朝云死后他不忍再去。

  从此苏轼就鳏居到老。次年二月新居落成,苏迈带着苏过和自己的眷属来到惠州,次子苏迨一家留在宜兴,因为苏轼对他期望颇高,希望他准备赶考。两对儿媳共有三个孩子,两个是苏迈的,一个是苏过的。

  苏轼自以为晚年可以定居惠州,没想到突然被贬到海外。新居落成两个月,移居海南岛的命令就来了。

  有记载说,他写了两行诗描述他在春风中小睡,聆听屋后庙院钟声的情景。章惇读到这段诗,就说:“原来苏东坡那么舒服惬意。”于是颁布了移居的命令。

  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章惇等再贬苏轼为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别驾,昌化军(治所在儋州,即今儋县)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谁也不知道苏轼要被流放多久,他已经六十二岁,也许不能活着回京师了。

  两个儿子陪他到广州,苏迈在河岸上向他告别,苏过则把妻子留在惠州,陪苏轼去海南岛去。要到目的地,苏轼必须上溯西江,走几百里到现在广西的梧州,然后南行到雷州半岛渡海。

  五月十一日,苏轼在离梧州不远的藤州(今广西省藤县)与苏辙相会,六月五日兄弟二仙到雷州(今广东海康)。雷州是苏辙的贬所。

  六月十一日,苏轼不得不离去,苏辙陪他去海边登船。临别前夕兄弟俩和儿子们在船上过夜。苏轼痔疮复发,十分痛楚,苏辙劝他戒酒。他们相对吟诗,这次离别很悲哀,他们也许再也见不到面了。

  临行前苏轼曾写信给朋友,“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

  七月二日苏轼抵达儋州。这个小岛简直不堪一住,气候潮湿,夏天闷热,冬天有浓雾,秋雨期间什么都发霉。苏轼曾在床柱上见到过一大堆死白蚁。“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这是真正的贬居。苏轼的身体已经很糟,但他不屈的灵魂和人生观不容许他失去生活的乐趣。他在一封信中说:“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热。”

  章惇和苏轼其他的敌人对他无可奈何,十分生气。

  元符元年(1098年)九月十二日,苏轼的日记则谈到自己的困境。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

  苏轼贬居儋州近三年时间,苏过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苏过是父亲各方面的良伴,他不但做一切杂事,而且担任苏轼的“秘书”。在父亲的教导下,苏过很快成为诗人和画家,他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

  在岛上,苏轼同样结交朋友,和和尚开玩笑,他还制墨,采药。除此以外,在儿子协助下,苏轼收集各种杂记,编成《志林集》。当年苏轼兄弟分注五经,苏轼担任两种,谪居黄州期间他已完成《易传》和《论语说》,如今在海南岛他又完成了《书传》。最杰出的成就是一百二十四首“和陶诗”,他在颍州就开始和这些诗,直到贬居惠州,被迫闲居乡下,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几乎和陶潜一模一样,他又完成一百余首,到海南后,他完成了最后九首和陶诗。苏轼一生景仰陶渊明,他曾说:“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