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戚继光

一五

  §十三、旧军无能,义乌招兵

  戚继光率领的3000军兵,是胡宗宪拨给他的,在两年的战斗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戚继光是基本满意的。但他发现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军纪败坏。戚继光最强调军纪,对军纪的训练是最严格的。

  别的客兵纪律坏,他是知道的。而即使在他的军中,也时常出现败坏军纪的例子,给他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有次战斗结束,一个士兵提个血淋淋的头,向戚继光请功。他让人验过之后,给他记上功。正在这时,一个老兵跑过来,痛哭流涕,死死拉住那士兵的手,说:“将军,你可要为我做主啊,他是杀我弟弟的凶手。那个首级是我弟弟的,我弟弟受了伤,还没死。

  这个丧尽天良的人就砍下我弟弟的头来请功。大人可要为我做主啊。”戚继光听了,勃然大怒,厉声问:“他说的可是真的?”那士兵见事情败露,急忙跪下求饶。戚继光当然不能留情,叫刀斧手把他杀了。

  还有一次,一个士兵提个人头请功。按习惯,首级要验一验的。验首级的吏卒告诉戚继光,这不是倭寇的人头,而是一个十五六岁少年的人头。戚继光过去一看,果然是一个少年的人头,满脸稚气,惊恐的神态还留在脸上,这个可耻的士兵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少年。戚继光让人把请功人斩首。

  另一个问题是士兵懒惰、临阵怯敌的情况。3000士兵在戚继光训练下,军容整齐起来,行军时也颇有组织、有气势。可一到实战,尤其短兵作战时,士兵的怯懦就显了出来。这个缺点在岑港战役中就充分显示出来。那场恶战,明军地形上不利,多次进攻都被倭寇打退,士兵们虚张声势,不再用全力,一见敌人凶猛,回头就跑。在台州、温州战役中,明军追到太平,士兵们惰性发作,不肯卖力。为严肃军纪,戚继光杀了几个后退的军卒,才稳住了阵脚。

  戚继光深深知道,扫荡倭寇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如果让这么一支队伍承担这么大的使命,是不大可能的。戚继光清楚地看到:这支队伍的病根,就是在明军中普遍存在的恶习。这支军队长期沾染恶习,根深蒂固。这些恶习和戚继光的治军原则很有抵触,有这种恶习的旧军队是很难真正训练好的。他们的成份比较复杂,一些是世代吃军粮的兵油子,当兵只为混口饭吃,是不愿为打仗出力的;一些是城市的流氓无赖,他们贪利、争功、狡猾、不思进取。要依靠他们完成捍卫海防、保境安民的任务,是十分困难的。考虑到以上原因,戚继光决定再次提出练兵建议,选募一支新军,从头训练。于是第三次提出练兵建议,并提出具体招募的地方,就是浙江义乌县。为什么去义乌县呢?这是有一定理由的。

  义乌县有一座山,叫八保山。后来人们传来传去,就叫成了“八宝山”。永康县有个盐商,叫施文六。

  他路过义乌,听说了“八宝山”,以为山里肯定有金矿银矿。回到永康后,到处大加宣扬。永康有许多矿工,靠采矿为生,他们听了施文六的话,信以为真,就推举施文六做首领,一同到了义乌八宝山。义乌县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报告给陈大成、宋廿六。陈宋两家是当地大户,陈大成是陈氏家族的首领,宋廿六是宋氏家族的首领。宋廿六、陈大成为保卫家乡的山水,纠集了许多族人,将施文六一伙人围住。施文六见势不妙,逃跑了。陈大成抓住一些矿工,送到了县衙。县令赵大河不愿把事情弄大,将人都放了。

  事情这么处理,本来就算过去了。可刚过几个月,施文六又纠集1000多人,开进八宝山占据了最高峰,树起旗帜,招起矿工,强行开采。这更激起义乌县人的不满,他们组织几百人,在陈大成的率领下,到八宝山与施文六交涉。官府也为陈大成撑腰,派兵前来支援。谈判不成,发生了剧烈冲突,最后发展成剧烈的械斗。这次冲突中,施文六等30多人被杀死,陈大成收回了八宝山。

  流血惨案发生后,问题更复杂了。永康县人要替施文六等报仇,纠集了许多矿工,又招集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共3000人,再次打到八宝山,并且修起寨门,打出旗帜,像强盗占山为王似的,公然和义乌县人为敌。

  义乌县人不甘示弱,也组织起来,手拿刀枪,甚至一些农具,向八宝山发起进攻。双方械斗越来越激烈,伤亡也越来越大。这件事,震动了整个浙江,也引起戚继光的注意。这种兄弟间利益争斗导致的自相残杀,是可悲的。但其中表现出的蕴藏在矿工和农民身上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呼百应的纪律观念,不正是训练军队所必需的吗?如果招募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很快会成为一支铁军的。

  这个建议得到了谭纶的支持,他向胡宗宪写奏文,极力支持戚继光。这次胡宗宪没有反驳,同意他罢去所部旧兵,前往义乌重新招募。正好这时,义乌县令赵大河也上书胡宗宪,建议官府到义乌县征兵,以提高军队素质。胡宗宪下令赵大河协助戚继光共同办好这件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