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女人慈禧

七〇

  28

  同治十一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情:慈禧太后视为王朝支柱的曾国藩,溘然长逝;朝廷大臣们鼓动着归政,将皇权归返给17岁的皇帝;归政之前,就是复杂的选妃活动和大婚风波。

  这年元旦,曾国藩身体不适。二十三日,病情加重,肝病发作,右脚麻木。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二十六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路过金陵,特地拜见曾国藩,曾氏格外重视,亲自出城迎接。见到老友,曾国藩非常高兴,在轿舆中,特地背诵苏氏喜爱的《四书》以助兴。忽然,曾国藩手指戈什哈,想说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众人慌忙将他送回府中,自此卧病不起。

  二十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余病患不能用心。昔道光二十六七年间,每思作文,则身上癣疾大作,彻夜不能成寐。近年或作诗文,亦学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悚何极!

  三十日,曾国藩继续在日记中写道:

  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了结之件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所就,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渐赦!

  二月初二日,曾国藩看阅案版,拿起笔,想写点东西,不料手极颤抖;想说话,又一次出不来声音。

  刚刚好一点,曾国藩就对儿子叮嘱:百年之后,丧事遵照古礼,不要请僧人、道士。

  二月初三日,曾氏阅读《理学宗传》中的《张子》一卷,又一次手摇心颤。

  二月初四日午后,曾氏精神好些,在儿子曾纪泽的陪同下,游览公署西花园。回家之后,感觉双足麻木,家人扶他到大厅,他端正了衣服、帽子,坐在那里,离开人世,享年62岁。前一天,人见一颗大星陨于金陵城中。

  慈禧太后得知曾国藩病重的消息,立即传谕建立专祠:

  曾国藩因病出缺,当降旨优予恤典,并于湖南原籍、江宁省城建立专祠,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一等侯爵,即着伊子曾纪泽承袭。其余子孙几人,令查明具奏,候旨施恩。

  江苏巡抚、安徽巡抚、湖广总督等交章奏请将曾氏生平事迹,交会史馆,并请在安微、湖北和他立功省份建立专祠。朝廷恩准。

  慈禧太后得知曾氏去世,吩咐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颁发上谕:

  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由翰林蒙宣宗成皇帝特达之知,荐升卿贰。咸丰三年间,创立楚军,剿办粤匪,转战数省,迭著勋劳。

  文宗显皇帝优加擢用,补授两江总督,命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

  朕御极后,简任纶扉,深资倚任,东南底定,其功最多。江宁之捷,特加恩赏给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历任兼圻,于地方利病,尽心筹画,老成硕望,实为股肱心膂之臣。方翼克享遐龄,长承恩眷,兹闻溘逝,震悼良深。

  曾国藩着追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银三千两治丧,由江宁藩库发给。赐祭一坛,派穆腾阿前往致祭。加恩予谥:文正。入祀京师照忠祠、贤良祠,并于湖南原籍、江宁省城建立专祠。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应得恤典,该衙门察例具奏。灵柩回籍时,着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其一等侯爵,即着伊子曾纪泽承袭,毋庸带领引见。其余子孙几人,着查明具奏,候旨施恩,用示笃念忠良至意。

  慈禧太后深感悲痛,特地吩咐大臣,撰写三道祭文和石碑碑文。

  御赐祭文称:

  朕惟功懋懋赏,信圭表延世之勋;思赞赞襄,雕俎厚饰终之典。……

  李鸿章撰写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添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

  左宗棠挽联哀悼: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一年新年过后,慈禧太后感觉心一直高悬着,一刻没有踏实过。朝廷在办曾国藩哀事的同时,宫中正在准备着同治皇帝的大婚喜事,这一哀一喜,对于慈禧太后来说,都是令她伤痛的。

  皇帝归政之事,两年前大臣就开始闹腾了,说顺治皇帝福临,6岁即皇帝位,13岁开始亲政!康熙皇帝玄烨,8岁即位,14岁开始亲政!

  慈禧太后一直置之不理,就这么拖着。现在,同治皇帝都17岁了,实在拖不了,慈禧太后吩咐:皇帝大婚之后,正式归政。

  这样,宫里开始忙着为皇帝筹办大婚,大婚之前,当然先是选妃,从选妃之中挑选皇后。

  在儿子的后妃人选上,慈禧太后当然心里有数,因为,这不是普通的配偶,而是一代皇后。

  问题是,慈禧太后心里有数,慈安太后心里也有数,而且,一直沉默少言、难有主见的这位慈安皇太后,难得地一次大拿主意,并坚定不移,决不改变。两宫皇太后选中了不同的皇后,公然发生冲突,一时相持不下。皇帝有自己的主张,倾向于自己一直敬重的慈安太后,不相信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结果,这一回合,慈禧输了,皇后的人选完全合了慈安太后之意,也合了皇帝之意。同治皇帝、皇后的祸根,就此埋下。

  慈安太后看中的是翰林侍讲学士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这位内务府旗人的崇绮,天资聪颖,精通经史之学,在整个清代,满人、蒙古人之中,能够与汉人在学问上抗衡、并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者,只有崇绮一人!

  这位才华出众的状元,工诗擅画,能文能武,多才多艺。在他的熏陶和教导下,女儿阿鲁特氏,端庄贤惠,知书达礼,名冠天下。她不仅美貌惊人,才华横溢,而且熟读天下之书,读书十行俱下,过目不忘。

  阿鲁特氏时年19岁,慈安太后一直很关注她,十分喜欢。她容德并茂,满洲、蒙古贵族之家,都认为如果选后,阿鲁特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无人能出其右!

  慈安太后认为,她端庄谨默,动必以礼,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慈禧太后看中的是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年仅14岁,却出落得十分标致,姿性敏慧,容仪婉丽。

  相比之下,阿鲁特氏美貌不如富察氏,才德却有过之。

  慈安太后主张,立后以德,有德之人才能母仪天下。

  慈禧太后力主,立后以慧,敏慧之人方能母仪天下。

  两宫太后相持不下,谁也不敢多言,只好请皇帝自己作主。

  同治皇帝一直喜爱慈安太后,不论高兴还是忧伤的时候,他总是找慈安太后倾诉,总能从她那里获得慰藉。这个时候,让他选择,他当然毫不犹豫地倾向于慈安太后,选择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禧太后十分伤感,心里感到悲凉,浑身发冷。她不明白,怎么儿子会向着慈安,而不向着自己?是这个不能生育的女人,千方百计,夺走了自己的儿子!

  慈禧太后恨得咬牙切齿,但依旧不动声色,只是坚持:可立阿鲁特氏为皇后,但必须立富察氏为妃子。

  同治十一年二月三日,两宫皇太后发布懿旨,宣布:册立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为慧妃,知府崇龄之女赫舍里氏为瑜嫔。

  二月十五日,发布懿旨:九月十五日,举行大婚。

  纳采、问名、纳征诸礼之后,大婚之日很快就到了。

  同治皇帝的婚礼,十分隆重,花费也非常惊人。仅仅纳征一项,光绪皇帝大婚用银2万余两,而同治皇帝仅纳征的奉迎马队就花费银8万余两!

  九月十四日,年轻的同治皇帝身穿礼服,临御太和殿,派遣大臣迎候皇后入宫。

  亲王任迎亲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带着浩大的迎亲队伍,手持册宝,来到皇后府邸,迎接阿鲁特氏入宫,正式册封她为皇后。

  大学士文祥为迎亲正使,礼部尚书灵桂为副使,持册、奉册宝,册立富察氏为慧妃、赫舍里氏为瑜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