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林则徐

一八

  8月4日,林则徐和怡良研究了定海失陷局势,当天起草密陈恢复定海机宜的折片,并建议道光帝允许并鼓励村民诛杀英军,收复定海。

  随着英军攻占定海的消息传来,留在广东的英军也渐形猖獗。广东军民愤切同仇,6日清晨,澳门群众指引弁兵活捉了英国人士担顿,押往广州。9日,士密获悉,立即赶到澳门,叫嚷“将要采取强硬的步骤”,林则徐断然拒绝,并添调2000人进澳门防堵增援,配备炮火,操练水勇。

  早已蓄谋进犯的士密,果然采取“最强硬步骤”,18日,3艘英舰窜至澳门港外,当晚,中国水师师船和运兵小船奉命纷纷驶进澳门内港,准备严加防堵。

  19日中午,英军出其不意地偷袭关闸炮台,由于我兵武器低劣,“回炮多不能及”,关闸被占, 并攻新庙,敌强我弱,损失较大。同一天,水师官兵和水勇在狮子洋上开始大规模的联合演习,整整两天,林则徐逐一亲加校阅,对兵勇们的高昂士气大为满意。校阅期间,林则徐重新规定赏格,又颁布了《剿夷兵勇约法七章》,详细制订战术战法, 是当时条件下朴素的海上抗英游击战术的理论概括。

  关闸之战的失利,大出林则徐意料。他对守军未能力战、失陷炮台又气又恼,一面札令易中孚等人对溃逃官兵“必得斩一二人以徇于军”,一面鼓励援兵“激发天良”,为国立功。关闸战后,英军放出谣言,某刻攻前山,某刻攻香山,甚至“欲犯虎门”,不少县、营官弁惊魂未定,纷纷求援,林则徐冷静分析局势,反对株守徒攻,主张主动出击。水师出洋,接连4日,未见敌人踪迹,“日来澳门、 前山等处绝无动静”,取得“稍压夷氛”的效果,与敌海战的决心更为坚定。

  31日 , 出洋水师连连击败英军1只火轮船和“架历”号舰,将“架历”号头鼻打坏,英军纷纷滚跌落海。9月1日,把总黄者华从矾石洋赶来报捷,但“众船会攻一船,既得胜仗而未能将船夺获,殊为可惜!”中国官兵和武装群众——水勇, 虽然没有取得赫赫战功,但它雄辩地说明:中国尽管在定海战场败北,但在广东战场,有抵抗派指挥,和广大群众密切支持配合,能够和已经抗击了凶暴的英军,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作出了贡献。如沿海官吏都能像林则徐已经做到的那样,英军就难得逞。

  英军攻陷定海后,立即大肆屠杀掠夺,城垣炮台及近城10数里之内,人民庐舍,无不残毁,几于鸡犬不留。7月6日,懿律和义律抵定海,接着,又宣布封锁宁波港口,并在定海城内设立伪政权。封锁宁波的英舰肆无忌惮地在甬江口劫夺沙船,且把抢劫范围扩大到其他沿海地区。11日、16日,英舰两次直窥镇海,均被击退。由于舟山群岛各岛居民的抵制,英军定于14日在定海开市的计划遭破产,食物和用水都遇到困难。28日,懿律、义律乘船先后驶离定海北犯,留下的舰船继续对甬江口和长江口实行封锁。

  7月24日,定海失陷的奏报到京,道光帝当即下令革除乌尔恭额和浙江提督祝廷彪的职务,又令邓廷桢派福建舟师赴浙会剿英军。英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大出道光帝意外,他慌忙调兵遣将。这时反禁烟派造谣说 :“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也有说是因“绝其贸易”引起的,于是,道光帝对林则徐的信任发生了动摇,在派伊里布赴浙查办时,特别指示他要密行查访“致寇根由”。沿海督抚害怕失事受斥,群起攻击林则徐的“肇衅”,高唱“议和”论调,道光帝害怕战火蔓延天津 , 于8月9日下令驰往天津“筹防”的直隶总督琦善:如该夷船驶至海口不必遽行开枪开炮。

  8月11日,懿律等率英舰进迫大沽口,驶近口岸投书并要求购买食物,琦善害怕英军“藉词滋衅”,即满口答应代买食物。9月1日,懿律、义律复照琦善,坚持英国提出的各项勒索条件,琦善根据道光帝“随机应变,设法劝说英军退兵”的旨意,于13日向懿律等表示:如同意南返粤东,则中国钦派大臣到粤会谈。懿律于15日复文琦善同意返回广州谈判。17日,道光帝接到琦善关于英军南返的奏报,“朕心嘉悦之至”,当即降旨,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事件,并飞谕沿海各省督抚,英船经过不必开放枪炮。18日,林则徐关于择日出洋剿办英军的奏报到京,被道光帝严切指责。19日,又令调查邓廷桢奏报厦门抗英一役军实。

  随着道光帝态度的转变,主和派完全得势。为了替赴粤的议和活动打开坦道,琦善于20日上奏道光帝,吹嘘英军船坚炮利,中国断难决胜,并千方百计诬陷林、邓二人。

  这时的道光帝对琦善所陈当然完全相信,对其所请无不依从。 28日, 下旨谴责林则徐禁烟抗英,“内而奸民犯法,不能净尽,外而兴贩来源,并未断绝”,“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将林则徐、邓廷桢交部严加议处,林则徐即行来京听候部议,两广总督由琦善署理。琦善自天津赶回北京听训后,于10月3日离京赴粤。同一天,道光帝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下旨将林则徐革职,并命林则徐折回,邓廷桢从福建前赴广东,以备查问原委。

  形势急转直下,在军事上没有被英军的炮舰所打败的林则徐,却在政治上被主和派的谗言打倒了。

  9月14日夜,林则徐知道英舰“至天津递呈,琦善奏入,奉旨准其呈诉,并将公文等件进呈”,心情十分沉重,“彻夕为之不寐”, 担忧时局“若以一着之差,致成满盘之错, 如何维挽耶 ?”允准英军“呈诉”,不准筹计制船造炮,朝廷的用心十分显然,林则徐怎不心寒呢?但他没有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祸福,为了“无伤国体,可敬后来”, 打定主意, 在不得不上表辞官的同时,也要“不识事宜”地力陈制船造炮的抗敌主张。22日起,林则徐化了两个晚上的时间写折稿,他一面自请处分,一面写了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的附片,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抗英主张,理直气壮地驳斥了主和派攻击他的谬论,并建议“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海关收入的税银中抽出一部分来制船造炮,改变军事技术和装备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状况。

  奏折和附片于24日拜发后,林则徐仍专心一意地加强广东的防务。 29日,“午后赴箭道校射”,30日,“清晨出往小北门永康炮台演放炮位”,同日,还决定拨调海珠炮台大炮加强虎门炮台的火力。

  这时,林则徐感冒生病,天天延医治疗。病中接到道光帝“欲盖弥彰,可称偾兵”的指责,并要他迅速驰奏水师出洋后接仗情形。9日,林则徐病愈,强忍心头郁愤,当晚提笔作复折,详细说明了广东抗英战略从“以守为战”向“出洋剿办”转变的理由,以摆事实的方式,婉转地反驳了道光帝“前后自相矛盾”的谴责。然而,道光帝以重治林、邓来换取英军退兵的议和方针早已决定,申辩是枉然的。20日,林则徐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谕旨交部严加议处, 来京听候部议,以直督琦署广督,其未到之前,以巡抚怡暂行护理”。当天,林则徐交卸总督、盐政两篆,移送怡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