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清照

五一

  心中孤苦的人儿最怕漫漫长夜的降临。这一天,黄昏又至,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透过窗棂,刮得体质虚弱心中苦楚的清照愈加凄冷。坐在窗前,看着梧桐飘落的枯叶,听着“点滴霖霪”的细雨,所有的悲凄与愁苦全都堆上了心头。

  词一开头,便连下了十四个叠字。这并非玩弄文字游戏,而是词人情感历程细致入微的描述。丈夫去世的打击来得太突然,使她不甘心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所以“寻寻”;“寻寻”未见,仍然心存侥幸,于是再“觅觅”,更仔细地寻找。“寻寻”再加“觅觅”,终于彻底绝望,周身寒彻,所以“冷冷”;“冷冷”之后,回神一想,寒入肺腑,于是“清清”。“冷冷清清”的感觉在心头越积越重,凄神寒骨,引出“凄凄”二字;“凄凄”渐积渐浓,心已不堪重负,凝为“惨惨”之情;“凄凄惨惨”到得极处,便肠断肝裂,惟有“戚戚”哀泣。

  十四个叠字,犹如一阵“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神奇音乐,已在不知不觉间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但对于心思不够细腻的读者,此时的感受,还只是朦胧的总体印象,对词人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只是有了初步感受。接下去,词人把自己的愁绪融入秋日萧瑟的暮色中,便使她的愁怀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把“难将息”的原因归罪为天气的“乍暖还寒”。其实是因为家国两破,心情孤凄,病弱之躯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词人却顾左右而言他。“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因为愁情难遣,才借酒浇愁,无奈“晚来风急”,“三杯两盏淡酒”如何抵挡得住?愁情不仅难遣,还愈加浓重。愁怀正难排解,天空中又掠过一群归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南飞之雁,来自北国,春暖花开之时又可飞回故园,而久离故园的词人,还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土。往日相思情切之时,曾幻想让大雁捎去情笺,如今就算大雁愿意传信,信又寄往何处?“伤心”之情难以言说。

  仰望辽天过雁,惹起满腹心事,凄怆绝望,不忍再看,词人便把目光收了回来。俯视眼前,却又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当年相思情苦时,词人曾“人比黄花瘦”,但那时不过是生离之别,相思的苦涩中还有希望的甜蜜。如今,这“病起萧萧两鬓华”的人儿,国难家灾一齐压在心头,比起满地堆积的黄花,其憔悴之状,恐怕已远胜于彼了。眼前萧瑟的秋景,衬起的,是词人凄怆落寞的情怀。

  本因愁极,借酒浇愁,却谁知所见所感皆为触愁之媒,旧愁未消,又添新愁。愁到何时才能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间本是恒定的,但在愁人的感觉中却显得格外漫长,每一秒都是那样难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无了无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心中之情,苦咸酸辛,一个“愁”字哪能概括得尽!

  全词因为是词人情感的真切流露,是词人的心理过程细致入微的展现,所以委婉曲折,极富层次,很能动人。词人之情并非以平面形式展示,而是在流动的过程中一步步缘愁而行,愁情的流动,又以所见所感之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托起,这一切,又都是在秋日黄昏的背景中。秋天,是一年中最能引人伤感的季节;黄昏,是一天中最让人愁思难遣的时候。曾经那样蓬勃兴旺的生命,到了秋天,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黄昏的到来,又预示着将有一个痛苦难捱的长夜,如何不叫人愁肠百结。

  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都已融入了作者之情,并非纯粹的客观物象。而这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经过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渲染,本身就早已附着了太多的情绪因子。这些意象与背景相融,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图景,词人就在这样的图景中抽出自己一缕又一缕的愁绪,情景相生,悲苦尤甚。

  全词开头的十四个叠字,之所以能让后人赞叹不已,乃是因为有了上面说到的这种真切动人的情感基础。张端义盛赞:“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如果缺乏情感基础,一味追求叠字技巧,那就不仅会有“斧凿痕”,甚至还会落人笑柄。元人乔梦符曾效作一首《天净沙》词云:“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便为东施效颦。如果没有精湛深厚的音韵休养,“黑”字这样的险韵无论如何也难押得如此自然。

  全词的语言,极平浅,但却寓大巧于其中,乃大巧之拙,浓后之淡,看来只是寻常言语,却使后人惊奇“遒逸之气,如生龙活虎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卓越绝千古”(清·万树《词律》),“深妙稳雅,不落蒜酪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全词音调的绝妙,夏承焘先生曾有过细致的分析,此处引出:“用舌声的共十五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二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词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惝怳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它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词当初还是合乐演唱的,合上乐后,其音调的美妙可能还要更胜一筹。

  与《声声慢·寻寻觅觅》几乎达到同样艺术高度的言愁佳作中,有一篇名为《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