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清照

五〇

  “绿肥红瘦”一语,意谓经过一夜风雨,红花萎残,绿叶更显得繁茂。虽为作者推想,但造语的新颖精警,语气的不容置疑,已使此景置于目前,融于情中。今人马仲殊评曰:“这‘绿肥红瘦’形容词,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真觉新颖我以为连篇累幅寓暮春景色的,抵不上绿肥红瘦四字。”(《中国文学体系》)这四个字有如此超绝的艺术魅力之原因,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可解。清代黄蓼园云:‘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蓼园词选》)此语便道出了个中天机。“绿肥红瘦”以物比人,与“绿肥”形成对照的,是海棠之萎残与佳人之清瘦,二者融合无间。精警奇俊的写景之语,含融了细腻凄婉之惜春情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词至此处戛然而止,但在这句绝不止是道给卷帘人听的话语之后,读者不能不久久沉浸在词人那一份淡淡的伤感之中。清代李继昌谓“绿肥红瘦”为本篇“词眼”(《左庵词话》),确为的论。

  整首小令篇幅极短,却容量极大。三十三个字内“藏无数曲折”(黄蓼园语)。词人从“昨夜”到今晨,情感一波三折。因何酒醉,不知。很可能是因春色将去而惜春郁闷,借酒浇愁。愁绪略消,便入浓睡。浓睡乍醒,记起昨夜风雨,愁绪又至,忙问卷帘人,却听说“海棠依旧”,正欲为之一喜,随即发觉卷帘人粗心大意,随口乱答,不禁恼从中来。

  从词中可以隐隐窥见孟浩然诗《春晓》的影子,但情调显然不同。《春晓》的“夜来风雨”柔和如催眠曲,“春眠不觉晓”的诗人未脱童真稚气;《如梦令》中的风雨则一“骤”一“疏”,让人猝不及防,沉睡的词人又是满怀愁绪。孟浩然的问语空灵、浩渺,于惜花中透出安闲与天真,李清照的问语却急促、实在,充满对春光老去的无限怜惜之情。从花朵的细微变化中,她感到了春光的短暂,进而参悟到自身生命境况的脆弱,领略到了时光与青春的宝贵。一曲《如梦令》,其实概括了古往今来无数敏感而又多思的人们共有的惜春心理,所以脍炙人口,千古不衰。

  与《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样脍炙人口并常常为评词者相提并论的,还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人比黄花瘦”的词句,全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却非晴日,整整一天,天空布满浓云,空气中飘着薄雾,女主人公独自伴着炉香消磨了漫长的白日。终于到了晚上,孤枕独眠的词人感到阵阵凉意,辗转难眠,黄昏的一幕赏菊不由浮现在眼前:

  重阳赏菊,乃佳节传统节目。夫妻团聚时相携赏菊,其乐融融,今日却独自一人把酒赏花。好不容易捱过了黄昏,襟袖间充盈了菊香时,正欲转回帘内,一阵西风卷来,吹起了门帘,也吹动了词人的满腹离愁。赏菊时,忘了自己,同情于菊花之瘦;西风一吹,单薄身子顿生凉意,猛然发现自己已因长时的痛苦相思而消瘦了;回头再看菊花,在风中萧瑟却不倒伏的身影,倒似比自己要强上几分。

  上片细致地写出气候、时节、室内景物,下片则写主人公在重阳佳节的活动。“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写“相思”,却不著“相思”一字;“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离情别绪”,却不提“离别”半言。但人物心绪已从景物描写及人物行动中自然显出。以上皆为直接叙述,乃用“赋”之法。

  结句用“比”之法,把人与黄花作比,新颖传神。正如刘乃昌先生所言:“‘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其所以备受称赞,因为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李清照词鉴赏·情浓意密离恨深》)

  李清照的长调中,最让后人绝倒的,恐怕要数《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一出,便以其特有的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

  历代评词者说到这首词大多赞不绝口。同代的张端义在《贵耳集》中称此词“乃公孙大娘舞剑手”,罗大经则感叹“以一妇人,能创意出奇如此”。(《鹤林玉露》)明朝杨慎、茅暎、吴承恩、沈际飞、陆云龙、徐士俊等都极口盛赞此词,茅暎在《词的》中甚至称此词“情景婉绝,真是绝唱”。清朝文人中除个别人以为“此词颇带伧气”外,其余众多文人仍对此词称颂不已。沈谦甚至于“少时和唐宋词三百阕,独不敢造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填词杂说》)

  历代评家,评此词的角度,或限于音律叠字,或限于语言风格,或者虽意识到其情其境非同一般,但却只说了总体感受,并未写出仔细评赏的文字。

  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艺术珍品,如果粗略一读便搁下不管,对于艺术财富实在是一种浪费。

  词写于赵明诚病逝后的那个秋天。丈夫去世的打击使她悲恸欲绝,又加山河破碎,故园难返,前路渺茫,使她“大病,仅存喘息”。躺在病床上,恍惚间,那个熟悉而又亲切的身影似乎又出现在眼前,张口要喊,又猛然意识到天人永隔,绝难再见。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涌出来。痛到极处,又一转念:莫非这只是一场恶梦?老天不会如此残酷吧?心爱的丈夫也许正在屋子里的某地方,不由地又举目四顾,而寻觅的结果,只能使自己不得不确信这个残酷的事实,心中便愈加悲戚。整个秋天,李清照一直经受着这样的心理折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