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清照

四一

  §儿女情长与“倜傥有丈夫气”

  鲁迅先生在论及陶渊明时说过,陶渊明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面,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一面,“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

  历来论李清照者,却有不少人犯了鲁迅先生警醒过世人的这种错误。

  自明代张南湖把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后,后世论者多从其说,认为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这固然不错,但后来之人对“婉约”的理解越来越窄,以为清照词作只有缠绵悱恻、悲悲戚戚的一面,不免一叶障目。清照本来是诗词文全才,“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但自宋以来学界研究李清照却形成了重词轻诗文的风气,加上她的作品大量散失,不少研究者眼中的李清照,便既“非全人”,也“离真实”了。

  李清照的词确有“儿女情长”的一面,委婉的情思、缠绵的意绪常在她的词作中萦绕,但这些词作绵婉而不纤靡,具有潜在的英风豪气。

  陈廷焯的评语“李易安词能脱尽闺阁气”表明他已注意到这一点。沈曾植说得更干脆:“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他为了使人们注意李清照豪放的一面,甚至把李清照与苏轼、辛弃疾并举。

  李清照词作中潜在的英风豪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洋溢着青春风采。

  清照早年的词作,常常抑制不住生活的激情,青春女子的活泼、俊爽、开朗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请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果抹去一切背景知识,我们能判定出这首小令出自一位女子之手,“沉醉”、“争渡”皆闺阁女子所为吗?在这里,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纤弱和柔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洋溢着青春风采、充满生命活力、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年轻词人。

  古人写秋多感伤之语、悲凄之调:“秋风萧瑟愁煞人”、“草木摇落露为霜”让人凄神寒骨。只有极少的男性作家把秋天写得绚丽多彩,令人精神振奋,如王安石,如杜牧。作为封建社会一闺阁女子,李清照竟然也写出了令人意志焕发的暮秋湖景: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俊朗之气从绚烂夺目的秋景图中飘逸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爽。

  2.超越世俗闺情。

  封建社会的妇女,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清照之前,有过不少写女子相思之情的诗词,除部分民间之作外,大部分女子所思之人,要么是曾流连青楼的公子哥儿,要么是假托夫君之名的一个虚幻之人。情感缺少必要的依托,往往显得苍白甚至带有病态。在这一点上,清照相当幸运。

  她嫁给了一个情趣高雅、品行才学都挺出色的太学生,在婚后志趣相投的生活中,她对自己丈夫产生了强烈而又真挚的爱情。她的词作中,表现的就是这种充实健康的情感。因为爱得深,才有思之刻骨,因为刻骨的相思,便有了浓重的愁绪,因为愁绪太浓,有时不免产生怨恨。对于女性内心世界这些真实而又微妙的情感变化,李清照作了大胆的展示,并不因为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含蓄稳重,对丈夫要举案齐眉、彬彬有礼而稍加掩饰。

  因为相思,她“倚偏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因为相思,她“终日凝眸”(《凤凰台上忆吹箫》)、“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还因为相思,她“泪向愁中尽”(《生查子》),甚至于“更挼残蕊,更捻余香”(《诉衷情》)迁怒于熏破春梦的梅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