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清照

二七

  后来,随着民族矛盾的激化,为把人们的视线从讲究“民族气节”之上转移开,统治者利用理学大肆宣扬“节妇说”,理学对“人欲”的桎梏作用才无以复加。

  宋词早期,尚带着五代词的胎印,大多反映了男女相思相悦的原始欲望,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欲冲动的渲泄,由于还未取得正统地位,总不免有些躲躲闪闪。

  作家甚至于不敢署上自己的名,为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少笔墨官司。

  柳永的出现,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词由儿童期步入青春期,柳永这个封建官场的弃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无所顾忌地渲泄被正统的封建规范压制的人的真挚情感,“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便足证这种真情的表露所唤起的广泛的社会共鸣,但同时他的为官场所不容,始终免不了挨骂的命运又说明封建正统观念是何等顽固。

  既要表现人的正常真实的情感,又不能有违“文以载道”的正统观念,只有做到这一点,词才可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为上层社会所认可。一代文豪苏轼,由于他的复杂心态,使他为词走上正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功不可没。儒、释、道的综合影响,使他既想冲破人世间的一切罗网,又无法挣脱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既不愿走前代词人的老路,又难以摆脱前代词人的影响。于是,他来了一次“以诗为词”,把人的情感、欲望表现与“载道”水乳交融,把人欲、人情与人的理性整个涵纳进了词的天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将文章道德和情欲抒发揉在一起的完美的艺术杰作,这就开了“豪放词派”的先河。

  但“以诗为词”又潜伏着深深的危机:在使词得到社会规范认可,能与诗文并驾齐驱的同时,正统的社会规范又将力图把词纳入自己的轨道,为之戴上封建正统观念的枷锁,从而使词表现出强烈生命活力的因子——真挚浓烈的情感、对美好事物风流云散的深长叹息、婉约含蓄的柔性特征面临被窒息的命运。

  词如果仅仅沿着这条正统之路走下去,无疑会靠近味同嚼蜡的宋诗而很快走到它的尽头。

  所幸的是,有另一派词人,始终沿着词自身发展的轨道,探寻词自身发展的规律,不愿受正统规范的制约。如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他们以离情别绪、遇挫失意、江南闲愁、怀古伤今等题材的抒写,为词走向自身发展的高潮蓄源增流。

  这个高潮的出现,就以李清照为标志。

  李清照清醒地认识到词与诗文混同后潜伏的危机,发出了“词别是一家”(《词论》)的呼喊,勇敢地冲破了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冲破理学所规范的妇道,把笔触伸向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中,细致入微地把人的生命冲动及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披露出来。她的词作,或表现少女活泼爽朗的性格、柔情似水的性情;或表现初婚女子的情致和意绪;或表现两情融融的柔情和别后相思的轻愁;或表现社会动荡、家世变迁所引起的心灵潮汐;或表现封建正统观念压制下的妇女的郁闷;或表现国破家亡、孤身飘零的凄惨;或表现上下求索、欲达天庭的豪情与失落。如此广泛的题材,却无一首是从“义理”出发的载道之作,首首“如肺肝出”,惟一“诚”字而已,毫无矫揉造作,也无虚情假意。她以自己大量的传世之作与自己的理论建树相生辉;在表现形式上,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式——

  易安体,这种易安体不仅为当世一般文人争而效仿,就连辛弃疾这样的大词人也作过效李易安体的词(如《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她还能把“寻常语度入音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又能“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在“用经用史”的同时,做到“自然而工”,了无斧凿痕;她能把个人夫死身零的哀痛和伤时念乱的悲愁融为一体,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愫;她还能把满腔抱负化为梦境,在词中诉说自己的追求和郁闷。

  这一切,都使李清照毫无愧色地登上了宋代词坛的最高峰。徐士俊《古今词》里评曰:“余谓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二安之外,无首席矣。”幼安,即南宋词人辛弃疾,他在“豪放词”创作中因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把个人融入民族之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就词本身的艺术高度而论,他其实不及李清照。胡云翼先生在《中国词史大约》里这样评价:“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龚启昌先生也高度评价:

  “李清照在文学史上地位,论者以与盛唐李白、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并称为词家三李。”(《中国文学史读本》)在《宋词研究》中,胡云翼先生更是充满热情地赞颂:“有人称清照词为婉约之宗,更有人说李清照是北宋第一大词人,依我看来,这都不是过誉的批评。我们知道清照的成就,虽仅及于词的一方面,而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郑振铎先生在《文学大纲》里也说:“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

  类似的评价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已经用不着一一例举了。总之,在词这一领域,李清照已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二)李清照诗文创作的成就并不亚于词的成就。

  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进前辈。”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诗名”的成就,显然是以大量的诗作为基础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照诗情澎湃、灵感常至的写作情况。从夫守建康时,“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宋史·李格非传》)所作诗歌数量当不少。“她的词集凡6卷,她的文集也有7卷。

  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这个损失,大的类于希腊之损失了她的最伟大的女诗人莎孚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然而在那些残余的劫灰里,仍然可以充分地见出她的晶光照人的诗才来。”(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