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清照

一八

  绍兴元年(1131年),清照流寓到了越州。《金石录后序》中叙:“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士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清照明诚夫妇的半生心血,就这样被可恶的小人分而占之,几至散佚殆尽了。

  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高宗至临安(杭州),清照随后亦赴杭。三月,朝廷策试,张九成中进士第一人(状元),李清照因不满其词藻华丽阿谀谄媚的文风,作一联嘲之:“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

  柳永词《破阵乐》首句为:“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张九成对策中有“澄江泻练,夜桂飘香”

  之语。清照曾评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论》)

  故此将二人对举。这不过是将苏东坡戏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略加变化而已。此联传出,士大夫对清照多有不满,认为她太尖刻,而张九成及其亲友自是怀恨在心。

  屡遭打击、连日奔波的清照,此时身心已极度疲惫。孤独飘零之中,欺侮时至,攻讦四起。谁能替她分忧?这一年,她已49岁,膝下无儿无女,眼看老境将至,如何捱过下半生呢?恰在此时,有媒人上门来求婚。托媒求婚的人名叫张汝舟。禁不住媒人的如簧巧舌,更因为孤寂疲惫的清照实在需要一个停靠的驿站,夏天开始不久的时候(大概五、六月间),清照嫁给了张汝舟。本以为下半生有了归宿,殊不知,更大的磨难就在眼前。原来,张汝舟是个卑鄙的小人,他看中的,是清照身边尚存的极其珍贵的金石书画和钱财。婚后,张汝舟丧心病狂地掠夺清照的财物,对清照则虐待有加。痛苦异常的清照忍无可忍,终于向朝廷告发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劣迹,并请求朝廷判他们离异。张汝舟职掌诸军审计而欺骗上级,贪污虚报,直接影响朝廷利益,此时军务又重,既经告发,朝廷不能不问。恰好,与清照有点亲戚关系的綦崇礼正是朝中宠臣,他从中促成,使朝廷很快就对此事作了处理。告发在九月,十月即对张汝舟定罪行遣,除名编管。清照亦得与之离异(自再嫁至离异,历时100天)。然而,按宋代刑法,妻告夫者虽属实,仍须服刑两年。清照告发张汝舟时即知道自己要受刑法处置,然而以白首之年去坐两年牢,实在使人不寒而栗。幸亏綦崇礼援手,清照才得以幸免,被拘押九日后便释放了。

  为答谢在危难中帮助自己的綦崇礼,清照写了一封致谢信: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唯有老兵。既而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僶俛难言,优柔莫决。呻吟未定,强以同归。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壁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助,难胜古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外援难求,自陈何害,岂期末事,乃得上闻。取自宸衷,付之廷尉。被桎梏而置对,同凶丑而陈词。岂惟贾生羞绛灌为伍,何啻老子与韩非同传。但祈脱死,莫望偿金。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抵雀损金,利当安往;将头碎壁,失固可知。实自谬愚,分知狱市。此盖伏遇内翰承旨,缙绅望族,冠盖清流。

  日下无双,人间第一。奉天克复,本缘陆贽之词;淮蔡底平,实以会昌之诏。哀怜无告,虽未解骖;感戴鸿思,如真出己。故兹白首,得免丹书。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高鹏尺鷃,本异升沉;火鼠冰蚕,难同嗜好。达人共悉,童子皆知。

  愿赐品题,与加湔洗。誓当布衣蔬食,温故知新。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熏。

  忝在葭莩,敢兹尘渎。

  这封信,写出了作者晚年改嫁后的一段不幸遭遇及不愿受辱而抗争的勇气。信中除了对綦崇礼在自己“哀怜无告”之时的援救表示“感戴鸿恩”外,还叙述了受骗再嫁的经过和张汝舟的卑劣行径,诉说了自己身心所遭受的巨大痛苦。讼告恶夫,对清照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然而却召来了小人们的飞短流长,“无根之谤”四起,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畏世人之讥、无颜立于士林的复杂心情下,于信末,清照表达了她希望“智者之言”止住“无根之谤”,还她清白,让她做清贫然而静心的布衣百姓的愿望。

  清照的改嫁旋即离异,在当时成为全国新闻热点,在后世,也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至后数百年明清时代的人,出于爱才或封建观念,纷纷为清照辩“诬”,想证明她没有改嫁一事,更不可能讼夫而离异。但终未有人能找出确凿证据。其实,“诬”不在“改嫁”,而在对改嫁的种种“讥”、“谈”和“无根之谤”。清照之时,妇女“从一而终”的观念未如明、清时深入人心,改嫁原本平常,亦在情理之中。只是因其性情孤傲,以一女子而处处要与男子争一高下,又常讥嘲平庸之辈,再加讼夫离异,才引出众多流言蜚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