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尔烈全传

七二

  袁应泰未得活,张铨却活了过来。

  努尔哈赤劝他归顺,他宁死不降。

  努尔哈赤见他为忠臣,不忍心杀他,便把他放掉了。

  他回到辽阳城内自己的行署后,向南拜辞了明廷,向西拜辞了父母,遂再次悬梁,直至气绝。

  永琰听了这个传说后,深受感动,不由得在旁边赞称道:“袁张二将,虽为明人,精神可嘉,悲风长存,千古不灭。”

  那个讲这个传说的人听了,望了他一眼,说道:“此与我等所见略同。”

  第二个故事是《辽阳守军》:

  山东沂水县有个人,明末随袁应泰充军辽阳。恰逢辽阳城陷,遂被乱军杀害。但是,他头虽断,却似乎心未死。不觉被人悠悠忽忽地领到阴间。

  晚间,阎王点名,发现他不应死,便让手下人将头给他接起,然后送他回去。

  一切像作了一场梦。

  待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已不在辽阳,而在家乡沂水。

  他亦觉得生奇。

  沂水县令听说他回到家乡来了,以为是逃兵,便捉来审问。待他说过事情经过,并指出自己脖颈上遗下的红红的伤痕让县令看。县令以为荒唐,不相信,准备予以重刑。

  那人见了,说道:“我的话虽不足为证,但辽阳城陷总不会是假。县令可等待几日,如果辽阳城安然无恙,则证明我所言为假,再处罚不晚。暂且将我关入牢中,以待音讯。”

  县令依他所说办了。

  果然,不数日,辽阳城被攻陷的消息传来,且有袁应泰、张铨二官员以身尽节忠烈行为传出。

  县令查其城陷日子和时辰,与那人所说一样,遂那人被放,得以活命。

  永琰听了这个传说后,按捺不住,遂在一旁插嘴道:“如此苟命,有何意思,真不如与袁张二将军同存亡了。”

  那讲故事的人听了,望了他一眼,说道:“彼与我等所见相一。”

  永琰听了,心想,他所说的“我等”,难道除他本人外,还能包含他人吗?于是问道:“你所说的‘我等’,都指何者?”

  对方答道:“辽阳王尔烈者也。”

  “他怎么能识此事?”

  “他是辽阳人,怎不识此事!当年,待他听说此二事后,曾说道:‘彼虽为死,犹同活也;此虽为活,犹同死也。人活,乃重其名,有其义;否,则为死矣。’”

  永琰听了,大为师傅王尔烈的神采所震动。心想,真不愧为人师表。仅此一言,足够我学习永世的了。

  这日,他早早地起来,同随行用过膳后,便开始向千山进发,准备寻求木鱼石。

  原来,在他离京时,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已经向他讲过了。告诉他道:“关东辽阳,古称襄平。襄平城南,有座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王尔烈早年曾在千山龙泉寺西阁念过书,他对那里的情况熟悉。他既然能出此文题,想必是与此有关,你可去千山访寻一下。那里还有他的学友普丘和尚,可以问问他。”

  永琰听了,心想:刘统勋是王尔烈的老师,王尔烈是我的老师,这话是不能有错的。正因为这样,永琰才出了辽阳城,径直向千山走来。

  他在千山,几乎是访过了所有的寺、庵、宫、观等释、道两家寺院,仍然没有找到木鱼石,不由得有些着急。

  这会儿,明月当空,松涛滚滚,万籁俱静。

  他来到了木鱼庵上头的万松岭。

  万松岭下,便是罗汉洞;罗汉洞下,便是梆子沟。

  他走得也实在是累了,便坐下就地休息。哪想,待他往地上一坐时,一块石头被刮动了,顺着山势,叽哩轱辘地滚了下去。待过了多时,只听山下传来空声空气的声音。那声音,既象像石声,又像木鱼声。

  他身边的随从听了,有些惊喜,说道:“听这声,有点像木鱼声,莫非找到了,真乃天助我也。”

  永琰也觉醒悟过来了,说道:“木鱼石,木鱼石,即木鱼与石也,其声特似了。”

  正这时,一阵“梆、梆、梆”的响声,由远及近,不多时竟来到了跟前。

  永琰益加惊奇。待他抬头望时,更是惊奇得了不得,只见一个人挺立在跟前。再看,只见这人身着灰色道袍,头戴灰色道帽,脚登灰色道靴,年纪在五十开外,胸前一缕长须,眼光炯炯,宛若一家神仙。

  永琰看了,问道:“不知你是哪路神仙到此。”

  那和尚答道:“吾非神仙,乃龙泉寺僧人普丘是也。”

  永琰一听,想起刘统勋话,问道:“你可认识王尔烈否?”

  “怎能不认识。他是我的学弟,我俩曾同在龙泉寺从元空师傅学习诗文。”

  “既然如此,有一事讨教,请师傅告诉我吧。”

  “请问,公是何人?”

  “我乃是王尔烈的弟子也。”

  普丘一听,心里明白了,这是皇子永琰来到这里了。他也不便深求,接着问道:“施主,你到此作甚?”

  永琰听了,这才将寻求木鱼石的事说了一遍。

  普丘听了,心中大喜,说道:“方才,你投石所传回的声音,便是木鱼石声。施主,请随我来。”

  说着,他们来到万松岭下,木鱼庵前,梆子沟底,罗汉洞上,再拣石一敲,果然梆梆有声,真乃木鱼石也。

  永琰高兴得不得了,心想,王尔烈,我算服了。

  当夜,永琰一行随普丘宿于龙泉寺西阁。

  翌日,他们来到辽阳州衙,禀明身世,要求回京。辽阳州官大人以大礼相待,并备下车轿送皇子永琰回京。

  到京城后,他见过王尔烈,纳头便拜,说道:“你真是我的好老师,此次辽阳一行,收益匪浅。”

  王尔烈问道:“这次你都见到什么了?”

  永琰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先讲述了沿途所见诸事,体察了民情,了解了世故;然后,讲述了见到木鱼石事。

  王尔烈听了,心中大喜,说道:“你果有进步。此次让你出访,仍然是以通晓民间疾苦为重,作为一个皇子,此事不能不知啊。再者,让你所寻之木鱼石,仍中虚若谷,外实如金,体洁似玉,磐声犹钟,此乃君子之气度也。皇子公,今后虑事,当先从民心想起,再行木鱼石之声色。只有这样,国家才有瑞兆也。”

  皇子永琰听了,深受感动,说道:“在我所体察到的诸民情中,百姓尤恨赃官污吏。”

  王尔烈听了,频频点头。

  永琰见势,口贴在王尔烈的耳朵上,悄声说道:“老师,当今朝中和珅老儿,飞扬跋扈,目空一切,卖官鬻爵,贪脏枉法,欺压百官,祸害百姓,罪在不赦。他年我要为君王,定要拿他开刀问罪。”

  王尔烈听了,觉得皇子永琰说到了点子上。但是,他急忙将永琰止住,说道:“和相乃圣上爱卿,一日无他,膳食不饱,觉睡不安,暂且容忍一时,万万不可泄露。”

  永琰觉得老师说得有理,便连连称是。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春,江南出了一件使乾隆挠头的事。朝廷选派了几个乡试主考官,都被顶了回来。

  这日,乾隆将王尔烈、刘墉、翁方纲、尹壮图、秦泉、秦湖几位近臣召到御书房议事。乾隆说道:“江南之地,素来难治。仅在科甲上,就屡屡出现逆障。顺治十八年辛丑科乡试,曾发生哭庙案;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乡试,曾发生私通贿赂案。而今又出现这等情形,真是孰可饶孰不可饶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