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汉高祖

  §二、沛县起兵 联合抗秦

  项羽,名籍,字羽,公元前232年出生于下相(今江苏省宿迁)。项羽的祖父就是战国时楚国的名将项燕。

  项羽自小父母双亡,只是靠叔叔项梁的照顾才得以长大成人。项羽身材高大,力大如牛。项梁十分喜欢他,经常教给他各种学识,希望他长大成才,托起再兴楚国的重任。但是项羽却不喜欢舞文弄墨,对于学习剑术也是半途而废,项梁见了十分生气,很失望地责骂项羽,项羽却说:“读书识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够了,而习剑也只能对付一两个人。我想学习能够对付上万人的战术。”项梁听后,知道他将来定是个帅才,便开始教他兵法。不过项羽虽很高兴,但对兵法的学习也只是学了些皮毛,而没有去深究。

  后来,项梁犯了杀人罪,带着项羽逃到了吴城。

  有一次秦始皇巡幸经过吴城,项羽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皇帝,当他见到始皇帝的英姿时,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脱口而出:“我将取代他而夺天下。”

  项羽的这句话,喊出了他的心声,从此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反叛的种子。

  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吴城时,项梁等人听后十分高兴,他们对秦朝的统治早有不满,一心想恢复楚国。于是项梁召集了原来部下的一些人马,和项羽、陈婴等人一起,在吴城举起了反叛的义旗。

  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当然也传到了沛县,沛县县令十分害怕,想响应陈胜的起义来保全自己。萧何、曹参均感到这是一个剧变的乱世,将是大丈夫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们决定辅佐刘邦大干一番。于是他们向县令献计:“你是秦朝的官吏,怎么能向叛军投降,反抗自己的上司呢?再者,即使你起兵反秦,恐怕民心难服,人民不会听你的,你的性命也难保。最好是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这样大家就会听话了。”

  萧何等人建议县令把刘邦找回来,由刘邦来领头,一定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县令同意了萧何他们的意见,派吕雉的妹夫樊哙去找刘邦。

  刘邦此时已在芒砀山聚集了好几百人,见到樊哙前来叫他,十分奇怪。樊哙说明了来意,刘邦听后十分高兴。第二天,刘邦便带着家属和手下人与樊哙一起向沛县进发。

  但是,刘邦还没有到县城之时,县令又开始后悔了,他害怕刘邦一旦回来后,定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到那时自己的地位将十分危险,说不准刘邦还会杀了他。因此他决心不让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萧何、曹参等人。曹参、萧何闻讯后,连夜逃出县城,来给刘邦报信。刘邦等人来到县城时,见城门已关,一时无法进城,即使强攻,恐怕也难以奏效,萧何见此情形对刘邦说:“城中的老百姓,早有起义的想法,此时未必能听县令的。我们不如修书一封,送到城中去,叫老百姓杀死县令,放我们进去。”刘邦同意了这个主意,于是马上写了一封信,劝说城中百姓起来响应,用箭射进城中。城中百姓看到信后,心中已积压多年的不满之情立即爆发出来,大家都联合起来,找到县令。县令惧怕众人闹事,连忙派士兵镇压百姓,可是士兵们早已被百姓们说服,都不愿意再为县令卖命了,纷纷放下武器站到了人民群众一边。后来有人抓住了县令,砍下了他的人头。众人一片欢呼,开城门迎接刘邦。

  就这样,刘邦没费一兵一卒,在百姓的拥戴下进入了县城。刘邦进城之后,立即召集全城比较知名的人士开会,商讨今后的行动。萧何等人说:“现在,天下大乱,各地的诸侯们纷纷起兵反秦,我们应借此机会,背秦自立,反叛秦朝,我看我们就推刘邦为沛公,领导大家如何?”大家一致同意。刘邦再三推辞,可是众望所归,刘邦也就答应了。

  第二天,刘邦在县衙门中设立祭坛,召集了全县所有的壮年男子,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宣布从此起兵抗秦。刘邦宣布所有的旗子都用红色,因为刘邦自认为自己是赤帝的儿子,他曾挥刀斩白帝之子——秦朝的君主,所以旗子一律为红旗。至此,刘邦踏上了反抗秦朝的征程,也是他登上皇位的关键一步。

  此时正是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已经48岁了。

  刘邦起兵之后,向胡陵县、方与县两县进发,沿途又命萧何、曹参等人招募士兵,不久,刘邦手下已聚集有好几千人。正是在这个时期,刘邦遇见了一位奇才,这便是后来被人称作是“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另外两杰,一是萧何,二是韩信)。

  张良,字子房,原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上是韩国的贵族。张良的祖父与父亲均当过楚国的丞相。秦灭楚国时,张良还小,张良一家人均被秦军杀害,张良侥幸逃了出来。从此,在张良的心中便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后来张良曾试图暗杀秦始皇,但没有成功,从此便隐姓埋名,到处流亡。尽管如此,张良并没有放弃反秦的念头,一直在等待机会。命运似乎注定了张良将来定是人中豪杰,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张良学业大增,为日后辅佐帝王获取了资本。

  一日,张良闲来无事,在桥头散步,见一位老者坐在桥上。张良从老者身边经过时,老者的鞋正好落到了桥下,老者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后十分生气,可一看是位老者,便压住了心中的怒火,帮他把鞋捡了上来。可老者没有谢谢他,反而变本加厉对张良说:“给我穿上。”面对如此带有侮辱意味的事情,张良简直无法接受,本想教训老头一顿,可转念一想,人家是位年岁已高的老者,与他计较没有什么意思,干脆好人做到底,帮他把鞋穿上算了。于是张良弯下身来,为老者穿上了鞋子。

  老者看了看张良,笑着对他说:“看你这小子还可教化,五天之后的凌晨你还到这儿来,我有东西交给你。”

  说完,老者飘然而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