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韩愈

  §第五章 受命危难入汴州 旧友重逢话沧桑

  东都洛阳,尽管不如长安城来得有气势,但也颇为繁华热闹,再加上国色天香的牡丹,更是为这洛阳城增添了一笔动人的色彩。

  贞元十二年三月,兵部尚书董晋出任东都留守。

  韩愈因人推荐,结识了董晋。对于韩愈的才气,董晋很是欣赏。二人谈诗论文,倒也颇为投契。

  这年七月,宣武军节度使李万荣病死。董晋改授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韩愈受董晋辟举,出任汴州观察推官,掌管刑狱。

  满腹经纶、非民倒悬的政治理想,终于有了可以用武之地,韩愈的心振奋了,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希望。

  然而,就在董晋收贤纳士、准备赴汴州时,军探传来消息,原宣武军节度使李万荣的部将邓惟恭,趁万荣新丧,群龙无首,总揽兵权,企图趁机作乱,争霸一方。

  此时汴州人心浮动,局势不稳。

  董晋万万没想到,自己刚被授命就要处理如此棘手的局势,如何应付呢?他紧蹙着眉头,思考着。

  几个谋士立在一旁,看着董晋踱来踱去。

  “大人,”韩愈开口道,“依我之见,这汴州局势混乱,邓惟恭尽管已掌握兵权,但他的地位并没有确立。大人不如迅速入汴,令他措手不及。”

  “你的意思是?”

  “大人,邓惟恭毕竟未经朝廷授命,名不正,言不顺,不得民心。大人若能及时赶到,使他来不及起兵叛乱,民心所向,定然能挫败其阴谋。”韩愈继续道。

  “嗯,”董晋沉吟着,“好,就听你一言。回去准备一下,明晨出发。”

  第二日,天色微明,几骑快马从洛阳城飞奔而出,一路东去。右首之人,须发冉冉,随风飘飞,两眼炯炯有神,口方鼻直,英气逼人,那正是韩愈。

  受命于危急之中,赶赴那未卜之地,但他很振奋,没有丝毫的恐惧与担忧。大丈夫应当有所作为,明知是赴汤蹈火,也应在所不辞。

  快马加鞭,几个人连夜赶路,终于在转天晌午时赶到汴州。

  进得城门,但见街上行人神色平静,店铺茶肆喧声阵阵,没有一点叛乱兵变的痕迹。

  董晋长出了几口气:“看来,我们来得还不迟。”

  马不停歇,他们来到汴州府。

  一随从上前对府前的差役道:“去禀告你们大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董大人到。”

  “是。”那差役见这几人来者不善,慌忙跑到里面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几个人从府里快步走出。人还没出来,为首的一人就开口道:

  “不知董大人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说着,人已走出门来。

  只见他,身高六尺有余,膀阔腰圆,浓眉大眼,络腮胡须。“董大人远道而来,也不通知属下一声,也好让惟恭做好迎候的准备。”他继续说道。

  “董晋个人之事,不好惊搅百姓。”董晋笑道,“想来你就是万荣的爱将邓惟恭邓将军了。”

  “正是在下。”邓惟恭满脸堆笑,但仔细看去,会发现时不时流露出的一丝愠怒与凶气。

  董晋自然明白,在邓惟恭的一脸谄媚的笑容之后,隐藏着对自己提前赶到令他措手不及的恼怒。但官场之人,表面上的文章谁也不会比别人逊色。

  “瞧我,只顾与大人寒暄了。竟忘了请大人入府了,该死该死。”邓惟恭继续道。

  “邓将军请。”董晋道。

  “卑职不敢,还是董大人先请。”

  就此,董晋以果敢迅速的行动挫败了邓惟恭意图叛乱的阴谋,汴州的局势安定下来。韩愈因为随同入汴有功,试授秘书省校书郎,但实际上,这一职位对韩愈来说,不过是个虚衔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

  八月份,德宗又授命原汝州刺史陆长源为汴州行军司马,协助董晋处理军务;之后又派左司郎中杨凝担任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杜伦、孟叔度分别担任节度判官、营田判官,共同辅佐董晋治理汴州。至此,汴州的局势终于安定下来。

  局势一稳,韩愈就派人去宣城将妻子卢氏、侄儿老成、乳母李氏一家人接至汴州。几载离别,亲人重逢。各人心中感慨万千。

  “四叔。”老成仍像个孩子,扑在韩愈怀里,又笑又跳。

  乳母李氏高兴地抹着眼泪,妻子卢氏脉脉无语,一家人沉浸在相聚的喜悦之中。

  从此,韩愈一方面辅佐董晋处理刑狱方面的事务,悉心尽力;另一方面习读古人诗文,尤其喜读李白、杜甫的诗句,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

  一日,韩愈正在书房读书。一仆役来报,说有一姓孟的相公求见。

  “孟?”韩愈心道,“是孟叔度吧。”

  “快快有请,”韩愈吩咐。

  换得衣裳,韩愈快步走向客厅。一个清瘦的身影跃入他的眼帘,略显苍老的面容,一双不大但却有神的双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