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訢建议道:“若八大臣联合起来,便势不可挡,若“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后果不堪设想。太后回京之际,应将他们分而治之,而且一定要带小皇帝随行。
太后切记。”他停了停又说:“回京之后,一切事情便好办了,到时我们先发制人,削了他们官职,然后将他们捉拿,便大功告成。只是等待时机了。”
两太后听他这么一安排,觉得很合理。慈禧迫不及待地说:“望六爷早日回去,早作准备。”三人完成了谋划,都觉踏实许多。还在得意洋洋的肃顺哪知道三人竟在自己眼皮底下达成了君子协议,一场宫廷政变拉开了序幕。
2.重回京师
连日以来,朝廷内外都在议论一封奏折。奏折中居然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以废除世祖以来奉行的辅臣制。一时间奏折的撰写人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成为风云人物。
咸丰死后,八辅臣在朝廷内外呼风唤雨,他们没想到这封奏折居然威胁到他们辅政地位,更何况这有违大清祖制,他们当然坚决反对。两宫太后却十分高兴,这与她们同奕訢商订的计划一样,如果大臣们都能站在两宫一边,垂帘岂不有望,掰倒肃顺岂不有戏?
很快,两宫传出懿旨,让八大臣进宫商讨对奏折处理方案。
八大臣鱼贯而入,慈安心平气和地拿起奏折,问道:“董元醇的奏折,大家都看过,各位大臣有何看法?”
载垣抢先一步,嘴一撇,很不屑地说:“董元醇这等小臣,目光短狭,居然想出“垂帘听政”一说,这是哪一朝的规矩?我没听说过!这件事还有什么好说的?驳斥便罢了!”
他激动异常,挥舞着双手,两宫一见这等情景,大惊失色,互相对视了良久,慈禧怒不可遏地说:“你等都属军机大臣,大堂之上,居然指手画脚,简直目中无君,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连皇上的话,你们也敢不听吗?”
肃顺见这位年轻的太后居然对他发脾气了,他更是恼羞成怒,两眼一瞪,小皇帝吓得连忙将头伏在慈安怀里,只听肃顺大声说:“太后若听信谗言,臣等不能遵命!”
慈禧气得两脸青紫,她伸着发颤的右手,指着肃顺等人,抖着声音说:“你,你”半晌却说不出一句话。
肃顺气焰更盛,一边挥手跺脚,一边咆哮着:“董元醇这等乱臣扰乱祖制,臣等拒死不依,辅臣制绝不可废!”
年仅五岁的小皇帝哪禁得起这种恐吓,不由放声大哭起来。两太后见此情景便无可奈何收场了。
转眼间咸丰已死两个月,灵棺一直停留在热河。
9月份的一天,两宫传出懿旨让肃顺等人进见,有要事相商。
这阵子肃顺可谓春风得意,虽然不时有几个不足轻重的小官要求“垂帘听政”,这还不是“拿鸡蛋碰石头”,谁能敌他呀,连两宫太后不也在这件事上让步了吗?
他满不在乎地来到两宫面前。慈安劈头问道:“皇上驾崩已有两月之久,后事急待办理。皇帝登基行大礼,这些事务都应在北京完成。如今国事繁重,‘国不可一日无君'呀,望辅臣早作回京安排。”
肃顺眼珠一转,说道:“太后所言有理,只是皇上年幼,恐不胜重任,难孚众望。”
慈禧听了这话,只觉怒火中烧,她提高音量,声色俱厉地说:“辅臣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皇上年幼就连大礼也不行了吗?辅臣放心好了,出了什么问题没你的事。还盼你早作回京准备。”
肃顺只觉理亏词穷,担心再推托会引起众怒,只好答应近日回京。
9月22日,热河行宫一片忙乱,各宫都在打点行李准备回京。回京车马已准备好了,慈安、慈禧携同小皇帝与八辅臣中的载垣、瑞华先行,肃顺等人护咸丰梓宫随后。热闹了近一年的热河终于在一片喧嚣躁动后恢复了旧日的死寂。
终于回到了阔别一载的紫禁城,慈禧心里涌起一阵说不清的滋味,那是酸甜苦辣的混杂。望着红墙琉璃瓦的殿宇,踏着宽阔平坦的甬道,慈禧体会到好久没有的安定感。
奕訢等人已作好了接驾工作。望着前来接驾的文武百官,两太后肚子里的辛酸一古脑地倾泻出来。她们垂泪向百官倾诉在热河受压制的日日夜夜,历数了肃顺等人的种种罪行。大臣们无不义愤填膺。大学士周祖培上前一步问道:“这种奸逆,为什么不重重治罪?”
这话正合慈禧的心意,只是自己不便主动提出,她扬起眉毛,故作惊疑地问:“肃顺一伙为先皇遗诏所定的赞襄政务大臣,能直接治罪吗?”
周祖培不愧为龙阁大学士,当即胸有成竹地说:“皇太后可以先降旨,解除肃顺等人职务,然后借机治罪。”
两太后听后大喜,马上传旨宣告肃顺等人种种罪行,并解除他们的职务。同时一张捉拿肃顺等人的大网也撒开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