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东北解放战场上的林彪(梁汉 萧帆)

  林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原名林育蓉。1907 年12 月5 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23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 年入黄埔军校,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到武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5 师第73 团排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4 军营长、团长。1929 年春,随第4 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任第1 纵队司令员,翌年6 月任第4 军军长。1932 年3 月任第1 军团总指挥(后改称军团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37 年任八路军第115 师师长,同聂荣臻等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 年3 月2 日行军途径山西隰县时,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返回延安。同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 年1 月回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和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解放东北的重要战役,领导建设东北解放区。1948 年冬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指挥所部进军中南。任第四野战军、华中军区(后为中南军区司令员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1 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 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 年曾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街。1959 年9 月任国防部长,旋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常务工作。自1945 年6 月起为中共中央委员,1955 年4 月起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 年5 月起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 年9 月8 日下达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另立中央。阴谋败露后,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于9 月13 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 年8 月20 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 年1 月25 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 * * * *

  1945 年9 月上旬,河南滑县,离平汉铁路不很远,太行山东麓,夜色茫茫。一小队人马正在敌伪驻守的据点之间穿行,向平汉铁路疾行。这时虽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因华北的日军拒绝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投降,这一带仍然是敌占区,行进中的人们还是非常谨慎。

  出了太行山,没有了黑糊糊的山影,星星点点的灯光时隐时现。队伍中,依然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咳嗽,只有马蹄踏在地上的轻轻的得得声。队伍中间,一个身材瘦小的人,穿着一身灰色军装,闭着眼睛,低垂着头,无声无息地骑在马上,任凭别人牵马前行。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不起眼的人,就是抗日名将、平型关大捷的主要指挥员之一——林彪。此时,他的妻子叶群和刚刚一岁多的女儿林豆豆,也在队伍之中。

  此时的林彪,并没有睡觉,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林彪的家庭也不例外。他的家乡林家大湾被日军焚毁,他的父母弃家南逃,他的母亲在逃难途中受不了颠沛流离的折磨而病逝,他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幸亏得到周恩来的帮助,辗转来到延安,才免于一死。当初引导他出来参加革命的八哥林育英(张浩),在日军飞机轰炸延安时,因病情加重而去世。他自己也在抗日战争中负重伤,很长时间不能指挥作战。现在,这场战争结束了,全国要求和平的呼声很高,中共中央于8月25 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指出:“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也为了争取时间调兵遣将,国民党连续3 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8 月28 日,毛泽东赴重庆。29 日,国共双方开始谈判。但是,战争的危险却丝毫没有消除,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的企图,在谈判桌上和谈判桌外都明显地表现出来,迫使共产党人不能不对时局做出清醒的估计。抗日战争中,平型关大捷之后,林彪因为负伤,没能有更大的作为。但是,他任师长的八路军第115 师,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937 年改编为八路军第115 师时,全师仅有第343、344 旅,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共1.5 万人。1945 年8 月,由第115 师所辗转壮大起来的山东军区已经发展到8 个师、12 个警备旅和1 个海军支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强大的主力部队之一。1945 年4 月,林彪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由于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肾病很重,需要治疗和休养,中央决定让林彪赴山东工作。8 月25 日,林彪因受命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搭乘一架美国运输机离开延安,同行的还有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陈赓、薄一波、膝代远、陈毅、萧劲光等中共中央委员。

  26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撰稿致电山东分局:“林彪、萧劲光二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山东。分工:罗荣桓为书记及政委,林彪为司令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如罗荣桓因病必须休养时,林彪代理罗的职务,林、萧均为分局委员。其余不变动。’、在诺大的山东省,有如此众多的军队,周围的敌人还比较弱,这正为大军统帅提供了一个演出战争壮剧的广阔舞台,为林彪提供了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的活动场所。如果打起仗来,共产党已经拥有120 余万人,同430 万人的国民党军形成2/7 的比例,同红军时期相比, 强大多了,加上人民的拥护,指导思想的正确,战略战术的成熟,内部团结一致,正可以同国民党较量一下,并赢得最后的胜利。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难得的时机。骑在马上,他的头脑里在不断地筹划着到山东以后将要采取的举措。

  他的精神十分亢奋,以至周围响起了枪声,他一时竟没有明白出了什么事情。枪声没有持续多久,就停了下来。原来是部队同当地的游击队误会了。

  清点人员和物品时,东西没有多大的损失,林彪的爱女林豆豆却不见了,一同失踪的还有李雪峰的孩子李丹林。人们找了大半夜,也没有找到,叶群急得简直要哭出来了。警卫员自告奋勇,又找了一遍,终于在一副马鞍下面找到了两个小家伙,这两个孩子还在酣睡,一点儿也不知道遇到的危险。看着孩子们平静的小脸,人们都松了一口气,队伍又继续悄无声息地向前行进9月19 日,林彪一行来到河南濮阳。在一个农家小院,收到了中共中央的“万万火急”电报。早在8 月20 日,中央军委即已作出了在冀热辽军区3 个大团深入辽宁的同时,抽9 个团赴东北的决定,准备乘苏联红军占领东北期间和国民党争夺东北。中央“万万火急”电报的内容是命正在赴山东的林彪、萧劲光、邓华、江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人到东北工作,成立冀热辽军区,林彪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委。林彪对接受争取东北的任务很兴奋,头脑中对山东战场的思索立即转为对东北战场的筹谋。他让人念了一遍电报之后,在大家正在议论纷纷时,自己却一言不发地沉思着将战马牵了出来,骑上马,独自向前走去。出了村子,有两条路,一条向北,一条向东,林彪径自走上了向东的道路。人们一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进军东北

  应该说,时代对林彪是极为厚爱的,在当时看起来,东北战场比山东战场前景更加辉煌。前不久,也就是8 月9 日,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攻入中国境内,给了驻东北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8 月31 日,苏军解放了全东北。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老大哥,一时间,不少人都认为这下子,东北就是中共的了。东北的黑土地是国内最肥沃的土地,又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钢铁产量占全国的90%,煤炭产量占60%,发电量占40%,而且拥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和最大的产粮区。占领东北,退可以依托苏联,拒敌于山海关之外;进可以席卷华北,争夺华中、西北,以至华东和华南。

  很明显,东北肥厚的黑土地,将会是中共夺取全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基地。让他去东北,是中央对他的极大信任,也寄托了中央对他的巨大期望。虽然此时他对东北的具体情况还不甚了解,但是他对前途是充满信心的。

  22 日,他致电军委并转罗(荣桓)黎(玉):为掌握冀热辽战略枢纽, 准备一切力量,争取粉碎国民党与我争夺华北、东北的进攻,以保东北的顺利争取,因此,我们为坚决执行军委这一意图和任务,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并准备和训练部队,建设炮兵,以及进行布置战场等工作。因此我及萧劲光等,力争取时间起见,拟不去山东,并建议关于山东出征部从的转移,留守部队的组织,干部的配备问题,请罗黎萧迅速决定办理。关于津浦路战役的组织与指挥,应由新四军北进主力兵团负责,最好由陈军长、宋时轮等亲自指挥。23 日,中央复电同意他的请求。

  24 日,他又致电军委并转罗、黎、萧(华):(一)中央皓电及贺电, 望你们迅速布置与行动,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来完成中央所给之重大任务。关于山东部队与干部,可先后陆续地走,尤其是干部须迅速北去,以便展开广大的地方群众工作及进行扩军。(二)津浦路之破坏工作,望切实加以布置,最好即执行,除破坏铁轨外,必须挖坏路基,铁轨易补,路基难修,勿须以此种方法,奖励群众的破路工作,展开群众的破路工作,部队尤应起领导作用。(三)我与萧等现在濮阳军区,拟有日动身经冀南、冀中、冀东,需时月余可到。我们带有原北方局电台,请富春多带译电员去。

  鉴于山东部队和新四军第3 师数万大军正离开家乡北上,肯定会有战士开小差,因此,他25 日又以林、萧名义致电罗、黎、萧并军委请转新四军: 在中央新战略方针下”,十余万大军进行北上,希转移时,防止逃亡,应将此视为一个重大问题。提议各部须为此召集会议,要真实研究动员的内容与方式及各种具体的保证方法,并互相通报,交换经验。动员方式不可仅限于首长讲话,而要开班、排小会,使战士人员讲话,以起到自觉与互相动员的作用。内容可勿在报上发表,但内部可说明北上目的。此举在加强装备、保卫抗战果实,取得保家乡的更好工具,也是为了发动与解放北面群众。此种说法是否有碍秘密,请中央指示。

  从这些电报中可以看出,林彪是非常想在东北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大有一番作为的。而且他已经对争夺东北的局势和作战问题做出了初步的部署。这时候,他还认为,东北全境,基本上会在中共的控制之下。因此,他考虑的重点,或者说他心目中的初战的主要战场,还在东北大门之外,在冀中、冀热辽和冀东一带。

  林彪在紧张地思考和部署。在三河县附近,他停留了几天,带着几位军事干部在二河附近看了地形,准备迎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但是,时局的变化,快得令人眼花缭乱,难于意料。美军此时已占领秦皇岛,芹巨上为大批从海路运输国民党军而作准备。在东北大门之外御敌的时机已经丧失。于是,军委决定林彪等人继续北上。

  这样,林彪等人又东行到达山海关。站在雄关之上,放眼展望,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和低缓浑圆的丘陵,就一齐收在眼底,令看惯了家乡的红土地和陕北的黄土地,第一次来到东北的林彪感到十分新奇。东北局来接他的火车到了,林彪又很快到达了锦州,东北发达的工业和交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林彪听取了先期到达东北的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的汇报,然后,又继续北上。

  10 月初,林彪到达沈阳,与彭真等人会合。

  10 月31 日,军委鉴于苏军圃于同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不赞成我军在东北使用八路军名义,我军遂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 年后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

  出乎林彪的预料,东北的局势比原先预想的困难大得很多。这时,中共调到东北的部队,还有不少走在路上,已经到达东北的部队主要有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包括冀热辽第14 军分区第13 团、第16 团一部、北进支队约2000 人等,司令员舒行;第15 军分区第11、第51 团2800 人,司令员赵文进;第16 军分区第12 团、第18 团、朝鲜支队、临抚昌支队等4000 人,司令员曾克林(9 月1 日入关)。现在李运昌部虽然已经扩大力12 个旅(内有2 个炮兵旅)、2 个支队、10 个独立团,约10 万余人,但是未经训练,成分复杂,战斗力很弱(后来国民党正规军一到,短期内就哗变、逃散了4 万多人)。原抗联的周保中部,8 个大队,有7 个叛变投敌,只剩了一个朝鲜大队。其他到了东北的部队仅有万毅的八路军滨海军区滨海支队、沙克的冀中军区一部、吴克华的山东军区第5 师、刘转莲的八路军游击第2 支队、曹里怀的冀鲁豫军区一部、萧华所部等3 万多人。黄克诚所率领的新四军第3 师约3.5 万人于11 月25 日抵达锦州附近地区,由于掉队等原因,还剩3.2 万人。山东军区由罗荣桓带领来东北的部队9 月间开始渡海,历时2 个多月, 此时还包括刘其人师及山东第1、第2、第3、第7 等师5~6 万人在路上。

  各区部队全部到达东北的时间,大约在12 月初。

  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在拼命地同我党争夺东北。他们一方面以和平谈判施放烟幕,欺骗国际、国内舆论;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大力帮助下,从海上、天空、陆地大规模进军东北。9 月起,国民党成立厂熊式辉为首的东北行营, 任命能证惯战的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委任了东北各省的主席和各市的市长;收编伪满军警、上匪武装;由美同军舰海运第13、第52 军于10 月、11 月在秦皇岛登陆,向我军占领的山海关、绥中、锦州等地发起进攻。由于国民党在华北沿同浦、平汉、平绥、津浦路向我军的进攻受到挫折;没有力量抽出更多的兵力到东北,所以要求顶定在11 月撤军的苏联军队缓撤,以保持东北的大城市、交通要道在他们到达之前不会落到中共的手中。

  激烈的战个在山海关打响。

  11 月13 日19 时,林彪、彭真给中共中央并转黄克诚、梁兴初的电报中说:(一)山海关附近敌被杨师三次将其先头击溃,现敌向山海关西北及抚宁方向伸延与筑堡,不放冒进,战斗力甚弱。(二)黄师、梁师应即自现地出发,向义院口驻操营前进,向敌之左背进攻,务须消灭其一部以迟滞其前进。(三)黄、梁两师在战斗中统一由黄指挥。(四)为执行上述任务,故该两师暂勿向锦、义前进。

  11 月15 日,毛泽东给林彪复电,要求慎重使用黄、梁两师,使其先隐蔽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处于内线,休整部队,恢复疲劳,补充枪弹,待干将来决战时再加以使用。目前应命李运昌、杨国夫两部坚持山海关、绥中之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人,待黄、梁等部休整后,举行反攻,分几次战斗,每次歼灭敌二、三个师,最后全部歼灭敌军三个军,以从战略上解决问题。电报要求林彪或罗荣桓亲自去指挥。19 日,中央又来电提出“要竭尽全力,霸占东北”。

  东北局决定由林彪去山海关、绥中线就近指挥。林彪遂带了罗荣桓带来的指挥机构,包括苏静、李作鹏、何敬之等,以及一个警卫排,分乘两辆汽车就出发了。不久,司机逃跑了,车也开不动了,林彪和他的随员们只好骑马前行。但是,就在林彪动身前后,16 日仅,守山海关的我军杨国夫等部8000余人,在与3 万多国民党军进行了顽强战斗之后,已奉命主动退出山海关。

  不久,国民党军又占了绥中。

  11 月19 日,苏军又通知东北局,按照《中苏友好问盟条约》,苏军要把中长路沿线各城市移交给国民党。我军不得不撤出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

  22 日,国民党军占领兴城、锦西、葫芦岛。

  前线的形势日益危急,这不仅因为敌人力量迅速强大,武器装备先进,援军源源不绝,也因为我军各个部队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联络纷乱,组织不一。大约11 月22 日,到达前线的林彪与辽西的黄克诚、梁兴初等部,由于电报密码不同,大战在即,竟然还联系不上。林彪11 月22 日给东北局的电报中说:“杨国夫师与我无密本联络,情况不明。”而黄克诚、刘震、洪学智给彭、罗并军委的电报也反映:“与林台密本始终未弄通,林来报均未译出。请转告林设法送密本来。”同时,各部队还纷纷反映人员、装备、冬衣等等方面的严峻问题。为了能够实施有效的指挥,林彪派出李天佑去与黄克诚等联系,联系上之后,才知道,黄克诚部已经到达离他的指挥部只有二三十里路的地方。黄克诚立即同李无佑一起来到林彪的指挥部,向林彪陈述了部队的情况。黄克诚认为部队经千里行军,已成疲惫之师,而且部队还面临着“七无”的问题,即无党(组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实不可取,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后方,以站稳脚跟,逐渐发展壮大自己,以期将来同国民党军决战。对这个问题一直有所考虑的林彪,当即采纳了黄克诚的建议,命令部队转移到义县、阜新一线,作发动群众的上作。

  11 月22 日,在冷静地考虑了东北的局势之后,林彪致电军委和彭真、罗荣桓,提出:“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己参加作战籽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帅尚来到达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禅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粱,缺少用费,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来发动,土匪甚多,故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

  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因此在沈阳、营口各地之我军不必赶来增援,应就地进行装备与训练养精蓄锐,特别加强炮兵的建设,以待以后之作战。目前黄梁两师皆我亲自指挥,如能求得有利作战时,即进行极力寻求战机,侧面的歼灭战,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拟轻易投入战斗,并拟义县为后方对敌正面与后面,仍以现时部队与敌纠缠扭打。

  部队急需补充棉衣,棉鞋,及大衣,望大量筹集,井望迅速大量印地图。以上意见望军委考虑决定指示给我们与各兵团。我与各部不能畅通电报。于锦西坎圭附近已开始与敌接触,我即向江家屯转移以利与黄梁会合。”

  很快,中央来电采纳了林彪的意见。鉴于变化了的形势,为在东北站住脚跟,中共中央决定将东北人民自卫军从中长铁路沿线和大城市退出,在东满、北满、西满广大农村及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基地,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作持久打算。

  26 日,我军主动撤出锦州。月底,又主动撤出沈阳。

  林彪同黄克诚等会师后,与黄克诚一起,驻到义县附近的乡下。不久,在敌军又大举进攻义县时,林彪又率山东梁兴初、罗华生两师,以及新四军第7 旅(彭明治部),撤到康平、法库一线。与此同时,在大连的罗荣桓、在哈尔滨的陈云、高岗、张闻天等,都发表了与林彪、黄克诚相似的意见。

  整个11、12 月,是东北国民党军比较神气的时候。

  11 月24 日,国民党军第13 军与第52 军主力向锦州推进,26 日晨占领锦州。12 月24 日,国民党军占领北镇和黑山。28H 攻占义县。30 日,攻占阜新。

  1946 年1 月4 日,攻占北票。5 日攻占朝阳。

  在我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过程中,还有部队陆续到达东北,到11 月底,我军到达东北的部队共计有:

  山东第1、第2、第3、第6、第7 师,第5 师一部,鲁中警备第3 旅, 渤海、鲁中、胶东、滨海军区地方部队各一部,滨海支队、田松支队、山东军区直属部队等,共6 万余人;新四军第3 师(辖第7、第8、第10 旅,独立旅),3 万余人;陕甘宁第359 旅、教导第2 旅、警备第1 旅各一部,延安抗大、延安炮校等部,共万余人;晋绥第32 团;冀中第31 团;冀鲁豫第21 团;还有先期进入东北的冀热辽部队一部。以上部队约11 万人。另外, 还有从延安和各解放区抽调的党、政干部2 万余人,也陆续到达东北。

  经过酝酿,12 月28 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应建立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必须使一切干部明白,国民党在东北一个时期内将强过我党,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在一年之内,特别是在最近几个月的紧急时机内,订下初步的可靠的基础,那未,我们在东北就将陷于孤立,不能建立巩固根据地,不能战胜国民党的进攻,而有遭遇极大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我党必须人人下决心,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迅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在西满和热河,坚决地有计划地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在东满和北满,则是迅速准备粉碎国民党进攻的条件”。中央指示:“将正规军队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对于我军在东北站稳脚跟,扭转不利形势,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为了加强组织指挥,使部队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中共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原来划分的10 个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南满、西满、北满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裁减老弱残疾,清理整顿内部。同时,以主力的大部,有重点地划归各军区指挥,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情匪剿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还以产主力编为机动部队,相讥打击团以下分散孤立之敌。到1946 年3 月,东北解放区已初见规模,部队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兵力己达到31 万多人。

  1946 年1 月10 日,国共签可停战协定。12 日,双方分别下达了13 日零点生效的停战命令。但蒋介石借口东北是接收主权问题,不包括在停战协定以内,因此,在关内停战(实际是小打),在关外大打,把第71 军和他的“五大主力”中的两支——新6、新1 军陆续运到东北。

  林彪对此非常不安,担心国民党借停战之机,把主力调到东北,使正在建立根据地的东北成为全国战局中最薄弱的一环。1 月15 日,林彪向中央、东北局发报,提出“对现在和平的实际收获,须清醒地考虑之。”

  林彪仍然主要考虑作战问题。到辽西后,他经常到前线去,第师攻打上下汲台时,他一直在师指挥所,紧跟着担任主攻的团队,观察部队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动作。有一次他和秘书季中权一起去前线,季中权缺乏作战经验,不注意隐蔽自己,把头伸到战壕外观看战况,林彪立即按下他的头,说:“小季,会打死的呀!”

  对于部队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动作,林彪早在抗战时期已在考虑,1944 年10 月18 日,他在陕甘宁边区部队高于会议上讲练兵时专门谈了战斗队形问题。他说:“我们的部队作战时爱成批的涌来涌去,勇气很好,但是缺乏有智木的动作。”“如果被人家的大炮和机关枪射击的时候,损失就太大了,因此现在我们要教育战斗员三五成群的战斗,一个两个的去战斗。”在上下汲台战斗后,他看到一份部队印发的油印小报,介绍了一个连队为减少伤亡,进攻时把一个班分为儿部分,这部分前进,那部分掩护,那部分进攻,这部分掩护。在这份小报上他用红蓝铅笔画了许多记号,随后就提出了“三二制”

  的战术原则,即在步兵班内分3 个小组,每组3~4 个人,在班氏指导下,以疏散机动、小群的战斗队形进行战斗。以后,他又提出一点两面的战术原则,即集中兵力于主要攻击点突击敌人,同时以部分兵力从另一方面或多方面钳制并歼灭敌人。在主攻点上,要“采取狭窄的战斗正面和纵深的战斗配备”,使主攻点的部队像尖刀和钻头一样,突破敌人的防线并向纵深发展。林彪命令部队在国民党军发动新的进攻之前抓紧时间练兵。

  从2 月8 日开始,国民党军队集中4 个美械装备师,分南、中、北三路沿北宁铁路沟帮子至新民段向两侧地区大举进攻,企图驱逐民主联军部队,维护铁路运输,为其后续部队进占沈阳创造条件。我军则以第3、第4 纵队留在南满,迎击新6 军的进攻,以新四军第3 师和山东第1 师沿法库、康平北上;山东万毅纵队和第2 师,以后又加上山东第1 师,在抚顺外围阻击国民党军第52 军的进犯。敌人的进攻一开始,他们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2 月9 日,由阜新、彰武出动的国民党军北路的第13 军第89 师第265 团第1 营首先进入彰武、法库间的秀水河子村。11 日,该师第266 团及师属山炮连、运输连也进入秀水河于村。他们距其主力己有一日行程以上。从进入东北就一直没有找到较好战机的林彪和彭真,迅速发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立刻决定吃掉这股孤立无援之敌。林彪命令山东第1 师和新四军第3 师第7 旅、保安第1 旅第1 团,共7 个团的优势兵力,对敌人实施突然包围。然后,命第7 旅第19 团、第21 团分别山西南和东南方向,第1 师第1 团、第2 团分别由西北和正北方向对敌人发起猛攻;同时,以另外3 个团分别在秀水河子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阻击援敌。2 月13 日晚22 时,战斗乘夜暗开始。第1师首先夺取虎皮山、北山等外围阵地,随即进行总攻。第1 师2 个团及第7旅第21 团等助攻部队,在林彪的布置下,先于主攻部队第19 团20 分钟进行攻击。于是,敌人的炮火全部倾泻到第1 师的阵地上。第1 师部队一面组织炮火压制敌人,一面迅速接近敌人,实行近战,使敌人的炮火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时,第7 旅第19 团按照林彪的命令,突然在敌人背后发动猛攻。

  敌人因兵力和炮火己调往北面,受到更加沉重的打击后立时乱作一团。14 日晨,战斗结束,全歼该敌。同时,阻援部队还击溃国民党军第52 军第2 师第6 团,歼其一部。这场战斗,我军共歼敌军1600 余人,缴获各种炮30 余门, 轻重机枪100 余挺,步枪800 余支,汽车20 余辆,以及其他军用物资。这是民主联军在东北反击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歼灭战,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锻炼了刚刚整训的部队。

  坚守四平

  我军在秀水河子战斗的小胜,并没有阻挡国民党军进攻的凶猛势头。国民党军果然如林彪所担心的那样,利用和平烟幕,乘苏联军队撤退之机,更加疯狂地向东北腹地发动进攻。

  1947 年3 月11 日起,苏军开始由沈阳沿中长路逐步撤出回国,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决定将东北各大城市及中长铁路(哈尔滨一满洲里一绥芬河一大连)移交给国民党政府。3 月13 日,国民党军进入沈阳,随即向周围扩展。

  21 日,占领抚顺、辽阳。此时,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计有:第13、第52 军,新1、新6 军,第71、第60 军等6 个军,连同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虽然也是31 万人,但是装备精良,有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有空中和海上支援。我民主联军的武器装备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

  3 月18 日,民主联军收复苏军撤退后被国民党收编的伪满部队占据的四平。林彪随后进入四平。四千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它处在东北中部平原,中长、四(平)桃(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战略要地,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共产党虽然先占了四平,国民党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们乘苏军撤退之机,集中了5 个军11 个师的兵力,向四千大学进攻。他们的部署是:新1 军、第71 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4 月2 日夺取四平;新6 军、第52 不及第94 军第5 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集中新1 军、新6 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我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

  3 月24 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指出:苏军将于4 月撤迟完毕,国民党必将由沈阳出兵向北同我争夺长春、哈尔滨。我党的方针就是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西满为辅助方向。为此黄(克诚)李(富存)要动员全力坚决控制四平,如顽军北犯时彻底歼灭之,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

  3 月25 日,毛泽东致电彭林:“恩来回延三日,本日赴渝。美方因苏美关系,急欲停战,蒋被迫亦不得不停战。故美方专机接周赴渝谈判,判断数日内即可谈妥,派停战小组至东北,望你们准备一切,尤其是不惜牺牲,打一、二个好胜仗,以利我谈判与将来..。”

  3 月27 日,国共两党关于东北停战问题达成初步协议。蒋介石乘协议尚未生效,下令加紧进攻,先后占领辽阳、鞍山、海城、营口、抚顺、铁岭、法库等地。我军在辽宁同敌人展开激烈争夺,一面占领中小城市,一面节节抗击国民党的进攻。4 月1 日,国民党军第25、第14 师分别从抚顺、辽阳等地出发向本溪发起进攻。4 月2 日,国民党军开始进犯四千。4 月4 日,国民党军新编第:军进占昌图,第71 军(欠第88 师)攻占法库、而后继续向四平街方向推进。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阻止国民党军的长驱直入,配合谈判桌上的斗争,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确定东北我军要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千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打击;南满主力则集中于本溪地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四千地区作战;在苏军撤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后,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而夺取之。

  林彪、彭真等民午联军领导人依据中央指示,确定了保卫四平的具体部署:新四军第3 师第10 旅在铁岭以北、四平以南采取运动防御,迟滞、杀伤北进之故,掩护第1、第2 师,第7 纵队(原滨海支队扩建),新口军第3师第7 旅、第8 旅主力、独立旅等向四平地区集中,乘北进之敌在运动中成立足未稳之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以南满第3、第4 纵队及保3 旅等部,担任本溪地区作战;以山东第7 师主力等夺取长春,第359 旅等部夺取齐齐哈尔。

  4 月3 日,林彪致电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心集中6 个旅“坚决与敌决“死战”。

  611,毛泽东复电林彪,肯定林彪的决心非常正确,指出:“党内如有动摇情绪,那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并提醒林彪“本溪方面亦望能集中兵力,歼火进攻之敌一个师。”以后,中央又迭次来电,对东北战事进行指导。

  但4 月11 日,林彪又有点犹豫,在致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他叙述了阻击新1 军新38 师和71 军两个师的推进情况后,说“,在此种情况下,及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个能保卫城市义损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虽遇有利条件亦不能歼灭敌人,故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对于难夺取与难巩固之城市,则不必过分勉强去争取,以免束缚军队行动。”

  就在林彪决心尚未坚定的时候,部队已经与敌人投入了激烈的战斗。在本溪方面,第3 纵队第7、第9 师采取阵地坚守、适时出击的战法,于石人厂、三人沟和大甸子地区将敌第25 师击退;第8 师于铧子沟地区经日夜激战, 将第14 师击退。4 月7 日,国民党军第25、第14 师和新增调的1 个团,分兵三路,向本溪发动第二次进攻。第3 纵队将其左路第25 师阻截于小四家屯、石富屯地区。9 日,当第25 师后撤时,第3 纵队立即追击,歼其2 个营。国民党军中路第182 师第545 团于8 日进至荒山子、班家寨地区后,也停滞不前。第4 纵队第10 师将国民党军右路第14 师阻于金钟山地区,并于9 日黄昏实施反击,追歼敌人于长岭地区。国民党军对本溪的第二次进攻遂告失败。

  在四平方面,民主联军以第1、第2 师,第3 师(辖4 个旅弓3 个团)和第7纵队等部在昌图以北、四平街以南地区实施运动防御,阻敌进攻,并求歼其一部。8 日晚,第1、第2 师和第7 纵队、第3 师主力向进至四平街西南兴隆泉地区的国民党军新38 帅发起反击。至9 日,共歼国民党军1000 余人。国民党军第87 师2 个团继占法库后,沿公路经通江口北上,进至金山堡、秦家窝棚一带,这又是一股孤军深入之敌。林彪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命令以1个团做诱饵,引诱敌人继续北上。同时,急调山东第1 师、新四军3 师8 旅、第10 旅和万毅纵队共14 个团兵力,在大洼一带部署了一个口袋阵。4 月14日,敌人进入“口袋”。15 日黄昏,我军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第1 师原计划第1、第2 团并肩进攻,林彪知道后说不行,把两个团由横摆改为纵摆, 第1 团在前,第2 团在后;每个团1 个营在前,两个营在后,成梯次队形, 前边攻不动,后边接着攻。攻上去的都是生力军。很快将敌人压缩在大洼以南金山堡等10 余个村落内,激战至16 日晨,战斗结束。这一仗共歼敌两个团,4000 余人。同时,担任阻援的部队,还在金山堡以南击溃国民党援军第91 师一部。

  大洼战牛的胜利以及4 月18 日民主联军收复长春,又增加了林彪坚守口子的决心。19 日,他致电中央和东北局,表示守四平部队要“决战至最后一人”。

  4 月17 日,敌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主力——新1 军和第71 军主力,逼近四平街以东、以南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即转入、四平市郊,实施防御作战。

  林彪在东起火石岭、西至八面城的百里防线上部署了6 个师(旅),沿四千向东、向南的铁路线,以四千为依托,顽强抵抗国民党军的狂轰滥炸和猛烈进攻,在本溪方面的部队有力配合下,至4 月27 日,与敌形成对峙。由于敌人的武器装备为全美械或十美械,空中和地面火力远较我军强大得多,我军的阵地在缓缓缩小。战役进行中,敌人新1 军曾一度突破我军防线,冲人四平街,由于守城部队的拼死抵抗,也由于敌人的后续部队没有跟上,我军又将冲进城的敌军就地消灭。这期间,中央、毛泽东曾多次来电。4 月26 日电指出:“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千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27 日军委致电林彪:“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5 月1 日又指出:“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六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在新1 军军长郑洞国拼力进攻四平而不能如愿时,林彪的前线总指挥部迁到了四平附近的梨树,并成立了以马仁兴为首的防守司令部,负责保卫四平。他们以大部队和小部队分别出击和阻击敌人,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和开展冷枪运动,打死打伤不少敌人,延迟了敌人的进攻,使敌人一时无法攻占四平。

  此时,四千前线一时比较平静。新6 军还被牵制在南满,第71 军被消灭的部队还未得到恢复,“前总”考虑我军至少可以在四平周围休整一个相当时期,这就可以使后方各地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的时间更加充裕。于是抓紧这段时间,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经东北局批准,民主联军成立了野战军政治部,创办《自卫报》,在总部驻地梨树召开了进军东北后的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林彪在会议上讲了话,他说,我们现在的情况只是略好了一点儿,敌人给了我们一个喘息的时间,使我们能在四千街守下来。我们决不能就因此产生错觉,敌人新的进攻还会到来的。如果我们能在四平城下继续顶住,也能像金山堡、大洼战斗那样在野战中继续消灭敌人,我们这个喘息的机会就会更长,后方的群众就会更快更好地发动起来。那时我们就有一个像样的根据地,仗就会更好打了,和平也许就会早一些到来。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决不要为国民党的和平触角所麻痹,这纯粹是一种缓兵之计。只要南满他们一抽出手,四平前线更大的战斗就会爆发起来。

  “前总”作战处根据会议精神,部署四千城内的防守,要求继续加强工事,培养战士的战斗初性;对塔于山、三道林子及孤榆树的部队,要求坚决守住这些地方,发挥猛打、猛攻、猛追、猛退的精神;对因路远未能参加会议的第3 纵队,要求他们加强构筑工事,早日进入阵地,在昌图、开原一带, 拦截住敌人的增援部队。会议还要求,在军事上,要趁此机会加修工事,总结作战经验,作节节防御的打算,以求进一步消灭更多的敌人;在政治上,继续进行形势教育,进行俘虏政策教育,加强驻地的群众工作,向群众宣传我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主张减租减息、反好清算的;对违反群众纪律的人和事,一定要严格处理。为使敌人了解我军的各项政策,对俘虏要抓一个放一个,让他们回去宣传我军,使他们从长期反共教育中摆脱出来。野战军政治部当时还放了一个第71 军的团长,影响很好。

  4 月26 日起,由于力攻四千不克,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社幸明改变了战略,暂时将四平搁置一旁,调新6 军、第52 军等5 万余精兵南下,于4 月28 日起全力进攻本溪。他的这一举措,使我军本溪方面部队陷于寡不敌众的境地。四千战事成胶着状态之后,林彪为断敌后路围歼四平之敌,从南满调第3 纵队北上,拟在辽宁昌图东北的双庙子建立据点。林彪的这一招棋,正中杜聿明下怀,使本溪守军更加薄弱。我军经过6 天的英勇抗击,于5 月3日主动撤出,敌人占领本溪。

  4 月底,蒋介石拒绝关于东北停战的谈判,命令东北国民党军迅速攻占四平街继续向北推进,并将第52 军第195 师、新6 军和第71 军第88 师由南满北上增援四平街,使攻打四千的兵力增加到10 个师。5 月15 日,国民党军分三路向四平街发动全面进攻。

  这时,在梨树的指挥所中,林彪经过仔细考虑,命令第359 旅火速南下增缓第3 纵队,一同在昌图、开原一带,构筑坚强工事,一定要阻止新6 军北上。但是,敌人的力量已经增大了许多,我军连日苦战,可用之兵已经不多。昌图、开原防线还是被敌人突破了,新6 军主力很快又占领了四平右侧的西丰、平岗车站。18 日晚井进入哈福车站,对坚守四平咽喉塔子山我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林彪急令第10 旅紧急向塔子山增援。18 日上午,新6 军和新1 军开始围攻塔子山。林彪曾向秘书口授命令:“塔于山尽可能再支持一天。”不久,他又接到第3 纵队敌军进占哈福车站的电报,他再次向秘书口述了如下命:“再命塔于山守军,最少明天要顶半天,不惜一切牺牲。”

  但是,由于第10 旅增援迟了一步,塔子山失守。敌新6 军开始迂回四平东北, 企图封闭我四子守军退路。

  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林彪把后方政治部主任陈正人、副主任陈沂找来,草拟为撤退四平告全军的电报,他对他们说:“估计敌人明天就可占领塔子山,廖耀湘(新6 军军长)必定要以全力攻塔子山。塔子山如失守,敌人就呵从我侧后迂回,封闭四千守城我军的退路,那时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且有被歼之危险。”“我们已经大员消耗了敌人,并赢得了时间。我们的保卫战是胜利的,特别是我们每一部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说到这里,他长叹了 一口气,说:“只可惜我们后面没有好好珍惜和利用这个时间。” 然后,他又对在场的所有的人说:“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的东北是最害人的。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三纵的防线被新六军迅速突破,影响保卫战的全局,这是最大的教训。”

  民主联军经一个多月的防御作战,已伤亡8000 余人。为摆脱可能出现的全军被围的被动局面,林彪决定撤退。

  18 日深夜,他致电中央和东北局,“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车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现在进行退出战斗。”19 日,中央复电林彪“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

  实际上,这一电报来到,民主联军已由林彪决定而撤退了。

  四平保卫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场作战中,我军毙伤敌人万余人,推迟了敌人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6 年中共中央致林彪、彭真的电报中曾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 抗击敌军10 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以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

  林彪从四平撤退后,遵照中央指示去守公主岭和长春。但是敌人占领四平后,又长驱直进,与我军平行前进,先后占领了公主岭、长春、吉林等城镇。5 月27 日,林彪致电中央说明公主岭、长春、吉林等地未守的原因:“除时间仓促来不及立住脚跟布置防线和工事外,还由于防线太宽,公上岭防线至少卅里,长春防线则一百八十里,吉林防线约五十里,如敌先将我军包围,然后集中兵力突破一点,则状况甚难设想,四平之守,乃因敌未料我军防御,故逐次增兵来攻,被我各个击破,且敌在野战中,遭受了大的打击与歼灭,故四平防御乃一时条件所形成,而不能作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此次如我军守大城市,则许多中小城市,将被丢掉,许多运动战各个击破敌人的机会不能利用,敌如继续增兵对我守兵进行包围攻击,则仍然要放弃。原因就是这样。”

  同民党为了巩固其占领区,不得不分兵把守。于是,我党和国民党的情况,就好比是抗日战争后期我军和日军的情况,国民党占据着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我军占有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当然,我军在东北所占领的还不只是中小城市和乡村,还有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还有社会主义邻国苏联和朝鲜。

  而以农村包围城市,正是我党我军最擅长的。

  不过,四平失守以后,东北我军还是度过了一段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实力统计、撤迟计划叛变投敌,国民党新6 军得知民主联军内情,不顾停止追击的命令,放胆猛追。此时,毛泽东为全国斗争的需要,仍要求守长春。在长春附近的范家屯,东北局几位领导人开会研究行动计划,林彪主张继续北撤,得到罗荣桓的支持。5 月28 日林彪率民主联军主力撤往松花江以北,但还有大量部队落在敌后,去向不明;有的部队建制跑乱了,暂时失去了战斗力。林彪眼看大撤退可能收不住脚,于5 月底致电中央,准备放弃哈尔滨。此时,他的心情很坏。他每到一地都要首先问电台和中央及部队联络的情况。到舒兰时,由于李作鹏等占用了载有电台的占普车,电台迟迟未到。他让秘书带他到李作鹏的住处,进屋后见到李作鹏等正围着炕桌喝酒。他勃然大怒,将饭桌掀翻,并抄起一个挎包打李作鹏,经拦阻,才未打着。林彪平时似乎对什么也不在乎,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发起脾气来,就有点不可理喻。此时他所以烦躁,是由于中央对他们是否大踏步撤退尚未表态。6 月3 日,中央复电东北局和林彪,同意放弃哈尔滨,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方针。林彪心中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5 月25 日,民主联军在南满发动鞍(山)海(城)战役,连克鞍山、海城,并促使敌184 师潘朔端率部起义,在东北战场首创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歼敌一个师的战例。这次胜利,迫使东北国民党军急忙从进攻北满的部队中抽调4 个师掉头回援南满,于是,他们不得不逐渐在第二松花江以南停了下来。这样东北我军主力再次获得休整喘息的机会。

  6 月6 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15 天的协议。但停战实际持续了4 个月。

  林彪到达松花江以北地区后,驻哈尔滨以南的五常,遵照中央指示抓紧时间收拢跑散的部队,准备再战。

  6 月16 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组成东北局常委。东北局接到中央指示后,决定派高岗、谭政到五常,请林彪回哈尔滨。

  7 月初,东北局常委总结了10 个月来对敌斗争的经验,随后召开了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由陈云起草的《东北的形势与任务》(七七决议),毛泽东对它也提出了修改意见。

  《七七决议》指出:要准备长期艰苦斗争争取和平。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它还指出,作战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地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

  不久,罗荣桓赴苏联治疗肾病。林彪写了封信,请罗荣桓夫妇捎给他在苏联的妻子张梅,告诉她自己己婚,请她另行择偶。后来,张梅另婚了。

  《七七决议》下达之后,民主联军利用停战时间,组织部队进行剿匪,发动群众。林彪曾在哈尔滨铁道俱乐部开会做报告,动员抽调两万二千名干部下乡,进行土地改革,迅速地建立和巩固了松花江以北的后方根据地。民主联军终于有了家,而且,家业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8~10 月,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整编,编为第1、第2、第3、第4、第6纵队,另外有第359 旅,南满独立第1、第2、第3 师和独立师;11 月成立了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有炮兵团10 个,高射炮团1 个;战车队1 个,拥有战车40 辆;共约36 万人。同时,东北局大部分干部均深入农村发动群众, 进行土改,派小部队清剿土匪,扎扎实实做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国民党也利用时间加紧整补部队,到1946 年9 月,东北国民党军已有7个军,25 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共有40 万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1946 年10 月,社聿明又开始了对民主联军的进攻。由于他的兵力已经分散,没有力量展开全面进攻,于是他采取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企图先消灭南满我军,再集中力量进攻北满我军。

  10 月,新开岭战役,我军辽东军区又创造了一次歼灭敌人一个整师的战例。但是,国民党军并不甘心失败。

  11 月,杜聿明又调集新1 军、新6 军和第52、第60、第71 军各一部, 约6 个师的兵力进攻临江;同时以新1 军主力扼守长春、永吉(今吉林)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阻止民主联军北满部队过江南援。

  这时我军南满仅剩下了临江(今浑江)、蒙江(今靖字)、抚松、长白4 个县,南满主力和第4 纵队被压迫到狭小山区,十分不利。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战略,确保南满根据地,林彪决定采取南、北满密切配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针,以南打北拉、南拉北打的战法,迫使国民党军两面作战,并令东满、西满部队积极配合,以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具体的作战部署是:

  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击进攻之敌,保卫南满根据地;以北满部队主力伺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永吉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敌和由长春、永吉出援之敌,策应南满部队作战。为加强对南满的领导,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成立辽东分局,派陈云、萧劲光到南满,陈云任书记,萧劲光任军区司令员,萧华为副司令、副政委。11 月初,陈云、萧劲光赶到南满以后,召开了对坚持南满斗争具有历史意义的“七道江会议”,提出“留在南满,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大闹天宫”以便南北夹击敌人。

  从四平保卫战之后,林彪曾讲了国内外的一些战例,如1812 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时,俄军先撤出莫斯科以后打败法军的战例,来说明退出四平的意义,在于使敌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使我易干将其各个击破,坚定人们的信心。经过一段休整之后,林彪决定利用冬季江河冰冻的条件,调部队到松花江以南地区,在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敌。从11 月起,林彪不断派第6 纵队等部队到江南侦察地形、敌情,对敌人哪里有工事,哪里有桥, 哪里驻兵,河有多宽,水有多深,能否通车,都弄得一清二楚。为有利于保密和集中精力指挥作战,同时也为减少我军干部受城市生活的影响,林彪从10 月起将他的前线指挥部搬到了哈尔滨以南的双城。(每次战役后去哈尔滨看场戏,当晚归来。)

  12 月17 日,杜幸明集中第2、第91、第182、第195 师、第30 师和新22 师等6 个师,沿辉南、柳河、通化、桓仁、宽甸一线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

  我南满部队进行了一保临江的作战。第4 纵队于18 日向本溪、抚顺之间和宽甸以东地区出击,实施外线作战,转战十余日,攻克据点20 余处,歼灭国民党军3000 余人,迫使其从前线调新22、新91 师回援。第3 纵队于1947 年1月4 日开始向通化、辑安(今集安)一线反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第52 军第2 师和第195 师各一部,计1700 余人。5 日,林彪调集12 个师另3 个炮团, 即在北满的第1、第2、第6 纵队和独立第1、第2、第3 师,配合南满部队作战,冒零下40 度的严寒,第一次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南下,向国民党军进攻, 打响了“一下江南”的战斗。林彪命第1 纵队一部攻击其塔木,这里驻有敌新1 军第113 团一个营及辎重连、工兵排;同时让第1 纵队其余部队进至其塔木和吉林、其塔木和九台之间,让第6 纵队进至其塔木至德惠之间,准备伏击敌援兵。

  6 日中午,第1 纵队第3 师向其塔木发动攻击,守军顽强抵抗,第2 天, 从九台和德惠来援之敌分别到了张麻子沟和焦家岭,被第1 纵队和第6 纵队歼灭。第1 纵队第3 师乘胜攻克其塔木,共歼新1 军两个团。同时,第2 纵队攻克伏龙泉等地。毛泽东得悉很高兴,11 日致电林、高、彭:“最近北满、东满开始打胜仗甚慰。包围其塔木一点,引九台吉林德惠三处之敌无计划的增援,均被我歼灭或击溃。这一经验指出,围城打援是歼灭敌人重要方法之一。”杜聿明遭此打击,被迫停止对临江的进攻,从南满调新30 师和第91师,由西满调第88 师北援。林彪又令东满、西满部队乘机向当面之敌积极出击,翻轨破路,牵制国民党军对南满的增援,使敌人顾此失彼,至1 月下旬, 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第一次进攻。

  19 日,林彪命令民主联军主力转回江北,休整待机。

  1 月底,杜幸明又集中第52 军第2、第195 师,第60 军暂编第21 师, 新6 军新22 师等4 个多师分三路再次进攻临江地区。当中路第195 师进至通化以北高丽城子地区,处于孤立突出态势时,民主联军第了纵队和第4 纵队第10 师迅速出击,歼灭其5 个营,2000 余人。2 月8 日,第3 纵队又攻克三源浦,再歼敌青年军第207 师2 个营。第4 纵队第11 师为配合正面作战,插入国民党军后方,向宽甸、辑安一线出击,歼灭敌军一部,并袭入桓仁县城。

  国民党军第二次进攻临江又被粉碎了。

  紧接着,杜聿明又从北满将第91 师调回,于2 月13 日集中第2、第91、第195 帅,暂编第21 师、新22 师等5 个师的兵力,仍是兵分三路向临江发动第三次进攻。为配合南满三保临江的作战,林彪决定二下江南。他在战前召开的军事干部会议上说:“目前必须打这一仗,必须准备很大代价打这一仗,准祭打他四五十天,打列人候、敌情及其他情况不许可时再罢手。”他说,过去由于没有解决群众这个“天大的问题”,没有家,没有站住脚,所以不敢放手同敌人打,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敌人在南满、北满之间可以机动的部队也只剩下了儿个帅,如果消灭敌人两个师,就可以使敌人无机动兵力再发动进攻,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他说:以前在不利的时候,不打,要“等”,要“忍”,现在有利时机己出现了,就要狠打。他命令北满各部队选派小分队化装为游击队过松花江南下,与留在江南的小分队一起侦察、迷惑国民党军,掩护主力隐蔽集结。

  18 日,第3 纵队主力乘敌人在运动中,于通沟歼灭左路暂编第21 师一个团及师属山炮营,继而向大北岔急进,与第4 纵队第10 师一起将中路国民党军包围。至22 日,在第4 纵队第10 师第10 师配合下,歼灭第91 师、第2 师各一部,并乘胜收复金川、辉南、柳河、辑安等城。第4 纵队第11 师于16 日突入国民党军后方,攻占碱厂、下马塘等地,歼灭青年军第207 师一个加强营,以及保安团一部。

  2 月21 日,北满部队12 个师第二次越过松花江南下。林彪命令第6 纵队奔袭德惠东南的据点城子街,命令第1 纵队、第2 纵队准备打从九台、德惠出援之敌。

  22 日战斗开始。但是经过一下江南,新1 军的傲气已不复存在。守城子街的一个团见民主联军来攻便准备逃跑。林彪立即越过纵队一级直接命令距离城子街之敌退路最近的第2 师赶到城于街背后通九台的道路上去阻击逃敌,随后第6 纵队攻克城子街,歼敌1 个团又一个营。

  27 日第6 纵队与独立第2 师围攻德惠,第1、第2 纵队及独立第1、第3师在德惠、九台之间打援,第1 纵队还攻克九台。杜聿明为解德惠之围,不得不从南满、西满及长春地区调集12 个团北援,放弃进攻的临江,并打开小丰满的水闸成水,妄图将民主联军主力隔在江南。林彪见支援南满目的已经达到,敌人又过于集中,便命令第6 纵队停止攻德惠,全部主力回江北休整。

  二下江南时,林彪曾多次越过纵队一级直指挥师,主要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争取时间。他曾说,时间是一种力量,有时作战增加一个营、一个团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提早一个钟头就可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进攻,就把敌人抓住了,如果你是退却,就能摆脱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争取一个钟头抵得上一个团、一个师的力量。3 月2 日,北满部队撤回江北。

  杜聿明见民主联军撤迟,紧抓不放,以各地集中过来的新1 军、第71军等部,在一个航空人队配合下,分几路北上,第71 军第88 师一部伸进松化江以北。林彪见故又已分散,立即命令第2、第6 纵队回歼闯入江北之敌。

  3 月8 日民主联军第三次越过松花江,反击进攻之敌。第71 军见势不妙,立即又缩回江南。林彪命令第1、第2、第6 纵队勇猛追击。为迫使敌人回援, 以便在运动中分割围歼敌人,民主联军在郭家屯、靠山屯地区包围了国民党军第88 师后卫第264 团等部,并分兵打援。杜聿明果然派第88 师、第87师主力分别从德惠、农安来援。于是,民主联军抓住大好时机,在苇子沟地区击溃第88 师先头部队,当天晚上,又将被围的第88 师第264 团1300 余人全歼。接着,民主联军又于12 日晚,相继在德惠、农安之间将第88 师全部、第87 师一部歼灭,并将第87 师主力包围于农安。社聿明的车队在从德惠回氏春途中被阻击,杜聿明侥幸逃脱。国民党军见在北满不能得手,又从热河、南满等地抽调第54 师、新编第22 师主力和长春新1 军一部北援,民主联军北满部队遂于3 月16 日回师江北。

  3 月下旬,松花江开始解冻。3 月27 日,国民党军乘机调集20 个团分六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我南满部队以部分兵力钳制敌人两翼,集中主力歼其较弱的中路。4 月1 日,第4 纵队第10 师以小部队将敌军诱至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地区。隐蔽在那里的第3 纵队主力和第4 纵队第10 师于3日拂晓对敌发起突然攻击,将敌全歼,俘副师长以下7500 余人。其他各路敌军闻讯撤回。至此,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进攻彻底破产。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历时3 个半月,民主联军共歼敌4 万人,收复城镇11 座,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削弱了敌机动力量,迫使其从此由攻势转入守势,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转入进攻作战

  1947 年春,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幸明在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被粉碎后,采取了“内线作战,行持久之战略守势”的方针,加强了各要点的防守,企图巩固占领地区,继续分割东北之东、西、南、北满和热河、冀东各解放区,待关内援军到达后,再相机发动局部进攻。此时,国民党在东北的军队有8 个军(含相当于军的青年军第207 师),计23 个师(旅) 36 万人,地方保安团队12 万人,共48 万人。其部署是:新1 军、第71 军及第13 军第54 帅防御永吉、德惠、农安、双山、通辽一线;第13 军第4师、第93 军(欠一个师)控制热河与北宁铁路(今北京—沈阳),保持关内外的联系;集中第207 师、第52、第60 军和第93 军暂编第20 师,控制在沈阳及其以南、以东地区,新6 军(欠一个师)位于本溪、鞍山地区,执行机动任务。

  针对这样的情况,1947 年4 月7 日,陈云总结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作战经验,致电民主联军总部,要求南北满协同作战,统一行动,以求更大战果。4 月8 日,林彪致电南满分局书记陈云并报中央军委,指出:民主联军南北分兵,因被敌隔断,只能作战略上的配合,很少可能作到战役与战术上的及时配合。因此,“决将我军战略主攻方向与主要力量使用于南满。北满拟以八个师及两个炮兵团于开江后大举南下,到达南满,利用南满根据地收容伤兵,利用广大峰山依托,无河阻隔,又有许多攻击目标可选择的条件,以进行大规模作战,使东北战局发生根本变化,把过去东北由客观条件所形成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南北分兵状况,改为形成一个拳头为主的集中作战,估计有时一次能消灭敌半个师,许多次要城市的敌人将不打自退或被我各个歼灭。”

  4 月14 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并告高岗,同意8 日提出的作战计划。

  从5 月13 日起,民主联军发动了夏季攻势。当时民主联军有5 个纵队15 个师和11 个独立师,共24 万人,还有地方武装22 万人。这次战役的计划是:第一步,从多方向对国民党军防御薄弱部分实施突击,歼灭分散孤立之敌,收复小城市和广大乡村。第二步,集中兵力在敌人防御纵深内展开机动作战,相机夺取中等城市,歼灭敌人部分主力部队。第一步的具体部署是:

  以在北满的第1、第2 纵队和独立第1、第2 师向长春、四平间实施突击,而后向四平以南攻击前进;以在南满的第3 纵队、第4 纵队第10 师和南满独立第2 师,向草市、山城镇地区实施进攻,随后由梅河口向四平方向发展;以在西满和东满的部队分别向郑家屯、永吉以东地区进攻;以冀察热辽军区部队向锦州至承德铁路和北宁铁路滦县至山海关段出击,配合主攻方向作战。

  为使东北夏季反攻顺利进行,毛泽东命令我军关内部队钳制关内敌军,不使其东调。

  早在5 月8 日,第1、第2 纵队和独立第1、第2 师就已由残余、大赉地区南下,奔袭长春以西地区。5 月13 日,第2 纵队第4 师突然包围了怀德, 第5 师于怀德以南阻击四平方向的援军,第1 纵队和独立第1 师于新开河东岸阻击长春方向的援军。西满3 个独立师奔袭郑家屯以北的玻璃山和双山, 钳制第71 军和87 师。17 日,第4、第6 师攻克怀德,全歼守军新1 军新30师第90 团和保安第17 团。此时,国民党军两路援军企罔后撤,林彪即命令第1、第2 纵队迅速攻击由四平出援至大黑林子的第71 军主力,激战12 小时,至18 日歼灭第88 师全部和第91 师(欠1 个团)。随后,第1 纵队占领公上岭、郭家店、陶家屯,第2 纵队奔袭昌图,歼灭守军2 个团。同时,南满第3 纵队主力于14 日攻克山城镇、草市,歼灭第60 军弟184 师一个团和暂编第20 师一部,切断了沈阳至吉林的铁路线。

  杜聿明不付夫利,遂集中6 个团的兵力向民主联军侧后反击。第3 纵队和第4 纵队第10 师于16~17 日在南山城子地区将来敌击溃,并歼灭新22师一部。此时,梅河口的守军陷于孤立,林彪抓住战机,命第4 纵队第10师和第3 纵队第7、第9 师各一个团,于22 日将其包围,24 日展开进攻,激战5 昼夜,全歼守军第134 师,俘师长以下6000 余人。

  24 日,第3 纵队主力沿梅河口至四平铁路向西进攻,连克东丰、西安(今辽源),歼灭青年军第2 师(地方部队)大部。

  为配合南满、北满主力部队作战,在东满的第6 纵队第18 师和独立第3师于5 月13~14 日攻克永吉以东的大岗、江密峰,全歼保安第7 团。

  22 日,第6 纵队主力和东满独立师在老爷岭、小丰满地区歼灭新38 师一个团。驻守海龙的第60 军暂编第21 师于29 日弃城北撤。林彪又令第6纵队、东满独立师和独立第1、第2 师在太平川东两一线地区截击,至6 月3日将其歼灭在吉昌地区。

  至此,我东北民主联军肃清了永吉、长春以南、四平以东的广大地区的敌军,控制了沈阳至四平铁路东段和长春、沈阳间大部地区,歼敌近5 个师, 沟通了东西南北满的联系。

  东北国民党军遭到严重打击后,迅速收缩兵力,坚守长春、四平、沈阳等战略要点。四平为东北中部重要交通枢纽,再一次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

  此时,四平守军为国民党军第71 军及第13 军第54 师主力等部。国民党军四平守将是第71 军中将军长陈明仁,他已颅料民主联军会移师网平,抓紧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四平建成一座以军部大楼为中心,以各部队驻地为大小支撑点,环绕市区、内外沟连,遍布钢筋混凝土和土木钢板结构鱼鳞式纵深集团地堡群的要塞。

  为进一步孤立长春之敌,林彪决心夺占四平。他以第1 纵队、西满3 个独立师和第6 纵队第17 师担任上攻、以4 个纵队10 个师、5 个独立师和2个骑兵师,分别在四平南、北地区阻援。

  6 月9 日,主攻部队开始向四平前进。从6 月11 日起,民主联军开始围攻四平,13 日攻占飞机场和新立屯等地,14 日夜发起总攻,第1 纵队和西满3 个独立师先后从西南、西北攻进市区,与守军展开巷战,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许多地点得而复失,失而复得。19 日,第6 纵队第17 师也参加了战斗。至20 日我军占领了大半个四平城,并攻占了敌人的核心守备区,国民党军71 军军长陈明仁带着卫队和直属队退守到城东北角,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民主联军付出极大代价,但久攻未下。国民党军为解四平之围,从长春、沈阳地区调来10 个师增援,从南北两面向四平逼近。林彪看到四平守军一时难以全歼,于是改变决心,于26 日集中了9 个师迎击由沈阳北上之敌。29日,在莲花街歼灭来敌一个团,在貂皮屯、威远堡地区击溃敌军一部后,由于敌军队形密集,啃不动,即于7 月1 日主动退出了战斗。这一仗虽歼灭敌人3 万余人,但民主联军伤广达万余,四平仍然没有攻下来。陈明仁因此得到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升为兵团司令。这一仗对林彪的刺激很大,使他怯于攻坚,影响到后来的打锦州。直到打开锦州,这团阴影才从他的头上消散。

  杜聿明更不好过,因为除了守四平外,他打的全是败仗,40 万军队被困在四平以南、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的狭长走廊内。杜聿明忧心忡忡,7 月8日到北平去养病了。杜聿明走后,熊式辉也呆不住了,8 月,陈诚接替了熊式辉东北行辕主任的职务,并将东北保安司令部并入行辕,独揽党政军大权。

  陈诚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上任后,把保安队扩编成正规军,又从关内调来第49 军,使总兵力增至4 个兵团10 个军,共50 万人,扬言半年内恢复东北局势。但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在杨家杖子战斗中歼敌1.2 万余人;在威远堡战斗中歼敌8000 余人;整个秋季攻势共打掉陈诚近7 万人,夺占城市15座,切断了长春至四平铁路,迫使国民党军龟缩于中长、北宁铁路沿线20多个城市。紧接着而来的冬季攻势又打掉他15.6 万人,解放四平等城市,把国民党军压缩到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处不相联系的孤立城市之中。陈诚被打得手足无措,只得通过夫人走宋美龄的后门,使蒋介石于1948 年1 月宣布卫立煌接任东北行辕主任。

  1947 年6 月,罗荣桓回国,全力抓二线兵团建设,动员大批翻身农民参军,组建大批独立师、团,训练后成建制地加入主力部队,同时将大量国民党俘虏兵改造后补进部队。

  1947 年夏季攻势后民主联军新组建了第8、第9、第10 纵队。1948 年3月,冬季攻势快结束时,又组建了第5、第11、第12 纵队,加上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和15 个独立师、3 个骑兵师。到8 月,已达70 万人,超过了国民党军,具备了同国民党军决战的条件。决战从何处下手?颇受四平之战的困扰。林彪在双城那问挂满地图的房间里,或骑坐木椅,或来回踱步,煞费踌躇。

  卫立煌到东北后决定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在长、沈、锦都集中了重兵。在长春约8 万人,由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领;沈阳及其周围本溪、铁岭、抚顺、新民地区,30 万人,由卫立煌亲自指挥;锦州、锦西15 万人, 由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领。

  中央军委的意见是先打南面。1947 年8 月以来,毛泽东多次提出东北我军的作战方向应在东部山海关、沈阳线上。但林彪则认为锦州方向无仗可打。

  1948 年2 月7 日,毛泽东又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4 月18 日,林彪等经反复讨论,致电毛泽东,认为南下北宁路及入关作战粮弹衣服不济,困难比较多,主张先打长春,吸引沈阳乏敌增援而歼灭之。22 日,军委同意这一计划,但指出不应强调南下困难。5 月24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一部奔袭在郊区抢粮的守长春的国民党军, 准备乘虚攻入长春。国民党军被歼两个团后缩进长春。经此,发现部队对进攻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在技术、战术上均准备不足。因此,经军委同意,5月29 日,林彪给军委的电报提出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对长春采取长围久困、以便乘其撤退时在途中追歼该敌的方针。7 月中旬,东北局重新讨论作战方针,认为长春工事坚固,粮食可靠空运,我军攻城和打援不能兼顾,因此在20、22 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表示“仍以南下作战为好”,拟于8 月中旬热河秋收和东北雨季结束后,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但这时,林彪还没有封闭蒋军于东北加以歼灭,同敌人打一个空前大的歼灭战的思想准备,仍希望我军南下北宁路或平津作战,引起东北国民党军撤出东北,达到解放东北的目的。军委同意了这一方针,军委即于22 日复电指出:“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捉早向南作战的计划。

  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知你们,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太死,以致在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现在你们己将注意力移到向南作战方面,..这是很好的和很必要的。”

  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8 月14 日成立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刘亚楼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设两个兵团,第1 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萧华。第2 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随后,由于雨季耽搁及后勤准备等原因,林彪仍未做出南下作战的部署。

  经军委批评后,9 月3 日林彪才上报了南下作战的大体部署,决定于9 月12日发动辽沈战役(当时叫秋季攻势),先攻锦州。9 月7 日,毛泽东又来电要求东北野战军,确立攻占锦州、榆关、唐山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和处理俘虏事宜。

  从冬季攻势结束到辽沈战役开始,约有半年时间,打仗较少,东北野战军提出“打长春,大练兵”的口号,部队进行了整训、练兵。林彪总结几次攻势、特别是攻四平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战术,主要有:

  1.四快一慢。即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后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敌人溃退后追击时要快;总攻发动时机要慢,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置兵力人力,政治鼓动及休息。这是总结攻四平的教训。攻四平时,由于侦察不仔细,以为敌人只有两万人,一打,是3 万5 千人,不得不逐次增加兵力。“四快一慢”应该说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具体化。

  2.四组一队。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突击队。这是队形问题,以解决攻城巷战中的队形问题,并说明可不受4 个组的限制,灵活运用。

  3.三猛战术。即猛打、猛冲、猛追。这在叶挺独立团时就有了。

  4.三种不同情况三种不同的打法。一是敌人守,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再攻击。二是敌人要退不迟,如果作好准备再打,敌人就会跑掉,不准备就打,又会碰下来,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打或小攻,用一部分和他打,抓住他,使他走不脱,然后准备好再打。三是敌人退,那就要猛追,这时不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加上一点两面、二三制,共6 个战术原则。

  此外,林彪还特别注意战斗作风的养成。认为“作风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却是客观上存在的,可以说每个部队都有他自己的一套作风。”作风的形成除了平时的政治和军事教育外,主要靠实际锻炼。军队需要的作风是战斗积极性很高,很勇敢,很顽强,动作迅速,能吃苦,严格执行命令,积极的机断专行,自动的协同动作。

  在讲积极的机断专行时,他说:“在情况变化时,不执行命令是可以的..

  虽然没有执行命令,但却是服从于上级总的意图的。这种意图就是增加胜利,减少失败,这是最高的原则。”“革命的军队应当发扬积极的饥断专行,因为这是革命军队的特质,是人民起义军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当兵不是为了吃粮,而是为人民的解放。我们自己吃得坏些穿得坏些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无数万人的生命,他们后代的生命,才是宝贵的。

  所以我们对斗争,应当很积极的。上面看到的事,我们于,上面没有看到的,应当于时我们也千。

  林彪当时确实作到了吃得坏些穿得坏些都无所谓。发什么他穿什么,也不计较合不合身,吃得很简单,两菜一汤,青菜、豆腐,用肉泥做成的肉饼。

  平时唯一的零食是炒黄豆。战争初期,他经常到前线去,不能说他怕死。但是到了1948 年,他却十分关心自己的健康。他很想治好怕风、怕光、怕水的怪病,但又不信医生,就养成了自己看中医书,自己开方于吃药的僻好。他开的药方里有砒霜,有一次过量差点出事。他有时还模仿道家,拿铅、汞等,让警卫员给他炼丹。叶群知道那些东西对身体有害,而林彪又比较执拗。他让炼又不好对他说不炼,只好开始编些假话来应付他。

  在这段时间里,林彪对叶群的要求还是比较严的,不允许她干政。但是由于林彪不太注意日常琐事,叶群的许多毛病开始暴露。

  1946 年,孙维世学成回国,宣传部长萧向荣得悉便向罗荣桓提出,将孙维世留在东北工作。罗荣桓同意井向中央发了电报。叶群知道林彪在苏联和孙维世有过接触,十分紧张,冒用罗荣桓的名义给中央发电报,说孙维世不宜在东北工作。中央来电询问前后两电报内容相反是怎么回事,一查,才知道是叶群在搞鬼。东北局委托高岗同叶群谈话,叶群吓得向高岗下跪。但是由于林彪的关系,事后并未追究此事。此事暴露了叶群惯于说假话,拉大旗做虎皮,后来发展到致命的程度。

  辽沈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 年下半年,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已经使全国的战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经过一年的战略进攻作战之后,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不仅把主要战场由解放区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而且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上海和南京;使得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从战争开始时的430 万人减少到365 万人,其中能用于一线作战的只有174 万人,并且被我军分割在东北、平津、西北、华中、华东五个战场上,在战略上已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我军则越战越强,总兵力从战争初期的120 万人增加的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 万人,加之各解放区己连成一片,可以在战略上直接配合作战。东北解放区也已达到30 多万平方公里,东北野战军兵力达到103万人,另外有33 万地方部队,超过55 万国民党军队一倍还多;东北人民经过土地改革,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援我军作战,保证了我军人力物力的充足供应。

  9 月12 日,辽沈战役开始,至29 日,东北解放军已先后攻克昌黎、绥中、兴城,切断了辽西走廊,将锦州、义县之敌分割包围。这期间,军委曾来电让东北野战军将前线指挥所南移,但林彪未动。

  9 月25 日,敌人从沈阳空运第49 军增援锦州,东北野战军总部乃命令第8 纵队用炮火监视锦州机场。

  26 日,第8 纵队报告:锦州有两个机场,东郊金屯机场已多年未用,西郊小岭机场正在使用,请示应封锁哪个机场。27 日,敌机仍频繁起降,将第49 军一个师运到了锦州。由于第8 纵队延误了时间,总部改派第9 纵队控制机场。29 日,第9 纵队一个炮兵营用炮火轰击西郊机场,击毁敌机5 架,迫使敌人停止空运。毛泽东得悉后于9 月30 日来电:“歼敌两万,毁机5 架, 甚慰。望传令嘉奖。”同时批评了延误两天封锁机场的部队,指出:“大军作战,军令应加严。”

  这事说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部不应远离战场。9 月30 日,林彪终于下决心搬到前线去。当天,他和罗、刘亚楼、谭政及由野司、野政组成的前线指挥所人员乘火车经昂溪南下。

  10 月1 日,东北解放军攻克义具,在战斗即将结束时,炮兵司令员朱瑞观察县城突破口时,不幸踩中地雷牺牲。

  10 月2 日,前指的列车到达郑家屯(今吉林双辽县)以南,进行防空隐蔽。当日下午,林彪得悉国民党军在葫芦岛新到4 个师。本来,酝酿南下时, 林彪就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主要顾虑是:缺粮缺油,汽车只带了从后方单程南下的汽油,傅作义由关内北上,锦州攻不下,大量汽车、坦克、重炮会因无汽油而撤不出来。在罗荣桓、李富春、钟赤兵等过细地安排了后勤运输后,林彪南下的决心增强了。但他一听说葫芦岛增兵4 个师,担心被沈阳、锦西、葫芦岛之敌所夹击,又犹豫起来,四平的阴影又在他心头浮现,他命令暂停前进。22 时,他以林、罗、刘的名义向军委发去特急电报:“(一) 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岛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行动问题。(二)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三)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问。(四)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己收容逃兵一万八千人左右,外围战斗歼敌五千余,估计长春守敌现约八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质量均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但须多迟延半月到二十天时间。(五)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考虑中,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彪签发此电后,攻锦部队仍按原部署继续向锦州推进。东北野战军的列车亦于深夜继续前开。

  10 月3 日清晨,罗荣桓和刘亚楼一同找林彪,罗荣桓建议林彪仍执行打锦州的决定。林彪征求刘亚楼的意见,刘亚楼同意罗荣桓的意见。林彪想了一会儿,叫秘书告诉机要处,追回那份电报。但电报已在4 点发出去了。罗荣桓建议不要等军委回电,重新表态。林彪同意,于是3 人研究后又重新写了电报:“我们拟仍攻锦州。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然后发起总攻,仍有歼灭锦敌之可能,至少能歼敌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头攻长春,则太费时间,即令不攻长春,该敌亦必自动突围,我能收复长春并能歼敌一部。并说:

  此次战斗目的,拟主要放在歼灭敌人上。锦州有可能在夺取之后,像开封一样,两面援敌重占锦州,因我打援力量仅能迟滞敌人,而无歼灭敌人的可能。

  敌宁可放弃沈阳,而必保持和恢复锦州。

  毛泽东在收到此电前,曾于3 日接连来两次电报批评林彪回师攻打长春的错误设想。17 时的来电说:“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

  在义县、兴城、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葫芦岛、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你们可以于攻锦州之同时,部署必要兵力于两锦交通线上,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然后打下锦州。在五个月前(即四、五月间),长春之敌本来好打,你们不敢打,在两个月前(即七月间)长春之敌同样好打,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锦西、滦县线之第八第九两军亦已调走,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一项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又不敢打锦州,又想回去打长春,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接着,毛泽东又批评林彪:“你们指挥所现到何处,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早日部署攻锦,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你们尚未到达,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锦,以期迅速攻克锦州。迁延过久,你们有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19 时的来电再次强调:“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两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

  毛泽东发了两个批评电报后,又过了5 个多小时,收到了林、罗、刘重新表示攻锦的决心的电报,4 日凌晨6 时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蒋介石为了挽救在东北全军覆没的下场,飞到了沈阳,给他的屡败之军打气。

  对此,毛泽东告诫林彪:“蒋介石己到沈阳,不过是替丧失信心的部下打气。

  他讲些做些什么,你们完全不要理他,坚决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部署做去。”

  蒋介石到沈阳是为了同卫立煌磋商,他确定了以下计划:范汉杰固守锦州,华北“剿总”第62 军等部共5 个师,会同烟台第39 军2 个师,加上已到达葫芦岛的4 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 兵团侯镜如指挥增援锦州。沈阳地区的新1、新3 军等部11 个师另3 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 兵团廖耀湘率领,经彰武、阜新、趋义县,协同东进兵团对攻锦之解放军实施夹击,以解锦州之围。由于西进兵团离得很远,林彪主要抓的是两件事:一是攻下锦州,二是在塔山一线顶住东进兵团,保证攻锦胜利。

  10 月4 日,前指到达早新后,换乘汽车南下。由于守锦州和守义县的敌人均是滇军,林彪想多了解一些滇军的情况,便发电报叫跟随第3 纵队打义县的参谋长苏静在义县以北的公路上等候前指的车队。见面后,林彪先问厂朱瑞牺牲的情况,又问了义县敌人的特点和第3 纵队攻义县的经验。随后, 林彪即将第2 纵队和第3 纵队在总攻前将95%的兵力搞迫近作业,挖交通沟,一直挖到敌人的前沿,以减少总攻时伤亡的经验通报全军。这个经验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被各部队纷纷运用,起了不小的作用。

  10 月5 日,前指到达锦州西北,距锦州30 余里的莽牛屯。林彪、刘亚楼到锦州城北的帽儿山看了地形。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市区山岭环绕,南傍小凌河、女儿河,又有城桓为依托,地形险要。在看地形时,林彪说:“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人挡住。据报告,葫芦岛方向又增加了5 个师。我们的饭菜只够请一桌客,现在突然来了两桌客人,两锦相距约30 多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攻锦部队就要受很大威胁。” 回到莽牛屯,野司召开了军事会议,拟定了总攻锦州和打援的具体作战方案。决定用第2、第3 纵队和“攻坚老虎”第6 纵队第17 帅,以及炮兵纵队并附坦克一部在北,第7、第9 纵队和炮兵部队一部在南,第8 纵队附第1纵队炮兵在东,承担攻城任务,以城北为主要突击重点;用第2 兵团指挥第4、第11 纵及冀察热辽军区两个独立师位于打渔山、塔山和虹螺岘一线,阻击葫芦岛和锦西方向的援敌;第1 纵队(缺第3 师)位于锦州和塔山之间的高桥,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即可北攻锦州,也可南援塔山;第5 纵队和第6纵队主力、第1 纵队第3 师、独立第2 师、内蒙军区骑兵第1 师位于彰武东南地区,诱敌沈阳方向援军北进,使其不能直接救援锦州;增调5 个独立师到长春方向,连同原来围城的6 个师及内蒙骑兵第2 师共12 个师,由第1兵团指挥,继续围困长春。

  由于第4 纵队死守塔山的任务很重,林彪、罗荣桓、刘亚楼10 月5 日致电第4 纵队,要求“利用东自海边西至虹螺山下一线约二十余里的地区,作英勇顽强的攻势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横尸遍野..而使我军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林彪、罗荣桓又派苏静到第4 纵队去了解他们的情况,还存在什么问题,10 月10 日,苏静抵达第4纵队,听取吴克华司令员和莫文骅政委的情况汇报后,发电报给林、罗、刘:

  4 纵对守塔山决心很大,需要大量手榴弹。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当即命令从直属部队调一部分手榴弹给第4 纵队济急,同时告诉后方迅速补给。

  从10 月10 日起,塔山战斗持续了7 天7 夜。蒋介石对进攻塔山、打开援锦的通路十分重视,曾于10 月6 日亲临葫芦岛进行部署。国民党军队在督战队驱赶下,成连成营轮番向解放军8 里宽的阵地冲击,从飞机上扔下的炸弹、从军舰和滩头阵地上发射的炮弹,几十分钟内就倾泻了几千发,地表工事全被摧毁。一批敌人被打倒,另一批敌人冲上来。在许多阵地上,指战员们同敌人进行了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激烈白刃搏斗,敌人遗尸6000 余,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10 月9 日起,攻锦部队开始扫清外围据点的战斗。10 月14 日,总攻开始,上午10 时,炮火准备,几百门大炮同时怒吼,这是解放军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首次使用如此密集而大量的炮火。攻城部队利用交通壕的掩护,迅速向前运动。11 时,各突击部队发起冲击,撕开突破口,分割包围,至15 日18 时,战斗结束,全歼守军12 万,生俘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以下9 万余人。

  次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在莽牛屯分别接见了范汉杰和卢浚泉。当范汉杰、卢浚泉被带到林彪的住处时,都为他竟住在当地简陋的农家土坯房而感到惊讶。林彪、罗荣桓接见范汉杰时,询问他对此战的看法,范汉杰沮丧他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在扁担断了。”接着,林彪问卢浚泉:“曾派人坐马车送给你一封信,见到了吗?”卢浚泉回答:“没有。”

  林彪接着像是向下级交代任务一样,用极其简单的语言说:“你可以给60军通个电。”守长春的国民党军第60 军和卢浚泉的第93 军同属滇军,卢浚泉和曾泽生有袍泽之谊。卢浚泉立刻明白了林彪的意思,当即草拟了劝曾泽生起义的电报。

  17 日,曾泽生率第60 军起义。19 日晨,新7 军军长李鸿同解放军达成投降协议。

  21 日凌晨,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从地下室爬出来,自动放下武器。

  长春解放,歼敌10 万。

  就在长春即将解放之际,毛泽东认为东北野战军下一仗以向南打锦西、葫芦岛之敌为有利。因锦西、葫芦岛之敌是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很可能要沈阳来救,这样就可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下一仗如打廖耀湘集团,它随时可能退回沈阳,急切难以下手,只有等以后再包围消灭。

  林彪依据军委指示,正准备部署攻锦西、葫芦岛,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出动了。本来当解放军攻锦州时,廖耀湘占领彰武,切断了解放军的运输线后便停止不前,后因蒋介石的催促,声称“如再延误,将以军法从事”,才又进至新立屯。此时,锦州已解放,卫立煌主张廖耀湘撤回沈阳,蒋介石却要廖耀湘南下。他认为解放军攻下锦州后伤亡必大,没有一个月的休整不能再战。卫立煌拗不过蒋介石,廖耀湘兵团终于南下了。

  林彪一看,认为大好时机不能放过,立即和罗荣桓、刘亚楼于18 日、19日连电中央军委,认为锦西、葫芦岛地域狭小,大兵团作战展不开,建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廖耀湘消灭在沈阳、锦州之间。毛泽东完全同意,要求林、罗、刘“本此方针,即刻动手部署,鼓励全军达成任务。”

  于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立即制定严密的作战部署,并发布了《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要求树立连续打大仗,“一口气吃掉敌人七八个师至数十个师,一次俘虏敌人八万至十数万的雄心”,“以勇猛果敢、前赴后继的精神,争取大胜,争取全歼东北蒋匪军,解放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0 月23 日,廖耀湘进攻黑山、大虎山,第10 纵队和第11 纵队一个师奉命坚守黑山、大虎山,连续抗击廖耀湘兵团每天四五个师的轮番进攻,为主力部队东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0 月25 日晚,廖耀湘看到黑山、大虎山攻不下,改向东南营口方向转进,正好被奉命前来的第8 纵队和独立第2 师迎头赶上,廖耀湘于26 日又决定向东撤回沈阳,又被第5、第6 纵队候着。至此,廖耀湘兵10 万余人,包括王牌新1 军、新6 军己被解放军团团包围。接着便是穿插分割,各个歼灭, 廖耀湘的指挥部被打掉后,乱阶一团,林彪见此情况立即下令,以乱对乱,哪里有枪声,就向哪里打。廖耀湘急得用明语呼喊:“部队都到二道岗子集中。”林、罗、刘等立即手持蜡烛,在地图上找二道岗子,一下子找到三个,并迅速判明是新立屯附近的那个,于是立即命令部队到那里去抓廖耀湘。

  林彪在讲“四快一慢”时曾说:“敌人整个溃退了,离开了阵地,我们追击时要快,这时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追呀,这时应一面追击一面报告,如这时要准备呀,报告呀,敌人就会跑掉。”辽西会战正体现了林彪的这个思想。

  围歼廖耀湘的战斗正酣,林彪已经意气风发,部署下一步作战了。

  10 月26 日,他命令辽北各独立师向沈阳前进。

  28 日,又命令辽宁军区速占辽河渡口,架桥,准备大军过河进军沈阳。

  28 日5 时,廖耀瓶兵团5 个军10 余万人被全歼,廖耀湘被俘。两昼夜, 消灭5 个军,在解放军历史上创造了新记录。

  11 月1 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守军除少数部队外, 大多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投降。仅仅一天左右,沈阳这个在全国屈指可数的防御坚固的人工业城市就被我军全部占领,守军13 万人被歼。同时收复营口,歼敌1.4 万余人。另有万余人乘船逃脱,这是由于林彪把营口方向的守军澈走,使敌人钻了一个空子。对此,毛泽东曾批评这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10 月26 口,蒋介行在北个听说廖耀湘兵团被围后,曾在日记中写道: “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可见辽沈战役给国民党军的打击之沉重和深痛。

  辽沈战役历经52 天,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在关内各战场我军的有力配合下,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和它所属的4 个兵团、11 个军部、36 个师及地方保安团队共47.2 万余人;我军伤亡6.9 万余人,实现了中央军委封闭国民党军一个战略集团在东北境内予以歼灭的决策,使全国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使东北野战军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巩固的战略后方,对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进关作战的障碍——傅作义集团更为孤立,解放平津地区的又一个大战役即提上了议事日程。11 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从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隐蔽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滚滚开进,一场新的大战即将开始,林彪在西奔平津的列车上,又开始了思虑..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