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南昌起义是爹爹第一次以共产党员身分参加领导的战役

  ○危难之中爹爹与陈毅结为生死之交

  ○井冈山大会师,由此开始了“朱毛”岁月

  ○长征结束,毛泽东无限感慨,送爹爹一句评价

  ○“西安事变”消息传来,爹爹立即投入紧张的商谈之中

  ○南昌起义是爹爹第一次以共产党员身分参加领导的战役>

  爹爹无论在太行山八路军指挥部还是在延安,后来到中南海,他住的地方总是来访者络绎不绝。以前我以为因为爹爹工作职务的缘故,后来逐步发觉这不是惟一的原因。许多来看爹爹的人并不是来谈工作的,常常是专门来看望爹爹的,或是叙旧或是下棋或是谈诗。哪怕就默默坐一会儿,他们都觉得十分愉悦。

  爹爹也同样,平易近人,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都能迅速聚集一批熟悉他的人,来者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他们都交谈得和谐亲近。这些人在爹爹面前从不提个人范围的私事,更不会提出让老总对自己多加关照的请求。

  因为大家知道爹爹的为人!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历史上哪个率兵的没有几个心爱的将领?可爹爹不同,他一辈子统帅军队,可以说统兵千万,手下将领何止百千,就是没有一支部队属于“嫡系”,一个将军是“心腹”。爹爹对谁都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在大家眼里,爹爹是心地光明,堂堂正正的楷模将帅,愿意和他亲近,和他说心里话。而且说完后又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更不会遭致“帽子”、“棍子”之类的“秋后算帐”。

  爹爹的历史几乎和中国革命历史同步,凡是以后成为我党我军领导人或是高级将领的,几乎都在他手下战斗过的。他们走过艰苦的战争年代,经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他们的感情真挚而实在、无私而纯洁……这不是我们今天物欲横流的一些人所能理解和认同的。

  战争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缔造一个人。

  爹爹从国外回来参加北伐战争。他为中国革命而征战的历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第一幕登台的大戏,便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起义领导人除周恩来没有授衔和叶挺牺牲外,基本都授予了共和国最高军衔——元帅。那次起义由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中有爹爹、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在8月1日凌晨武装起义,这是建立共产党以来,第一次用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

  中国革命现代史的史书上,印刻上了一支新生武装力量的足迹。

  然而,打开史书,南昌起义绝非像人们所讲述的那样轻松和顺利。

  起义的第三天,前委按原定计划命令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军,目的是想在潮汕地区接受外援(当时苏联答应支援起义部队),再兴第二次北伐。起义部队在广东三河坝分兵,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起义军主力从大浦经韩江顺流而下,直取潮汕,而爹爹率4000人留守三河坝,掩护全军的侧背。10月初,爹爹率军和敌军3个师大战三河坝,歼敌1000,然后率部队撤出三河坝,去追赶攻打潮汕的主力。

  世上的事情实在令人难以预测,毕竟起义部队是一支年轻的部队,他们的指挥官还缺乏成熟的战斗经验,加上士兵大多来自农村,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当主力部队以势不可挡的气势直扑潮汕时,狡猾的国民党军已经在那里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以逸待劳,迎战长途跋涉风尘仆仆赶来攻打的共产党起义部队。战斗的结局可想而知了。起义部队终因寡不敌众,攻打潮汕的计划严重受挫,指挥战斗的领导人也被打散,相互失去了联系。

  而相隔不远的爹爹,却不知道这个消息,带部队日夜兼程,准备和潮汕的主力会合。直到抵达潮汕附近的饶平遇见撤兵,才知主力在潮汕失败。

  “什么?三万兵马剩不到三千……?”当爹爹问清情况,不由得睁大眼睛,不相信地反问……顿时一股凉气由脊梁后面爬了上来。

  这个巨大的变化来得太突然了,突然得让大家无法相信:几天前还是一支浩荡大军的部队,转眼就溃不成军。

  身经百战的爹爹虽然很少遇见这种大起伏的战役,但以他的军事经验,觉得起义部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绝境。他一边收集散兵,寻访主要领导人的下落,一边紧急布置剩余部队的转移。

  危难时刻,爹爹表现了大无畏的力挽狂澜的气慨和机智沉稳的作风。爹爹果断带领留守部队西进,进入粤赣边区,那里是山区,便于隐蔽。

  西进的征途充满了血腥和硝烟,国民党得知还有一支起义部队正在转移,立即调集重兵追剿,妄图一网打尽。

  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又随着爹爹起义部队转移的粟裕大将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是这样讲述他们西进的情景:

  部队在孤立无援和长途跋涉中,困难愈来愈多,情况愈来愈严重。我们虽然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追击,但一路上经常遇到地主武装、反动民团及土匪的袭击和骚扰,特别是三南地区地主土围子和炮楼很多,不断给我们造成威胁和损耗。为了防备地主民团的袭击和追踪,我们有意避开大道和城市,专在山谷小道上穿行,在山林中宿营。此时已是10月天气,山区的气温低,寒冷、饥饿纠缠着我们,痢疾、疟疾一类流行病折磨着我们。更主要的是,大革命失败之后,全国革命处于低潮,南昌起义主力又在潮汕遭到失败。在这样情况下,革命的前程究竟如何?武装斗争的道路是否还能坚持?我们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究竟走向何处?这些问题,急切地摆在每个起义战士面前。

  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那些经不起这些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甚至叛变了。不仅有开小差的,还有开大差的,有人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离队,自寻出路去了。其中也有一些人后来又重返革命队伍,继续为革命工作。我们这支队伍,人是愈走愈少了,在信丰一带时,只剩下七八百人。不少人对革命悲观动摇,离队逃跑,特别是那些原来有实权的带兵的中、高级军官差不多相继自行离去,给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部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在这难以想象的艰难时刻,我们的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真是像青松那样挺拔,像高山那样耸立,他们坚决率领这支革命队伍,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成为整个部队的中流砥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那时不是朱德同志的领导和陈毅同志的协助,这支部队肯定是要垮掉的。当然,有些同志也可能走上井冈山,但作为一支部队是不可能保存下来的。

  ○危难之中爹爹与陈毅结为生死之交

  就在起义部队处于危难之际,一身商人打扮的陈毅来到了爹爹身边。

  这位曾经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党委书记的政治官员,这次南昌起义领导成员中也有他的名字。可他从武汉赶往南昌时,国民党严格控制了水路,重重布岗,盘查极严,而他的相貌又极易被确认。他不得不放弃最近的路线,绕道远行,结果半路和撤退的起义部队不期而遇。

  “没赶上起义,倒是赶上了撤退!”生性开朗的陈毅一身尘土,鞋底磨透了个洞,仍不忘幽默。

  关键时刻来了一员大将,爹爹怎能不高兴?几乎没有客套,直接征求陈毅的意见:“愿意干什么?”

  “只要让我留在起义部队,当啥子都行,就是让我当兵也要得!”

  爹爹怕委屈了这位文武双全的四川老乡,建议给他高一点的职务,陈毅一听,爽朗一笑,连连摇手说:“不好不好,我才刚来,大家不了解我,一下子职务高了,不好工作。还是基层一点好,让我也有个熟悉的过程。”

  爹爹用惊讶和激动的目光,把这位英俊潇洒颇带几分顽童神情的年轻军官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心里充满敬佩之情:不愧是我党的政治工作者!那成熟的政治性格只有经历过政治斗争大风浪的磨砺才能获有。

  后来陈毅担任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指导员,负责协助爹爹工作。

  在部队辗转湖南境内时,陈毅为维护部队的完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陈毅有文化,又有很高的政治水平,他那善于演讲的口才倾倒了许多官兵。一些动摇悲观的官兵听了他的劝说,愿意继续留在起义部队,还有的离队官兵在他热情动员下又重返部队。

  看见部队情绪暂时稳定了下来,爹爹终于从多日重压下透出一口长长的气,挺了挺略微弯曲的脊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此时连一卒都难留的危难处境中能求一将更是难上加难!爹爹愈发珍惜他和陈毅患难见真情的战友之情。

  深秋的山区,每天是浓雾弥漫,气温格外得低,潮湿、寒冷和饥饿像驱散不走的幽灵,困扰着每个起义战士。不多久,许多人得了痢疾、疟疾一类流行病。大革命失败之后,全国革命处于低潮。在这样情况下,士兵开始开小差,有的甚至跑到国民党部队里。更让人焦虑的不仅是士兵开小差,而是那些原来有实权带兵的军官带着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离队。连林彪这类黄埔军校老牌军官也不辞而别,离队自寻出路去了。尽管他后来又回到部队中,但悲观动摇的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很快。

  创造震惊中国的南昌起义部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革命的前程究竟如何?武装斗争的道路是否还能坚持?急切地摆在每个起义战士面前。

  爹爹和陈毅的心头焦虑比疾病饥饿这些肌肤之苦更难承受。

  无论如何要保住这颗属于工农民众武装的“火种”!

  爹爹一向以和善著称,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

  面临部队人心涣散的局面,虽然爹爹他们竭尽全力力挽狂澜,千方百计地想保存住这颗属于工农民众的武装“火种”……可是部队散失实在太厉害了,如果再不用军令制止,这颗微弱的“火种”顷刻间将化为乌有。

  爹爹终于动了大怒!

  1927年10月下旬,部队走进一个山拗,行进速度越来越慢,爹爹索兴命令部队停止行军,立即召开全军大会!

  所谓的全军也不过几百人马、百十条枪。士兵疲惫地拥挤在树林中的空隙草地上。他们看见领导起义的指挥官面色严峻,锐利的目光令人敬畏,不由地打起了些精神。

  爹爹挥动着自己的胳膊,大声说:“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可以回家。大革命失败了,不勉强大家!”

  “要走……现在就走!”第二句近似吼叫。

  大家顿时停止了窃窃私语,用惊讶的目光紧紧盯着爹爹。爹爹震怒的脸上凝聚着一团正气。

  正气往往能带来权威效应。此时的局面需要出现权威,需要有威严的统帅。

  爹爹“怒发冲冠”。

  “你们一定听说过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了是不是?你们可知道,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以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为代价的。我们现在就是俄国的1905年革命!我们只要留下火种,只要有一个团,我们就能打天下。军阀们不争地盘是不可能的,要争地盘,就要打仗,他们一打起来,我们就有办法了。革命终究会胜利的!”

  陈毅接过爹爹的话头。

  “成功者是英雄,但是能从逆境和失败中站立起来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

  怒颜虽说让人害怕,但怒言却让人心折。爹爹他们一番壮怀激烈的措辞,好比给大家低沉失落的心里播撤了希望的种子,让每个人有机会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

  英雄!火种!

  这是对男子汉最好的奖赏。

  这次大会后,起义失败的英雄们终于挺了下来,将革命“火种”带进了1928年,形成了湘南暴动的燎原之势。爹爹他们第一次公开打出军旗是1928年的1月,鲜红的军旗上用黑字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将士在这一天纷纷撕掉军帽上的国民党帽徽,脖子上系上南昌起义时的红色带子。这标志着起义部队进入了公开武装斗争的时期。所以在抗日战争中,被改编为人路军的红军们又一次戴上国民党帽徽时,表现出抗拒心理,这个罪恶的帽徽是他们用鲜血用生命才撕掉的,如今却要重新戴上,其心情能不起伏,能不痛苦吗?

  爹爹在陈毅、王尔琢等协助下,领导湘南暴动,打败了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克祥6个团的进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个大胜利。胜利后,爹爹带领1万多人的部队上井冈山会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这使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得到了空前壮大。

  直到今天,曾经在爹爹战旗下出生人死的肖克将军满怀深情给予爹爹高度的评价:朱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第一个总司令,也是唯一的最早参加辛亥革命的军队领导人,又是最早参加护国、护法战争的军队最高领导人,还是丢掉高官厚禄,远渡重洋,追求真理的军队最高统帅。

  爹爹一生都在走“第一人”的道路,或许这就是爹爹豁达气度和勇敢挑战的具体体现。

  爹爹和陈毅一直没有分离,一同抵达井冈山,一同开辟革命根据地,直到开始长征,一件意外的事故才迫使他们洒泪痛别。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在即,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到爹爹指挥部,他的老搭档陈毅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不能跟随红军主力长征。

  陈毅听说中央决定他留在当地,一边养病一边坚持武装斗争。他不顾重伤在身,叫战士抬着担架来见爹爹,他希望爹爹能同意让他睡在担架上跟红军主力走。爹爹在红军指挥所看见了下身缠裹着绷带的陈毅,还没有顾上问他的伤势,直性子的陈毅便急切地提出他的请求。

  “我请求和中央一块走!因为已经到了红军主力非转移不可的时候了。总司令,我正式向你提出,请求跟红军主力一块突围。我的伤很快就会好,我还要继续指挥作战……请不要把我留下……”

  爹爹心头一酸,他知道陈毅是一个永远也不愿意离开红军的指挥官。让他留下无疑是个残酷的现实。可是他这个红军总司令已经没有决定权了,连陈毅这个不过分的要求他都不能决定。

  爹爹无法回答陈毅,只是默默望着焦急不安的战友。

  “总司令,我怕中央作了决定再说这些就晚了,所以叫抬到你这里,这不算过分吧。”陈毅看见爹爹不说话,更着急。

  爹爹眼眶红了,他转过身子,许久还是不说话。

  “总司令,你可说话啊!”陈毅已经是含着眼泪在央求了。

  爹爹想了一会,用坚定的口气说:“我个人同意你和我们一起突围,但是我只能尽力将你的意见反映上去。突围势在必行,可是博古和李德到现在还不下达命令,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你现在一个任务,安心养伤,争取更快一点恢复健康!”

  “放心吧,总司令,用不了几天,我就能站起来了。”陈毅明白了总司令用“更快”这个字眼的意思。他眉眼间露出了些笑意,以为能跟随主力突围。

  可是两天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守,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破灭,一直主张硬打的中央领导博古等人此时却惊慌失措,不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就决定中央红军主力,即一方面军撤离苏区,与湘西的红二、六方面军会合。

  1934年10月10日,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从红军“首都”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爹爹最终未能带上陈毅。他带着遗憾和思念踏上了一条红军生死未卜的长征路途。

  躺在担架上的陈毅含泪望着自己生死与共的部队消失在视线以外……此时他的心痛远远超过了伤痛。但陈毅毕竟是党忠诚的战士,伤好后,他在江西边区坚持了3年多的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10月才率红军游击队下山,不久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等他回延安再和爹爹相见时,已是1944年的冬天,他们一分手就整整10年!

  ○井冈山大会师,由此开始了“朱毛”岁月

  1928年5月,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又一出高潮戏。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 (也叫工农革命第一师)和爹爹他们的工农革命第一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随后两支“第一师”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爹爹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党代表,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军参谋长。

  如果说“人”为什么能够站立在大地上,因为“人”有两条腿,那么今天的红军也完成了这个大写“人”字的汇合,工农红军有了坚实的两条腿,用它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又用

  它行走了二万五千里,把红军带出绝境,走进红色根据地的陕北。

  自从爹爹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文件上开始出现“朱毛”简称落款,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朱毛”是指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朱毛红军”老百姓这样叫,中央文件这样写,连国民党报纸也这样报道。大概因为“朱毛”好记忆,红军行军时,也用“朱毛”做行进标记,看见“毛”字往右拐,看见“朱”字往左拐。

  我算了一下,我那时还不到两岁,刚从苏联回到成都的外婆家。不懂人事的我自然无法知道爹爹这番辛苦和这番抱负。长大以后,我才慢慢知道爹爹这些往事的。

  说起长征,也是爹爹人生中的一次磨难,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磨难,这种磨难包括了思想和政治上磨难。

  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了突围的征途,这是一条没有出路的出路,踏上这条路也是非常不易的,是用许多红军性命换来的出路。当时党内“左”倾思想占主导地位,一次又一次和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精锐部队硬拼蛮干,十多万红军严重被消耗。爹爹那时没有最高指挥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部队一天一天地大批伤亡,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

  长征时,爹爹已经和康克清妈妈结婚。

  后来我长大从康克清妈妈的回忆中知道,她和爹爹结合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她和爹爹结合在1929年,爹爹已经43岁,而康克清妈妈才19岁,不久前刚从江西万安跑出来参加红军的。爹爹是红军的军长,她早已认识,可是爹爹无法记住每一个战士。一次战斗结束后,爹爹到机关女兵班看望战士们,那时大多女孩子都比较腼腆,又是面对军长,大家只是笑,不说话。只有康克清妈妈有问必答,口齿伶俐,大胆泼辣。爹爹不由地多问了她几句,当问她当红军怕不怕流血?康克清妈妈斩钉截铁回答:“报告军长,怕流血我就不出来当红军了!”

  “不错,很不错,像个红军战士的样子!”爹爹特别满意这位年轻女战士的回答,并且在脑海里记住了她的名字。

  再后来,爹爹身边有了康克清妈妈的身影。尽管这个婚姻对于19岁的康克清妈妈来说,来得似乎突然了些。如果说刚结婚时康克清妈妈对爹爹敬重多于爱情,那么以后是爱情大于一切。他们相互爱慕、相互尊敬、相互照顾,近50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不离不弃,甚至连红脸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爹爹活到90高龄,这与他和谐稳定的婚姻生活是分不开的。可是晚爹爹离世的康克清妈妈,在她最后几年里的生活就多出许多老人特有的孤单和无能为力的无奈。

  康克清妈妈跟随爹爹一起长征。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踪,红军经常是日夜兼程,边打边走,但是部队究竟走向何处,中央决策者也很茫然,特别是毛泽东被剥夺领导权以后,几乎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特别是针对敌人强大、我们弱小的局面,急需正确的战略方针。

  长征的路越走越难,红军处境越来越糟。

  在爹爹和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同志的推动下,主力走到贵州遵义时,党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这才逐步走出困境。

  1935年1月下旬,这是遵义会议之后,长征部队一渡赤水之前,红军在赤水河畔的土城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国民党川军有4个团尾追中央红军。毛泽东决定利用土城东有山谷的有利地形歼灭敌人。他责成彭德怀统一指挥红三、五军团进行这一战斗,以红九军团及红二师担任预备队。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没有取得重大战果,才发现情报有误,原以为4个团4000多人,实际来了6个团,近万人,增援部队还不断涌来,战局对红军越来越不利。

  红军背水一战,后果难以想象!

  爹爹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战斗,毛泽东连吸几支烟,没有同意。爹爹急了,他把军帽一脱,说:“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打不到我朱德的!不信?你看我上过多少次战场,子弹连根汗毛都没有碰到!”

  毛泽东丢掉烟头,对着爹爹望了一眼,想想,点头同意他去。

  爹爹一扬手,叫上刘伯承,一同到达阵地前沿。

  爹爹一出现在火线,士兵顿时兴高采烈高呼起来。

  ……军长亲自来助威啦!

  战场士气大振,战局随之发生变化。年轻的红军战士们终于顶住了敌人的猛烈攻势。在后面指挥战斗的毛泽东急中生智,将奔袭赤水的红一军团急速返回增援,由防御转为进攻,终于将占尽优势的国民党川军打得屁滚尿流。

  后来毛泽东决定红军主力到川康地带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汇合,然后再北上。

  1935年6月,经过8个月的万里征战,历尽艰难困苦,有三万人左右的红军一方面军和八万之众的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会师后的红军从力量上得以大大增强。这时中央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会师后一、四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

  红军总司令和红军参谋长刘伯承率红军总部与代替周恩来成为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一起率左路军,由卓克基奔阿坝。毛泽东、周恩来等与前敌指挥部率右路军由毛儿盖奔包坐、班佑一线。右路军走出草地,在班佑一带等候左路军穿越草地前来会哪知张国焘表面同意率部队北上,内心却和中央唱反调。

  他借口草地中的河流涨水,不能前进,擅自命令部队回头南下。

  爹爹不相信张国焘的理由,就让警卫员骑马下水试验,结果水只到马的肚皮。爹爹知道了张国焘不想北上以此当借口,多次提出过河的建议,可张国焘就是不理不睬,按兵不动。

  张国焘不仅自己不愿意北上,还企图迫使中央带领的右路军也跟随南下。

  为避免红军内部分裂,毛泽东和周恩来只好先带领右路军中的一、三军团北上。

  ○长征结束,毛泽东无限感慨,送爹爹一句评价

  张国焘是个十足的野心家,右路军一走,他便有恃无恐,将跟随左路军行动的负责人——我爹爹和刘伯承不放在眼里,千方百计地排挤他们。刘伯承很快就被张国焘撤职,安排去红军大学任校长职务。爹爹虽然十分气愤,但想到他们还没有将部队带上北上的征途,凡事必须大处着想。他便安慰刘伯承先忍了,以后自然会讨个公理回来。

  爹爹的战马从长征就忠心耿耿地跟随爹爹身后,十分健壮也通人性。可是一天半夜却被张国焘的手下拉走,活活将战马宰杀、煮吃了。康克清妈妈和战马有感情,抑制不住悲伤,要去张国焘那里问个究竟。可是被爹爹阻拦了。爹爹说,张国焘杀马是向我们挑衅,如果我们找他,必定要争执,这正中他下怀,他会借口我们和他不团结,把我们支走,好让左路军归他一个人领导。

  康克清妈妈只好忍受了。可是张国焘对爹爹排挤仍然不断升级,连中央文件也不给爹爹看,他封锁消息,让爹爹当个“冷板凳”总司令。

  冷板凳就冷板凳,爹爹就是不理睬!

  爹爹始终沉默的态度,说明了爹爹的智慧。张国焘做的手脚越多,就越多地暴露自己的内心动态,而爹爹始终不吭声,张国焘却无法知道爹爹的内心动态。这不公平的对抗似乎更加激怒了张国焘,他将康克清妈妈调离爹爹身边,让妈妈去很远的妇女委员会工作,有时一连几个星期也见不着爹爹一面。

  张国焘妄图用这样歹毒的手段将中央派在左路军的人赶走,然后他可以另立中央,不再北上。

  寂寞中的爹爹仁立在草原上,望着茫茫的草原,秋风呼啸中一行大雁高高飞翔,往南寻找温暖的地方。爹爹想起自己一生多次身陷逆境,经历多少磨难,克服过多少困苦,可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情沉痛。一路红军北上,一路红军南下。红军刚刚会合了3个月又这样分离了。

  如果一、四方面军合力北上开辟革命根据地,那将拥有十万大军,该是怎样强大的力量啊!

  爹爹的宽阔胸怀和刚柔韧性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顽强。他用他的韧劲和张国焘的野心抗衡,无论怎样遭受陷害、排挤、冷落,就是不离开左路军,铁下心要将左路军带领北上的征途。这是他的责任!

  张国焘想尽办法激怒爹爹,以便寻找借口和党中央分道扬镳。可是心如明镜的爹爹早已摸透了张国焘的意图,当然不能上当。只要一天生命不止,就一天执行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张国焘见暗中排挤不起作用,就公开反对北上。他带部队一路南下。

  爹爹无法阻止部队南下,就跟随南下。当时许多人想不通,找爹爹请求,要独自北上和党中央会爹爹忍着内心的焦虑和悲痛,耐心地开导大家:“为了实现党中央北上的方针,我必须和四方面军在一起。只有跟他们在一起,才能做到这一点。整个部队已经南下到这里,我们就必须打开局面,求得一块暂时立足的地方,保存实力,然后才好去做张国焘的工作,争取团结他北上,同党中央会合。”

  自命不凡的张国焘南下后,接连打了几个败仗,加上共产国际指责张国焘分裂中央,另立中央的错误,责令他立即北上和党中央会合。这时张国焘才觉得有了压力,不得已,只好同意带部队北上,同已经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会合。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时间,爹爹经历了红军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从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一、四方面军功会师,再到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在西北实行三大主力的会师,他作为红军总司令,一直挺立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1936年7月,爹爹率领红二、四方面军开始北上, 10月,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年底,完成北上任务的爹爹终于抵达了保安县——当时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带领许多将领们亲自在大路口迎接风尘仆仆的爹爹,用当时妈妈的话形容:“当我们一看见远处站立那么多的熟人,就像迷路在外,受尽委屈的孩子找到了家,看见了亲人一样,没有开口说话,眼泪先叭嗒叭嗒地往下掉。”毛泽东握着爹爹的大手,感慨地说:“老总啊,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后来毛泽东亲笔给爹爹写下“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几个大字,这是对爹爹最好也是最准确的评价,以后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长征结束了,别人走了二万五千里,而爹爹却走了三万五千里;别人过了一次雪山草地,而爹爹过了三次雪山草地。爹爹自始至终参加了全过程。整整两年,爹爹在进行着艰难险阻的长征,进行着心灵历程的长征,进行着忍辱负重的长征,在用年过半百的身躯长征。长征给爹爹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从噩梦中醒来的爹爹,却时常怀念长征的日子,直到晚年他还对我说起长征,他那个神情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我在长征中,身体很强健,路上就没有病过,多半是夜间走路,白天睡觉。有事马上就办。我只有一个担子,一个人一匹马,一个马夫,四个特务员,每天差不多是走一半路,骑一半马,人还是觉得很爽快,不感觉如何愁闷。

  过草地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无拘无束地自由上下,也是极有趣的。”

  ○“西安事变”消息传来,爹爹立即投入紧张的商谈之中

  爹爹抵达中央机关没有几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西北军杨虎城和东北军张学良两位国民党将军在西安活捉了蒋介石,引发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

  “西安事变”。

  一时间,中央机关沸腾了。大家兴奋不已,我们和蒋介石打了十多年,就想要他的脑袋。现在抓住了,就要杀了这个和共产党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民族大坏蛋。

  爹爹和中央领导人立即开始长达十多个小时的会议,讨论如何解决西安事变问题。

  最近我看见有人写西安事变时,竟将我的爹爹描绘为一个头脑简单、主张一杀了之的角色。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为此我专门查看了《康克清回忆录》,找出有关西安事变的记载。

  一天晚上,老总回来很晚,我们都早已睡了,大约是午夜12点,老总叫醒我,高兴地说:

  “蒋介石给抓住了!”

  “真的?是被红军捉住的?”

  我一骨碌爬起来,披上衣服,着急地问。

  “在西安,被张学良、杨虎城的军队抓起来了。是敌人广播和我军情报得到的可靠消我静静地听老总讲述蒋介石在临潼华清池被活捉的经过。老总接着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已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亡的主张,并把同红军对峙的部队全部撤了回去。党中央马上要开会研究,准备派人同他们联系。这个意外的大好消息使得我兴奋得再也不想唾了。

  “用不着你这样着急,我想先听听同志们的意见。你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好?”

  我说:

  “这个坏家伙,既然抓住可不能再给他跑掉。”

  老总沉思不语。我最担心的就是放走蒋介石,连忙补充说:

  “这个人,我们上过他多少当,吃过多大亏?他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嘛。这次可千万别把他放了!”

  老总等我把话说完,严肃地看着我,郑重地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这是个关系全国、甚至关系世界的大事,一定要十分慎重地处理。反共亲日派正在调动大军准备向西安进攻,日本人正在巴望我们打起全面内战。照我看,蒋介石非但不能杀,恐怕还要放。”

  一听说要放,我就急了,我说:

  “‘活捉蒋介石!’这个口号我们喊了好多年,好不容易捉到了,要是放了他,全国老百

  姓、全体红军都会反对。”

  老总笑了,然后说:

  “这是十分严肃的重大问题,情况很复杂。

  蒋介石是人家抓住的,估计他们会同我们商议。对这事决不能光凭一时痛快,要统观全局,要有战略眼光。群众中许多人往往看不到全局和长远,需要有英明的领导来正确地把握局势,我们再不能像五次反‘围剿’时,‘左’

  倾领导那样蛮干了。”

  西安事变发生后,爹爹的头脑一直冷静,并且充分估计到了多方局势,预料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可行性。怎么可能在中央会议上简单说个“杀”?可是描写这一情节的作者不知从何处得来的资料,竟然和史实相差甚远,如此对历史不负责的描写,竟然白纸黑字印成书,这不能不让人担忧,历史将在后人眼里变成什么样子?

  1937年初,共产党中央机关被允许搬往延安,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这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又一成果。

  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抗战烽火迅速席卷华北、华东和中原。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工农红军同意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简称八路军,在南方打游击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工农红军的使命随着战争性质的转变而开始担负更加伟大的救国使命!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