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盐碱大王李烛尘

四四

  “想,又有么儿用,这仗怎么打,也不是我这号人说了就能算的事儿。”

  “李局长就没想想放下武器,和平解决的事吗?”

  “么儿不想!说白了吧,就算我投降了,这仗该打还得打,我手底下的这千把号人,只管治安,管不了打仗。这打仗,是军队的事。打不打,怎么打,全都攥在他们手心儿里呢!我们这号警察,是磨房的驴——听喝!”

  李汉元发起了牢骚。李烛尘启发他,说:“你一局之长,也不是毫无可为呀!你可以指挥你的警察嘛!”

  李汉元随手关掉留声机,说道:“那倒是。我可以叫他们不开枪。共产党进了城也别打我们。不过,这事儿怎么能让他们知道呢?”

  李烛尘轻声说道:“李局长果真有这种打算,我可以帮助做些联络工作。”

  李汉元问道:“要是我们放下了武器,共产党还没进城,这市里的流氓乘机抢劫可咋办?”

  “我可以帮你问问。”李烛尘回答。

  “要问,你索性再问问,我们警察投降了,能不能给点儿奖赏?”李汉元摸了摸谢了顶的脑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也没有么儿要求,就是让我们从救济总署仓库里给每个警察领两袋白面。兵荒马乱的,有的弟兄也揭不开锅了。”

  “行,我去问问,”李烛尘胸尘成竹地说,“只要你是真心做好事,他们是不会斤斤计较,难为你们的。”

  李汉元打开了留声机,换了一张唱片。又是京剧。“怪只怪我当初太湖涂……”似乎是《将相和》中“廉颇负荆请罪”的段子。

  李烛尘将李汉元的情况和问题向王文化做了汇报。王文化等人讨论决定,解放军进城之前,由李汉元率领警察维护治安,保护人民财产;可以发给每个警察两袋面粉,但是不许抢。

  李烛尘将共产党的意见转告了李汉元。战役期间,李汉元督促警察负起了治安责任;他下令保管好警察局的档案和物资,天津解放后完整地交给了新政府。

  * * *

  1949年1月14日凌晨,解放军发起总攻。

  13日,李烛尘和杨亦周还亲自找陈长捷,最后一次劝他放下武器。陈长捷仍然以“服从傅司令长官命令”为由,拒绝投降。如今,只好由解放军的铁拳来敲醒这颗顽固的脑袋了。

  一颗红色信号弹划破沉寂的夜空。紧接着,炮声、爆炸声,轰隆轰隆响成一片,步枪、机枪,炒豆般地交织着弹雨,军号此起彼伏,部队持续冲锋,闹翻了海河两岸。

  解放军如决堤洪水,汹涌澎湃地泻往津城,天津顽敌如惊弓之鸟,望风披靡。

  14日晚上8时,杜建时找到杨亦周,表示他们愿意放下武器,请求杨亦周与李烛尘15日早晨去解放军总部帮助斡旋。陈长捷也告诉李烛尘,他同意洽谈和平解放问题,请李烛尘出城联络。

  李烛尘、杨亦周会合一起,通过电台向解放军广播,说陈长捷、杜建时同意放下武器,并广播了李烛尘出城的时间和路线。

  14日晚上11时,李烛尘给《大公报》打电话,告诉李定,陈长捷愿意投降,李定马上转告天津工委书记黎智。杨亦周把杜建时的打算报告了刘绛文。

  黎智、刘绛文告诉李烛尘、杨亦周:“解放军已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前锋部队已到金钢桥,求和为时已晚。”

  1月15日,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解放军全歼守敌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

  陈长捷在他的司令部地下室被俘。

  杜建时在他的住所被捕。

  李汉元14日下午3时,下令释放了全部在押人员共200人;5时,下令解除全部警官的武装;6时,下令各分局局长和保安警察大队长,维持治安,防止破坏和抢劫;8时,他主动向进入警察局的我军官兵交出护身手枪。

  李烛尘在天津解放的第二天,就被接到天津市军管会,受到进城的党政领导的接见。天津军管会副主任、天津市市长黄静多次找李烛尘谈话,共同探讨迅速恢复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等问题。

  李烛尘的小女儿李渝娟回忆起其父的这段经历时,崇敬之情溢于笔端——

  我父亲很早就和共产党人有来往。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有一熟人

  劝他不要和共产党来往,他说这人糊涂。父亲曾利用一次去新疆考察的

  机会,想绕道去延安(据说这是他在常德西路师范学堂的同学、共产党

  领导人之一的林伯渠邀请的),后因国民党封锁边区未达目的。

  解放前夕,我父亲利用久大、永利是塘沽大厂的名声,帮助共产党向

  唐山一带的解放区送过医药用品。直到天津战役,为了和平解放天津,他

  多次与国民党文武要人和共产党联系。

  当时,天上不时飞出一发发的炮弹,有很大的危险性。记得当时我父

  亲一出去,妈妈怕得要命,把我搂在怀里,直等到父亲回来,才恢复正常。

  虽然和平解放天津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而失败了,但从此以后,我父亲和

  共产党更靠近了。

  李烛尘告别了68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他戴着民族资本家的头衔,带着呕心沥血的“永久黄”团体,也带着无以名之的喜悦,走进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资本家到红色资本家,从为共产党做事到就任中国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其间经历了几十个年头!而在未来的年月里,他还要走上新的人生跋涉之路,他还要经历新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尽管这风雨已不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般持久剧烈,这坎坷也不似炼盐、制碱、造酸那般起伏跌宕,然而它也毕竟还像一柄重锤,时时敲击着李烛尘那逐渐衰老却不麻木的大脑和神经。对于这些,或许李烛尘在1949年四五月间,3次应邀出席刘少奇召开的工商业家座谈会时没有想到;在1949年7月,陪同朱德总司令参观永利碱厂时也没有想到。

  风雨、坎坷是人生、命运的伴生物。当一个人选定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的时候,即使身披风雨,脚踏坎坷,但是面对历史老人,又能说些什么呢?跋涉吧,义无反顾地跋涉吧,命运只能在跋涉中去寻求,人生只能在跋涉中去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