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盐碱大王李烛尘

四二

  李烛尘当面反问许惠东:“你让大家支持傅宜生,那么请问,如果北平被共产党包围了,你走不走?”

  许惠东闹了个大红脸,会议不欢而散。

  是啊,今天人们反诘杜建时的话,不是和当时自己反问许惠东的话同出一辙吗?这些党棍、官僚呀,把别人往水下赶,自己却往船上爬。可惜他们还披着文明人的外衣,打着“礼义廉耻”的旗号。靠这号寡廉鲜耻的家伙支撑的党、政府、军队,还会有什么好命运吗?

  李烛尘和人们一起走出了会场。

  起风了。阴沉沉的天底下,飘着随风而落的枯黄的树叶。

  远处传来一阵闷响,仿佛是大炮的声音。

  * * *

  1948年冬,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顺利展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听着城外传来的隆隆炮声,听着城内汽车的阵阵尖啸,李烛尘如坐针毡。天津是北方最大的高埠,这里有范旭东、侯德榜和他用心血和汗水筑起的事业。

  范旭东已经撒手西归了,侯德榜率领技术人员正在帮助印度建立塔塔碱厂,保护这份“家业”的大事就落在他李烛尘的肩上了。

  不久前,他率领华北工商界赴南京请愿代表团到南京,呼吁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吃了蒋介石的闭门羹。几天前,他还和周叔弢带头,联络一些工商业者,通过胡适向蒋介石和国民党其他上层人物发电报,要求他们不要在天津打仗,免得将这一北方重镇毁于战火。电报又如石沉大海。

  大战迫在眉睫,李烛尘见国民党对他们的要求置若罔闻,就转过来找共产党。此前,天津地下党的负责人王文化已经与李烛尘建立了联系,大战前夕,李烛尘几次找王文化交谈,建议不要在天津开战。

  在1948年11月成立的中共天津工作委员会中任委员兼企业委员会书记的王文化,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时,写道:

  我和李烛尘谈过几次。一次他提出:为了天津市居民的安全,避免城

  市和居民遭到炮火的破坏,建议向中共中央反映,最好从北平、天津到塘

  沽,给傅作义军队让出一条路,放国民党军队从海上跑掉算了。

  我们认为李烛尘先生的这个意见,主要是担心解放战争会破坏城市的

  工厂企业,怕损害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这事我们当天就通过地下电台向华北城工部请示。刘仁立即回电,要

  我们转告李,人民解放军的炮弹打得很准,只打敌人的军事阵地,不打工

  厂企业,请他放心。

  尽管共产党没有保证不进攻天津,但其积极而迅速的反应,却着实让李烛尘轻松了许多。共产党也不是非要强攻天津,事实上,到解放军攻打天津前夕,共产党还在做和平解放的努力,同时也在做工商界人士的工作,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

  一天,天津工委书记黎智在刘绛文的陪同下,拜访了李烛尘和杨亦周。

  杨亦周是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中国纺织总公司天津分公司经理,同时还任天津市参议会议长,在天津实业界和政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1926年曾加入国民党,任天津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和直隶省党部秘书,后因反对蒋介石而被迫出国,到日本和英国留学。回国后曾任天津法商学院院长,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杨秀峰、黄松龄等都有过交往,后来与共产党失去了联系。

  刘绛文是地下党员,公开职业是国民党社会局救济院院长。1947年,共产党派他去做杨亦周的工作。杨亦周参加天津市参议会议长竞选前曾经通过刘绛文征求过共产党的意见,共产党把他当作可靠的同盟者。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时,傅作义在北平召开平、津、冀三地市长、省主席和参议长会议,商讨如何对付共产党的进攻,要他们“同心协力,动员各界公民,渡过难关”。会后,杨亦周向中共地下党汇报了会议情况,并以个人名义给天津市市长杜建时写信,劝他“如何自处,要早做打算”。

  黎智、刘绛文到来后,李烛尘、杨亦周宴请了他们。

  席间,李烛尘、杨亦周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实在为天津的前途担心。解放军是仁义之师,能否考虑不用武力攻打天津,以免工商业遭受战火。”

  黎智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做解释:“解放军是正义之师,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的。试想,当强盗的枪口对准了你的胸膛的时候,你能放下手中的武器吗?和平解放天津看来是无望了,所以我们党中央决定武力解放天津。除非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否则就不能改变这一决策了。”

  李烛尘、杨亦周又问道:“是不是可以不打毁工厂?炮弹可是没长眼的呀!”

  黎智笑了笑,接着严肃地说:“当然,就一般情况讲,战争没有不毁坏东西的。但是,我们共产党既然是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既然是解放城市、保护人民的,那么,我们就会使自己的炮弹长个眼睛,尽量不使工厂和民宅遭到战火。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你们不希望工厂毁灭,我们也不希望接管一个废墟呀!倒是希望你们保护好工厂,防止坏人乘机破坏。我们双方结合起来,发动工人做好护厂工作。”

  黎智的一席话,虽然释去了他们的不少疑虑,但是对工厂能否完整地保存下来,李烛尘、杨亦周仍然不敢断定。尽管忧心忡忡,他们还是决定积极协助地下党,做好护厂工作。

  杨亦周在中纺各厂都组织二三百人的护厂队,还配备了枪支、弹药,储存了供职工食用一个多月的粮食。中纺七厂是炮兵阵地,杨亦周亲自去找指挥官,让他把炮兵撤走,他坚决不撤,我军发动总攻时,才不得不下令炮击了这个工厂。其他工厂都安然无恙。天津解放后,李烛尘、杨亦周一见面,就心说诚服地说:“嘿,解放军的炮,神了,专打国民党的阵地,还真是长了眼啦!”

  * * *

  与黎智交谈后,李烛尘心中尚存一线希望:既然共产党说国民党放下武器,就可以不武力解放天津,那么就去说服国民党当局,让他们放下武器吧!万一他们要是同意了呢……

  于是,李烛尘跑到市政府,走进了市长杜建时的办公室。

  “李先生不避流矢,匆匆前来,有何见教啊?”杜建时的语气中仍然透着几分傲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