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观察、分析,军委主席邓小平在1985年6月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新的论断:“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但毕竟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发展。根据以上这些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我们希望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至少在本世纪内,不要发生世界战争。这是可能的,不是空话。”
中共中央关于外交战略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转变,是伟大的战略性转变。这一转变决策,集中了包括徐向前在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智慧。
科学的编制出战斗力。编制,是军队的组成形式,是军队总体力量的组织、协调、合成与发挥。徐向前十分强调编制的科学性。他在1980年军委常委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一般他说,军队的现代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武器装备,这是物质基础:二是人,就是能使用现代化武器的人,这里面包括干部的培养训练、部队的教育训练;三是把人组织起来,把人和武器结合起来,这就要有科学的编制体制。无非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组织编制搞得好,打起仗来指挥才能灵便。”
1980年1月22日,徐向前把总参主管军务编制的副总长刘华清及有关部门领导,请到家中,专门谈军队的编制问题。徐向前首先强调,搞编制,总的要求是简便、迅速、确实可靠。接着指出,搞编制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自己的特点,又要考虑人家的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还要考虑战区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作战对象,采取不同的编制,一个模子不行。例如,坦克,开阔地应多放一些,特别是敌人可能空降的要害地区要多配。山地放那么多,用处不大。徐向前指出,平时编制要为战时服务。
现代战争打起来是很快的,突然袭击,海上、空中、地上、地下一齐来。是立体战争。敌人的编制、兵力部署,都是展开的,说来就来,并不像过去打仗那样,要哀的美敦书啦,动员令啦什么的。所以,我们的编制也要为战时服务。平时要编好,共同训练,人要熟悉,临时编不行。平时不搞好,打起仗来就乱糟糟的。徐向前还指出,指挥体制改革,要讲合成。不管叫军也好,叫集团军也好,部队编制是要合成的。坦克师、炮兵师,除军区控制一点外,多数要编到军里去。徐向前一再强调,总部、军兵种机构的设置,要从有利于打仗考虑,比例要合理。搞军务编制的人要独立思考,不能迁就照顾。徐向前最后强调,编制就是法规,编制发下去,就是法律。军务部门要坚持编制,要把关,不能无政府主义。否则,有编制等于无编制,只能增加混乱。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有不合理的地方,再适当调整,以求完善。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徐向前在1979年为《红旗》杂志撰写的《为国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一文中说:“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和发展我军的武器装备,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研究探讨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当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同时又指出:“我国目前还是一个经济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国家,而国防现代化又离不开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它归根到底是以国民经济为基础的。因此,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要首先保证国民经济有一个高速度的发展。如果盲目追求国防建设的大规模、高速度,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损害国防工业的基础,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徐向前特别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他认为,中国装备落后,技术也落后,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说中国落后15年,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中国要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引进先进技术。但是,基点应该放在自力更生上。中国这样大的国家,这样多的军队,装备不能靠花钱买,主要靠自己造。
徐向前十分重视国防科研工作。他同刘华清等谈话时指出,宁肯装备少一点,也要把科研生产搞上去。解放以后,中国培养了大批科研技术人员,有了一支可观的科研队伍。关键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力加强新式武器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1978年,徐向前亲赴南口靶场,观看红箭73的打靶试验。试验是成功的,但其中有一发弹壳后座,从主席台旁呼啸而过。
参试人员在惶恐之余,深为愧疚。徐向前代表军委,肯定了他们的试验。给参试人员以极大的鼓励。1980年3月2日,他又去南苑机场观看一种新式飞机定型表演。当时,正值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的领导来京参加军委常委扩大会议。将领们苔聚北京,全体出席观看表演,盛况空前。
1982年元旦前夕,徐向前致信主管国防科工委工作的张爱萍,再次谈到空军飞机的研制问题。信中说:“我总希望看到新的一代飞机的产生。1980年,我观看了××飞机的表演。我总觉得。这种飞机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有些性能还是不错的。搞一个型号不容易,不要轻易否定它,况且,现在也没有新的、更好的产品可以代替。空军和航空工业部要采取合作的态度,协力攻关,切望××能成为新的一代,这一代搞好,再研究新的一代,一代一代研究发展,这才是唯一的出路,靠买飞机是没有希望的。”字字句句,浸透了老帅对国防科研事业的热情关怀,体现了老一辈军事家想看到新一代国产飞机的迫切心情。他还主张,一种新的产品研制出来之后,不要一下子大量生产。应保留生产线,腾出钱来,再搞新的,保证军队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他主张,改革装备管理体制,要统一管理,反对多头领导,以免相互扯皮。
人才是建军之本。徐向前一向爱兵爱将,惜才爱才。他当过教师,人过黄埔,还当过抗大的校长,十分懂得培训干部的重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几年,他讲得多的,也是人才问题。1984年8月,他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的《思想战线》杂志发表《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加速我军建设》的文章,①是他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在文中说:“‘人是创业之本’。对军队来说,人才是建军之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至理名言。没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要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去研制,去掌握;军队的改革,军队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和发展,都必须靠有觉悟、有知识、有文化、有才能的人。”“军队各项工作的改革,首先要从重视知识、尊重人才、选贤任能着手,一定要彻底打破那一套‘左’的东西的束缚,树立新的、正确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
①此文新华社发通稿,《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一些省市报纸都转载。
他十分重视院校的战略作用。他说:“重视知识,尊重人才,院校要作表率。军队院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不是说‘院校是集体干部部’嘛,这个集体干部部,一是要选好学员,经过培养、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一代新人;二是要发现人才中的尖子,提出大胆破格使用的意见。”1981年,他就提出,“干部一定要经院校培养,不经过院校培养,不能提为干部。”当时这样提出问题,有些人感到,似乎生硬了一些。刚开始实行的时候,部队基层干部出现了一些缺额,部队中不少人,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嗷嗷叫了一阵子。徐向前听到了这些反映,仍强调机关干部下基层,咬紧牙关顶住,硬是不松口,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制度,形成了习惯,再也没有人叫了。徐向前还强调,院校要实行三级制。初级院校,要使干部具备一个军官必备的素质,是打基础的;中级院校,要使干部具备指挥战役战斗的本领;高级指挥院校,着重研究战略,把干部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战略指挥员。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