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一四二

  粟裕说:“近迫作业啊!挖坑道,迫近敌人阵地,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分割歼灭它。”他向陈毅详细介绍了华野在围歼黄百韬的战斗中改进战法,由运动战转为村落攻坚战的情况。

  陈毅连说:“好!好!”转身对刘伯承、邓小平说:“你们都听到了吧?我看是好办法。”

  这次通话以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决定,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调整部署,改进战法,“立即使用华野之七纵、十三纵(预备队)加入进攻,其战法仍采用碾庄经验”(《淮海战役》第一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1O月,第1版,第228页。)。

  12月上旬,华野得到情报:武汉的宋希濂兵团将要东移浦口,向蚌埠开进;蒋介石派他的儿子蒋纬国带领装甲部队到达蚌埠,增援黄维兵团;杜聿明向蒋介石建议,抽调几个军空运蚌埠,与李延年、刘汝明合股北援。而当时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分别在三个战场作战,兵力均感不足。粟裕认为,不论杜聿明的建议能否实现,即使只有宋希濂兵团赶到,我南线阻击部队必更吃紧。万一出乱子,势必影响对黄维作战。他估计围歼杜聿明集团还需要半个月到20天时间,可以首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然后再集中兵力歼灭杜聿明集团。

  12月10日早晨,他和陈土榘、张震联名,把上述分析和意见上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并中央军委、华东局,“建议再由此间抽出一部分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然后“再集中华野解决杜、邱、李兵团”(《粟裕军事文集》,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第428页。)。

  刘、陈、邓接到粟、陈、张电报,立即通过电话与粟裕等人商定,由华野再抽3个纵队和炮兵一部参加对黄维的作战。当天晚上,就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领南下。出发之前,粟裕特别交代,缴获的武器装备,一支枪一粒子弹也不留,全部交给中野。

  5天以后,12月15日,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胜利结束。

  与此同时,华野又将李弥兵团歼灭近半,将邱清泉兵团歼灭三分之一。

  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特别是第二阶段作战中,已经深入到淮南敌后的华野先遣纵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个纵队,是根据粟裕的指示,于1948年4月组建起来的,由华野司令部1个加强营侦察部队和第一、第四、第六3个纵队各抽调1个加强营组成。孙仲德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华野司令部侦察科长严振衡兼参谋长。粟裕要求先遣纵队在组织上适应战略侦察和敌后斗争的需要,人员要精干,武器要精良。按照这个要求,所有干部一律降一级任职,师长担任团长,排长担任班长,战士则由正副班长和老兵充当,共产党员占百分之七八十。9月24日,粟裕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同一天,就电令先遣纵队南渡淮河,进入淮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为大军南下和渡江作战创造有利条件。11月19日,在即将发起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关键时刻,粟裕电示先遣纵队,要他们坚持淮南敌后游击战争,以配合主力作战为中心任务,协同江淮军区部队破袭津浦路徐蚌段,切断徐州之敌南逃、宁汉之敌北援的通路,钳制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增援徐州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的行动。

  先遣纵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把对津浦线的破袭战贯穿于淮海战役全过程,使蒋军始终未能发挥津浦路的作用,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不能放胆北进,直接配合了围歼黄维和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作战。淮海战役结束以后,他们又与苏皖地方部队并肩作战,在津浦路两侧阻击南逃之敌,乘机解放了合肥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大小城市,并为后来的渡江作战作了必要的准备。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粟裕度过了他战役指挥上最紧张的时刻。华野一肩三副重担。作为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不敢稍有松懈。战场情况复杂多变,上下左右对战局的估计和处置不同,要求他独立地作出判断,设计应付各种情况的对策,频繁调整部署,及时转用兵力。特别是黄维兵团已被围住,杜聿明集团未被围死的时候,中央军委指令华野立即歼击李延年兵团,这使他感到极度紧张。他担心打上了李延年,而围歼黄维的战斗不能迅速结束,北线7个纵队又难以完成围歼杜聿明的任务。当时主攻战场与阻援战场相距只有五六十公里。如果让杜聿明与黄维打通联系,将给全局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势必影响把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的实现。为此他日夜守候在指挥所里,密切注视战局的发展,设想临机处置的方案,度过了极度紧张的7天7夜。后来,李延年行动不积极,我军一动,他就后缩,没有打上。粟裕说:“幸亏没有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抽调3个纵队,与北线的7个纵队,加上刚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11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在使用兵力上已经达到极限了。”

  粟裕当年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打起仗来,粟裕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有的事。他6次负伤,两次伤在头部,有块弹片一直留在头颅内。战伤的后遗症和过度的劳累损伤了他原本健壮的身体,刚到中年就患有高血压、肠胃病和美尼尔氏综合症,经常头晕头痛,靠戴着健脑器工作。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时,血压高达180至200毫米水银柱,戴上健脑器也不起作用,他就冒着大雪纷飞的严寒,一次又一次地用冷水浇头。身边工作人员问他:“首长,你头痛起来是什么感觉?”他说:“啊呀,不好受。头昏目眩,恶心呕吐,每根头发都像针扎一样,手都不敢碰。”在追击杜聿明的时候,有几天实在支持不住了,他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身边工作人员说:“粟司令就这样靠坚强的毅力坚持思考和指挥,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是医学上的奇迹。要知道什么是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吗?粟司令就是活的榜样!”

  五、再献解决百万人吃饭问题良策。

  总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策划即将到来的渡江作战。

  粟裕指挥华野11个纵队完成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以后,就把他的指挥所向前推进到紧靠包围圈的蔡凹。

  蔡凹位于安徽萧县和河南永城交界处,是黄淮平原上一个普通农村。粟裕的指挥所设在小村北部一座土坯砌成的北房里。窗前有一棵枝干光秃的石榴树。

  这些天来,粟裕心情轻松愉快。他给杜聿明集团设置的包围圈,纵深阵地一般有六七层,最浅的地方也有五层。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已如瓮中之鳖。

  12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陈、邓、粟、谭的电报,提出:“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82页。)

  自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总前委以来,总前委还没有开过一次全体会议,刘、陈、邓与粟、谭之间只靠电报电话联络和协商。

  12月17日,总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蔡凹华野指挥部举行。粟裕为这次会议作了周密的准备,安排会场和刘,陈、邓、谭及其随行人员的住房,派参谋到濉溪公路交叉口迎接,还特地派人到符离集买来两筐烧鸡。

  当天晚上,刘、陈、邓来到蔡凹。老首长老战友久别重逢,分外亲热,互相问候,笑声不断。

  粟裕和刘伯承已有17年没有见面了。17年前,刘伯承是中央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粟裕由红四军参谋长调到学校任学员队队长。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粟裕紧紧握住刘伯承的手说:“刘校长,我们有17年没见面了!”

  “啊,对,对。那时你才20多岁,现在都胡子八茬了!哈哈哈哈……”

  陈毅与粟裕分别刚过半年,看到粟裕比过去更加消瘦,让随行医生马上给他检查身体。医生心痛地说:“粟司令,看你瘦成这个样子!”

  粟裕笑笑说:“打完这一仗,就可以休息一下了。”

  总前委会议从17日晚上开始,18日结束。因为淮海战役的下一步作战歼灭杜聿明集团已是稳操胜券,所以着重讨论了未来的渡江作战和部队整编问题,并且决定由粟裕和张震负责起草渡江作战计划。第二天,刘伯承和陈毅就携带总前委的意见到西柏坡中共中央开会。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粮食供应成了关系战役胜负的一个关键问题。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支前民工云集豫皖苏第三分区狭小地区内,吃饭人数达到一百三四十万人,还不包括不断增加的俘虏在内。由于战线迅速西移,部队调动频繁,加上华东、华中、中原和冀鲁豫四个根据地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使粮食供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早在11月23日,中央军委提出“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的总方针”时,就指出:“解决粮食问题是实行此项总方针的重要环节”(《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67页。)。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