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粟裕传

四三

  新四军东进北上和八路军南下,蒋介石十分害怕。共产党领导的两支劲旅一旦会合携起手来,共同发展华中,在蒋介石看来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他急令顾祝同和韩德勤先在江南江北形成两面包围新四军的战略态势,再乘机拔掉眼中钉。1939年底,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指示中强调指出:顾、韩兵力在冬季反攻名义下,从江南、江北两面包围新四军,各地必须在一切地方准备对付突然事变。为此,1940年1月项英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东南局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联席会议。项英主张:皖南与江南组成两个独立作战单位,在不影响争取苏北的条件下,由江南加强皖南力量。在国民党大举进攻皖南新四军军部时,先打破其进攻,随即向浙、闽发展。会后,项英将这一决定上报中央军委。

  项英的主张传到苏南,粟裕坚决反对新四军军部“向浙闽发展”。在这方面粟裕是有切身体会的。历史的教训不能重演。粟裕向陈毅谈了自己的看法。陈毅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反对项英的主张。4月21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可以和中共中央直接通电报了,陈、粟等4人联名向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份电报,建议皖南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东移苏南,并提出“皖南、苏南分则力弱,合作可以开展局面”,“应先放弃皖南,集中全力发展苏南,直到海边”(《新四军·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第157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也复电项英,重申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不同意由江南抽兵到皖南。再次强调“江南陈毅同志应努力向苏北发展”(《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217页。)。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磨擦在向严重化方向发展。顾祝同调集5个师、1个旅,连同地方保安团约18个团的兵力,切断新四军皖南、苏南之联系,围歼皖南、威逼苏南之企图已昭然若揭。同时勒令新四军江北第四、第五支队和叶飞、陶勇部队南调。蒋介石的目的是要截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南北联系,陷人皖南、苏南狭窄地区,任其摆布,最终消灭之。

  黑云压城,山雨欲来。粟裕认为,苏南与皖南最大不同点,苏南是敌后地区,国民党军队不敢去,即使去也是少量的。真正磨擦起来,新四军未必吃亏。皖南地非敌后,皖南新四军处在国民党第三战区部队的三面包围之中。蒋顽对两个地区形势的分析说得更为露骨:“叶、项在皖南,如瓮中之鳖,手到擒来;陈、粟在苏南,如海滨之鱼,稍纵即逝。”

  以当时新四军兵力来看,实难在皖南、苏南两处应敌。可行的策略是皖南军部率部即向苏南靠拢。一旦两处会合,身处敌后,东进北上,就更如“海滨之鱼”住苏南、苏北纵横驰骋,纵然与顽磨擦,也有全胜的把握。4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项英:如顽军大举进攻皖南、苏南,军部与皖南部队向陈毅靠拢为有利。粟裕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

  5月2日,陈毅和粟裕再次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把皖南主力集中苏南,并指出:皖南部队企图于顽方进攻时长征闽浙,不可轻试。

  可是项英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以种种理由不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军部北上江北和东移苏南的指示。形势越来越严峻。粟裕想尽一切办法,力促皖南主力迅速北上或东移苏南。

  5月4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新四军“军部、后方机关及皖南主力移至苏南”,同时指出:新四军一、二、三支队主力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苏南、苏北广大敌人后方直至海边之数十个县,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97页。)

  也是在这天,由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极为重要的指示,即第二个“五四指示”,严肃批评项英的严重右倾观点,强调: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

  收到中共中央第二个“五四指示”,陈毅和粟裕立即召集团级干部会议传达,研究拟订了贯彻实施的具体计划。经商议,于5月17日、19日和27日,由陈毅以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的身份三次致电中共中央和项英,促请军部及皖南主力速移苏南。考虑到电报不能详细地、原原本本地反映他们的意图,又派江南指挥部政治部民运科长曾如清专程赴皖南汇报。

  为迎接新四军军部东移,粟裕从军事上做好了周密安排。三四月间,粟裕亲率战地服务团前往溧阳山丫桥冷欣的副总指挥部,以汇报和“慰问”为名,侦察冷欣进攻新四军的意向、方案及其指挥部周围地区兵力部署,设想反击和进攻冷欣指挥部的作战计划。

  粟裕对此行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考虑得很周到,出发前就向随行的作战参谋交代,一路上要注意观察打听,到了冷欣指挥部就以卫土身份出现,见了大官不要害怕,见机行事。到了山丫桥,粟裕去给冷欣汇报,要作战参谋带了材料和地图跟随,嘱咐参谋利用挂地图的机会,观察原挂在那里的冷欣部队的部署图,用脑子记下来。粟裕在山丫桥三天,每天清晨都和参谋起来跑步锻炼身体,每天各跑一个方向,把看到、了解到的情况悄悄绘成图。粟裕特别关照要注意收集纸篓和厕所里的纸片。参谋人员果然在厕所里发现一张国民党挺进纵队南调茅山的草图。返回江南指挥部后,粟裕根据这次实地侦察,很快拟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冷欣一旦对江南新四军发起进攻,粟裕只要用两个加强团,便可拿下他的指挥部。

  粟裕还派作战科长吴肃率领侦察组,配合军部作战科长李志高率领的侦察组,由江南和皖南分头对进侦察,为军部东移勘察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出发前粟裕向吴肃作了专门交代。吴肃返回江南指挥部后向粟裕详细汇报。粟裕据此拟定了派三个团接应军部东移的计划。粟裕与参谋人员精确计算,从江南指挥部控制的水阳、狸头桥及江南指挥部驻地到军部驻地皖南泾县云岭,仅80到150公里路程,互相对进,一昼夜便可接应上。

  然而,由于项英的错误,皖南新四军东移之事最终没有实现。

  此时大江南北反共风云日紧。蒋介石部署的由顾祝同、冷欣、韩德勤、李品仙从南、北、西三个方面向新四军进攻的阵势已基本就绪。苏南的冷欣企图合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北的韩德勤步步紧逼已北渡长江的新四军部队,并断绝了江上交通线。形势发展到了最后抉择的关键时刻。粟裕和陈毅每天晚上都要商讨到深夜。粟裕敏感到此时如不跨江北上,江南新四军势必陷入冷欣的包围之中,后果不堪设想。他向陈毅直抒己见,坚决主张北上。6月15日,陈毅将他与粟裕商讨的最后结果急电中共中央和项英、刘少奇:“目前只有集中苏北攻击韩或者集中苏南打冷欣两个途径。一切应付已到穷尽之时,再不决定必致苏北苏南两方受损”。“我决心布置移往苏北”。“皖南军部方面宜速部署”。(《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227页。)

  在粟裕周密筹划下,北移的全部工作已经准备完毕。陈、粟决定将指挥部及所属北上部队首先移到茅山。粟裕率部离开水西村,过溧(水)武(进)公路,亲去茅山地区扩军。冷欣发现江南新四军主力有渡江北上意图,连夜调集两个团赶来堵截。6月18日,粟裕调兵遣将,在茅山脚下的西塔山附近亲自指挥反顽战斗,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各一部。粟裕接着又巧施“金蝉脱壳”之计,引诱前来“扫荡”的日军和顽军乒乒乓乓打了几个小时,双方才发现自己打的不是新四军。冷欣气急败坏地说:“粟裕真厉害,我们上了大当,吃了大亏。”

  江南还未摆脱危险,江北又出现了剑拔弩张局面。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将以10倍的兵力大举围攻驻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这时陈、粟紧急商定:陈毅身着便衣于6月28日夜由扬中过江,处理江北事端;粟裕组织机关、部队随后跟进。就在粟裕部署部队过江的时候,郭村战斗爆发。陈毅退至长江中的新老洲写信给粟裕:“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

  粟裕立即加快了渡江进程。他深知军中电台和机要人员的重要,7月初亲自安排先把十几个机要人员化装送过运河和铁路,一直看着他们平安过去才返回部队,半夜再率指挥部机关及大部队通过运河及铁路封锁线,抵达江边。

  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此时郭村保卫战已获胜利。江南与江北两支新四军部队胜利会合于吴家桥地区。驰骋江南两年的粟裕开始投入到苏北抗日洪流之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