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辜鸿铭传

四〇

  罗振玉对辜鸿铭的这道奏疏也极为赞佩,说:“采索根元,洞见症结;贾长沙(指西汉贾谊)复生,不能过是,盖天下之至文,沉疴之药石。”

  辜鸿铭虽然极力倡言,可惜此时,大清王朝已是病入膏肓,无处下药了,谁人还会听他一言呢?

  1908年11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隔一日,先后离去,斗了一辈子的姑侄二人,到黄泉路上也走到一块,可能不会寂寞了。

  慈禧太后执掌政柄达四十余年,如今一死,出现权力真空,如何稳定朝局,成了此时的大事。张之洞以顾命重臣的身份,昼夜入宫议事,为继承皇统、权力交替出谋划策。光绪帝死后,皇后隆裕为皇太后,此时问诸大臣:“何人继位?”

  诸臣都闷着,不吭气。张之洞回答说:“承嗣穆宗毅皇帝(指同治),兼祧大行皇帝(指光绪)。”

  隆裕问:“何以处我?”’张之洞答:“尊为皇太后。”

  隆裕说:“既如是,我心慰矣!”

  在此嗣君年幼,国变日亟,人心惶惶,朝中老成凋零殆尽之际,有些大臣心中慌乱,手足无措,甚至提出调兵入京。张之洞老成持重,极力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引起民心惶恐,加以阻止。同时请度支部发放款项周转市面,安定人心。张之洞的这些行为,显示出“一言定邦”的元戎重臣的特殊地位。

  顺利过渡,溥仪继位,醇贤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载沣(1883—1951)清末摄政王。爱新觉罗氏。满族。1890年袭爵为醇贤亲王。1901年被派充头等专使赴德国“谢罪”。1908年,其三岁之子溥仪即帝位,任监国摄政王。遂罢免袁世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并任用买办盛宣怀推行加捐加税,铁路国有等政策。1911年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12月被迫辞职,仍居北京。1928年迁居天津,后去东北。1951年病逝。

  溥仪(1906一1967)姓爱新觉罗,名溥仪,字浩然。清朝末代皇帝。1908年11月继帝位,次年改元宣统。由其生父摄政。1908年11月——1912年2月在位。辛亥后,退位,仍住北京皇宫内。1917年7月,张勋拥之复辟,12天失败。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废大清皇帝称号。次年潜至天津,谋复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卖身投靠日本到东北。次年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3月又改称皇帝,改元“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入苏联监狱。1950年,移交中国,禁于抚顺。1959年12月获特赦,回北京。1967年病逝于北京。

  载沣摄政后,大肆任用满族亲贵,无视此时汉族大臣在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所欲为。张之洞此时尚无明显政敌,处境还算平稳,袁世凯则不同了。袁世凯由于曾出卖过光绪帝,光绪帝恨之入骨,据说光绪生前就常写“袁世凯”三字于纸条上,然后撕碎……因此为皇帝系统的贵胄所深恨。据说,光绪帝临死前留下遗诏:对袁世凯,“时机一至,立即处斩”。光绪帝之弟载沣摄政后,声言为兄报仇,要诛袁世凯而后快。更重要的是此时袁世凯手握重兵,占据军政外交要津,“权重震主”,为少壮亲贵集团所不容。这样,光绪、慈禧一死,袁世凯性命可忧。

  张之洞虽素对袁世凯的骄横颇为不满,但老于世故人情的他意识到,亲贵们对袁世凯的打击排斥,不是冲着袁一人来的,而是冲着汉族官员来的,兔死狐悲之感涌上心头,因此才对梁鼎芬、辜鸿铭的奏疏表示不悦。现在载沣要杀袁世凯,张之洞当然不能置之不理。

  当载沣代表隆裕皇太后临朝,宣布袁世凯罪状,以为帝后不和,国政失调,皆袁世凯所致,宜处极刑。宣布后,朝上大臣缄默不言,面面相觑。唯张之洞犯颜直陈,称袁世凯身负练兵重任,京畿为其势力所在,倘处置不慎,非国家之福。载沣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决定从轻发落。

  张之洞为此,出朝后曾与人说:“主上冲龄践祚,而皇太后启生杀黜除之渐,朝廷有诛戮大臣之名,此端一开,为患不细。吾非为袁计,为朝局计也。”

  清宣统六年,1909年1月21日,颁布罢除袁世凯的上谕,袁世凯以患足病,着即开缺,回籍养疴。袁世凯回到河南彰德,却无心养病。朝中大臣早已为袁世凯收买,而他的一班心腹重臣,文武官员,早已身任要职,布满朝廷内外,对袁唯命是从。彰德成了名符其实的小朝廷。

  罢斥袁世凯,一方面显示了同光中兴,地方封疆大吏权势上升,汉族官员控制时局,满族亲贵的地位受到冲击,同时也是标志着汉族支持大清王朝的结束,再也不能为满清王朝提供大量的、富于活力的人才了。而满清王朝皇子皇孙们似乎确实遇到了皇帝的末年,举动失措,不知大体,只知争权夺利,个个都盯着官位,没有几个是能做事的。

  随即,载沣以监国摄政王代理大元帅,系统禁卫军,掌军政大权,任命他的弟弟载洵为海军大臣,另一个弟弟载涛为军谘大臣,痛昌为陆军大臣,实现了由皇室把持兵权的意图。这一帮纨绔子弟执掌大权后,政局可想而知。全国各地的各种组织不断活动,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到处游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到处奔走,时刻准备武装起义。地方士绅也忍无可忍,大肆活动。大清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时,张之洞病重,1909年6月,确认患了肝病,医药无效,但仍勉强办公。

  眼见载沣一味任用皇室宗亲,满汉鸿沟日深,帝国行将覆灭,张之洞忧心忡忡。6月,载沣免去津浦铁路总办道员李顺德等人后,又要起用满官继任,并询张之洞意见,张之洞答说:“不可,舆情不属。”

  载沣仍然坚持,张之洞又说:“舆情不属,必激变。”

  载沣不以为然,有恃无恐地说:“有兵在。”

  张之洞无话可说,退出后,黯然神伤,叹息:“不意闻此亡国之言!”

  此时之大清王朝已是汤药不进了。

  张之洞病情亦加重,十月四日,载沣前往探病,张之洞同载沣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载沣对张之洞说:“中堂公忠体国,有名望。好好保养。”

  张之洞答说:“公忠体国所不敢当,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载沣离去,太傅陈宝琛(字伯潜,福建闽侯人)进来,问道:“监国之意何?”

  张之洞什么都没有说,只叹道:“国运尽矣!盖翼一悟,而未能也。”

  当晚,清流运动的主角即离开人世。谋士辜鸿铭哀伤不已。

  张之洞之死,标志着晚清时代一个重要的时期——所谓同光中兴的结束。自从1864年7月太平军的首都南京被曾国藩的军队攻陷后,中国的统治者们暗自庆幸,他们亲眼看到了历史中的罕见现象——一个统治了二百多年并且一度鼎盛的王朝,在衰败时仍能扑灭一次席卷全国的难以对付的叛乱。这就是传统史学家称颂的中兴。

  谋士辜鸿铭得知张之洞的死讯,无比悲伤,历历往事不竟重现眼前。一时人世沧桑,不胜今昔之慨涌上心头。为感念故人,开始摭拾归闻,铺缀成篇,追怀辅助二十余年的张之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