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刺向大唐的匕首,连她自己也没有发觉,原来是一把两头带尖的双刃剑。
当她用这把双刃剑刺向大唐这匹狮骢马时,同时也要承受这剑另一头的压力。这剑的一头插入马的胸膛越深,另一头也深深地插进大周的心脏。由于用力过猛,当大唐还没有完全断气时,大周已经先行灭亡了。
长安四年,武皇已八十二岁,老病缠身,卧床不起。
病榻完全被二张控制,任何大臣都不能晋见皇帝。他们害怕武皇一死会遭到灭顶之灾,于是阴谋夺取皇位。
时局险恶,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二张窃到神器,假传制命,则政局不堪设想。
乱世现忠臣。
内史王柬之,挺身而出,他找到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密谋起事,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首先是调动军队。柬之先找到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先动之以情,导之以理,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将军今日富贵,是怎么得来的呢?”
多祚流着泪说:
“是大帝(高宗)给的。”
柬之说:
“现在大帝的两个爱子被奸党二张所挟持,将军难道不想现在报答大帝的恩德吗?”
多祚说:
“只要有利于国家,多祚不顾身家性命,唯相公之命是从!”
当即,柬之就给他密定任务,并告他何时而行。
柬之说服了李多祚,又去找羽林将军杨元琰。
柬之和元琰可谓是刎颈之交。久视元年,他们同在荆州为官。当时奸人当道,朝政日非,他们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泛舟于江中,共述匡复之志,结为同心。
等到柬之做了宰相,就引荐元琰作了右羽林将军,担任宫廷戍卫。
授官后,柬之曾和元琰秘密地说:
“老弟还记得咱们当初在江中泛舟时所发的誓言吗?这次授你此官不是随便授的呀。”
元琰当然心领神会,决心追随柬之共同保唐。
同时,柬之又用桓彦范、敬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为左、右羽林将军。
这也就是说,当时守卫王宫的部队大部分早已掌握在王柬之手中了。
正在这时候,将军姚元之从灵武带兵回神都,柬之、彦范知道以后,互相说:
“事情成功了!”
因为姚元之和柬之等早为同道,虽心照不宣,已结同心。柬之急以其谋告元之,元之慨然应允内外配合。彦范又亲自到元之家中,拜见其母,说元之有重任在身,不能离部队一步。其母深明大义,说:
“告诉吾儿元之,忠孝不能两全。要先国而后家,才不负我对他的教诲。”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柬之、玄暐、彦范和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人到玄武门,并派多祚、李湛和驸马都尉王同皎进东宫迎太子李显,请他出宫起事。
太子怀虑,不肯出宫。王同皎激愤地说:
“启奏殿下:先帝传位于殿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共愤,已多年了。现在满朝文武都共同起来,诛凶奸,恢复李氏社稷,希望殿下亲临玄武门以慰众望。”
太子犹豫地说:
“凶奸虽然该除,可是母皇身体不安,恐惊圣驾。希望诸公先退下,以后再做打算吧。”
李湛说:
“诸位将相不顾身家性命以徇国家,殿下为什么想把他们推到鼎镬里去呢?请殿下赶快起身吧。”
太子一看,不能不从,也就勉强起身。
王同皎抱太子上马,一行人到了玄武门。守门人看到太子来了,就开宫城大门放行,于是官兵也就跟着进入。
当时武皇正在迎仙宫休养,二张忽听外面嘈杂声,知道大势不好,急忙夺门而逃。飞跑到廊庑下,却被兵士发现,当即被乱刀砍死。
这时,武皇的床周围也被官兵团团围住。武皇惊起,问道:
“谁敢惊驾作乱?”
王柬之回答道:
“启奏陛下,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把他们二人诛杀了。事情紧急,不敢事先奏闻。带兵进入宫禁,臣等罪该万死!”
太后一眼瞅见了太子,立刻心中大怒,大声说:
“竟然你也在他们里面呀!好吧,二张小子已被诛杀,你可回东宫去了!”太子立刻面露惭惧,不知所措。
这时桓彦范向前进了一步,说:
“太子怎能现在就回东宫呢!当年大帝临终时把太子托付给了陛下,现在太子早已长大成人,不该久居东宫。天意人心都久思李唐,所以臣等才奉太子,诛贼臣,保社稷。
“希望陛下当即传位给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武皇听了桓彦范这不软不硬的话,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她又发现李义府的儿子李湛也站在那里,就质问道:
“你也是诛杀易之的头儿吗?我待你父不薄,你的官还是我亲自封的呢,没想到竟有今日!”
李湛脸红得回答不上来,只有低头站在那里。
武皇又瞅着崔玄暐说:
“崔玄暐,别人当官是因人引荐,只有你是我亲自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
玄暐上前一揖,说:
“这正是我在报陛下的大恩呀!”
于是留李湛率兵看住武皇,并逮捕了二张的哥哥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立即斩首,并把他们人头和张易之、张昌宗的头一起挂在天津桥南大杆子示众。
袁恕己又带兵逮捕了大奸臣韦承庆、房融和司礼卿崔神庆,把他们下到大狱中。这些人都是二张的死党。
当初张昌宗贵盛时,盖了一座极其豪华的府第,大大超过了诸王和公主的。有人曾偷偷地在他的大门上贴张帖子,上写着:
“一日丝能作几日络。”
意思是说,一天的丝能纺几天的丝绳。昌仪知道,大为生气,急命仆人揭去。但第二天发现新的帖子又贴在门上。如是者六七次。这次昌仪拿着笔索性在帖子下面写道:
“一日已足。”
于是再也不见有新帖子出现了。
“一日已足”,淋漓尽致地暴露二张等群小朝生暮死,及时行乐的心态。
武皇呢,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只有下制令:太子监国,赦天下。封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位特使奉玺书到各州宣慰。
然后,武皇下第二道制令:“传位予太子。”
于是中宗(李显)即位。柳
神皇徙居上阳宫,由李湛留宿卫(看管)。
第二天,中宗率百官到上阳宫,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从此才有“则天”的称谓,后来渐成武曌的别名。
是年十一月,武曌病死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终年八十三岁。
临死的遗诏说:
“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亲属皆赦之。”
这大概是她感到一生中最亏心的事。临死前大度一些,好在将在去阿鼻狱的路上少几个死鬼纠缠。
一代女皇的喋血之路,也就暂告终结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