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神皇武后目前已经计划怎样登上中国开天辟地第一个女皇帝的宝座了。
通向宝座的红地毯已经快用她的政敌的鲜血染就了。当然登基前,还要继续作一些润色。比如佛头上总要再妆些金嘛。
同时,她想天下的臣民对她的迷信崇拜还不大够。还要在这方面把气氛搞得再浓一些。
想来想去,她决定首先在汉字上做文章。
汉字自古以来都为汉民族所崇拜。古人相信汉字是黄帝时史官仓颉所造。有了汉字才能“百工以乂,万民以察”,才能“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这些历来相传的观点都为汉字蒙上了神秘的政治色彩和权威性。
但是还没有一位历来的国君创造过汉字。秦始皇如此雄视千古,也不过只把六国的文字统一起来罢了。
只有我──武后正在海阔天空地遐想──创造一些汉字,让万民使用,流传后世,才合乎我千古女帝的身份和气魄,也才能昭告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
于是她密召从父姐之子、现任凤阁侍郎的宗秦客。宗秦客早就凭着皇戚的身份巴结武后,青云直上,本人又有些歪才,喜欢舞文弄墨,咬文嚼字。武后一指点,宗秦客立刻就心有灵犀一点通,理解了这项任务的重大政治意义,于是经过苦思冥想,果然改造了十二个汉字献上朝廷。
在一次上朝时,宗秦客非常郑重地献上改造过的汉字,并且声言这并不是自己的创作,而是在一次梦中神的召示。
朝中文武见到这种情景,皆山呼万岁。都说这又是一次“天降祥瑞”了。
其实,在明眼人看来,这些字改造得很蹩脚,根本没有什么特色。只不过用古人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法胡编乱造一通,且有画蛇添足、佛头着粪之嫌。比如把“地”字改为“埊”,“人”字改为“”,“臣”改为“”,真令人笑掉大牙。
可是武后看了大喜,立刻下令在全国推广。
同时,她还给自己造了一个名字──“曌”。隐含自己是太阳和月亮临空照耀。并且规定,历来皇帝的命令叫“诏”,今后要改为“制”。因为“诏”和“曌”同音了,必须换掉。
于是在百姓中又引出了不少街谈巷议。
特别是那个“曌”字几乎成了笑柄。有人说,下面那个“空”,说明太后的下身那个玩意儿太大了,简直是空空如也,欲壑难填呀!
不过这些话并没有传到武后的耳中。因为要想调查第一个说这话的人太难了。要是谁汇报上去,太后一怒,也许找不到对象,拿自己开刀怎么办?
这些天,每到晚上,武后仍召薛怀义入宫侍候。薛怀义趁机向太后要官。太后也觉得应给怀义一些名位,以备将来自己登基时不至于太寒碜,于是就提升他为右卫大将军,并赐爵鄂国公。
怀义呢,当然“感恩图报”。于是催促洛阳东魏国寺的大和尚法明赶快修完专撰的《大云经》四卷,献给武后。《大云经》中透露太后不是一般的凡体肉身,乃是弥勒佛下世来东土普度众生的,所以秉承天意要代替唐朝做“阎浮提主”。所谓“阎浮提主”就是“人世的君主”。
俗话说,远方的和尚会念经。既然《大云经》由远在万里之遥的印度传来,可见武后“代唐称帝”就是天意了。
武后非常重视《大云经》,于是下制印发若干部颁行于全国各大小寺院和广大民间,让臣民们都要听和尚诵讲经文奥义,特别要把其中的重要章节能背诵下来。
在人事安排上,一月,武承嗣升文昌左相,时任凤阁侍郎的武攸宁升为纳言,住列相位。武攸宁是武士彟哥哥的孙子。
当时武党气焰,更加嚣张,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谄事武后,横行朝廷,朝臣为之侧目。特别是肃政台的酷吏,想整谁就整谁。
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一次因病请假不能上朝。承嗣、三思到他家探病,态度傲慢,不讲礼节。韦方质很反感,一直躺在床上不下来行礼。他们也悻悻离去。走了以后,方质身旁的人就劝他,不该得罪这些武党,自找麻烦。方质说:
“人的死活都有命。大丈夫怎能奴颜婢膝地巴结他们这些外戚来苟活于世上呢!”
承嗣回家后,认为方质无礼,很是气愤。于是授意周兴整他。果然过了几天,周兴就罗织了方质的几条罪状,将他流放儋州,家产全部被抄充公。
二月,地官尚书王本立也被周兴罗织罪名处斩。
四月,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也被周兴扣上曾举荐过谋反者做官的帽子,下狱而死。
其实王、范二相本没有什么罪过,只是武党看他们不顺眼,又嫉贤妒能,于是就捎带着把他们收拾了。这真是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那么武后知晓不知晓呢?
当然不会不知。她只是装作不知罢了。因为没有她的点头默许,武承嗣等人再大胆妄为,也不敢这样轻易地杀大臣。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这些大臣的被杀被流,都是武后在登基以前大树武党权威,扫清前进道路总计划的一部分。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