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太后设立铜匦检举箱,重用酷吏以来,告密诬陷之风席卷国中,也为铲除朝中异己、诛杀有功之臣大开了方便之门。
李孝逸因平徐敬业乱有功,进授镇国大将军,转左豹韬卫大将军,改封吴国公。
孝逸素有名望,加之功高,在朝中声望日隆。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孝逸的心中始终处于戒备状态。随着形势的发展,他越来越感到自己正处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境地。
他已经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太后已经又向唐宗室开刀了。
他知道,当时武后派他去统率平叛大军,并非对他完全信任,甚至处处防备他反水。要不然,为什么在平叛进行当中,又派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率军助战呢?这不是明明派人监视他吗?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使得他在平叛当中,总是显得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他生怕打了败仗武后会对他治罪。要不是属下魏元忠几次提醒他,他几乎贻误战机。好在后来的形势发展对他有利,才使他幸免于难。
大军凯旋以后,他虽然受了赏,升了官,但他的心始终被一片阴影笼罩。他不知什么时候厄运会降到他的头上。
武承嗣是懂得太后的心思的,太后是绝不会让这位已故淮安王李神通的儿子总这样稳稳地坐在高位上的。只不过还没有找到拉他下来的借口罢了。
武承嗣瞅准了这一点,就屡次向太后进谗言,说李孝逸隐瞒了在平叛中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不报,却贪天之功为己有,实属欺诳之罪。
太后呢,也觉得如让李孝逸仍然处于高位,握有兵权,发展为“功高盖主”,将不可收拾。于是就根据武承嗣捏造的几条罪名,将他降为施州刺史。
可是武承嗣并未罢休,他又派间谍到施州搜集李孝逸的问题。但是搜集了几个月,由于李孝逸在施州处处提防,也没有找到什么像样的问题。
这时武承嗣急了,他是非要整垮李孝逸不可的。于是他又派了大批的间谍,到李孝逸曾任过官的地方去搜集情报。
有一天,他接到一份令他大喜过望的情报。
这份情报是一个派到益州的间谍发来的。据称孝逸在益州时,曾在一次私人酒宴上解释自己的名字:
“我这个‘逸’字,是一个走之加一个兔字,是兔子在快跑的意思。兔子在哪里跑呢?当然是在月亮里了。月亮在哪里呢?当然在天上。可见我李孝逸的命是命中有天分呀!”
武承嗣看到这个情报,如获至宝。好呀!你命中有天分,这不是想当天子吗?一位李唐宗室的宠儿,想当天子,这种想法不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吗!这不是想谋反的铁证吗!
李孝逸怎么也想不到,他在几年前一次酒后说的闲话,竟成了他想谋反的证据。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于是武承嗣立即向太后“上变”,说李孝逸在几年前就蓄意谋反,罪证确凿,该判死罪。
太后立即批准逮捕李孝逸,并下到肃政台的监狱里,由酷吏周兴鞫问。果然,在《罗织经》的理论指导下,很快得到报告,李孝逸对自己的谋反之罪“供认不讳”,“只求一死”。
太后总还得做做姿态,批道:因李孝逸平乱有功,特予减死,去除名籍,长流儋州。
李孝逸本来在狱中受刑过重,加上长途颠簸,到了儋州已奄奄一息,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李孝逸的死,当然又给了唐宗室一个非常清楚的信号,不管立了多大的功,不管有没有谋反的企图,只要是唐宗室,就难逃太后无情的铁棒!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