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道在历代人物身上都有很明确的记载和讲述,其中明代著名的第一任首辅大臣张居正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明代三朝元老,其做官经验堪称老练和精湛。
张居正在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他23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并开始入朝为官,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明代的翰林院是专门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在这里只要踏实工作并好好地把握住机会,日后被重用的机会很大。张居正就这样被选拔进入了翰林院,等候进入未来的大官场。
张居正在翰林院的时候,大量拜读历朝历代的规章制度和为官之道,他还曾经给一些王爷和皇子讲过一些学问,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不少上层的高贵人员,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官权之争的现象。
在张居正为皇子和王爷讲学的时候,前来求教最多的是裕王爷。裕王爷是嘉靖皇帝的第二个儿子,当时太子已经去世,因此裕王爷就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1566年嘉靖皇帝去世,裕王爷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即隆庆皇帝。隆庆皇帝一上台就把昔日贴身的大臣张居正提拔了上来,张居正也就按部就班地进入内阁,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内阁大臣。
张居正的官位看似上升得既快又顺利,但这期间并不坦荡与顺利,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才走上这条大道的。在进入内阁以前,他根本没有做过官,更不懂得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钩心斗角。当时嘉靖皇帝沉迷于道术,不理政事,内阁首辅是严嵩,而严嵩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人,他极具野心,对权力的欲望非常强烈,其在朝中的地位十分坚固。张居正曾经想过要向皇上奏明自己的改革,但是他的奏折根本没有引起皇上的重视,有严嵩在朝中把关,他的改革很难实现。在遭遇到挫折之后,他准备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暂时离开官场,并不是因为他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也不是他的抱负被严嵩彻底地打垮了,而是他决定要厚积薄发,因为他明白,要想在朝廷中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就必须要忍。
在故乡江陵的日子里,他看到了百姓的疾苦,感受到了田赋不均是造成百姓们饥寒交迫的根源,而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但是他首先要做的是磨炼自己的心智,厚积薄发,养精蓄锐,等待重回官场的时刻。待他重新回到朝中,回到翰林院,他决定向自己的老师徐阶学习“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的策略。徐阶是嘉靖初年状元,才华横溢、智勇双全,后来慢慢地当上了朝中的次辅大臣。至于首辅,自然就是严嵩了。严嵩心狠手辣,在朝中排除异己,维护自己的权威。与严嵩一起在朝为官,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得罪严嵩,两者相安无事,这足以说明徐阶在政治官场中的智慧和手段是何其精明和老练,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忍”。
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张居正渐渐地学会了该怎样在朝中以“忍”做官。后来张居正去了国子监,与高拱一起掌管国子监。张居正和高拱都是徐阶一手提拔上来的,当时张居正和高拱都对严嵩在政治上的阴谋而感到憎恶,并时刻想要揭露严嵩的阴谋,但是徐阶多次提醒他们要学会“忍”,只有做到了“忍”才能够积蓄自己的力量,最终推翻严嵩。张居正看到了老师徐阶的成功,他认为应该做一个像徐阶一样的官,于是他便和老师徐阶一样,处处“忍”,事事“忍”,随时随遇而安,相机而动,从不冲动。
徐阶十分器重张居正这一得意门生,更十分欣赏张居正的才华,因此推荐张居正去裕王府当裕王爷的讲师。其实当时在王府里当一名讲师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官场为官的人很少去做一名讲师,因为这样的官职基本没有上升的机会。但是张居正却去了,因为徐阶和张居正都认为,裕王爷很可能会继承皇位,一旦裕王爷继承了皇位,那么张居正的这个位子就非比寻常了,张居正认同这个观点,于是他甘愿去裕王府当一名讲师,这也是他磨炼忍性的重要体现。
果不出徐阶和张居正所料,后来裕王爷真的继承了皇位,就是隆庆皇帝,张居正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内阁,做起了内阁大臣。此时严嵩已经倒台,徐阶水到渠成地代替严嵩成为了首辅大臣,权倾整个朝廷。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为官这条道路上,磨炼忍性、锻炼心智是每一个为官者所必须承受的,做官就要像张居正那样磨炼忍性、养精蓄锐、能屈能伸,方能成就大作为。
上一篇:张弛有度,忍辱负重
下一篇:外粗内细,胸藏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