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立世,立于朝廷,自当能屈能伸。也就是说,行走于官场之中,既要能够行事果断、处事强硬,也要学会暂时服软、避开锋芒。那些思维僵化的官员虽刚直有余,但不懂策略,不知变通,这样是走不长远的。而那些懂得屈伸之法的人就不同了,在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反抗的时候,不妨主动示弱,暂避其锋,俗话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存了自己,就会有希望。在李鸿章看来,那些服软的人看似很没骨气,可实际上,向别人示弱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同样需要勇气,有时候,能够忍辱负重的人才更值得敬佩。比如西汉名将韩信有过胯下之辱、越王勾践更是卧薪尝胆十年才报得大仇等,难道说这些能屈能伸的人不是大丈夫吗?
慈禧是典型的即时享乐主义者,八国联军撤退后,慈禧回鸾京城,眼望着断壁残垣的圆明园,她想着要将其再修一遍,但修园需要银子,而国库已经亏空,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银子。李鸿章和一干王公大臣集体反对,她这才作罢。罢是罢了,修园的想法却在她心里打转。1886年,慈禧终于开口了,她说自己准备结束垂帘听政,想建个花园以“颐养天年”。这个想法一出,李鸿章心里自然是恼得很,私下里表示反对。他认为,国家现如今正处于存亡危急之时,有银子也应该花在国家、军队的建设上,怎么能够拿来满足于娱乐享受呢?况且现在国库空虚,想要筹钱,谈何容易啊!可有人为了邀宠,便大力附和吹捧,他就是新统领海军衙门不久的醇亲王奕環。并且他还以恢复在颐和园昆明湖水军操演的旧制为名目,提议重新修葺原名为清漪园的颐和园。这个想法与慈禧一拍即合,她于是下旨修园,而经费自然由海军买单了。
这下可苦了李鸿章,他才是海军实际上的“总司令”,让海军的腰包大出血,那不是割他的肉吗?最终耽误的还不是北洋舰队的发展!可偏偏慈禧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要在昆明湖训练水军并进行检阅,可谓是巧立名目到家了。另外慈禧这次也是发了狠劲儿,上次想修园让一干大臣给推掉,这回说什么也得达成愿望。李鸿章再三劝谏仍是无用,反而碰了一鼻子的灰,他思前想后,若是此时再去触碰皇太后的底线,恐怕自己的日子也到头了,与其以卵击石,倒不如妥协来得实在,大丈夫能伸亦能屈,这样至少能够保存实力,以备将来之患,于是他最终也只得依了。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大清能够缺了这个王爷,那个贝勒,却不能没有李中堂。想要用自己的脊梁和双肩支撑大清这栋将倾之广厦,李鸿章就得留住性命,以报国家。
人之官途,一生坎坷无数,可谓是上上下下、沉沉浮浮。李鸿章自有一句话:“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据统计,李鸿章从政四十载,曾遭遇过800多次弹劾。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应该能创造中国甚至世界吉尼斯纪录了吧。换了谁能够受得了如此的命运变迁呢?可李鸿章就是打不垮、泡不软、锤不烂、推不倒,这就需要做官的大智慧——能屈能伸,懂得妥协。而要习得此智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官场虚实。能屈能伸自是好事,可也得知道何时该屈何时该伸。李鸿章此人有一大优点,不仅做人,为官也一样受用,那就是与人沟通。不论是否与自己有过节的官员,他都经常和其沟通。多多沟通、联络感情的好处就是能够随时知道官场的动向,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够立即知悉。这样,何时屈何时伸就一目了然了。
2.了解主人秉性。李鸿章的主人是谁?主要就是慈禧。李鸿章从政四十载,和慈禧打交道那是家常便饭。常伴君王左右,自然应该摸清主子的脾气,知道说什么话主子生气,主子的底线又在哪,等等。只要心里有了尺度,该妥协时就妥协,那么万事都能逢凶化吉。
3.锻炼真才实学。李鸿章为什么能够屹立官场不倒呢?因为他有真才实学。其实李鸿章是不得宠的,可慈禧还得指望他。因为满臣已丧,唯有李鸿章等几个汉臣能担当大任。所以即使被打压、被诬陷,只要服个软,照旧能够官复原职。
有了上述做法,李鸿章才运用了其为官的大智慧——可张可驰,能屈能伸,从而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四十载。
上一篇:独具慧眼,抢占主动
下一篇:磨炼忍性,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