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房间里的大象

打破沉默(上)

  "可他什么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喊道。"听听这个天真孩子的话吧",孩子爸爸自豪地说。人们也纷纷耳语重复着那个小孩的话。"他什么也没穿。有个小孩儿说他什么都没穿。""他什么都没穿!"最后所有人都这么嚷嚷起来。(《皇帝的新衣》)

  沉默保持的时间越长、参与者越多,迫使我们加入合谋的压力也就越大,然而与之形成悖论的是,如此一来,这场沉默合谋被终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就是说,沉默保持得越深,则打破沉默的机会就越多。诚如《皇帝的新衣》结尾所暗示的,哪怕只有一个人不愿意否认大象的存在,那他也终将带动所有合谋者公开承认它的存在。

  况且即便没有人出来打破沉默,这种可能性也总是存在的,就是说,任何一场沉默的合谋中,都有一个潜在的打破沉默者。据此,我们可以在三不猴之外再添上第四只,它随时可能触犯某个禁忌,从而破坏了这场合谋。有一幅反应水门事件的讽刺画,给这三只猴子添加了一个正在和美国头牌新闻调査员通话的新成员。这幅漫画恰切地描摹出了这样一股会暗中破坏沉默合谋的社会力量,告诫我们拒绝面对某些事物的想法,会被同样强烈的揭露真相的愿望所抵消。

  终结沉默合谋,就要承认房间里大象的存在,否则,它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我们必须公开承认它的存在,私下承认并不能终结两人以上的合谋。

  衣服烘干机的发明帮助人们在公众前保护自己的隐私,与诸如此类努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打破沉默,则正是要把人们一直视为隐私的事情呈现给公众。苏联许多国民当时肯定都很清楚斯大林政权的残暴行径,但这并不能打破震耳欲聋的沉默——直到赫鲁晓夫出来正式指控这些暴行,以及随后出版的《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也对古拉格体制做了让人震惊的描述。同样,尽管许多以色列人都知道40年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但多年来避免公开谈论此事的默契是被本尼·莫里斯打破的,其著作《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诞生》一书因此引起了广泛争议。2003年伊拉克侵略战争过后,许多美国人都认识到了乔治·布什判断力之拙劣、为人之冷漠、责任感之匮乏,但人们对这些显而易见的执政缺陷默不作声,直到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过后,新奥尔良被淹得汪洋一片时,美国媒体才终于打破了这一沉默。

  一言以蔽之,打破沉默合谋,就是要使大象的存在成为公众话语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一只捂着嘴的猴子来代表沉默合谋的要素之一。没有捂着的嘴随时可能张开,暗含着公开的可能性,这恰好是沉默的对立面。作为造诣颇高的打破沉默者,比尔·马赫以自诩"政治不正确"的直言快语而闻名,在一则为《马赫脱口秀》拍的宣传片中,他撕下贴在自己嘴上的胶布,以一种滑稽搞笑的方式告诉我们,胶带是用封窗户的,不是用来封嘴的。

  毋庸置疑,开诚布公对否认真相有着重要的阻碍和对抗作用。我们不妨留意一下,看看坦诚的交流是如何击穿儿童被性虐待的沉默之墙,以及在公众领域保留大屠杀中幸存者证词的道德诉求的必要性,还包括家庭干预对于扭转在酗酒和吸毒者与他们的家人之间典型的否认现象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同性恋维权者们在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流行期对显赫的公众人物,以及2004年对反同性婚姻的共和党人士的"出柜披露"。正如沃伦·乔纳森和威廉·佩西合著的《走出来:粉碎沉默合谋》的副标题所暗示的,这些维权者所做出的努力,实际上是一场"公开合谋",以促使同性恋者出柜,公开同性恋这一广泛却不被承认的社会存在,冲破否认的公众之墙。

  在此,我们要区分使某些个体出柜和把同性恋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来曝光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同理,我们也要区分地方权力机构要让公众知晓性侵犯者身份的法律规定,和提高公众对于强奸及儿童色情犯罪的普遍认知度的社会运动,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就是揭发同打破沉默之间的根本区别。像埃米尔·左拉以题为《我控诉》的公开信打破了公众对德雷福斯事件中明显的反犹倾向所保持的沉默,罗尔夫·霍赫胡特在1963年创作《上帝的代理人》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教皇在犹太人大屠杀中的共犯身份所保持的缄默,这样的人堪称打破沉默者,他们与丹尼尔·艾斯伯格,艾琳·布洛克维奇,安妮塔·希尔,或理査德·克拉克等揭发者的作为终究是截然不同的。打破沉默者所"揭发"的不是那些我们原本不知晓的秘密,而是那些我们都知道,却不愿当众承认的公开的"秘密"。具体说,他们公布"背景"而不是"内幕",他们帮助把大象暴露出来,而不是告密者所揭发的"骷髅"。

  显然,要承认大象的存在,我们就得主动注意到它,这就要求我们从"背景"中拖出大象,把它作为"图景"凸显出来。要人们去注意一直无视的事物,就得把图景和背景对换过来。换句话说,打破沉默合谋,就意味着把房间里的大象推到前景来。

  要把大象放到前景,就得给它打上聚光灯,还得让人们睁开眼,增加大象的可见度,就像二战时同盟国做的那样,通过展示纳粹暴行的图片迫使德国人正视大屠杀的事实。"大象"就如同我们想象中的、藏在床底下的怪物,隐匿于黑暗中,而它正是利用这一点来汲取力量,一旦我们打开灯,它的力量就消失了。难怪我们把突然明白某亊称为眼界被打开。比如亚当和夏娃,他们刚吃下智慧树的果实,"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马上意识到自己赤身裸体,明明早就看到,却从未意识。然而,否认不仅仅是不看,还意味着不听。因此要打破合谋沉默,还得让"大象"听得见才行。

  广播节目主持人苏珊·德比尼在以色列电台阿拉伯频道有一档旨在打破沉默的谈话节目,节目名称起得很贴切,叫"实话实说",她这样描述这个节目:"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些话题是被禁的,阿拉伯社会……人们通常能做的就是把问题都扫到地毯下面,然后说'什么问题都没有',于是我就把地毯撩起来,所有的问题都跑出来了。"2003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从不墨守成规的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的获奖感言更是表现出了这种直言不讳。这场颁奖典礼是在美国刚发动伊拉克侵略战争几天后举办的,主办方很明显想淡化此事,在这个本来应该严格按稿子发言的正式颁奖典礼上,摩尔说:"我们喜欢非虚构类作品,我们却偏偏活在一个虚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虚假的选举结果给我们选出一位虚假的总统,在这个时代,有这么一个人他把我们送去打仗,为的是虚假的理由。不管是虚假的胶带,还是虚假的橙色警报,我们反对这场战争。布什先生,您真可耻,布什先生,您真可耻。"和揭发举报一样,把大象拖到前景,通常是以书写的方式做到的,比如乱伦受害者的回忆录,比如致力于提高某种公众意识的"非主流"报纸,比如《我们的身体》和《伊斯兰的困境》这种自发公之于众的社会宣言,比如解读人们不愿谈论,却并不少见的婚后卧室孤独症的小说,再如那些意在吸引人们去关注,却每每被忽略了的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社会学研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传记文学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