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故事里皇帝光着的身子一样,谚语中的"房间里的大象"对每个人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要人们愿意,哪怕只睁一只眼看一下。因此,如果有人没看到,那只能是有意为之的结果,不然,是不可能注意不到的。事实上,忽视大象即忽视真相。
于是,"房间里的大象"对于任何一种人们私下心知肚明,但公开场合拒不承认的话题和事物都具有相关的比喻义。因此,这个谚语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文化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与合谋性沉默相关联的"人尽皆知的秘密"。
针对总统G.W.布什的财政顾问所描绘的所谓乐观的经济图景,美国国会预算委员会的一个委员嘲讽地说:"他们全都无视房间里的大象。无视尽管总统先生说的是要让国家回到收支平衡的道路上来,而事实是小布什总统是近年来第一个在接任总统职位时,国家就已经不仅仅是收支平衡,而且是收支有盈余……"同样地,为了说明斯大林时期笼罩着暴行的沉默,马丁·艾米斯使用了"大象——是一头在克里姆林宫的客厅里吼叫着,打着呼噜,不停放屁的庞然巨物",这一形象也被用来嘲弄那些否认枪支与暴力之间有任何关联的人。与之类似,1998年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和莫妮卡·莱温斯基的丑闻案爆发后不到一周时间,就能行若无事的发表国情咨文,一些被克林顿此种超凡的本领震撼到的政论家,也援引大象的这一形象来形容他的所作所为:
“房间里有头大象,但是演讲台上的那个男人对此只字不提。于是对于白宫性丑闻的指控就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厚皮怪兽,一屁股坐在议事大厅。屋里无人不知,但是克林顿总统本人却无意谈论它。在72分钟的发言中,克林顿从社会福利保障谈到互联网,但没有一个词儿是关于莫妮卡·莱温斯基的。
摄像机,电视里不会出现大象,总统肯定更不会谈大象。但是有关克林顿总统被弹劾的这头大象,却在总统先生周二国情咨文的讲话中时刻在场。
正是由于把弹劾案和发表演说的时间分开安排,导致了这头"巨大而无可否认的大象被放进了房间,尽管人们假装视而不见"。”
可以预见,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竭力避免的,通常也正是我们在学术领域内不会给予太多关注的,合谋性沉默也因此仍然是一个理论不完善、研究不充分的现象。此外,由于这些现象的典型特征是关于没发生的事,因此可以想见,观察起来就相当困难。毕竟研究人们讨论了什么,要比研究没讨论什么容易得多不消说,这里还有一个判断难题,即究竟是仅仅不谈论某事,还是刻意避免谈论该事。
尽管有这些困难,但仍然有一些对合谋性沉默的尝试性研究工作。迄今为止,这些研究毫无例外,都把焦点放到了一些容易被我们所共同回避的特定问题,比如种族问题、同性恋问题、核毁灭和纳粹大屠杀问题等。但是超越这些具体话题,从而把合谋当做一个整体现象来进行审视和研究的努力还很少。令人遗憾的是,那些研究家庭隐私的学者和研究国家秘密的学者之间缺少对话,而那些女性主义者在写到有关沉默的著作时,则通常会忽视它的无性别视角。这当然会阻碍我们注意到,在夫妻之间,组织之中甚至一国之内,人们共同努力否认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大象时,其方式上具有令人震惊的相似性。去辨识这些相似性,则需要我们忽视合谋性沉默的具体内容,转而把注意力放在他们那些方式的特性上来。
当我们从家庭层面上观察到,人们会否认家庭成员有酗酒问题,然后再从国家层面观察到,人们会拒绝承认他们领导人明显无能时,那些合谋的形式上的特性就显现出来了。为了要把超越具体社会情境的总体模式标识出来,我不会对具体的合谋性沉默做任何深度的案例研究。相反,倒是会汲取广阔真实背景下的大量生动例子。
事实上,我选取论据的范围越广泛,我对集体性否认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的观察就越有概括性。因此,我在贯穿全书的写作中,会游走在大量不同背景中,从中选取材料,以突出合谋性沉默所独有的一般性特征。只有特意忽略掉那些看起来不相干的集体性否认事例中的表面差异,我们才能发现他们之间结构上的相似性。经济学家第默尔·库兰曾说过,"一本致力于分析通行社会进程的书,必须要在不同的背景下都能证实它的理论。而对于那些因为地理位置不同,而暂时不予考量的具体文化亊件,必须要能够做到把这些先前视作不相关的事实联系到一起,并把它们纳入到共有的形式中去"。
我首先从审视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习俗和人们关注以及交流的传统入手,观察人们把哪些视为值得关注的和可以讨论的,又有哪些是被视作无关紧要的和可以忽视的。其中,我特别审视了那些约定俗成的,禁止人们去看,去听和去说的习俗,无论是不可越雷池一步的绝对禁区,还是一些相对更微妙的,世故城府的处世准则。不过,在我们和他人讨论交流中,哪些不能进入我们的意识,又有哪些不能公开承认其存在,这不仅仅受迫于社会规范和习俗的压力,也有来自政治领域的限制。毕竟,权力本身就含有控制人们可介入哪些信息领域的能力,以及他们想要传递哪些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就促成了不同形式的强制性的"盲,聋,哑"的存在。所以,我去审视控制他人可关注领域的各种形式,从正式的内容审査制度,到不那么正式的,转移注意力的手腕都在我关注之列。另外,我还关注了控制人们表达领域的各种手段,从正式的议程议题设置安排,到不那么正式的所谓"沉默守则"。
我还试着标示出合谋性沉默其合作性的特质,记录下每一个合谋者的行为,看他是如何与其他合谋者的行为互为补充的。并且我观察那些使得他们的合谋更有效的各种因素,以展示导致沉默的压力,是如何在共谋者人数增加和时间增长的合力下渐成气候,还有就是展示从什么时候开始连否认这种行为本身也被否认了的。
当然,房间里有大象存在这一事实,并不总是被所有人一致认为应该予以否认。人们通常也会在公开场合的表达中试图打破合谋的沉默,将秘密公之于众。我关注各种打破沉默的方式,从各种委婉的幽默讽刺,到直白的,当面大声疾呼的大规模行动。我也关注公众对那些打破沉默者的反应,其中特别关注那些身份对立的角色(大众先驱和离经叛道的人),以解释由他们所引发的,公众对他们对比鲜明的反应,即对前者仰慕,对后者憎恶。打破沉默者通常被憎恶,这突显了忽视"大象"所具有的诸般好处。毕竟在社会生活中,某些事情是被预设为不说为妙的,而打破笼罩着这些事情的沉默气氛,也就等于是捣乱和破坏了生活平衡的行为。挑战传统观念中什么才是应该被关注的,以及哪些可以与他人公开讨论的,这样的行为也会动摇某些保证社会一致性的根基。而假装不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事情,则有助于我们保住他人脸面,去除此种伪装则会使与他们的交流相当尴尬。
然而由于合谋性沉默会引发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去检省其对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考虑到在注意什么和不注意什么这一点上,我们和周围的人几乎不可避免会有不同意见,合谋性沉默通常会使得我们彼此更加缺少信任。而且,合谋沉默加大了我们的真实体验与我们公开承认的事物之间的差距,也会导致道德崩坏。
政治理论家C.弗莱德·奥尔福德认为,"最有效瓦解道德行为准则的方式,就是不讨论,而且不讨论这种不讨论"。他用开玩笑的方式建议说,"不谈伦理话题,而且不谈我不谈伦理话题这件事。"作为有道德感的人类,我们不能够持续不讨论"无法讨论的"。要打破这种恶性的、否认的死循环,则需开展一场对这种不可讨论现象的公开讨论。这本书是系统地对此进行初步讨论的一个尝试。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