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香港骑士曾荫权 > 第三章、踏上从政之路 第五节、哈佛受训――圆梦之旅

第五节、哈佛受训――圆梦之旅

  曾荫权也深知,自己没有文凭,对于今后的仕途,影响巨大,他也曾想过各种办法,结果都堵在了必须辞职这一个瓶颈上。

  1987年6月,43岁的曾荫权终于圆了他的“大学梦”。由于他工作出色,香港政府给了他最为渴望的馈赠。他因此成了港英政府派往美国学习的首位公务员。曾荫权又惊又喜,既是出差,又享受政府提供的学费,还享受公务员待遇。如果自己提出进修,那就得首先辞去公务员职务。想起当年为求学半工半读的日子,真是感慨万千。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思想和想法也完全不同。对于那些年轻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机会。目前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玩,享受人生。可曾荫权不同,他毕竟不再年轻了。人一旦过了40岁,想法便多了起来。古人说,四十而不惑,那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经验总结。此时,最令人遗憾的是,那种人生苦短的感觉,似乎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做,可是,人生已经接近半数了。

  对于曾荫权来说,这次的学习经历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他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确实是太需要一份学历了,此外,他目前所具有的水平,实际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位硕士生,所以,他更需要的是与外界接触了解美国的机会。这方面的收获以及对他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那个硕士学位。

  曾荫权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可以说深受没有学历之害,吃过不少苦头。此时有了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他怎能不加倍珍惜?重要的是,他此次前往美国进修,虽然时间只有一年,但直接攻读公共行政硕士课程,直接跳过了学士。

  只要能够学到真知,拿到真正学历证书,他再没有失去公务员职位之忧,也不会在同行面前自卑,实在是人生的一次巨大机会。没有大学学位的曾荫权被政府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进一步为他的仕途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在美国攻读学位,和中国的模式略有不同,美国人在教育上更加的开放一些,他们规定,你可以任意选用适当的时间来完成你的学位,既可以选择一年,也可以选择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你取得某所学校某个学位的学习机会,他们并不在乎你用了多长时间。假定你一天不用便通过了他们严格的学位考试并取得了答辩成绩,那么,他们也照样给你颁发相应的学位。

  当然,他们的学位考试是异常严格的,似乎不太可能有人不经过系统学习,便可以取得学位证书。曾荫权毕竟有了几年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平常又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所有的理论,他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次的学习可谓天赐良机。

  另一方面,曾荫权也异常珍惜这次机会。他知道,在香港,他所学的是英国人的公共行政管理,体系方面,虽然有相当的共通性,但毕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此次来到美国,他需要更加系统地学习美国人的先进经验。家庭负担很重,生理方面来说,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已经过去了,毕竟已经渐入中年,记忆力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与20多岁时,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加上多年来生活的规律性,猛然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又是在国外,确实有些不适应。

  同时,他也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学习的动力比其他人都要强,自觉性自然是非常之好。和他一起上课的那些美国人或者英国人,他们似乎并不把这样的机会当一回事,想玩就出去玩,不是很努力。曾荫权则不同,他恨不得一天变成两天用,更希望能够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将所有自己今后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学到手。

  有关这一切,一年后,曾荫权用他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证明。许多和他一起攻读学位的美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他们仅仅只需要拿到那个学位,至少最终的成绩到底是A还是B,他们似乎不是太在乎。曾荫权不同,他以门门功课优秀的9A成绩,拿到了学位证书,而他的硕士论文,亦受到了导师极高的评价。

  在美国学习期间,曾荫权还有一个收获,便是交下了一位好朋友,那就是日后和他一起在香港政界并肩战斗的曾俊华。

  在他到达美国之前,曾俊华便已经在美国取得学士学位,随后,在美国波士顿教育局找到一个职位。但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他就对这个职位失去了兴趣。毕竟,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教育理念上是完全不同的,曾俊华放弃了美国的工作,选择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深造,他选修的正是公共行政管理课程,为期12个月,因此和曾荫权成了同班同学。

  曾荫权长期生活在香港,对于美国的情况,并不熟悉,有了曾俊华这个朋友,自然省了他在美国生活的许多麻烦。而曾俊华之所以选择公共行政管理这一课程,也是有意想从政,曾荫权当时的身份,有利于他实现这一意愿。

  此外,曾俊华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于美国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多,他在这方面不断和曾荫权交流,令他受益匪浅。曾荫权也了解曾俊华在这方面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才华。

  或许是命中注定吧,两个性情相投,又都是志同道合、才华横溢的莘莘学子,顿时有一拍即合之感,由此奠定了20多年友谊的基础。

  日后,曾荫权学成归来,随后被安排在公务员事务局工作。这个工作,恰恰是为香港政府网罗人才。而且,曾荫权回来之后才知道,香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英有关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在进行。虽然英国方面并不希望将香港交还中国,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包括邓小平等,却异常强硬。当时,香港社会已经有了一种说法,估计英国根本无法坚持到底,香港回归,应该是迟早的事。

  曾荫权想,假如不久以后香港回归,那时,目前供职香港政府的英国籍公务员,是否还能留任?抑或会跟着港英政府一起打道回府?那时,或许需要更多的香港籍公务员管理香港吧。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该努力劝说曾俊华回港工作。

  经不住曾荫权的竭力游说,曾俊华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返回香港。不久,曾荫权被委任为沙田区政务专员,他提升曾俊华为政务专员助理,协助他本人处理相关政务。至此,两人在政坛紧密的合作期开始了。

  其后,由于过人的才华和出色的政绩,曾俊华在仕途上可以说一帆风顺。曾荫权担任贸易署长时,提拔曾俊华担任助理贸易署长。香港回归后,曾俊华又担任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因为工作出色,于1999年,被擢升为海关关长,2001年又出任规划地政局局长,成为香港政府的司局长官员。当梁锦松因为个人问题辞去财政司司长一职后,原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接受特首提名,递补财政司长,曾俊华则接替唐英年的职缺,担任在香港极其重要的工商及科技局长一职。

  香港媒体称,自美国学成归来之后,曾荫权的仕途发生很大转机。这话是事实。曾荫权此次拿到硕士文凭,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一来,夏鼎基原本就对他极其赏识,早有重用他之心,但由于当时港英政府对使用华人高级官员有较严格的控制,以及曾荫权本身的学历所限,使得他的升迁出现了诸多变数。当曾荫权拿到文凭之后,这一阻力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此时此刻,英国政府对香港的政策已经处于根本性改变之中,另一半阻力,也迎刃而解。

  影响曾荫权一生的三个男人:父亲曾云、中学时的神父穆嘉田,及港英时期的财政司夏鼎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