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香港骑士曾荫权 > 第三章、踏上从政之路 第三节、遇上伯乐——夏鼎基

第三节、遇上伯乐——夏鼎基

  曾荫权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正因为此,业绩引起了港英政府一位高官的注意,他就是当时任财政司司长的夏鼎基。就是这个关键的人物,改变了曾荫权的命运,后来被曾荫权称之为伯乐。

  在香港现行财政体系中,夏鼎基占有很重的分量,一般的香港人认为,夏鼎基对香港今天的自由经济秩序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最为著名的理财思想,是“积极不干预”政策,这一政策,后来被诸多的香港人捧为金科玉律,且认定不变的定律。夏鼎基在香港人眼里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他确立了一系列理财原则,还在于他不计国别不计身份不计民族,培养和提拔了一大批华人高官。这些人包括了后来在香港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曾荫权、任志刚等人。

  正是协助夏鼎基工作的这段时间,曾荫权的财理能力开始突飞猛进。

  与行政主任不同,政务主任掌管政府的政策制定工作,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便调任不同部门,面对其它工作,可谓极具挑战性。曾荫权任职中离岛,这是香港公务员的一种轮岗制,如果没有这种制度,公务员都不肯前往条件比较艰苦的离岛或边远地区任职。三年之后,轮岗到期,曾荫权回到政府等待重新分配。香港政府有很多部门,此时,曾荫权有可能被派往任何一个部门。

  对于曾荫权的新工作有调配权的,在当时的港英政府有几个人,一个是布政司司长,一个是财政司司长。布政司司长对于一个普通股级干部的任免,大概也不会操太多心。财政司长理论上和其他司长是平级的,但职权上,这个职务名列于香港所有官员的第三位,仅次于布政司长。所以,财政司长对公务员的人事安排,有着相当大的权力。

  当年的财政司长夏鼎基对曾荫权在离岛时良好的工作记录非常满意,他指名将曾荫权留在了财政司,直接在自己的手下工作。一般人认为,在财政司工作,对于一名公务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机遇,多半都属于内定的重点培养对象。曾荫权在官场平步青云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步的。

  说起这位恩师,曾荫权满怀尊敬与感激之情。而且的确,这段“学师”的日子中,他从夏鼎基身上学会了不少东西。

  他清楚记得,财政司办公室位于布政司署五楼,有一张大班椅。每年圣诞节翌日,就是开始制订财政预算案的时间,办公室顿时变得热闹不已,除夏鼎基会端坐在办公椅上,其他财务部的官员总会分坐左右,开始忙碌的“度桥”生涯。

  对于素有学者风范的夏鼎基,财政预算案俨如他的“学术著作”,就连在立法局宣读的演辞都由他亲笔撰写。而曾荫权这“小徒弟”只扮演“斟茶递水”的小角色:“第一年我只做斟茶递水,倒咖啡斟酒,到第二年才有机会协助写财政预算案的注脚、图表及附录等,这也是得到夏鼎基的特别关照了。

  当时负责从旁辅助的官员,还包括程庆礼、谢法新及杨启等人,负责资料搜集,向夏鼎基提出意见。

  另外,在曾荫权眼中,夏鼎基是位要求严格的上司。当年在财政预算案制订期间,从圣诞节到农历年,各财务部官员都要开工,没有休息。另外,由于当年整个办公室只有一个电话,即使曾荫权太太打电话来,也是由夏鼎基先接听,然后才递给曾荫权。

  曾荫权在这一职位上工作了3年多,这段时间,他等于是读了一次大学的经济系,将所有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全都学习了一遍也疏理了一遍。和一名经济系大学生不同的是,他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所学到的每一种知识,立即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实践,去检验。通过实践考验,印象更深,实用性也更强。

  在财务部工作的日子,曾荫权有不少难忘的任务和经历,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七五年出任电话调查委员会秘书一职。

  当时电话公司提出加价,掀起民间反对浪潮,港督麦理浩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主席之职由白理渠爵士出任,成员还包括前行政、立法两局议员邓莲如等人,专责研究电话公司的营运。

  委员会从成立至执行职务,都广受传媒注目,而麦理浩给予的调查期限只有半年。可是,委员会内成员意见不一,久久未能达致共识,主席白理渠更一度想独断独行,发表个人报告,不禁令曾荫权这个秘书感到战战兢兢,伤透了脑筋。幸好,他与邓莲如仍努力做好自己本份,居中斡旋,方令调查报告顺利推出,安然渡过。

  从曾荫权在电话调查委员会的卓越表现,令夏鼎基对这位爱徒更信任有加,赞不绝口,加快栽培这颗“明日之星”的步伐。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