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如钢似铁:铁托 > 第一章 艰苦的童年

第一章 艰苦的童年

  英雄出世无瑞祥,春秋十载度寻常。

  酸甜苦辣童年事,且教后日分短长。

  且说公元1892 年5 月的一天,位于克罗地亚一侧,与斯洛文尼亚接壤的库姆罗维茨村里,农夫弗兰约·布罗兹的第7 个孩子降于世间。婴儿是个男孩儿。他就是未来的伟大政治家、新南斯拉夫的缔造者、联邦总统约瑟夫·布罗兹·铁托。

  这约瑟夫降生时音不贯日,龙不盘梁,天无样云,地无紫气。一切都平平常常。流经库姆罗维茨的苏特拉河,以它平常的姿态流淌着;矗立于四周山峦的古堡,默默地俯视着脚下的一切;山峦上密密的树木,在微风中抖动;当地人用以泥土烧成的青色的砖瓦砌就的、上面长满青苔的青蓝色的农舍,不成规则地在一起挤着……

  不假,苏特拉河在低声唱歌,古堡在肃然地站定,山峦上的树木在切切私语,青蓝色的幢幢小屋在相互使着眼色。但它们一直是如此的,多少年多少代都是如此的,谁敢说它们在婴儿降生的一刹那,这一切是做给他看的呢?

  至少大人们没有得到任何征兆,从而断定这个孩子日后必然大福大贵。

  孩子的生辰八字大家都没有记下来,以致后来个个对此全都说不准了。现存的铁托故居门前的牌子上写着:“1892 年5 月25 日铁托同志出生在这里。”英国传记作家菲利斯·奥蒂经过考证,在他所著《铁托传》中说,铁托生于1892 年5 月7 日。铁托的生前好友弗拉吉米尔·德迪耶尔在经铁托本人过目的《铁托传》中,则回避了具体日子,借传主的话说:“1892 年5 月,我出生在克罗地亚地方的一个名叫库姆罗维茨的村子里。”南斯拉夫权威人士整理的《铁托自述》中则说:“我于1892 年出生于……”干脆连月份也不说了。

  你瞧瞧,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

  孩子生时井无瑞兆,那么,生下来以后奇不奇呢?奇是不能说的。因为整个幼年并无令人拍案叫绝的奇事留下来。

  家里穷,首先要顾嘴。

  布罗兹一家祖上就穷。约瑟夫的曾祖一辈,还是“扎德鲁加”制度下布罗兹家族的成员。再往上推,布罗兹家则是贵族埃尔多迪家的农奴。这“扎德鲁加”有点像中国的封建大家庭,又带有原始部落的遗风。它当时是克罗地亚社会的细胞。一个“扎德鲁加”之内,聚集着同宗的人。大家共同住的是一所大房子,或者是房屋相连、组成一组的建筑群体。每个“扎德鲁加”都有一个头头,是女的,称“族长”,是男的,称“老太爷”。这“族长”或“老太爷”,对一切事务都有决定权,尽管他们做决定前要与族中的头面人物进行磋商。“族长”或“老太爷”率领的人丁多寡不等,这要看家族兴旺的程度,少的两三对夫妇加上他们的子女,多的能到百十人。成员吃“大锅饭”,好年景自给自足。

  不用说,这是一种静止、保守的社会制度,它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到约瑟夫爷爷辈,这种制度已金面瓦解。1853 年,也就是约瑟夫出生差不多40 年前,克罗地亚当局颁布法律,允许“扎德鲁加”分家。在此背景下,约瑟夫的爷爷马丁· 布罗兹从“扎德鲁加”分了出来,自立门户。他还幸运,很快找到一个名叫安娜·布拉日契科的农家姑娘,结了婚。但婚后马丁家累很重。他自占的那点土地的出产无法养活老婆和他那7 个孩子,于是,除干农活外,马了不得不操起赶大车跑买卖的生计。他运送并贩卖各种货物,来往于家乡及萨格勒布、锡萨克等城市之间。1878 年冬,也就是约瑟夫出生14年之前,马丁爷爷拉了重重的一车盐,路上,大车的一个轮子脱落,可怜的马丁被压在车下,受伤不治而亡。爷爷死后,约瑟夫的父亲弗兰约·布罗兹作为独予继承了父业。

  继承这笔遗产未必是件好事。为了保全父亲的家业,弗兰约必须赎买6 个姊妹应分的产业。不用说,弗兰约拉了债。好在弗兰约这时还是单身。

  弗兰约并没有干父亲赶车的活计。他除于农活外,要靠打柴给家里卖点钱。但克罗地亚的树林属于领主私有,打柴人不能无偿地进行砍伐,哪怕是枯枝败叶也不成。人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斯洛文尼亚那边却是另外的章程。

  那里允许打柴人自由进入树林,尽管那里的树林也归私人所有。这样,这边的打柴人便进入那里的树林,把打得的木柴运回来,卖给需要的农家。弗兰约就是这样经常进入斯洛文尼亚。

  他去的,是距库姆罗维茨10 英里的波斯雷达村边一家的树林。树林的主人是马丁·亚维歇克。

  马丁·亚维歇克有14 个孩子,大女儿叫马丽亚·亚维尔舍克。她高高的个儿,身材苗条,一头金发,还有一双碧蓝的大眼睛。有一次,马丽亚在路上碰上了弗兰约,从此两人相爱。在弗兰约24 岁时,他们结婚。当时马丽亚16 岁。

  马丽亚陪嫁不少,但嫁妆是改变不了家境的。弗兰约家仍然很穷。婚后儿女不断增多,他们张口要饭吃。这成为弗兰约夫妇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第一个孩子是马丁,他活了下来。约瑟夫·布罗兹是第7 个孩子,但他上边除马丁和德拉古丁外都没有活下来,因此,他是活着的孩子中的老三。

  他出生时,母亲马丽亚才27 岁。

  弗兰约好脾气,但性格软弱。贫穷把这个体格健壮、一头拳曲的黑发并长有鹰钩鼻于的外表坚强的汉子从精神上压垮了。一遇到难办的事,尤其遇到债主逼债,他就不胜其烦,往往借酒消愁,把家事丢下不管。马丽亚是坚强的。她也能干,年轻轻的,担起了操持家务的重担。

  家里买不起小麦,马丽亚只好让丈夫去买玉米面,用玉米面面包代替小麦面粉面包。即使这样,马丽亚仍无法按每个人的食量把面包送到大家的嘴里,而只好“配给供应”。因此,储藏室总是上锁的。她有经验,只要有亲戚来访,孩子们就趁机向她要面包吃。当着客人的面,她无法像平常那么只给孩子一下点儿。做这些事,约瑟夫是不例外的。有时,为了嘴·约瑟夫还带头干一些让妈妈特别生气的事。有一次过节,父母去朋友家,孩子们饿了,弟弟妹妹哭着要东西吃,约瑟夫就把妈妈挂在屋顶的一个熏猪头放在锅里煮着吃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吃了个够。母亲回来发现了,约瑟夫他们不敢作声。马丽亚摇着头,忍着,只说了一声“是留着过新年的呀”,事就过去了。

  约瑟夫还算幸运,他的性格深受外祖父的喜爱。连他的外表也像外祖父。

  外祖父家比布罗兹家富裕,于是约瑟夫被接到了波斯雷达。

  马丁·亚维歇克是个快乐的老头儿。个子不高,但很健壮。他的和善劲儿是全村闻名的。他还特别喜欢孩子,爱与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必不可少的生产和生活知识,并跟孩子们开玩笑,闹着玩儿。约瑟夫得到了外祖父的厚爱。但是,外祖父并不宠着他。约瑟夫也并不娇滴滴的以柔性取悦于外公。

  他机灵、勤快,也很勇敢。约瑟夫小小的年纪,汲水、放牛、照料牲口、跟外公到山林里去烧木炭,什么都干。自然,干活是难不倒小约瑟夫的,他在家里打小就养成了干活的习惯。

  不干活的时候,约瑟夫就到村外去玩儿。村子周围的树林是约瑟夫经常出没的地方。他在山林里感到十分舒心。他可以挑选树枝削成哨子,并剥下有韧性的树皮编成赶马的鞭子。

  约瑟夫很喜欢马。他长到刚刚超过马肚子高的时候,就学会了骑上没鞍的马背。拉马套车已成了他的专长。他有经验:对马越好,马越听使唤。

  俗话说,姥姥家不能住一辈子。慢说一辈子,约瑟夫刚过7 岁就不得不回家了。可以说,他的快乐的童年从此结束。

  他回到家里之后,无论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变了一个样子。

  在外祖父家他也干活,但那完全力所能及,回到家里就不成了。他差不多要整日到野外去放牲口。放牲口须看得十分紧,稍不留神,牲口就会跑到别人的田里去,他还要接长不短地独自一个人推磨,单调地围着石磨转,一转就是一天。干完了活儿,往往是一身大汗。这是在外祖父家从来没有过的。

  最使约瑟夫感到难办的倒不是干活,而是承担家庭的担子。这些担子当中,约瑟夫最难以承接的,又是从父亲手中接过借条,到村子里某些家庭中去借债。小约瑟夫不但要不能争辩地去看某些人的难看的脸色,还要无言地倾听某些人的无端咒骂。

  精神上的压力还来自别的方面。一年的冬天,家里又缺米又没柴。父亲无奈,决定把家中名叫波拉克的牧羊狗卖出去。

  价钱并不高,只换两捆柴。可波拉克是孩子们喜欢的伙伴。小约瑟夫跟波拉克的关系尤不寻常。当约瑟夫只会爬不会走的时候,波拉克就总是偎在他的身边。他学会了抓住波拉克长长的毛,瞒珊地站起身来。每当这时,波拉克就在屋子里小心地慢慢走动,带动约瑟夫学迈步。怎么,波拉克要归别的人家了?小约瑟夫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但父亲执意不自。父亲也许没有错。他得想法让家里的灶中生起火苗,把炉子里的面包烤熟。大家哭了。约瑟夫哭得尤其伤心。他第一次懂得了,为了活下去,必须舍弃心爱的东西的道理。

  父亲把波拉克送走了,去拿它换回那两捆柴。但去不多时,在父亲还没回来之前,波拉克在门口出现了。大家又惊又喜,原来,父亲把波拉克交给那家人之后,波拉克自己跑了回来。孩子们喜出望外,赶紧把波拉克藏在村外的一个树洞里。大家偷偷去喂它,这样过了两个星期,不见那家人有什么动静,孩子们才把波拉克放了出来。好在那家人一直也没有追究。就这样,波拉克又在布罗兹家活了许多年。

  富怕生灾穷怕病。在约瑟夫8 岁时,他得了白喉。

  高烧折磨着小约瑟夫。几天的工夫,使他变得枯瘦面黄,两眼大而无神。

  他成天难受地把身子蜷缩在一起,蹲在灶旁。

  有一天,村子里组织宗教游行,穿着法衣的神甫,穿着白色衣服的妇女和女孩,吵吵嚷嚷从布罗兹家门口经过。约瑟夫透过窗户向外张望,看到了街上的一切。这时,有一个客人正在外屋与母亲谈话。母亲没有去参加游行。

  她要留在生病的儿子身边。约瑟夫能听出她们谈的是什么,抬起头来,还能看到她们。

  “米察!”客人这样叫着母亲的名字,并朝约瑟夫这边努努嘴,“我瞅着你这个约扎留不住了……”听到这里,约瑟夫大吃一惊,于是深深地低下了头。就在这时,约瑟夫听到母亲岔开了客人的话题。不一会儿,客人走了。母亲走过来,先是把手放在约瑟夫的额头上,随后又把约瑟夫抱紧。她没说什么,但显然她内心在说:“谁都不能把我的孩子带走,病也不成……”这一幕,给约瑟夫的刺激是极深的。白喉可不是玩的。它比腥红热也不善。这两种病,已经带走了婴儿和未成年孩子的大部分……他是妈妈的第7 个孩子,可7 个之中已经走了4 个,难道他是第5 个吗?

  不!约瑟夫的病好了。他没有被带走,他留下了。他又可以与其他孩子一起投入生活、尤其是到学校去了!

  学校就在他家的对过儿。尽管传统的思想仍占上风,村民认为上学没有用,花了钱,费了劲,不如在家种大地,但学校仍然办得十分兴旺。库姆罗维茨全村才200 户,但学生就有350 名。当初,父亲并不同意让约瑟夫进学校,由于儿子的一再请求和坚持,父亲也就同意了。

  学校生活是约瑟夫童年的一个新阶段。

  学校只有一名教师,但却开了好几门课程。在学校里,约瑟夫学到了崭新的知识,结交了新的朋友,打下了他走向社会、走进世界的重要的生活和知识基础。

  约瑟夫的学业并不轻松。家里要他干活儿,他不得不耽误课。一年级时,他还大病一场。又因他长期在外祖父家生活,那里讲的是斯洛文尼亚语,而他对自己家乡的语言——克罗地亚语反倒说不好。语言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再加上课程中就有克罗地亚语这门课,这使约瑟夫学习感到了吃力。他还留了一次级。

  不过,他跟老师的关系很好。第一个老师名叫尤拉伊·马尔克维奇,他是布罗兹家的房客,注在布罗兹家的阁楼上。这一层使约瑟夫与老师的关系变得格外亲密。老师有肺病,经常咳血,咳出的血吐在手帕上,而老师只有一条手帕。这样,约瑟夫常常把老师的手帕拿到河里去洗,洗干净后,赶紧把它搭在学校的火炉上,好让它尽快干燥,供老师使用。老师也很喜欢约瑟夫。但老师的病情越来越重。后来,老师的母亲到了学校,把重病的儿子接走了。临走那一天,学生们自动地站在学校的篱笆前,默默地与老师告别,老师走远了,手里挥动着的他那唯一的手帕看不见了。学生们再也忍不住,个个都大哭起来。不久,不幸的消息终于传来:尤拉伊·马尔克维奇被肺病夺走了生命。

  随后又来了一位女老沛。她呆的时间不长,因为要结婚,不得不随丈失去生活。第三个老师叫斯捷潘·文普尔歇克。文普尔歇克很善良,对学生极关心,尤其关心学生们的未来。

  有一天,老师当着村里一个杂货铺老板的面问约瑟夫:

  “约扎,长大了你想当什么?”“当跑堂的。”约瑟夫不假思索地回答。

  老师和老板都感到惊奇,问:“你干么要当那个?”“跑堂的穿着一身漂亮的黑衣服。我就想穿得漂亮。”可以看得出,这种解释没有使老师满意。

  老师和老板开始向约瑟夫讲,这种职业并不值得羡慕。

  “好吧,那我就当裁缝……”“为什么要当裁缝?”“自己是裁缝,我就可以给自己缝一身漂亮的衣服……”老师更不高兴了:还是离不开漂亮衣服!

  “约扎,”老师平静下来,“我知道,你的父亲在兄弟行里最聪明,他想让他的孩子们过得好些。他问我,你大了最好干哪一行。我已经告诉他,你颇有实干才能,最好是当一名机师。”约瑟夫没有说什么,带着一种既是疑问又是憧憬的心情离开了老师和老板。

  机师?机师就这么重要、这么体面?修理匠他是知道一些的,那些人比跑堂的、比裁缝也不见得就出息到哪里去!也许他们说的机师就是那些造大轮船的、造火车的入?轮船与火车,约瑟夫还都没有见到过,只是听说……

  晚饭他没有吃好,但家里人谁也没有觉察到。

  晚上,月亮升起来了。村子周围山峦上的树林的叶子在微风中翻动,在月亮的照耀下闪着光。

  苏特拉河静静地流淌着,月亮的倒影在河里形成一片破碎的光区。

  一伙人又聚在河边一裸巨大的松树下。约瑟夫凑了过去。

  几个老人正在讲马蒂亚·古贝奇的故事。

  约瑟夫的几个小朋友已经坐在那里。他们把约瑟夫拉近。

  “那天的早晨,切萨尔格勒的农奴们的帽子上插上了鸡毛。”这个故事约瑟夫已经听熟了。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到山上的切萨尔格勒的残垣去,在那里做“攻打黑皇后”的游戏。这游戏演的就是古贝奇他们的故事。故事听熟了,但并没有听腻。约瑟夫被同伴们招近后,一听讲的是这个故事,就紧贴着同伴坐了下来。

  “大家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别的地方也是一样的。在伊利亚·格雷戈里奇的家乡,贵族塔希就逼得农奴们无法活下去。塔希的老婆死了,这使大家遭了殃。他常常骑马到田里去瞧那些正在干活的妇女。他看着哪一个顺眼,就命令仆人们把她拖到城堡里去。被弄去的女人给剥得一丝不挂,由塔希再挑选一遍。他看准了哪一个,这个女人就被洗个澡,然后塔希就奸污她。有一天,农奴们让检查官察看被塔希毒打和奸污的姑娘,一次就达14 名!农奴们是不能反抗的。有一天,一个农奴的女儿被关进城堡,这位农奴提出了抗议,结果,他被抓了起来。塔希的儿子用刀在他的脸上横砍竖划,并且惨无人道地挖去了这位农奴的双眼。

  “这就是:官逼民反,大家一不做,二不休:反抗!一时间,克罗地亚遍地都出现了头插鸡毛的暴动的人群。

  “在咱们的家乡,暴动闹得最热烈。农奴们冲进了城堡,找到了总管家。

  这个总管家干的坏事最多,农奴们最恨他,可以想象,一到了农奴的手里,他就不会再有活路了。大家首先杀死了他。

  “农奴们真正恨透了的,还是城堡里的女主人芭芭拉·埃尔多迪男爵夫人。这是个女妖精。对农奴们什么毒手都敢下的……”约瑟夫心里明白,这个男爵夫人,就是他和小伙伴们所做的游戏中的“黑皇后”。每逢妈妈要孩子们睡觉孩子不睡,妈妈总是用“黑皇后”来吓唬孩子,好让孩子平静下来。别的妈妈也是如此的。

  “不解气的是,这个女妖逃跑了。他听见风声不对就飞快地逃离了城堡,农奴们冲进城堡后怎么找也没能把她找到。

  “起义的农奴们缴获了城堡里的武器,光炮就有好几门。

  “还烧了城堡的房子,解了气。

  “暴动是由马蒂亚·古贝奇发起的。暴动可不光发生在咱们的扎果烈。

  斯洛文尼亚那边好多地区都闹翻了天。

  “暴动的农奴领兵的是上面提到的伊利亚·格雷戈里奇。就是他,从咱们这里率领大军渡过苏特拉河,打到了斯洛文尼亚。

  “当官的慌了神儿,也恨透了古贝奇和格雷戈里奇。当时克罗地亚的总督是尤拉热·德拉斯利维奇。他统率着一支骑兵,前来收拾暴动的农奴大军。

  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起义军不是他们的对手。格雷戈里奇退到扎果烈。

  后又站不住,退守到咱们这里来。结果,又打了败仗。古贝奇率领起义军的主力,在多尼亚·斯图比察与尤拉热·德拉斯利维奇进行决战,结果,起义军又被打败了,古贝奇被官兵抓住。在另一个战场上,格雷戈里奇也受伤被俘。

  “总督抓着古贝奇之后,就向皇上报喜请功。他给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奏折中说:‘如蒙神圣的皇帝陛下俯允,我将把一顶烧红的铁冠加于古贝奇之头,以警余众。”皇帝也恨透了胆敢造反的,自然对总督的奏折不表异议。

  这样,古贝奇果真遭到了酷刑。他先被游街示众,然后刽子手们用烧红的铁钳烙他,井在他面前杀死他的得力副手安德里亚·帕萨奈茨,从精神上折磨他;尔后,他们果然把烧红了的铁冠扣在他的头上;最后,他被劈成了四块。”每每听到这里,约瑟夫的心总是猛烈地收缩,犹如被一只大手狠狠地抓了一把。

  “格雷戈里奇也被开刀问斩。起义的农奴遭了殃。在各个村子里,成百成千的尸体被挂在树上,光咱们的扎果烈,这样被处死的农奴就有6000 名。”正在这时,从一个山坡上闪出一个高大的身影。走近一看,约瑟夫认出他是文普尔歇克老师。

  大家给他挪了个位子,但他没有坐下。这样他更显得高了。

  “你们听到来自扎果烈那边的什么消息没有?”老师问大家。

  “有什么消息?”大家反问。

  “那里的农民在车站拿走了匈牙利人的旗子。警察开了枪……”“啊?”大家惊呆了,“死人没有呢?”“一个农民被打死,十几个农民受了伤。”“真的?”大家越发惊呆了。

  “真的。”大家议论起来。

  “事情有什么发展?”其中一个转向老师。

  “听说不少的地方又闹了起来。”刚刚讲完古贝奇的故事,老师这个“又”字,使大家沉重的心情越发沉重了。

  “按理,哼,也该闹一闹了!”刚才那个问事情有什么发展的人愤愤他说。

  匈牙利人垄断铁路的事,村子里早就听说。在扎果烈地区内,铁路上挣钱的全是匈牙利人。人们到车站去买票得讲匈牙利语,否则连票也买不到。

  最近,政府又增加了税赋。

  大家带着又惊又气的情绪离去了。约瑟夫很快跑回了家。

  接着,人民反抗的消息不断传来,克罗地亚又动荡起来。但过了没多久,再传来的消息就多带不幸了,总是哪里的人被警察和匈牙利士兵打死了,哪里又抓了多少人。后来,惩罚竟到达库姆罗维茨:要家家养活匈牙利士兵若干天。这也是一种穷办法,但一举两得:免得征粮增税引起更大的不满,士兵们吃在每个农户,又直接增加了威慑力量。

  布罗兹家也不例外。他们分到4 名士兵,这4 条大汉在他们家足足吃了一个月方才离去。

  接着,库姆罗维茨又平静下来,一切又恢复了老样子。

  过了没多久,一个星期日,约瑟夫又陪着妈妈去教堂了。库姆罗维茨人信奉天主教。马丽亚是虔诚的信徒。她每星期日都带着约瑟夫及妹妹们去教堂。圣罗科礼拜堂是库姆罗维茨最高的建筑物。

  约瑟夫被牧师看中,每次做弥撤,弗热科斯拉夫·欧姆斯塔列奇牧师总是要约瑟夫担任他的跟班。这一次,牧师有事要急着离开。做完弥撤之后,他让约瑟夫尽快脱掉他身上的祭袍。牧师长得肥胖异常。越着急,祭袍越脱不下。牧师急了,回手朝约瑟夫就是一巴掌。约瑟夫呆住了。坐在下面为儿子脱不下牧师祭袍正在着急的妈妈也呆住了。

  “我再也不进教堂了,妈妈!”出得教堂之后,约瑟夫平静地对妈妈说。

  “那怎么可以呢,约扎……”“不,妈妈,再也不进了。”路上,约瑟夫想起了过“勒诺”节的情形。圣诞节过后,新年来了,这时就过起“勒诺”节。神父们到每一个村子去,手里拿着十字架,身后跟着一名教堂司锋。司铎手里拖着一个布口袋。神父在每个门上用粉笔写着“耶稣纪元……年”,表示对住户新年的祝贺。被祝贺者的“报答”是给神父拿出准备好的几磅玉米、一捆金黄色的麻,或者交出相当于两天工资的银币。

  每逢农户这样“奉献”时,村里的孩子就默默地发出痛借之声。大家自己还吃不饱哩,怎么就……

  “对!再也不到教堂去了!”约瑟夫暗地再下决心。

  约瑟夫毕业了。他先是到舅舅家干了一段,后来又回到了家里。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名叫朱列加的人。他从军队那边来,是个上士。

  他喜欢上了约瑟夫,起劲儿地动员约瑟夫跟他一起走,进城去。他说约瑟夫应该到城里当一名侍者。他对约瑟夫说,侍者穿得好,整日价跟上等的优雅之士呆在一起,有意思得很。

  穿得好这一点又打动了约瑟夫的心。他永远不能忘记来村里的那位男爵。他不晓得男爵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名工程师。男爵身材高大,还有一辆汽车,这不算不体面、不威风了吧?但男爵每驾着汽车出现在村里时,孩子们总是围上去吵吵闹闹。大家并不尊重他,原因就是他的裤子有一块补钉。

  孩子们暗地里笑他:“裤子上打补钉,跟我们穿的没啥两样,还算得上什么男爵哩!”父亲对朱列加的主意不大热心。他已经把大儿子放走了。再放就远走高飞:去美国。克罗地亚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去了美国。他想让约瑟夫也到美国去。但是,一个穷农夫上哪里弄那么多的钱呢?

  无奈,父亲只好答应了约瑟夫的请求。

  朱列加高兴地带着约瑟夫离开了库姆罗维茨,把小约瑟夫投入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这时,约瑟夫15岁。

  欲知约瑟夫离家后的情形如何,请看下文分解。

  正是:

  万事纭纭过稚胸,母爱师教外乡风。

  离家尚无鸿鹄志,为着新装别父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